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历史文化研究/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大邑县位于成都地区核心地带,即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向来有“蜀之望县”之美誉,是隶属大成都范畴的一座历史名城。本书概述了大邑古称的由来、自然地理、文化古迹、历史名人、红色文化等内容,展示了大邑县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书在完成了对大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论述后,提出了多条有益的建议和政策,对于如果保护地方文化并以此推广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玉华,男,1963年1月生,云南楚雄市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纪检组长,四川大学客座教授,文学博士。曾在《中国比较文学》《社会科学研究》《党政干部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论著《滇文化散论》《陈与义·陈师道研究》《文化转型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嬗变》(博士论文)等6部,参加过国家“九五”社科重点课题《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文论史》的研究撰写。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大邑古今历史沿革 第一节 建县前区域归属 第二节 建县后区域沿革 第二章 自然山水文化 第一节 西岭千秋雪 第二节 温泉花水湾 第三节 寻幽静惠山 第四节 洞口烟霞湖 第五节 晋原八胜景 第三章 三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 赵子龙生平 第二节 子龙驻大邑 第三节 青山埋忠骨 第四节 英名垂万世 第四章 道教文化 第一节 道教发源地 第二节 神仙张三丰 第三节 仙境鹤鸣山 第五章 佛教文化 第一节 四方寺之首 第二节 佛光照雾中 第三节 高堂圣灯飞 第四节 圣洁白岩寺 第五节 药师佛石窟 第六章 古镇文化 第一节 以武崛兴安仁镇 第二节 丝路明珠新场镇 第三节 移民汇聚唐场镇 第四节 麻羊之乡悦来镇 第五节 源远流长晋原镇 第六节 青梅煮酒邮江镇 第七章 公馆文化 第一节 百年公馆话安仁 第二节 中西合璧的公馆 第三节 大邑公馆建筑特色 第八章 博物馆文化 第一节 中国唯一博物馆小镇 第二节 大邑博物馆举要 第三节 川西民俗传承地 第九章 家族名人文化 第一节 诗书传家计氏 第二节 科第相望詹氏 第三节 弃武从文甘氏 第四节 军阀世家刘氏 第五节 其他近现代名人 第十章 教育、出版、印刷、文化 第一节 底蕴深厚的文化教育 第二节 盛极一时的唐宋蜀刻 第十一章 手工艺文化 第一节 陶瓷手工艺 第二节 其他手工艺 第十二章 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 第一节 诗词中的山川风景 第二节 诗词中的文化教育 第三节 诗词中的社会生活 第十三章 争奇斗艳的文艺创作 第一节 戏剧曲艺 第二节 音乐创作 第三节 小说散文及现代诗歌 第十四章 红色文化 第一节 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 第二节 战争年代的红色政权 第三节 和平时代的英雄 第十五章 大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一节 谱写“天府文化”大邑篇章 第二节 大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三节 大邑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以资源梳理及传承发展 之名 为鹤鸣山东之大邑文化 立传 一 位于成都地区核心地带 的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 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向 来有“蜀之望县”之美誉,是 隶属于大成都范畴的一座历 史名城。 就县境所处之地而言, 大邑县是四川省所有县级单 位中设置最早的一批古县之 一“临邛县”的部分属地,从 “临邛县”设置(秦国灭亡蜀 国的当年在该地设置,即公 元前316年)算起,至今已 有2337年的历史;就大邑 县境内的安仁镇而言,系唐 高祖武德三年(620)析临 邛、依政、唐隆三县地新置 为安仁县,设县历史比大邑 县更早50年,至今亦有 1400年的历史;就县名得 名之年而言,在于唐高宗李 治咸亨二年(671),根据 北宋太宗时期乐史撰写的地 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 :“(县)在鹤鸣山东,其 邑广大遂以为名。”从唐高 宗咸亨二年(671)得名算 起,至今也有1350年的历 史。可见,大邑县是一座得 名独特、历史悠久之名城。 根据北宋太宗太平兴国 年间(976-983)乐史编纂 的《太平寰宇记》,称大邑 境内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名 山—鹤鸣山,其附近的地域 为广“大”之“邑”,就已经勾 勒了大邑县历史地理的四重 特征。 其一,这里产生了中国 的本土宗教——道教。道教 祖山“鹤鸣山”就位于斯地; 道教祖山“青城山”就在邻县 境内。道教是中国五大宗教 中唯一一个发源于中国本土 的宗教,深刻影响了中华文 化的发展。鲁迅指出:“曾 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 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 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 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近代以来,对于中华文化 以儒道释为基本内核的界定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道教洞天福地位于此,大邑 县自然是乐土宜居之地。 其二,这里地处成都平 原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 ,名山众多。除了鹤鸣山外 ,这里也邻近道教名山青城 山,而且都在千古奇观西岭 雪山的山麓之下。杜甫《野 望》诗中“西山白雪三城戍” 、《绝句》“窗含西岭千秋 雪”所指,就是大邑县的西 岭雪山,这也使成都成为中 国拥有雪山的唯一特大城市 。因此,大邑县是自然雪山 、文化名山之下的景色宜人 之城。 其三,这里地域宽广, 故有“广大”之称。为什么能 够地域广大?源于文明曙光 极早照耀斯地,因而历经长 时段的发展,人文鼎盛,人 烟繁庶。在距今4700年— 38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 期,成都平原便已创造了光 辉灿烂的文化——宝墩文化 (前2700-前1800)。这一 文化因在大邑县的邻县—— 新津区宝墩村发现的文化遗 址而得名,迄今已经发现了 8座古城,而以位于大邑县 的高山古城遗址(位于原三 岔镇赵庵村古城埂)、盐店 古城(位于县城西晋原街道 )历史最为悠久。尤其是盐 店古城的发现,彻底改写了 成都建自2300年前的说法 ,成都的城市历史至少被提 前到距今4500年之前。这 是到目前为止发现得最早的 成都城遗址雏形,可谓成都 城市的开天第一篇章,也再 次证明了考古学界提出的以 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 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中心之 一的说法。 其四,这里是一座大城 ——“邑”。何谓“邑”?东汉 许慎的《说文解字》云:“ 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 卑有大小,从。凡邑之属皆 从邑。”邑就是“城市”,不 仅以“邑”来命名“县”,而且 取“其邑广大”之“大”,可见 ,大邑县之地,古代以来就 是一座文化深厚、地域广大 之名城。 大邑县,位于成都核心 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久 、经济发达、人文鼎盛、境 域山川雄伟秀丽、文化资源 丰富深厚,自是不言自明之 事。 二 大邑县,一座历史文化 名城,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当 今,却少见有进行系统历史 文化资源梳理之著作。现今 成都大学杨玉华教授领衔的 新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大邑历史文化研究》,可 谓这方面新见的力作。 “文化”,一般而言,指 人类创造的活动成果,而要 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就 必须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梳 理及理论阐释。《雪山下的 公园城市——大邑历史文化 研究》这一新作,正是遵循 这一思想路径展开全书的。 是书由绪论、正文十五 章、参考文献等三部分组成 。绪论概要阐释了大邑古城 的由来、自然地理、佛道文 化古迹、古代赞誉的文辞、 邮江镇等古镇、烧瓷、历史 名人、红色基因等内容。在 正文十五章中,分别阐述了 大邑古今历史沿革(第一章 )、自然山水文化(第二章 )、三国历史文化(第三章 )、道教文化(第四章)、 佛教文化(第五章)、古镇 文化(第六章)、公馆文化 (第七章)、博物馆文化( 第八章)、家族名人文化( 第九章)、教育、出版、印 刷文化(第十章)、手工艺 文化(第十一章)、丰富多 彩的诗词文化(第十二章) 、争奇斗艳的文艺创作(第 十三章)、红色文化(第十 四章)等内容,展示了大邑 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书之第十五章《大邑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是《雪山下的公园城 市——大邑历史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