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科普角度介绍汽车如何从“改变世界的机器”变为“被世界改变的机器”,内容丰富,从汽车智能的产生到智能汽车,从单车智能到网联智能,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并以单车智能的构建为主线,分别从背景、技术、发展和趋势等不同视角为读者勾勒出浅显易懂的汽车智能构建全貌。本书试图将汽车作为“车轮上的计算机”进行讲解,并以此为内在逻辑构建汽车的智能。全书不过多涉及机械及其制造内容,而是以智能系统的感知与识别、规划与决策、控制与执行为重点,讲述智能汽车的感知、规划、控制等能力的构建方法,力图用容易理解的语言为读者逐步展开汽车智能的形成过程,帮助读者了解自动驾驶,理解汽车智能,体会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张小川,教授,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及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SCIE期刊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智能技术学报》)创刊副主编,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重庆市电子学会青少年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研究会副理事长。 目录 1 汽车的昨天:改变世界的机器 1.1 从“行”说起 1.1.1 千里之“行”,兴于“驾行” 1.1.2 “驾行”的痛点 1.2 汽车的“基石假设” 1.3 汽车常识及拓展视角 1.4 改变工业生产的T型车生产流水线 1.5 汽车成本的构成 1.6 人类离不开汽车 2 汽车的今天:被世界改变的机器 2.1 驾驶的关键:车速与方向 2.2 驾驶的本质:驾驶权与路权之争 2.2.1 什么是驾驶权 2.2.2 什么是路权 2.3 智行:一种汽车出行的梦想 2.4 智能:颠覆汽车的引线 2.5 新四化:汽车人的革命 2.6 变革:挑战认知的自动驾驶 3 汽车智能构建概述 3.1 会“看听说学思做”的汽车 3.2 从汽车数字化开始 3.3 什么是汽车的智能 3.4 什么是ADAS 3.5 系统工程方法 3.6 智能离不开算法 4 智能汽车实现路径 4.1 智能:汽车高大上的目标 4.2 智能汽车的分级“台阶” 4.3 智能汽车的两条实现路径 4.4 电子围栏技术 4.5 自动驾驶系统的构成 4.6 单车智能与网联智能 5 智能汽车的感知能力 5.1 智能汽车如何感知 5.1.1 感知什么 5.1.2 如何感知 5.1.3 如何构建感知系统 5.2 智能汽车的新部件 5.2.1 行车电脑 5.2.2 汽车电子架构 5.2.3 人工智能芯片 5.3 智能汽车的眼睛:车载摄像头 5.3.1 什么是车载摄像头 5.3.2 车载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5.3.3 车载摄像头的标定 5.3.4 图像识别技术 5.4 智能汽车的顺风耳:车载雷达 5.4.1 什么是车载雷达 5.4.2 车载雷达的工作原理 5.4.3 语音交互技术 5.5 智能汽车的千里眼:网络 5.5.1 内网:千里眼的基础 5.5.2 CAN总线:车内数据高速公路 5.5.3 车联网:远距离传感器 6 智能汽车的规划能力 6.1 智能汽车如何规划 6.1.1 规划什么 6.1.2 如何规划 6.1.3 如何构建规划系统 6.2 智能汽车的近距离认知:车道规划 6.2.1 感知环境: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 6.2.2 大数据智能 6.2.3 理解环境:机器学习算法 6.3 智能汽车的远距离认知:路线规划 6.3.1 上帝之眼:电子地图 6.3.2 导航基石:全球定位系统 6.3.3 汽车的导盲犬:导航软件 7 智能汽车的控制能力 7.1 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小脑 7.1.1 控制什么 7.1.2 控制系统的构成 7.1.3 智能座舱:驾驶脑 7.2 汽车的横向控制 7.2.1 汽车横向控制结构 7.2.2 驾驶员预瞄模型 7.2.3 汽车横向控制的实现 7.3 汽车的纵向控制 7.3.1 汽车纵向控制结构 7.3.2 驾驶员跟车模型 7.3.3 汽车纵向控制的实现 8 汽车的明天:无人驾驶 8.1 限定场景:自动驾驶不是梦 8.2 自动驾驶:新技术集大成者 8.3 人机共驾:当前的最佳模式 8.4 数字孪生:汽车运维新手段 8.5 汽车伦理:亟待社会共识 8.6 软件定义:汽车发展新形势 8.7 PHC三元空间:智能汽车新视角 8.8 特斯拉:高高在上的行业标杆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