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法律通识书,向所有人介绍法律智慧的底层结构和法律体系的深层逻辑。它透过繁复的法条和难懂的术语,穿越中外法律体系的层层壁垒,从典型的规则、程序和案例中,析出人人都可受用的思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洞悉法律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演变的逻辑脉络。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本书将会带你站在新的高度,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业;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也能将法律思维迁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作者简介 刘晗,1985年生,安徽蚌埠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主要研究领域为公法、网络法、法律理论和政治哲学,在中英文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思维模型 凡事讲规则:善恶与秩序 凡事讲权利:对错与边界 凡事讲程序:正义与过程 凡事讲终局:正确与确定 凡事讲预期:个案与长远 凡事讲权威:权限与尊重 第二章 事实的发现与描述 发现事实:为什么说法律事实不是客观真相? 构建事实:为什么说证据是一整套制度? 加工事实:为什么没有脱离法律的事实? 嵌套事实:为什么贴法律的标签很重要? 第三章 规则的制定与使用 法律语言:为什么要刻意制造模糊? 法律标准:为什么说有下限才有上限? 规则的稳定性:为什么法律总是保守的? 规则的普遍性:为什么法条经常“大而化之”? 规则的例外:为什么说例外并不颠覆规则? 规则的选择:为什么案件结果难以预测? 第四章 法律的推理与判断 后果主义:为什么比起结果,法律人更在意后果? 类比推理:为什么不进入传统就不能添加新物? 第五章 法律的发生 法律起源1.0:为什么复仇会演变成法律? 法律演化2.0:为什么国王不能直接审案? 法律演化3.0:为什么说两大法系殊途同归? 国内法演化:为什么法律门类如此繁多? 国际法演化:国际法是法吗? 律师的演化:为什么更多律师不打官司? 第六章 法律与社会 司法的“产品”:判决书没写什么? 时间成本:为什么很多案子总是拖很久? 资源成本:诉讼费是不是越低越好? 开放的保守性: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法院? 高贵的消极性:为什么律所很少做广告? 注释 后记 导语 这是一本向大众介绍法律智慧和法律体系演变逻辑的通识读本。全书共六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思维模型、法律领域中的事实发现与描写,法律规则的制定与使用,法律的推理与判断,法律的发生,以及法律与社会。在介绍每部分内容时,作者均引用丰富的法律案例,生动活泼地讲解法律问题,旨在道出法律人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作者通过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用法律思维为脉络,向读者展现了另一个理解世界的方式,使读者不仅知道法律人如何思考,而且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还会多一种解决问题的高效思维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