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蓬帕杜夫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南希·米特福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9岁时,一位算命师告诉她,有一天她将掳获年轻、英俊的国王的心——从那天起,她就一直生活在这一甜蜜的梦境里。无比幸运的是,她果真赢得了路易十五的爱慕,并在此后20年里成为法王身边呼风唤雨的蓬帕杜夫人。南希·米特福德生动地讲述了这个小女孩如何在残酷的阶级攀援、钩心斗角下,成长为18世纪法国宫廷中最有权势的女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1904年11月28日,南希·米特福德出生于伦敦。她是里兹代尔男爵二世家族的长女,下面有五个妹妹,包括戴安娜·莫斯利夫人、德文郡公爵夫人黛博拉(Deborah)和杰西卡。在自传《荣耀与背叛》(Hons and Rebels)一书中,杰西卡向世人描述了米特福德家族的历史。米特福德姐妹在“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和伦敦的战火中长大成人,并因她们的美貌,她们身上那股上流社会的玩世作风以及政治方面的忠贞不二而闻名于世。南希曾为《女士》(The Lady)和《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撰写过专栏文章,也曾创作过一系列流行小说,其中包括《追逐爱情》和《恋恋冬季》。这两部作品详细叙述了拉德利特(Radlett)六姐妹各自的上流社会恋情。在20世纪50年代,南希开始创作历史人物传记。她的作品《太阳王》记述了路易十四的生平,成为享誉世界的畅销书。《腓特烈大帝》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写完此书后不久,她即罹患霍奇金淋巴病而于1973年6月30日病逝。
目录
总序(杨靖)
致谢
1 凡尔赛与路易十五
2 巴黎与埃蒂奥勒夫人
3 紫杉树舞会
4 丰特努瓦
5 进宫
6 哀悼
7 楼梯
8 寻欢作乐
9 王室与普瓦松家族
10 权力
11 朋友与餐桌闲聊
12 品位与兴趣
13 从爱到友谊
14 舒瓦瑟尔-罗马内案
15 国内政治
16 国外政治
17 达米安
18 七年战争
19 舒瓦瑟尔
20 美梦尽头
索引
序言
英国小说家南希·米特福
德(Nancy Mitford)是里兹代
尔男爵二世戴维·米特福德
的长女,自幼酷爱文学。自
1923年定居伦敦不久,她
便开始为《淑女》《时尚》
等报纸杂志写稿。尽管并非
专业记者,《独立报》称她
的随笔毫不做作,令人“极
度舒适”,无愧文坛“鬼才”
之誉。尤其是她早期“风俗
喜剧”(comedy of manners)
类的文学创作,“在轻松愉
悦的外表之下,有一种淡淡
的哀伤和无以名状的悲观主
义”。正如批评家所指出的
,她的写作风格轻快而不失
犀利,充满调侃和戏仿,与
她后期小说明显的阴郁风格
大相径庭——小说家坚信,
尽管生活难以忍受,但仍须
为之裹上一层幽默的罩衣,
并以超然物外的轻松戏谑加
以处置。
传记作家汤普森(Laura
Thompson)在近著《米特福
德六姐妹》(The Sixs: The
Lives of the Mitford Sisters
,2016)中对南希及其姐妹
的刻画极为传神。其中既有
崇拜希特勒并投向纳粹怀抱
的尤尼蒂(Unity),也有激进
的共产主义者杰西卡
(Jessica),二人的结局大相
径庭——德国法西斯败亡后
,尤尼蒂试图吞枪自杀,未
果,后抑郁而终;杰西卡前
往美国,成为一名出色的调
查记者,以深入揭示美国殡
葬业黑幕的《美国的死亡方
式》(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一书著称于世。姐妹
中最为低调的帕梅拉,嫁给
富豪科学家德里克·杰克逊
,曾独自骑摩托环游欧洲,
同时也是首位乘坐跨大西洋
航班的女性。另一位姐妹德
博拉(Deborah)是德文郡公
爵夫人——作为公爵府邸查
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的女主人,她才华
出众、能力超群,使得庄严
的公爵府不仅成为一家著名
商业品牌,也成为一座具有
文化和历史意义的纪念碑。
当然,相对于其他姐妹
,南希与黛安娜(Diana)的
爱恨纠缠可谓“一言难尽”。
20世纪30年代,孤傲冷艳
的黛安娜(伊夫林·沃形容她
的魅力“像清脆的铃声在房
间里回荡”)与一名法西斯官
员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爵士
(Sir Oswald Mosley)一见钟
情,随后搬迁至柏林。他们
的婚礼在约瑟夫·戈培尔家
中举办,阿道夫·希特勒是
座上嘉宾。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黛安娜在霍洛威监狱
(Holloway prison)被关押三
年。出狱后,成为社会底层
的“贱民”。直至临终之时,
身居巴黎的黛安娜依然无怨
无悔。2001年,她在写给
德博拉的信中表示:“遭世
人怨恨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黛安娜并不知道她被捕
入狱乃是源于同胞姊妹南希
的告发——后者在秘密证词
中坚称与莫斯利育有儿子的
黛安娜和莫斯利本人“同样
危险”。根据传记作者的考
证,在这一种“自以为是的
背叛行为”背后,掩藏更多
的是“南希长期压抑的嫉妒
和对爱情失望的悲伤,而不
是黛安娜或莫斯利投身于令
人反感的政治”。二战后,
莫斯利一家流亡到法国奥赛
(Orsay),婚姻美满,其乐
融融,与孤苦伶仃的南希恰
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当原本
爱慕南希的名作家伊夫林·
沃拜倒在黛安娜石榴裙下之
后,占有欲极强的南希顿时
陷入疯狂的妒忌之中,不惜
“大义灭亲”以泄私愤。
……
作为南希·米特福德最后
一部作品,《腓特烈大帝》
以大量史实研究为基础精心
锤炼打造,其文风轻快睿智
,堪称是作家以平生之学识
向腓特烈大帝致敬之作。此
书出版后,《每日电讯报》
评论“本书将成为最具权威
性的人物传记”。著名文学
评论家、《地平线》杂志创
始人西里尔·康诺利(Cyril
Connolly)也高度评价米特福
德“将平凡的史料打造成引
人入胜的文学素材,这一技
能令所有历史学家羡慕不已
”。
在该书创作过程中,米
特福德对她笔下这位“大人
物”颇为艳羡,因为他经历
了18世纪的辉煌历史。然而
时至1970年,当这部著作
出版之际,彼时已罹患霍奇
金淋巴病的南希·米特福德
最羡慕的则是腓特烈大帝麾
下身体强壮的将士——“我
多么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年轻
将领,跟随国王征战欧洲,
而不必忍受病痛折磨”。同
时,她也时刻以传主的英雄
气概激励自己:“腓特烈大
帝在冲锋陷阵,而我在花园
奋笔疾书”,直至最终完成
这一杰作。1972年,南希·
米特福德先后获得英法两国
政府颁发的骑士勋章,表彰
她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的创
造性贡献。次年,南希·米
特福德溘然长逝。作为四部
历史传记的最后一部,《腓
特烈大帝》由此也成为这位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的“天
鹅之歌”。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美
国当代著名作家斯迈利在传
记书评中所言,“文学现代
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作家
主体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纵览南希·米特福德包括四
部传记在内的文学创作,几
乎每一部都有她本人的影子
:《爱的追逐》《恋恋冬季
》等爱情故事被批评家视为
“影射小说”;《太阳王》和
《腓特烈大帝》是献给帕莱
夫斯基上校的礼物,因为后
者有“英雄情结”(并曾以路
易十四自居);而《蓬帕杜
夫人》和《恋爱中的伏尔泰
》等作品的主题,一言以蔽
之,可以称之为“情妇的命
运”——南希·米特福德本人
对此感同身受:上校宣称结
婚只为
导语
20世纪40年代,移居巴黎的南希·米特福德对法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将创作重心转向为“大人物”作传。《蓬帕杜夫人》是她传记文学事业的开端。米特福德十分仰慕在法国宫廷呼风唤雨的蓬帕杜夫人,并对她倾注了全部的同情和赞美。1954年,该书横空出世,聚焦于这位深刻影响法国历史的传奇女性,尝试从史料中推演和再现其思想与动机,并力求由个人际遇折射时代背景。
米特福德以温柔多情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对蓬帕杜夫人典雅风范的激赏,剥离了传统史观对这位“祸国妖姬”的刻板印象,成功还原了其美貌与才华兼具的原初面貌,再现了其充沛的情感与有趣的灵魂。
1764年,蓬帕杜夫人逝世。自此以后,凡尔赛宫陷入了无边的沉寂。
书评(媒体评论)
我最喜欢的传记是南希·
米特福德的《蓬帕杜夫人》
。一部传记成功的秘诀不是
讲述传主的故事,而是重构
他们生活的世界。
——朱利安·费罗斯
(Julian Fellowes)《唐顿庄
园》编剧
精彩页
1 凡尔赛与路易十五
伟大的国王驾崩之后,对法兰西至关重要的美丽的凡尔赛宫,空了整整七年,新鲜的空气吹进它金色的房间,吹散了四壁瘴气一般的巫术和偏执,吹走了旧世纪,吹来了新世纪。路易十四驾崩于1715年。他在位七十二年,他的儿子、孙子以及曾孙在这期间都先后去世了,这对他的国家来说,太长了。但即使这个时候,他的生命力依然强大,以至于坏疽吃掉了他一半的身体,他才死去,君主们的“杀手”法贡医生,曾用驴奶作为药方为他治疗。最终,头戴一根黑羽毛的布永公爵走到阳台上,向那些等候着的(充满好奇而非悲伤的)人群宣布道:“国王驾崩。”随后,他退回宫内,戴上一根白羽毛,返回阳台,喊道:“国王万岁。”
于是路易十五的统治开始了,与曾祖父一样,他在5岁时继承法国王位。没有父母亲,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都被卑鄙的法贡“谋杀”了。如果不是他的奶妈旺塔杜尔公爵夫人在那可怕的两个星期内把他藏起来,他自己无疑也会跟着他们去坟墓里的。在那两周内,他的家人都在麻疹、出血、清洗和呕吐的折磨中奄奄一息。他父亲的弟弟虽然还活着,但这个小男孩的王叔毫无用处,作为西班牙国王,身陷宫廷繁文缛节,说是法国人,其实更像西班牙人。他们从未谋面。路易十五在缺乏家庭亲情的环境中长大成人,没有得到过作为一个孩子该享有的拥抱、亲吻和安抚。“首先,他必须活下去。”旺塔杜尔夫人过去常这样说,她从不惹他生气。7岁时,他从她身边被带走,交给了一位总管,他当时哭得很厉害。他逐渐隐退到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人封闭他所有的想法和感受,总带有一种神秘感,在其余生,没有人真正了解他。
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菲利普是下一任王位继承人,因为安茹公爵在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后,正式放弃了王位继承权。人们不希望听到有人说奥尔良公爵毒害了路易十四的继承人们,若此,他对这位幸存者的所作所为是非常引人瞩目的。王叔刚断气,他就带着那位横在他和王位之间的小男孩离开凡尔赛,在樊尚待了几个月之后,将他安置于杜伊勒里宫内,就在他自己的王室宫殿对面。他用余生一直忠实地侍奉这个孩子。当时,法国处于和平状态,上个世纪的宗教纷争遗害已经散去,疆界已确立,没有敌人企图越过疆界,国王对王位的继承确凿无疑,空气中充满了新思潮。如果摄政王有足够的精力来执行宪法的某些修正条款,可能已经开启了一个比“大世纪”更伟大的世纪。
奥尔良公爵年轻时既聪明又雄心勃勃,但路易十四鲜少让他参与公众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下定决心要让贵族阶层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但他却更严格地把亲王们留在了他们的位置上。他完全被自己的理论蒙蔽了双眼,看不出他的侄子是一个多么忠诚、多么值得尊敬之人,对法国又有多大作用。因此,奥尔良公爵把注意力转向今生的享乐上,而历史上很少有过像他这么完美的浪子。40岁了,才发现自己是法国的统治者,他依然很聪明,但是精力和野心已经被多年的温文尔雅和放荡不羁的生活消磨殆尽。他确实设想过彻底改革政治体制,试图让伟大的贵族重新回到法国政府,并通过议会而非幕僚来统治,但是这些贵族已经不习惯担当重责。路易十四把他们训练得很好,甚至已经不那么令人生厌了。议会落入官员之手,最后一次让贵族政府回归法国的尝试也失败了。于是摄政王安下心来,按照老国王的方法统治,并尽可能地把新国王培养得和他祖先一样。 他对他的态度也和以前一样,对他同样尊敬,不过,他的脸上没有仇恨和恐惧,而是带着爱和幽默。他爱这个孩子,胜过爱他自己那沉郁的儿子。他向他解释每一项政治程序,说:“您是主人,我只是告诉您具体事务,提出建议,执行您的命令。”小男孩完全沉迷了,他参加议会会议,轻拍着怀里的一只宠物猫,大臣们戏称这只猫为他的同僚,他太骄傲,太害羞,以至于一言不发。这种骄傲和羞怯伴随了他一生。他唯一一次试图反抗,发生在摄政王宣布他和一位西班牙的小堂妹(一个2岁的幼儿)订婚之时。当时国王在整个会议期间都在哭泣,但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