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将散落在《巴利文佛经》《梵文佛经》《汉译佛经原典》的佛陀人生记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完整总结,从佛陀出生、成长、结婚,到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寂灭,全景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从历史、文化、传记、经典四大维度,真实还原了佛陀和佛学的精华。
本书用通俗的口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伟大、慈悲,真实、智慧的佛陀。通过本书,你似乎可以看到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的威仪、日常生活、求道之心和智慧心性,以及一举一动间散发着的灵性光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文忠说佛(开解人生困惑的觉悟指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钱文忠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钱文忠将散落在《巴利文佛经》《梵文佛经》《汉译佛经原典》的佛陀人生记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完整总结,从佛陀出生、成长、结婚,到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寂灭,全景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从历史、文化、传记、经典四大维度,真实还原了佛陀和佛学的精华。 本书用通俗的口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伟大、慈悲,真实、智慧的佛陀。通过本书,你似乎可以看到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的威仪、日常生活、求道之心和智慧心性,以及一举一动间散发着的灵性光芒。 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陆版和台湾版,《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戊子草》、《班墨传奇》、《传统的再生》、《乙丑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近三百篇。 目录 1 文化的交融:来得好 2 原来如此,这些话的出处在这里 3 那些古代名人名字里的秘密 4 古印度的主流思想 5 如何看待种姓制度 6 对外道的批判 7 诞生自“轴心时代” 8 从印度经典里寻找历史的足迹 9 稀缺的个人档案 10 身份证信息(上):姓名和籍贯 11 身份证信息(下):出生和民族 12 以平息人间苦难之名出世 13 当母亲做了白象梦 14 作为觉悟者来到世上 15 仙人的预言 16 养尊处优,却与众不同 17 无争无抢的自然品性 18 少年之身却心如老树 19 无欲无求 20 以提高择偶标准来拒绝婚姻 21 直面:当爱情来临时 22 有过世俗生活,也许会获得更高的智慧 23 比武招亲 24 面对亲情的羁绊,如何选择 25 “在家”还是“出家” 26 追求:精进无为,护念众生 27 爱欲:最大的诱惑和考验 28 有相会的欢喜,就有别离的痛苦 29 从苦海里解救众生 30 断发割须,舍弃了一切物欲 31 寻找自己的道路 32 最初的守护者 33 远离贪欲,除却烦恼 34 一味苦行,并不能脱离苦痛 35 制伏和折磨自己的身体 36 放弃苦修,寻找新的解脱方式 37 愉快禅定,降伏心魔 38 破晓时分,思索一切之源头 39 到底悟出了智慧 40 最早的居士 41 说服自己为众生说法 42 黑暗世界中,捶响不死鼓 43 宣说四谛妙法 44 船人憾失修法之机 45 后夜时分,初转法轮 46 “中道”和“四谛” 47 耶舍求法:第六位比丘来了 48 队伍不断壮大 49 迦叶三兄弟 50 竹林精舍,传道授业解惑 51 浩荡的僧团 52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53 施主的善举 54 被教化了的波斯匿王 55 无法摆脱历史的制约 56 追随,因果已经成熟 57 内部的激烈斗争 58 谤毁圣说,决生邪见,定断善根 59 涅槃之前 60 尾声 涅槃 序言 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 的事情 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在 晚年提出过“大国学”的概念 。季羡林先生讲,国学绝 不仅仅是汉族的文化传统 和文化成就,更不仅仅是 儒家的文化传统或者文化 成就。国学的范围应该更 大,它最起码应该包括在 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民 族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 、其他文化学习的结果。 同时,中国有五十六个 民族,所以,大国学还包 括除汉族以外,其他五十 五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其 中,佛教文化是重要的组 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 今天为大家讲述佛的故 事和佛的文化。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为 什么我们要在今天讲“佛”呢 ?“佛”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 和价值?我想用最简单的 办法给大家做个介绍。 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 出现过很多宗教。就我们 中国而言,除了影响力比 较大的五大宗教——佛教、 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伊斯兰教以外,还在一定 的时间、地域和人群内流 行过其他一些宗教。这些 宗教没有能够像五大宗教 特别是佛教那样,在中国 产生过时间如此之长、范 围如此之广、信奉人数如 此之多的影响和作用。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大宗 教,在最近几十年里,有 了长足的发展。佛教逐渐 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比 如在美洲、欧洲,甚至在 非洲。所以,佛教毫无疑 问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 。佛教曾经对人类文化做 出过重大贡献。今天依然 在为人类文化做着贡献。 在未来,它一定还会对人 类文化做出它的贡献。佛 教和其他宗教有很多相通 点。但是也许有人会问, 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它 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呢?它 zui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到 底在哪里呢?毫无疑问, 佛教有它自己的特点。佛 教几乎没有排他性,它的 包容性非常强,而且历史 上有些学者,包括现代也 有学者,甚至认为不能用 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概念来 界定佛教。 我们可以看到,从某种 意义上来讲,佛教更像是 一种教育,一种入世的社 会教育。佛教提倡用出世 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佛 教及其文化不是独立于世 界之外的世外桃源,它不 消极,不逃避。佛教入世 于这个社会,它的核心表 现为智慧、清净、圆满、 庄严、真诚、大爱、平等 、慈悲,等等。它可以在 相当程度上推动社会的道 德文明,净化人心,净化 社会,推动大众、家庭、 社会净土化。 另外,佛教也是净化心 灵的教育,它提倡破迷开 悟,去除掉人们的愚痴无 明、业障习气、颠倒邪见 ,洗涤人的心灵。所以佛 教也是心灵的教育,还是 生活的教育。佛教不离世 间法。 具体地说,佛教本来就 在生活当中。它告诉我们 ,色身是四大假合,本来 就是无常。所以我们在因 果规律的作用下,得此人 生,来到世间。今世,你 从何处来?来世,你往何 处去?这个取决于个人的 觉或者迷。你是有觉悟, 还是有痴迷,是由个人所 造成的因果业力来决定的 。换句话说,人要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 所以,佛教在很大程度 上,是一种教育。在今天 ,中国正在快速地现代化 ,我们的社会飞速地发展 。正因为佛教及其文化有 四大功能,它的价值就能 够得到特别彰显,我把它 总结为—— 第一,佛教具有超地域 的凝聚功能。它能够突破 各种地域的局限,把大家 凝聚起来。第二,佛教具 有超专业的教育功能。现 代社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 高,不同的专业领域之间 很难交流,但是佛教文化 能够突破专业的阻隔,提 供一种普世的、大家都需 要的教育。第三,佛教在 现代社会具有抚慰功能。 现代人经常有各种烦恼, 好多烦恼是莫名的,说不 清、道不明,就是它好像 无法像过去那样简单而明 确地归在哪一类里面。佛 教文化在这个问题上,能 够提供很多启示。它能够 发挥抚慰功能,抚慰我们 的身心。第四,它还有超 界别的社会功能。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打 算为大家讲述佛、佛教和 佛教文化的故事。先讲述 佛教的创始人佛陀的生平 故事。我们知道,佛教的 说教色彩不是那么强烈。 佛教里边有很多故事,大 部分都非常生动。我还会 讲述佛陀在世的时候和他 涅槃以后不久的那个历史 阶段里提出的、确立的、 弘扬的一些学说和道理, 或者也叫佛法。 讲完这些,如果因缘仍 在,那么我们接着再讲。 希望我在后面六十讲的篇 幅里,能够用尽量生动的 语言,为大家讲述佛和佛 教文化丰富的历史内涵, 讲述它精彩的历史轨迹。 感谢大家的陪伴和阅读。 导语 佛陀的一生,藏着佛法的源头和奥秘。 佛陀的智慧,是万卷佛学经典的核心思想。 还原佛陀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 追溯佛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轨迹。 讲的是故事,是历史;说的是人生,是智慧。 佛教并非迷信,而是佛陀的教育。 从职场精英到全职主妇都在追的佛学课。 精彩页 今天能与大家分享关于佛与佛教文化的故事,我觉得就不能仅仅用“因缘”两个字来描述了。按照佛教文化和佛教传统的说法,还应在“因缘”这两个字前面加上“殊胜”两个字,叫“殊胜因缘”。也就是说,这是特别好的一种因缘,非常圆满的一种因缘。 今年是2019年,三十五年以前,也就是1984年,当时我才十八岁,我以第一志愿考进了北京大学梵文、巴利文专业(当时叫东方语言文学系)学习,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我们在练习梵文发音的时候,都觉得有点儿郁闷,因为梵文有些音很奇怪。 但是在我个人的记忆当中,当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我突然吟诵到了这样一个句子(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我还能背诵出来)。 这句梵文的意思是说,吉祥天女躺在莲花上;湿婆坐在雪山上(雪山就是喜马拉雅);毗湿奴睡在乳海上。大家一看到这三个主角的名字,都知道他们并不是佛教的,而是印度教的主神。 这个句子描写的这三个人很奇怪,吉祥天女在印度到今天也很重要,她睡在莲花上;湿婆当然很重要,大家如果到印度去旅游,到处可以见到湿婆的身影,他坐在喜马拉雅雪山上;毗湿奴也是个大神,他睡在乳海上,在印度的文化传统中,乳海是指用最纯洁的牛奶汇成的海洋。 为什么这三个人一个要睡在莲花上,一个要坐在喜马拉雅雪山上,一个要睡在乳海上呢?我认为他们是因为害怕臭虫。这说明喜马拉雅雪山和莲花、乳海一样的圣洁,一样的神圣,一样的纯洁。 大家如果读过佛经就会发现,当描写一个非常好的地方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地方没有害虫,没有毒蛇猛兽,没有毒草,没有任何对人不好的东西。在印度文化传统当中,认定喜马拉雅雪山是一个不会有臭虫、不会有任何不好的东西的地方,非常圣洁、神圣。 在讲述佛陀和佛教文化的故事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佛陀和他所创立的佛教及其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理学的形成,就跟佛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王阳明的“阳明心学”的形成,就跟佛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再往前说一点儿,汉民族的一个本土宗教——道教,我们知道,道教从道家——当然还有别的来源——发展并最终形成道教,它又和佛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不必说禅宗,完全就是佛教中国化以后,形成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佛教文化的流派。所以佛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我选一个词来说明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什么词呢?这个又要把话题稍微扯得远一点儿。很多人可能都看过《水浒传》吧,当然它与佛教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关系。但是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打斗场面,当一个好汉碰到另一个好汉的时候,或者梁山一百单八将里边的某一位碰到官兵的时候,两家碰头,最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来得好。”“来将通名,来得好!”完了以后,大家啪啪啪打起来。 古代打仗跟今天不一样,按照《水浒传》里边的说法是,将军跟将军先打,然后小兵在旁边起哄。如果一个将军败了,那小兵就跟着跑了,然后得胜的将军就会率领他的部下进行掩杀。 好,我的问题来了:“来得好”是什么意思?《水浒传》里用的当然不是古汉语,它用的是近代汉语。实际上这三个字就是来自佛教的传统。佛教里边经常有人双手合十说:“善来善来。”当然,今天更多的人说:“善哉善哉。”其实“善来”和“善哉”是有所区别的,咱们在这里暂不展开讲。 “善来善来”,什么意思?善,就是“好”的意思;来,就是“其来”;“善来”就是“其来正好”。“善来”就出自印度的梵文。今天我们到印度去,会看到很多人向游客、来宾表示欢迎,双手合十,微微欠身,说:“善来!”比如现在咱们很多人到泰国去旅游,也会听到类似的发音,表示欢迎。后来到了汉语里边就变成了“来得好”,意思还是“欢迎”。 大家把思路再拓展一点,想一想。很多读者朋友都学过英语,英语表示欢迎是哪个词呢?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