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称刺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不仅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也呈现出当代国际花园城市的风采。
作者潘维廉曾多次到访泉州及其下辖县市,对泉州的历史和现状都颇有研究。本书从马可·波罗的游记说起,透过历史建筑和当代风物,娓娓讲述了古刺桐的故事和今日泉州的发展成就。泉州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古今风采在此交相辉映,魅力无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泉州出发(老潘说海上丝绸之路)/老潘看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美)潘维廉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泉州,古称刺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不仅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也呈现出当代国际花园城市的风采。 作者潘维廉曾多次到访泉州及其下辖县市,对泉州的历史和现状都颇有研究。本书从马可·波罗的游记说起,透过历史建筑和当代风物,娓娓讲述了古刺桐的故事和今日泉州的发展成就。泉州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古今风采在此交相辉映,魅力无限。 作者简介 潘维廉(William N.Brown),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美籍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OneMBA学术主任,管理学博士。 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的外籍授课教师之一。1993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1954-2014年十大“功勋外教”,CCTV“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新航道“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形象大使。 1988年,潘维廉辞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职务,举家来到厦门,至今已在中国生活了30余年。潘维廉热爱中国,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向西方介绍真实的中国,迄今已创作了十余本用英文介绍中国城市和地域文化历史的著作,如《老外看福建》《魅力厦门》等,并担任《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丛书主编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泉州一瞥 第二章 刺桐的故事 第三章 探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第四章 游览现代泉州市区,领略古老“海丝之路”魅力 第五章 中国木偶之城 第六章 “海滨邹鲁”的昔与今 第七章 探寻刺桐古迹 第八章 对大自然的热爱亘古不变 第九章 桥梁之城 第十章 魅力惠安 第十一章 南安——郑成功的故乡 第十二章 安溪——中国乌龙茶之都 第十三章 德化——古老的中国瓷都 第十四章 晋江和石狮 第十五章 泉州——闽南菜之乡 第十六章 充满魅力的泉州特产 序言 泉州——我的第三故乡 2001年11月,时任福建 省省长的习近平亲自为我颁 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 当日晚宴上,他谈到:“中 国已经了解世界,但世界还 不了解中国。”他还说:“您 写过您的第二故乡厦门,不 妨也写写第三故乡泉州吧。 ” 时隔近20年,在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期间,习近平指出,福建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 心区。他对泉州历史与文化 的重视可见一斑。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港口就在福建的泉州。泉 州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是启 发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 灵感源泉——在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中,泉州也扮演着 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后不久,泉州就被确定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 行区”。多年来,在推动国 际经贸往来,深化文化交流 方面,泉州一直发挥着引领 作用。2019年,泉州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伙伴 贸易总额达1053.55亿元, 同比增长24.6%。2021年, 泉州GDP达到11304.17亿元 。 但在2001年,我对泉州 知之甚少,对于提笔写书( 管理学的教科书除外)也是 兴致缺缺。2003年,情况 有所变化,当时我答应帮助 泉州参评“国际花园城市”, 并着手准备向欧洲评委和观 众展示的材料,彼时才发现 关于这座传奇之城的英文资 料竟寥寥无几。 我又想起一年多以前, 习近平曾鼓励我写一本关于 泉州的书。这般机缘巧合之 下,我花了6个多星期,驱 车走遍泉州的角角落落,探 索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地理和美食。因届时要赴荷 兰阿珀尔多伦(Apeldoorn )发表参赛陈述,回来后我 又调研了8个月。不消说, 泉州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遗 产令我深深着迷。我了解到 泉州是马可,波罗启航回国 的出发地,也是哥伦布原定 西航到中国的目的地。(哥 伦布未能如愿抵达泉州,而 我却到过无数次啦!) 泉州的茶叶、瓷器和丝 绸 外国人一想到中国,脑 海里浮现的往往有茶叶、瓷 器和丝绸——而这正是泉州 的三大名产。在美国独立战 争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中 ,示威者登上三艘从厦门港 驶出的船,倾倒了来自福建 的珍贵茶叶。泉州的德化白 瓷一度受到欧洲皇室贵族的 狂热追捧,一些君主甚至不 惜亏空国库来资助研究,只 为破解制瓷秘方。至于丝绸 ,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Ibn Battuta)曾 言,中国最好的丝绸并非产 自杭州——尽管许多中国人 这么认为——而是产自泉州 。泉州的四万穆斯林居民称 此地为“Zaytun”(刺桐), 英语中的“satin”(缎子)正 是由这一阿语词转音而来。 如今的泉州可谓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 1989年首次造访时的一派 死气沉沉的景象不可同日而 语,较之2003年也更加繁 荣富足——那一年,泉州在 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获得了 两项金奖。令人欣慰的是, 泉州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 ,不忘兼顾其独有的历史、 文化和自然遗产,她或许是 中国最注重传承与延续历史 文脉的城市了。 …… “一带一路”——海外版“ 要想富,先修路” 凭借务实的“想要富,先 修路”计划,中国——这一 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贫困人 口的国家——带领人民摆脱 了贫困,这让我惊叹不已。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财富随 之而来。当然,中国人在这 方面有数千年的经验。 2200多年前,世界上最伟 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江 堰水利工程竣工,不仅结束 了四川饱受洪水肆虐的局面 ,还为成都平原(至今仍是 中国西部的鱼米之乡)提供 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大运河 贯通南北水路,连通陆上丝 绸之路,推动了商贸繁荣。 过去30年,我目睹了中国许 多大规模基建项目,从中看 出现代中国领导人比他们的 先辈更有远见,更有胆魄。 谁会想到,习近平会将“ 要想富,先修路”理念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其他 国家摆脱贫困呢? 我的小儿子和他的妻子 在非洲做医疗志愿者,他说 ,即使在非洲最偏远的地方 ,也能看到中国人协助修建 公路、铁路、桥梁、水坝、 水电站、港口和机场,帮助 他们脱贫致富。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核心区,福建和泉州将 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中国和 “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除了“一带一路”,别无 他选——非参与国亦如是 当然,并非所有国家都 拥护“一带一路”倡议。有些 国家在媒体上对“一带一路” 口诛笔伐,但从实际行动上 却看得出他们持拥护态度。 答案很简单,他们找不到比 “一带一路”更优的选择。 2019年10月1日,一批货物 从印度西部那瓦西瓦港发出 ,一路向东运到中国沿海的 福建省,然后从厦门出发, 通过铁路一路向西运至乌兹 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即便 如此曲折迂回,也比其他路 线快了近20天。 我想,如果世界各国同 舟共济,生活在这颗小小星 球上的每一个人就都能安居 乐业,幸福美满。实现这一 愿景,并不需要借助阿拉丁 的神灯,只需学习流淌在中 国人血液里几千年的美好品 质——务实、坚毅、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