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六年前的回忆(6年级)/小学语文同步阅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李星华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长女李星华所著的回忆文章,行文质朴有力,情感真挚动人。该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的身世及童年,回忆了父亲的革命经历和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充满深情地记述了父亲牺牲前后的情形,再现了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忘我斗争的光辉一生。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49年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曾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等书。 目录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的诞生 玩得痛快学得踏实 处罚 邻家 他不让我们随便掐花 下棋 父亲给我讲的故事 在女高师教学片断 诲人何其勤 索薪斗争 流氓暗探迫害家庭 五峰山二次避难 偷渡国境 “三一八”那一天 应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英勇就义 扑不灭的火焰 序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章 江蕊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 附属学校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 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1927年4月,李大钊 被奉系军阀逮捕,面对敌人 的威逼,他坚贞不屈,不向 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扛 下了难以想象的酷刑;面对 敌人的利诱,他不为所动, 凛然答道“就是断头血流也 要保持气节”。 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 。她在父亲的教导下正直聪 慧,有胆量、有胸怀;父亲 牺牲后,她担负起“长女如 父、如母”的责任,照顾母 亲和弟弟妹妹,积极参加革 命工作;在特殊时期,她郁 愤成疾,双目失明,但依然 坚持整理编辑回忆父亲的文 章,留下了这些动人的文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 本书选编了李星华回忆父亲 的部分文章,书名来自其中 一篇,这篇文章也入选了部 编版六年级语文课本。我们 对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驱, 总怀有极高的崇敬之情,因 而不免生出远观之意,但在 他女儿的笔下,我们可以看 到逗大狸猫、骑大黄狗的少 年李大钊,他和我们一样因 贪玩而对长辈耍点小聪明, 和我们一样因凑热闹而认罚 。作者的语言质朴活泼,许 多故事虽离当下有一定年月 ,但不乏生动真实的细节, 很容易让小读者们有亲切的 共鸣,给了我们亲近伟人的 机会。作者多用口语和家乡 方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 亲以及其他亲人的怀念,这 是李星华写李大钊的独特之 处——伟大而真实的革命家 也曾是老爷爷最看重的可爱 小孙儿,是温和慈善的父亲 。是谦和可敬的老师。 李大钊身上凝结了中国 知识分子的众多传统美德: 谦和质朴、忠厚勤勉、淡泊 名利、诲人不倦;他也具备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优秀 品质:俭朴奉公、勇于斗争 、矢志不渝、临危不惧。不 过我相信读完这本书,这些 美德与品质一定不再是空泛 的标签,而有了典型的事件 和真实的形象,并将长久留 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他心疼 长年大哥辛苦劳作生活却依 然困顿时说:“我们要是像 苏俄那样做,还愁劳动人民 翻不了身?将来像长年大哥 这样的人,一定是新中国的 主人!”他劝瞎大妈给庚子 姐放脚时说:“咱们的孩子 要地里炕上的活儿全都会, 天边海角都能去才行呵!” 他在和家人一起回故乡看到 破败景象时说:“破坏了旧 的,就会出现新的。” 作为回忆录,因作者和 父亲身份特殊,文章记载了 李大钊的人生的同时也记录 了一段历史,所以同时具备 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中 涉及八校教职员请愿事情、 三一八惨案、五峰山避难、 偷渡国境、李大钊被捕遇害 及安葬经过等重要事件,有 些是作者听父亲讲述的,更 多的是作者与父亲共同的经 历。当时李星华不过是高中 生的年纪,在她的回忆中, 军阀反动政府的残暴无情和 不可理喻可见一斑,而父亲 等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坚 定不移则是天地可鉴。宏大 的历史笔触很难落到一个具 体的家庭上,但李星华的回 忆,细致又感人,给我们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 看到疼爱子女的父亲,爱护 青年的老师如何以革命理想 为先,为了党的事业和国家 的命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光明磊落,肝胆照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章”这副李大钊改写的对联 ,用来形容李星华和李大钊 父女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常 说。阅读回忆录,要读出回 忆典型事件与真实人物时“ 昔我”与“今我”的感情,我 想,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更要读出“今天之我们”的感 触。作者在最后一篇文章结 尾写到“您的崇高理想和愿 望已经正在变成现实”,的 确,我们生逢盛世,更应当 在革命先烈的精神引领下, 不负盛世。 导语 该书记录了李大钊长女李星华对于父亲的深切纪念,再现了中国优秀的革命党人李大钊同志伟大的一生。 书中展现的李大钊人物形象,立体、全面、丰富,从中不仅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革命氛围,而且能认识真实生活中的李大钊先生,感知他的思想和温度。 一线名师撰写导读——帮助孩子轻松进入阅读状态。 精彩页 他的诞生 听母亲说,父亲的爷爷是个四方大脸,膀大腰圆的结结实实的老头儿。他为人正直勤俭,又很好客,家里常年不断有客人住着。老爷爷在关外做了半辈子行装商,冬天到关外去,第二年春天才回来,辛辛苦苦积攒下几个钱。后来,在关外挨胡子绑,受了惊吓,才把买卖收拾了,回到家乡来。 老奶奶有些痴傻,很不能干,于是家中里里外外都得老爷爷一人操持,织布要多少纱,娶媳妇办喜事请多少客,吃多少米,烧多少柴,都得老爷爷一人计算。春耕夏耘时节,他总是早出晚归,下田耪地锄草。家庭的生活虽然不很富裕,但也算过得去。老爷爷很会讲话,专讲公道话,庄里人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李铁嘴”。他毫不留情地数落庄里那伙为非作歹的人。凡是干过坏事的人,一听老爷爷站在大门口说话的声音。就远远地绕道溜走了。 老爷爷和老奶奶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早就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了,三女儿老捡姑子倒是守在跟前,可是她姑爷王大手厮①,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平时耍钱闹鬼的,不务正业;老捡姑子又生性贪心,爱装疯卖傻,老爷爷看不上他们。老爷爷的兄弟有个儿子,叫李任荣,是大黑坨庄里数一数二的年轻学生。由于他念书念得好,老爷爷很喜欢他。自己又没有儿子,就把任荣过继来做儿子。老爷爷自己为儿子选了走马府老周家的闺女做媳妇。这儿媳妇心灵手巧,炕上、炕下的活她都会干,左邻右舍的人见了没有不夸她的。自从娶了这个儿媳妇,老爷爷就更看不上自己的亲生女儿老捡姑子了。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五月初四,乐亭县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足足震了四五天。震得真蝎虎,地全震裂了,顺着地缝往上翻黑水,翻了黑水又冒白沙,随后裂缝又合上了;震得东房檐和西房檐挤到一块儿,随后又分开了;许多房屋都塌坍了。大黑坨庄的人们不敢进家住,家家在野地里搭草棚子睡。地震过后,乡亲们传说,这不过是鹞鹰抖了抖翅膀,要是鹞鹰一翻身,这一方的人可就全完了。 地震的那天夜里,任荣正在酣睡中,忽然听见有人喊:“快起来吧!地动了!”他一咕噜爬起来。只听见屋里屋外像翻了天似的,锅碗家什叮当乱响,他想起了他的亲生母亲,翻身跳下炕,就往他母亲家里跑。这时候天摇地动还没停止,他一口气跑到村东头,到家一看,母亲还没出来。他进门二话没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一直跑到过继父亲家门口的老母庙前,他刚放下母亲就吐了一大口鲜血;从这时候起,他就得了病,而且病势一天天沉重起来。 当年八九月间,村里人要在庄西头的华岩寺里立一块石碑,全庄里找不到一个能够写碑文的人,乡亲们知道任荣写字写得好,决定请他去写碑文。老爷爷听说乡亲们要儿子替大伙写碑文,觉得实在光荣,喜得他满口应下了: “中啊!这是为大家出力,还有不中的!把笔墨准备妥当,到时候,你们找人把任荣背去吧!” 那天吃过早饭,由一位膀大腰圆的后生,把这个病魔缠身的年轻人背到了华岩寺。他坐在一张皮褥子上,一笔不苟地写了碑文。没想到碑文写好以后,病更沉重了,第二年春天就病故了。他死时只有二十三岁。他年轻的妻子这时已经怀了孕;由于他们夫妻俩感情好,丈夫死后,她心里十分难受。她常常想到她是过继给人的媳妇,公公脾气粗暴,却也耿直;最难相处的是那位疯疯傻傻的婆母,她本来不喜欢过继的儿子,当然更不会喜欢媳妇了。因此,媳妇一肚子委屈没处诉,只是闷在心里。她有时独自一人跑到男人的坟上哭泣,一哭一个死。有一次她哭得昏倒在坟地里,很久很久没有醒来。从此,病魔也就缠上了她的身子。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