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手机大脑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作者 (瑞典)安德斯·汉森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为什么只要醒着我们就离不开手机,为什么疫情中的我们更容易自投罗网?
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
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
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他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逐章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对此书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拯救手机大脑的第一步,就从放下手机打开本书开始。
作者简介
安德斯·汉森(Anders Hansen),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内科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他发表了两千多篇医学文章,是《健康处方》的作者。
目录
前言
序言
1.仍处于原始时代的大脑
2.压力、焦虑和抑郁——进化的赢家?
3.手机——一种新型兴奋剂
4.注意力——时间的稀缺性
5.偷走时间的最大嫌疑人
6.那些戒掉SNS后情绪变好的人
7.数码产品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8.想要有所改变,就先运动起来
9.大脑至今仍在持续变化着
10.“自然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附录 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
例的陌生时代。
数码生活给我们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
人类的大脑无法适应数
码时代,这就是我们要在这
本书里谈论的主要内容。随
着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手机
越发成了人们与外界沟通交
流的主要工具。在这样的现
实之下,本书中谈及的观点
和内容,究竟能否带来帮助

我认为,目前正是我们
急需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
我们一点一点来消化吧。
现如今,成年人平均每
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4小时
(书中数据基于作者完稿时
的统计结果,截至2022年1
月,该数字为7小时,读到
本书时,读者花在手机和社
交媒体上的时间可能要更多
。——编者注),青少年则
为四五个小时。近10年间,
人类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
实现了行为改变。这样的变
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我希
望对此做出科学的解答。
其他学者是如何看待数
码时代的?身处这样的时代
,我们的情绪、睡眠时间、
注意力等受到了何种影响?
幼儿和青少年的成长会因此
获益还是受害?我们是否真
的了解这一切?我试图从源
头出发,超越推测和设想,
讨论一些已经得到验证的事
实。这些内容一定比“大家
每天会花多长时间玩手机?
”等问题更加接近本质,自
然也更为重要。
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何
越发感到不开心?
作为精神科医生,最近
我见到的前来寻求帮助的患
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对自
身充满了反思。最典型的例
子便是,在瑞典,每9名成
年人中就有1名(!)在服
用抗抑郁药物。其他许多国
家的状况也与此相似。人类
正享受着空前富有的物质生
活,然而在GDP(国内生产
总值)快速上升的过去几十
年间,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
数也急剧增长起来。生活条
件变好了,为什么我们却变
得越发不开心呢?
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
为什么人们还是会感到焦虑
不安?与他人的联系越发紧
密了,为什么反而觉得更加
孤独?我希望通过这本书,
找寻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可以告诉大家的是,
我们目前的确身处一个史无
前例的陌生时代。此刻我们
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此前人
类一直生活的、不断历经进
化的世界之间存在着许多的
“不一致”,正是这些“不一
致”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一万年间不曾发展的人
类大脑
自行车、电器、手机等
对我们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
事物,仿佛人类世界从一开
始就拥有这些东西。但事实
上,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角
度来看,这些事物存在的时
间都十分短暂。狩猎采集的
生活占据了人类历史99.9%
的时间,我们的大脑也是随
着这一生活方式不断进化而
来的。然而近1万年以来,
人类的大脑基本没有发生变
化。这就是说,尽管身处现
代社会,但我们的大脑却认
为我们仍然“生活”在非洲的
热带草原时期,这完全是由
生物学因素导致的!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那
又怎么样,我现在又没办法
真的跑去森林里打猎过日子
”。的确如此,但我们对“大
脑觉得人类还生活在原始时
代”这一事实的认知是十分
重要的。就停留在一万年前
的大脑而言,其深处还留存
着许多原始的欲望,例如想
睡觉,想活动,想与他人建
立联系等。认识到这一点,
是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这些欲
望的关键。如果忽视这些,
人就不可能感到快乐。生活
在数码时代的我们,却总是
看不见这些欲望的存在。
我们比从前睡得少了。
过去10年间,西方国家存在
睡眠问题的青少年人数暴增
。如今在瑞典,被失眠困扰
的青少年人数相比20世纪末
增长了800%。同时,我们
也活动得太少,与他人建立
联系的方式也与从前不同了
。越来越多的人被巨大的孤
独感裹挟着,这一现象在青
少年中尤为凸显。这当然是
在新冠肺炎来袭、人们开始
居家隔离之前就一直存在的
问题!
众多研究显示,睡眠、
身体活动以及与他人的紧密
联结,都是我们维持身体健
康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这
三大要素被忽视,人类自然
会不可避免地抑郁起来。
此刻应对新冠肺炎的人
类大脑,是哪个时代的产物
认识到现代社会与人类
历史的“不一致”,除了有助
于我们理解自身的情绪感受
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发挥着
重要作用。我们来看看这次
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吧。这
场瘟疫为什么会引起我们如
此激烈的反应,甚至一度让
全球停摆了?
如果你因为疫情的扩散
而整夜睡不着觉,那么我想
,你一定也属于那类认为癌
症或心脏病是造成西方人死
亡的主要原因,并为此感到
担心的人吧。然而,有史以
来,人类的死亡大多不是癌
症或心脏病造成的。在
99.9%的人类历史中,是饥
饿、杀戮、脱水和感染将死
神带到了我们的祖先面前。
我们的大脑被“设计”得十分
擅于处理这些问题,因为我
们就是那批在这些灾难中生
存下来的人的子孙后代。
饥饿一度是人类最大的
敌人,因此我们的大脑进化
出了“渴望热量”的机制。这
份“渴望”使得曾经的我们一
旦发现食物就会将其吃得一
口不剩。然而在只要有钱就
可以胡吃海喝的现代社会,
对于食物的渴望似乎难以正
确发挥作用了。这也是为什
导语
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又一力作,出版当年成为“瑞典人首选的圣诞礼物”。
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口碑之作,21种语言版本席卷全球!瑞典语版长踞排行榜42周不坠,日版销量突破60万册,位列日本amazon图书总榜No.1,2021年荣登日本oricon新书排行榜、日贩新书非虚构类别、Tohan新书非虚构类别三榜榜首。
下载app=卸载大脑?
每天触碰2600次,每10分钟就要看一眼,每天上网近7小时,逛社交媒体近2.5小时……
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
手机不光是个时间小偷,还是快乐刺客,让我们错失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
打工人、考试人、家长……每个人都有读这本书的理由
无论是关注养生主题,希望改善睡眠、情绪、焦虑、抑郁等问题的打工人;渴望更有效率地学习、专注读书、提高记忆力的学生、备考群体;还是看重孩子的健康、智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家长,都能从本书中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想改变手机的负面影响,来一场思维的探险总是有效的!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大脑如何让我们
每天在屏幕前一坐不起?除
了这位瑞典最受爱戴的心理
专家,没有人能将此解释得
如此生动。
——《瑞典日报》
很想把本书介绍给那些
为了让小孩安静下来而将手
机塞给小孩的父母。
——日本读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是,你无意间花在看手机上
的时间,都可以被大企业转
换成收入(时间真的就是金
钱)。
——日本读者
精彩页
人类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记忆、意识等),究竟来自哪里?答案就是大脑。目前看来,人类的大脑具备全宇宙顶级的构造。大脑以超乎寻常的方式,令我们对自身感到陌生和害怕,同时也让我们感知到“我是我”。然而一直以来,大脑最为适应的那个世界,与前面书里印着的最后一个点,即如今的我们最为熟知的现代生活(也是大脑目前实际所处的世界),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不好不坏的进化
我们是进化的结果,进化的过程是没有意义也不存在目的的。进化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它既不企图伤害我们,也不打算带来帮助。它只是赋予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让我们能够适应周边环境而已。进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举例来说,一群生活在北美的棕熊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阿拉斯加。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棕熊们由于无法轻易将自己隐藏在雪中,因此极容易被它们唯一的猎物海狗所察觉,最终捕获不到猎物,于是一只接一只地饿死了。
然而在它们之中,在一只母熊的卵子里,决定毛发颜色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一突变是完全偶然的,却使得生下来的幼熊毛发刚好呈现出了白色。相比其他棕熊,这只白熊在雪地中显得更不起眼,自然也更容易捕捉到猎物。因此它的生存概率变大,繁衍出了更多白色的后代,就这样世世代代存活下来了。另一方面,棕熊则逐渐遭到淘汰,在1万年或数万年的时间过去之后,阿拉斯加地区便只能看到白色的熊,也就是今天的北极熊了。 能够提高存活率、繁殖率的遗传特征,通常会在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成为普遍的特征。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植物,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适应着各自所处的环境的。我们想想北极熊就会知道,仅仅是毛发颜色的改变就耗费了上万年的时间,实在是来之不易。各物种想要获得巨大的变化,耗时更是不必多说了。
我们来想想10万年前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一位名叫卡林的人吧。卡林爬上树,摘了一些清甜、饱腹感强的水果吃下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第二天一早,他感到肚子饿了,于是又去昨天那个地方摘果子,却发现果子都被摘光了。而事实上,在卡林生活的世界,“果子被摘光了”是可能威胁生命的事情,当时大约有15%至20%的人是被饿死的。
再来看看另一位名叫玛利亚的人,她同样生活在大草原上。由于基因突变,玛利亚对于甜味的感知与他人不同。在吃到甜水果时,她的大脑中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便是给予我们幸福感和活力的物质(在本书第049页可以看到关于多巴胺的进一步讨论)。
这样的基因突变使得玛利亚对树上所有的果子都充满了渴望。只吃一个是满足不了的,要尽可能全都塞进嘴里,然后在肚子快要爆炸的状态下才离开。第二天一早一睁眼,她再次体会到想要吃些甜食的冲动,于是又一次来到了树下,却发现昨天自己剩下的几个果子都不见了。这自然令她感到沮丧。好在昨天吃了很多,现在还不算太饿,于是她便离开了。
我们可以推测的是,这两个人中,玛利亚的生存概率可能更高。没有消耗殆尽的热量变成脂肪留了下来,会在寻觅不到食物的时候给她提供能量,让她不那么容易感到饥饿。而生存下来的玛利亚也将“储存热量”这一基因遗传给了后代,最终为生存和繁殖带来了好处。(当然,除了基因之外,环境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渴望热量”的子孙后代越来越多,生存率也不断提高。在数千年的悠长岁月中,这一遗传特征便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具备的显著特征。
我们试着将卡林和玛利亚带到充斥着快餐食品的现代社会中来吧。卡林看到了麦当劳,走进去买了个汉堡,吃下后心满意足地出来了。接着玛利亚走了进去,她一口气吃掉了汉堡、薯条、可乐、冰激凌等食物,觉得肚子快要被撑破了,然后她也离开了。第二天一早,玛利亚肚子饿了。她很清楚地知道,今天的麦当劳也充斥着大量的食物,于是她就会再次前往,点上一大堆跟昨天一样的食物。
两三个月后,暴饮暴食的玛利亚体重暴增,还患上了2型糖尿病,她的身体无法再承受一路狂飙的血糖数值。此时状况便出现了反转。在大草原上保护玛利亚存活下来的热量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她了。在人类历史中99.9%的曾帮助我们存活下来的各种优势,今天似乎都变成了伤害我们的刀子。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