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精神留一条回家的路(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兆胜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将中国人文思想贯穿于全书,援引古今人物、事例,阐释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对人的精神和生活的影响。提出中国哲学与诗性审美,笔触所及,都是诗意之美、人文之境;该书讲述了中国人的人生之“有无”“得失”“刚柔”,理性思辨,在提出质疑同时探寻解决之道。在快节奏的当下,为国人提供了一种生存选择和精神追求。 作者简介 王兆胜,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林语堂研究会顾问。著有《林语堂的文化情怀》、《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林语堂大传》、《林语堂与中国文化》、《林语堂正传》等林语堂研究著述8部。另有《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文学的命脉》、《新时期散文发展向度》、《王兆胜学术自选集》等多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散文随笔集有《天地人心》、《逍遥的境界》,不少散文作品入选初高中读本,产生较大影响。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当代作家评论》奖、《红岩》文学奖、《山东文学》诗歌散文奖。 目录 林语堂和他的“后台朋友” 心中的辜鸿铭 密友胡适之 与鲁迅相得相离 文坛知己郁达夫 视姚颖为小品文知己 赏识谢冰莹 与晚年新友钱穆的交往 人生要过得充实丰盈 诗化人生 纸的世界 冬青与槐树的对语 水的感悟 师德若水 怀“谨”如玉 生命秘约 树木的德性 显与隐 黑白情结 知识的滋养与生命的丰盈 在觉醒中品评滋味 淬火人生 苦中作乐 “米”的世界 酒中的仙气儿 缘 说“足” 扇子的语言 半醉半醒书生梦 都市灯光 生死地心泉 乐在“棋”中 家住“四合院” 藏书防老 世相中的生活百态 “沐石斋”记 “字”的家族 现代人的“忙碌病” “抗疫”壮歌 女性的棱镜 都市车声 编辑甘苦是一道人生彩虹 真情写“余”,闲心求“道” 纸本书刊的命运 导语 林语堂说,人生一定要有几个“后台朋友”。看鲁迅文学奖评委、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王兆胜教授解读那一代的中国文人代表和文人精神! 陈剑晖、肖鹰、李建军、谢有顺等联袂推荐。 四色装帧,双封设计。精装硬壳,便于收藏。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站在仰天俯地的开 阔境界与视域,来观照世间 万物万事,感悟人生亲情, 以及思考人与天地的关系的 。 ——陈剑晖(鲁迅文学奖 评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王兆胜的文章是透明的 文如其人的文章,其人其文 是互相映照的。 ——肖鹰(文化批评家、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兆胜既是林语堂研究 专家,又是现代散文史家; 既是散文作家,又是散文理 论家。 ——李建军(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 所研究员) 王兆胜是我敬重的有真 知、见性情的理论家,他文 辞锐利,创见独特,论述温 润而富有激情,同时具有鲜 明的个人风格。他的文字后 面,站着他这个人。 ——谢有顺(一级作家,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精彩页 心中的辜鸿铭 提起辜鸿铭,多数中国人对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狂怪”“保守”“有恶癖”和“非常滑稽可笑”,因为辜鸿铭这个人确实与众不同得可以。有一事例很能说明在人们包括在知识分子心目中,辜鸿铭处于怎样的位置:辜鸿铭于1928年去世,在回忆文章中人们多将他写成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角色。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他这一形象:头戴瓜皮小帽,脑后留着一条又白又小又细的辫子,一件满是油渍、鼻涕的长袍光可鉴人。直到今天,许多人对辜鸿铭仍无多少好感,评价也不是太高。如施建伟一面说,“不管你如何厌恶或嘲笑辜鸿铭的狂和怪,都不能无视他的贡献”;一面又说,“在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辜氏不仅过大于功,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帮了倒忙”。其理由是辜鸿铭复古守旧、绝对尊儒和盲目排外的立场错了。(参见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而林语堂对辜鸿铭的态度却大为不同,曾直言辜鸿铭是“一位相当伟大的怪杰”(林语堂《记蔡孑民先生》),“他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讨厌”(林语堂《八十老翁心中的辜鸿铭》),他不仅没有厌恶之情反而对辜鸿铭心怀钦敬,在行文中常常流露出爱慕倾倒之意,活脱脱勾画出一个非常可爱的老辜形象。 辜鸿铭是林语堂的同乡,他们都是福建人,一个是同安,一个是漳州,地理方位的相近肯定给林语堂平添了对辜鸿铭的一些亲近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林语堂开始接触辜氏的文章和著作,曾受到强烈的感染。尤其是辜鸿铭与陈友仁那场著名的笔战,深深打动过林语堂,此时,辜氏的见解、个性、锐气尤其是无与伦比的英文给林语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6年,林语堂在北京的中山公园第一次见到辜鸿铭,但由于自己胆怯于辜氏巨大的声名和极怪异的脾气,没能上前向他请教,于是失之交臂。后来回忆起来,林语堂还大有惋惜之意。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亲眼所见更拉近了林语堂与辜鸿铭的感情,于是在林语堂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也挥之不去的辜鸿铭印象:薄薄的头发,如一个倒运的太监在散步,却有一颗孤独骄傲的心。难怪在《京华烟云》里林语堂有辜鸿铭公园放谈一节之描写。到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创办刊物,专门出版了“辜鸿铭特辑”来介绍辜鸿铭,并倡导说,辜鸿铭大有好好研究之必要。林语堂还亲手写过研究辜鸿铭的文章多篇,表达了自己对辜氏的独特理解及其感情的亲近。有研究者称:“林语堂受辜鸿铭影响甚大。……无论他怎样臧否辜鸿铭,在骨子里,他都是深深喜欢这位福建同乡的。”(黄兴涛《名人笔下的辜鸿铭——辜鸿铭笔下的名人》)这确实堪称的论。试想,辜鸿铭比林语堂大将近40岁,二人又从没有机会面谈,加之家庭出身、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及性情好恶的巨大差异,一般说来,他们很难被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林语堂却对辜鸿铭“念念不忘”、“情有独钟”,如果没有内里的血脉关联和灵魂感应,那几乎是不可理解的。我认为,辜鸿铭之于林语堂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外在式人物”,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在楷模”,他在林语堂的文化选择、审美趣味和心灵感召等方面都具有示范的作用。 在20世纪中国文化先驱激烈的反传统面前,林语堂这位外国留学生竟然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与他数十年在国外生活和对西方文化弊端的清醒认识有关,也与辜鸿铭的文化选择有关。至少我们不能否认,辜鸿铭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狂热崇拜给林语堂带来了启示作用。像辜鸿铭这样一个学贯中西的思想家,他在国外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回国后何以能如此执着地反对西方文化而崇拜中国传统文化呢?至少可以这样说,有了辜鸿铭,林语堂就多了一个参照系,所以他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向“欧化派”,而一味地以西方的文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此基础上,林语堂确立了这样的价值理念:辜鸿铭在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是成功的,他在外国学术界和文学界的很高的威望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林语堂认为自己应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走下去,以便让外国人更多地也是更真实地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精神。当看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如此无知,当看到中国人难以较好地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当赛珍珠邀请林语堂向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那两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产生地震般的轰动时,林语堂更加坚信“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是一条坦途,它将是光辉灿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林语堂对孔子的重新解读,对孔子及其思想人格的喜爱,肯定与辜鸿铭的孔子观不无关系。林语堂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在清华大学教授英文,又留学英美等国多年,他的英文非常精妙,曾令地道的美国人都自愧弗如,蔡元培对他的英文也赞不绝口,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少有英文能超过林语堂者。据林海音回忆,“梁实秋教授生前有一次闲聊到英文时,曾说过叶公超先生对梁说,他认为在中国有两位英文最棒的人,那便一是蒋宋美龄夫人,另一位即是林语堂博士。”(林海音《崇敬的心情永无止境》)而林语堂又是怎样看辜鸿铭的英文的呢?他说,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