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罗伯逊1980年创立老虎基金,以约800万美元起家。到20世纪90年代末,老虎基金已经发展到200多亿美元,是原始规模的2500多倍,跻身当时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列,其间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1.7%。他还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基金经理。有专家称他为“现代对冲基金行业真正的创始人之一”。 本书作者对罗伯逊和他的同事、朋友进行了大量采访,书中揭示了这位传奇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投资风格和决断能力,展现了他如何在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领域发现并执行交易,也描写了他的投资失误和黯然离场,让读者得以窥见他的个人世界。 罗伯逊的传奇经历,带给人丰富的投资和人生启示。 作者简介 丹尼尔·A.斯特拉克曼(Daniel A.Strachman),斯特拉克曼在华尔街工作了二十多年,曾在经纪行、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多种金融机构工作,是投资领域的战略规划专家,为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斯特拉克曼是多本金融畅销书的作者。他的文章发表在《金融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纽约邮报》《美国银行家》等媒体上,他的观点也经常被媒体引用。他是罗格斯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公司金融和投资管理。 目录 1 商品铜交易一战成名 2 猛虎的诞生 3 华尔街里的南方佬 4 猛虎找到新的猎场 5 猛虎开始咆哮 6 1987年股灾 7 新时代的黎明 8 老虎与媒体共舞 9 月盈则亏 10 媒体绞杀老虎 11 小虎队 12 老虎基金留给世人的经验 13 兼济天下 附录 致谢 序言 本书讲述了朱利安·罗伯 逊如何管理资金,如何把自 己打造成传奇人物的故事。 他不断挖掘无效市场的潜能 ,不断历练,终于斩获巨额 利润。他启用华尔街最杰出 的精英,业绩不断跑赢大盘 ,并且成为有史以来最厉害 的基金经理之一。对他而言 ,成功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结 果。有时候,他会把员工逼 到极致,因此,有些员工对 他深恶痛绝。对于那些孜孜 不倦地工作的员工,他的奖 励是拍拍他们的后背,再发 放相当可观的奖金。他满怀 无穷的动力,有着不惜一切 代价想要成功的意志,并曾 经打造出那时最成功的对冲 基金和资金管理公司。他对 全世界的资金管理方法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 成功也招致嫉妒。很多人认 为,嫉妒也是他最后失败的 导火索。 本书讲述了他作为基金 经理,从带领一个不足20人 的团队、管理着仅800万美 元的资金开始,最终如何打 造出员工过百、管理着价值 超过210亿美元资产的公司 。本书讲述了这家公司如何 从一个秉持“共赢、同乐”原 则的家族小企业,发展成为 一个不乏内斗和贪婪的巨型 投资管理公司。公司经历了 起起落落,起初是成长的痛 苦、挫败的感受和文化的冲 突,在21世纪之初,动摇证 券市场的技术股票泡沫破裂 之时,公司也随之分崩离析 。 这就是朱利安·罗伯逊和 他的老虎基金的故事。 对罗伯逊的差评很多—— 傲慢、抠门、粗鲁、固执。 但也有人认为他和蔼可亲, 极具美国南方人的魅力。虽 然还有很多他的同龄人、前 同事和好朋友也都说了很多 好话,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 的:他是个复杂多面的人。 跟华尔街的人交谈,得 到大家对他的如下评价:“ 他比别人更懂得吸取以往的 历史经验”;“跟他在一起, 你永远摸不清他在想什么” ;“他很会挖坑,别人都心 甘情愿往里跳”;还有,“他 绝对是个另类”。这样的评 价夹杂着的是赞扬、嫉妒, 还有某种程度的恐惧。 股市内外,人们对他的 工作无不赞叹。但也有很多 人在赞叹之后,立刻送上一 些恶毒的“不可公开”的评论 。 罗伯逊可以把一整列的 数字心算出来,知道投资组 合的收益涨跌几许,精确到 几分几厘[还记得达斯汀· 霍夫曼在电影《雨人》中瞬 间数出掉落在地上火柴的数 目吗?]。不过,罗伯逊记 人名的功夫却不那么灵光。 他骨子里天生就带着竞 争的血液,做交易、做投资 的时候如此,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在打高尔夫球这 样的休闲时刻,他带着竞争 性的血液也在沸腾。他把这 项“爱好”提升到了某个高度 ,甚至请世界级的高尔夫球 场设计师来设计球场。在打 高尔夫球方面,他没有什么 天分,在球场上的表现也不 如人意,但是他可以把简简 单单的一场球搞得鸡飞狗跳 。有些朋友和前同事说,他 们都极不喜欢跟他打球,因 为他不堪忍受一洞球的挫败 ,更别说整场球了。 很明显,罗伯逊在要做 的所有事情中都要争第一。 对于那些挡在他面前的人, 他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击、 碾压,直到他自己脱颖而出 ,成为第一。 为了全面了解罗伯逊和 老虎基金对于对冲基金行业 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贪婪、 暴力的华尔街,我们需要首 先来看看对冲基金是怎么来 的,这个行业是如何演变到 如今这个现状的。 70多年来,源于华尔街 的对冲基金,发展到了世界 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虽然说 这并不是20世纪金融界最重 要的发展,但是对冲基金这 一概念及投资工具对美国乃 至全世界范围的资金管理, 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 对冲基金是一种很好的 平衡器。不论教育程度、经 验、天赋或技巧,任何人都 可以设立一个对冲基金,并 有机会挣到数百万美元。对 冲基金是在1949年由从社 会学家转型成为记者的阿尔 弗雷德·温斯洛·琼斯 (Alfred Winslow Jones) 首创。用这样的方法,对冲 基金经理可以比传统的投资 经理多赚很多钱。因为琼斯 对运营费用的安排——通常 为1%的管理费和20%的利 润抽成——业绩好的对冲基 金经理就有可能赚得大笔钱 。 由于机会无限,对冲基 金这50多年来发展神速。根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资 料,在2004年中期,大约 有6 000家对冲基金公司, 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情况 并不顺利。对冲基金出现后 的40多年里,只有少数几位 对冲基金经理在操作如此模 糊又获利甚丰的投资方法, 他们还使得这样的方法秘不 外传。 很多人相信,对冲基金 的获利高于一般水平,是因 为它吸引了最厉害、最聪明 的人,并且,这方法确实能 够快速挣钱。他们认为,共 同基金永远留不住最厉害的 人,因为对冲基金的回报更 高。对冲基金经理及其团队 可以分享基金所获得的利润 ;共同基金经理则只根据所 管理资产的多少来抽成,而 不是根据他们的业绩。 近年来,随着华尔街较 好的交易型合伙企业纷纷上 市,它们向市场提供的流动 性和风投资金今非昔比。对 冲基金正好进入,填补了这 一空缺。流动性一直是由华 尔街最好、最重要的公司提 供的,如高盛、摩根士丹利 、 导语 本书讲述了朱利安·罗伯逊如何管理资金,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传奇人物的故事。他不断挖掘无效市场的潜能,不断历练,终于斩获巨额利润。还讲述了他作为基金经理,从带领一个不足20人的团队、管理着仅800万美元的资金开始,最终如何打造出员工过百、管理着价值超过210亿美元资产的公司。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虎 基金朱利安·罗伯逊就已经 成为传奇。他不仅投资做得 很出色,更重要的是,他能 够形成一套价值投资系统, 并且传授给很多投资者。他 是能够以一己之力在对冲基 金行业创造一个王朝的人: 有近200家对冲基金公司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老虎基金, 很多基金创始人曾在老虎基 金工作。 作为一家私募基金的董 事长和投资经理,时隔多年 重读此书,感慨万千。罗伯 逊身上的热情,他对理想的 追求,一直激励着我。 强烈推荐这本传记。读 这本书,不仅能向投资大师 学到投资经验,最重要的是 ,还能学到管理投资公司的 经验。 ——王成 陆宝投资董事 长 老虎走了,90岁。 他曾创造18年的惊人回 报,却因在科技股泡沫中不 肯屈就而被抛弃,但随之而 来的大崩盘恰恰证明了他的 正确,本书就记录和呈现了 这样的历史非线性。学习过 去、思考现在,因为我们还 要面对将来。 ——杨天南 金石致远 CEO 通过发掘资本市场上的 价值并利用高超的交易技巧 ,朱利安·罗伯逊和他创办 的老虎基金,在20年的时间 里,取得了做视全球的投资 业绩,成为一代对冲基金传 奇。但是,在2000年,老 虎基金的投资者却因为自己 的短见,抛弃了罗伯逊,放 弃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而 从者虎基金通出以后的罗伯 逊,继续在资本市场游游了 20多年,为自己的资本赚取 了可观的财富。通读这本书 ,你会了解这段传奇的故重 ——陈嘉禾 九圆青泉科 技首席投资官、《证券时报 》专栏作者、CGTN财经评 论员 在对冲基金领域,老虎 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 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以约 800万美元起家,所创立的 老虎基金一度成为全球最大 规模的对冲基金之一。更重 要的是,罗伯逊真正推动了 对冲基金领域深度研究的访 谈。伟大的投资者,如同伟 大的公司,能够穿越时间的 束缚。虽然罗伯逊离开了这 个世界,但是他的老虎俱乐 部依然是今天对冲基金领域 的主力。从这本书中,我们 能再一次看到一位投资传奇 人物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朱昂 点拾投资创始 人 朱里安·罗伯逊是一位真 正能“抠扳机”的投资者,虽 然很多人都能够成为优秀的 分析师,但是在投资界,“ 抠扳机”仍然是一种极其稀 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投资 成功之外,罗伯逊还被认为 是新一代对冲基金经理的导 师,这些“小老虎”们从罗伯 逊那里学会了交易,然后创 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这让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老虎 基金。 ——《巴伦周刊》 精彩页 1 商品铜交易一战成名 因为研究正确,所以他坚持持仓的信念也是正确的,不论市场如何,不论业界的同行们如何。他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他坚守了自己的决定,然后,丰厚的利润滚滚而来,同时,他也赢得了一个名号。 1994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老虎基金的创始人罗伯逊和他的分析师们挤在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里,面对众多生产商和用户提供的各类报告和资讯,希望能够从中淘到金子。罗伯逊14年前创立了老虎基金,利用股市的多头和空头策略来赢利。如今,是该打入更大的市场、谋取更大的利润了。1994年,罗伯逊的公司起步较慢,但是到了下半年,他的公司和他的基金成了市场上的一个主力。投资者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资金投给对冲基金和交易巨头,砸入近40亿美元之多。此时已经很明显,20世纪90年代注定要成为这些大腕辉煌的10年。 但是,罗伯逊却感到不安。他的头脑里有一个巨大的黑影,这个黑影就是索罗斯。索罗斯早在60年代就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此时已是全球金融界的传奇人物,他是基金经理们嫉妒的对象。罗伯逊觉得,要找适合投资的股票,要玩好对冲基金,他的功夫和索罗斯不相上下,但是,他还没有一项壮举能够让他从华尔街成功人土之列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瞩目的明星。怀着这种对成功的渴望,在每周的投资例会上,他不断从这些报告中苦苦寻觅机会。 突然间,罗伯逊眼前一亮。他感觉商品铜市场有点意思。他看到,过去几周铜价不断上涨,但需求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降低的迹象。经过和分析师以及内行人的充分讨论,他断定,需求确实在下降,而且,短期内需求不会有抬头的迹象。为了确保交易成功,他需要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和数据。他脑海里那台翻动名片的机器开始迅速工作,他在快速筛选哪些人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商品铜市场的信息,来验证他的判断正确与否。他拿起电话,打给期货交易中介,还跟几位生产商聊了聊,确定了他的判断。数据显示,矿场维持着正常的产量,生产也保持着较好的速度在前进。需求似乎在减弱,看来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了。 罗伯逊和团队的分析师们整天分析那些来自各处的报告——来自经纪公司的、中央银行的,还有生产商的,等等。他们发现,商品铜价格过高。很明显,价格是由目前的商品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需求下降,价格也会下降。这是供求关系的常识。他的分析团队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做空机会。什么叫做空呢? 如果你认为某种证券的价格过高,应该跌下来,那么,你可以跟证券持有人达成一种协议:你付一笔费用,先借用他的证券,并把证券拿到市场上卖出。当价格真的跌下来时,你把证券买回来,还给原来的持有人。你的卖价和买价的价差,扣去交易的费用,就是你的利润。 对老虎基金的人来说,做空这个概念是小儿科了,他们的大多数交易是做空交易,他们的成功大部分也都是做空的结果。对于做空操作,他们驾轻就熟;他们也很有信心,可以找到很好的交易机会。但是,嗅出商品铜市场商机的不只是老虎基金的人,其他投资者也感觉铜价不大对。业界的其他人,如观察人土和其他参与方,还有其他的对冲基金,也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价格在上涨。他们都觉得价格会拉平。 老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源于极佳的交易操作。基金所属的公司早已不是次级资金管理公司,而是在快速成长为对冲基金界最大的公司之一。罗伯逊及其团队明白,为了保持在业界的地位,他们需要保持他们的业绩。对冲基金为了对得起大量注入的资金,需要不断有极好的业绩,并向目前和潜在的投资者证明,他们能够保持他们的业绩,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罗伯逊及其团队需要不断证明,他们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资金,而且他们的能力与被托付的十亿级的资金量是成正比的。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