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懂点茶器 |
分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作者 | 耕而陶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目前,国内茶界对茶器历史研究的专业书籍中,做到通俗易懂、考证详实、图文并茂的读本很少。本书用简洁易懂的文字配合精美的图片,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考证详实的茶器演变小简史。器以载道,道传籍器,当人类生物的需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变时,茶器就逐步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其物虽微,这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载着的是对传统之“美”的传承。作者通过对茶器的鉴赏与品味,让读者身心得以愉悦,性灵得以滋养。茶器,不仅是美,也是文化、是人生、是境界。 作者简介 耕而陶,居京师,年近半百,自幼喜茶,一生痴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美食领域知名茶类文章原创作者。常年致力于茶学研究且亲力亲为,潜心制茶一线。对于茶史及茶类制作有着较为深入的认知。 源头访茶,匠心制茶。践“小而美,粹而精”之理念,行崎岖不平之茶路,累并快乐着。 目录 原始人用火,陶器由是生 草木灰釉出,原始瓷器现 赋茶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陆羽著茶经,煎茶道大兴 三沸唐煎茶,器用鍑铛铫 茶器与茶具,唐代分野明 宋代点茶兴,茶盏贵黑青 经取自径山,日本茶道始 饮器易混淆,茶酒器分清 元青花现世,茶承前启明 明代瀹散茶,茶器缤纷现 拙朴紫砂器,幽野之趣者 明末闵老子,首创工夫茶 清代瓷业盛,茶器亦繁荣 无双景德镇,小巷访三哥 学会选美器,泡好中国茶 后记 序言 正如我在《懂点茶道》 中对茶的论述:“开门七件 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 排在末位,这个排序反映 了先人的生活智慧。与前 面几位相比,茶不是生命 延续的必需品,茶是在吃 饱喝足,满足了‘活着’这个 前提后才需要的。看,万 事都是有它的底层逻辑做 支撑,茶也不例外。”茶器 一理,它同样是在我们解 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开始 考虑的更加高层的诸多事 物之一,即并不必须,但 有必要。 茶树鲜叶被采摘下来做 成了成品干茶,它就静静 地躺着,一动不动,期待 着跟水重逢。水把茶唤醒 了,让它重生。茶呢,又 反哺于水,让水盈润甘美 。“沏茶用水”实际上玩儿的 就是“茶水之欢”,谁能让它 们彼此欢愉,谁沏的茶就 好喝。而活色生香的“茶水 之欢”离不开茶器之承载, 这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听 到的“水为茶之母,器为茶 之父”一语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史是由 多种文化专门史构成的。 其中一个分支就是让人引 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史。我 们喝茶所用的茶器,即是 自原始社会经由贮存器、 食器、酒器结合我们日常 生活之需求并伴随六大茶 类的产生及品饮方式的改 变逐步融合演化而来。自 原始陶器起发展出瓷器、 金属器、竹器、木器、玻 璃器……向我们一路走来。 历史上被尊为茶圣的唐代 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 中首次将茶器与茶具做了 清晰的分野。器以载道, 道传籍器,自此生理的需 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 变,茶器也逐步变得多姿 多彩起来。其物虽微,这 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 类科技的进步,承载的是 对传统之“美”的延续。《存 在与华夏文明》一书对“美” 做了如下定义:人对自己 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 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 感的反应。于茶事来讲, 一个没有亲身使用、把玩 过精美茶器的人,很难拥 有对茶器美的赏悦能力。 使用、把玩一个悦心适手 的茶器而令人浸在美之愉 悦中的过程是人类向往的 高等级生活需求之一。赏 心悦目又适手的美器如一 位附着了人间烟火的朋友 ,能在生活中与你相伴相 随,彼此欣赏,产生感情 ,直至难以割舍。 什么样的茶杯宜香,什 么样的茶杯适手?什么样 的茶杯宜在夏季使用,什 么样的茶杯又适合冬季? 有能改变水质的茶器吗? 高温烧造的原矿紫砂壶为 什么可以一壶通杀六大茶 类?一个适手且美的茶器 ,仅仅是适手且美吗,有 无其他的含义? “陈书满室,狼藉纸砚… …肆究而博参,掇幽而搜佚 ,虽至夜分灯烛,不少辍 。”读万卷书,还需走万里 路,多年来,笔者游学累 计十余万公里,遍及国内 各大茶山、博物馆、茶器 专题展览,知行合一地求 索积累。本书意在梳理出 不同时代、不同制茶工艺 、不同茶类、不同品饮方 式的共同影响下茶器演变 的不同型态。简洁易懂的 文字配合精美的图片,力 求为读者呈现一个体系完 整、脉络清晰、考证翔实 的茶器演变简史。书中难 免纰漏,亦望方家指正。 该书付梓特别感谢数年前 我在安化茶山所识之满腹 经纶的前辈,前辈的点拨 令我在一些历史节点上豁 然开朗。当然,还少不了 那个依旧为我写作间隙带 来欢声笑语、调皮无邪又 长高了个子的我的小外甥 女兜兜。好消息是这小家 伙开始喜欢茶了,坏消息 是由此我的不少美器被强 行占有。还是要说,有你 们真好。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 我们定要学会给自己的个 人生活留有空间与时间, 划出一隅属于自己的港湾 。在那儿,品一杯香茗, 赏一只雅器,通过对美的 欣赏与品味让身心得以愉 悦,性灵得以滋养。接下 来,就请朋友们随着书中 文字,经由上下五千年来 不断演变的缤纷器物,同 我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与 多姿吧。 导语 什么样的茶杯宜香,什么样的茶杯适手?什么样的茶杯宜在夏季使用,什么样的茶杯又适合冬季?有能改变水质的茶器吗?高温烧造的原矿紫砂壶为什么可以一壶通杀六大茶类?一个适手且美的茶器,仅仅是适手且美吗,有无其他的含义?本书意在梳理出不同时代、不同制茶工艺、不同茶类、不同品饮方式的共同影响下茶器演变的不同型态。简洁易懂的文字配合精美的图片,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考证翔实的茶器演变简史。 后记 茶从最初的药食同用到 人们的普遍茗饮,乃至成 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 首,自文献记载已经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了,若自传 说中尝百草的神农氏算起 则更加久远。从原始采摘 、自然晾晒的白茶发展到 唐代的蒸青绿茶、炒青绿 茶,再发展到明、清的烘 青绿茶、黑茶、黄茶、红 茶、乌龙茶,六大茶类及 所属工艺相继产生。 很多事物的出现都有其 偶然的必然性,而非人类 拍拍脑瓜子就可想出。如 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的实 践。茶青采摘后,人之行 走导致竹篮中叶片生香的 发现。茶类炒青时透气不 足为湿热影响而出现的闷 黄工艺。粗老绿茶在长途 运输的自然环境下发酵成 了黑茶,我们所能做的是 在观察到事物现象后,朝 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 的目的而将其加以改进完 善。恰如瓷器的呈色历程 ,其在工艺实践下逐渐减 少了胎体釉料中铁元素的 影响而有了黑、青、白瓷 ,又以白瓷为基础幻化出 了缤纷的彩瓷。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 、成熟都有一个过程。茶 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 践中随着饮食器具、六大 茶类、饮茶风俗的发展变 化不断地与所处时代需求 相契合,自原始陶器始, 发展出青铜器、瓷器、紫 砂器、玻璃器、石器、竹 器、漆器等一系列材质多 样、形式缤纷的物件。沏 茶方式亦从“浑而烹之”发展 到唐煎、宋点、明清散茶 瀹泡。陆羽倡导的煎茶道 ,第一次把粗放式的喝茶 带向了艺术性的品饮。宋 代的点茶进一步提高了对 茶的审美,最终在皇家引 领下走向奢华。唐、宋饮 茶实际是连沫饽、茶渣、 茶汤一起咽下,这个在今 天看来稍有不雅。明代朱 元璋的“废团改散”令散茶瀹 泡法大行其道,“开千古饮 茶之宗”,让茶饮回归了天 然趣味。即使在今天,瀹 泡法仍然是我们饮茶的主 要形式,历史已经证明了 这种品饮方法的科学与合 理。 对于茶器,生活中经常 遇到朋友问我,为什么这 个紫砂壶上会有个黑点, 为什么那个紫砂壶的某个 位置微微鼓起了一个小颗 粒。为什么这件瓷杯表面 出现了一个不显眼的微小 灰点……紫砂壶上的黑点是 铁熔点,微微鼓起一个小 颗粒,是突起的沙砾,它 们恰恰反映出了矿料的纯 粹。灰点是瓷土里的矿物 质在高温状态下氧化而成 ,原矿的陶瓷制品难以 100%避免,只有化学精提 纯的瓷土烧制出来才可能 做到,但也不是100%无灰 点。火中取器,人工凭借 的是科学与经验的操作, 即在人力可及的情况下做 好每一道工序,但人类无 法把握烧造时大气压力、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这些 于大自然里时刻可能变化 的指标。用工业社会快节 奏下流水线上产出的冰冷 、整齐划一的产品去跟手 工做出的有思想、有温度 的物件相比,评判标准本 来就错了。季羡林先生在 《不完满才是人生》中说 过这样的话:“每个人都争 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 ,自古及今,海内海外,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 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 完满才是人生。”人生没有“ 完满”这件事存在,只有懂 得了人生的“不完满”,人生 才能达到“完满”。茶器一理 ,手工艺世界里只有自然 的美,没有无瑕的器,正 如人生中没有圆满这件事 情。爱它就要学会包容它 。 手捧美器,无论“坐饮香 茶爱此山”之关情,又或“寒 夜客来茶当酒”之暖意,都 是你我生命中的无限美好 。唐人元稹说茶是“洗尽古 今人不倦”,此话确然。愿 大家所品之茶、所赏之器 ,不仅是美,更是文化、 是人生、是境界。 耕而陶写于2022年春 精彩页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汉宣帝时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里也记道:“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觞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竹柳陶匏而已。”看得出,古时候人们是没有喝水与饮酒的杯子和盛放食物的器皿的。挖个小坑当水池,用手捧着水喝,到了后来,才逐渐开始用自然界里的竹子、柳条来编织盛放物品的器具,用葫芦当水瓢舀水,用泥土制作陶器以便食用、贮存物品。竹子、柳条、葫芦都是大自然中唾手可得的现成物件,那么用泥土制作陶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上古时代,有一位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女娲。为了让天地之间充满生气,女娲从水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出几个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放到地上吹口气,它们竟活了起来,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满心欢喜,为他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人”。女娲抟土造人,创建了人类社会,后来她又炼五色石补天,救生民于水火。《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②覆,地不周载。火爁炎④而不灭,水浩洋③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是这些文字明确地反映出在远古时代水和黏土结合后的可塑性及人类对火的使用。 人类最早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火的。火山爆发或雷电击中干枯的树木、草原的荒草会产生自然的火焰。天火点燃了森林草原,动物们惊慌逃窜,植物为烈焰所灼焦。火不断蔓延,烧死了动物,烤爆了植物。一个原始人看到一条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烤羊腿,咬了一口,发现味道不错。另一个原始人捡到了被烧爆的玉米花,放进嘴里一嚼,味道太好。火能取暖,动植物被它烧、烤熟了更好吃,火还能吓唬凶猛的野兽,适者生存的本能让原始人喜欢上了火并逐渐摸索、利用。 远古人类已广泛使用火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人工取火的发明让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陶的出现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原始人在洞穴里生火取暖,偶然发现经过火的烧烤,周边湿润的土地竟然变得坚硬起来,而且这种现象在同一环境下反复发生。原始人渐渐意识到,掺过水的泥土是可以被烧硬的,并且形状也可以被改变。于是,有意识的团土成器、经火烧结的陶器出现了。 马克思说,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合理推测,最早的原始人对烧硬了的变了形的陶土感到好奇并用它们盛放了一些物品,发现这个东西很好用,于是他们就对泥土的形状、硬度、重量、薄厚进行了比较。虽然在那个时候这是一个很粗略的观察判断,但是马克思说的“自我意识”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产生后,原始人为了能更好地盛放物品,开始仿制大自然中有空间可以盛放物品的物体,比如果壳啊,葫芦啊,贝壳啊……即《礼记》所述“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渐渐的人类在头脑中开始有目的地规划泥土形状,创造出更符合生产生活需求的各色器物,真正的原始陶器出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普遍出现了制陶的现象。制陶是人类社会行进当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陶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候起我们跨入了使用人造材料的新的历史进程。远古的制陶,更是给我们留下了“陶冶”“陶铸”“陶育”“陶化天地”这些表现丰富浩大的精神世界的词语。 《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尽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意思是说,从前的人没有宫殿房屋,冬天住在洞穴里,夏天住在柴薪搭建的巢室里。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