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桐庐轶闻录(桐庐文史资料)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桐庐不仅历史悠久、山青水秀,而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桐君故里、严光隐居、四迁县治、邑人多才、军事纷争、诗人游历、丹青留韵……各类人物在富春山下、富春江畔传播文化,熏陶庶民。他们遗留下来的传闻、故事,有的载入正史,有的散见于民间笔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编纂本书旨在钩沉桐庐人文,珠连桐庐历史。正如孔子所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本书用白话文形式,把发生要桐庐或桐庐人发生的遗闻秩事记录下来,通俗易懂。全书分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八个篇章。
目录
先秦
桐君“结庐桐下”
洞里住着“桐庐人”
方家洲:桐庐最早的“工厂
麻姑治瘟疫
万国山天书
伍员栗本是桐庐种
子胥“歌舞”
范蠡、西施隐居蠡湖
秦始皇转道过窄溪
两汉(魏晋南北朝)
谢灵运用诗为桐庐山水报幕
吴均的“一封信”
朱买臣“负薪苦读”
刘秀白水湖访贤
严子陵不事王侯
张大顺魂归凤凰山
葛洪炼丹豪山
陈恽“有仙术”
郭文与“虎奴”
王羲之桐庐访戴颛
夏孝先“孝感泉涌”
任防与长林堰
唐寓之暴动
芦茨菩萨陈呆仁
刘元垧“舍宅为寺”
陈后主避难玉瑞寺
袁粲殉难石头城

唐太宗设县旧县埠
孟浩然夜宿桐庐江
施肩吾苦读龙口山
施肩吾徐凝对句东林寺
龙口山上五云开
桐庐最早的外贸市场
施肩吾作诗戏“同年”
施肩吾巧断黄金案
施肩吾旅次文水
施肩吾学道西山
施肩吾开发澎湖
徐凝题诗开元寺
徐凝诗绝鼎湖
布衣徐凝“自身归”
徐凝为扬州打广告
白居易“荐凝屈祜”
徐凝也有“恶诗”
自居易分水江畔访徐凝
章成缅“孝感乌鹊”
章八元“邮亭偶题”
章八元“雁塔题名”
章孝标“献诗”
……




民国至今
后记
序言
从万年前先民在分水延
村洞繁衍生息、40D0年前
在方家洲打制玉、石器,
到黄武四年(225)设县,
到“泰山压顶不弯腰”南堡精
神的建立,桐庐在这悠久
的历史长河中,几度风云
际会,文明教化,形成了
包括史前文明、药祖文化
、隐逸文化、乡贤文化、
诗画文化、民俗文化、古
建文化、畲族文化,红色
记忆和当代的“四大特色品
牌(越剧、剪纸、故事、
书法)”等本土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
一千多年来,桐庐民风
淳厚,人文蔚起,贬客逐
臣,多少诗人墨客,政商
名流,纷至沓来,或过境
,或任官……他们在富春山
下、富春江畔传播文化、
熏陶庶民,留下了许许多
多遗闻轶事。桐君老人几
千年前就在富春大地结庐
采药,治病救人,因总结
和首创处方格律,被后人
汇编成《桐君采药录》,
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
最早的药物著作之一,后
人尊桐君为“中药鼻祖”,桐
君山被誉为“药祖圣地”。范
蠡携西施隐于分水,留下
范畈、蠡湖、西施墓等遗
迹及一系列传说故事;东
汉高士严子陵视富贵如浮
云,不事王侯、隐居桐庐
,被范仲淹誉为“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成为古代文
人的精神偶像;晚唐处士
方干,官无一寸禄,名扬
千万里;北宋词人、道学
家黄裳曾于阆苑读书,辞
官后又归隐阆苑,诗题阆
苑十景;元代大画家黄公
望隐居富春山,创作《富
春山居图》……自山水诗鼻
祖谢灵运始,历朝历代文
人墨客歌咏桐庐的诗词名
篇层出不穷,留下了数以
万计赞美桐庐的著名诗词
华章。
桐庐不仅历史悠久、山
青水秀,而且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军事纷争、诗
人游历、丹青留韵,群英
荟萃,车载斗量,不可尽
数,是华夏中医药文化的
发源地、东亚隐逸文化的
起源地、中国山水诗的发
祥地之一。
回溯桐庐历史长河,众
多历史事件、人物、文物
,如同散落的珍珠.散发
着智慧、诙谐的光华,留
下了感慨、淡泊的情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
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
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研究
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使
命。编纂出版《桐庐轶闻
录》,发掘、抢救、整理
这一历史文化遗珠,文史
工作者肩负着新时代赋予
的培根铸魂的初心使命和
神圣职责,起到补正史之
遗、匡史书之误、辅史学
之证的作用。
《桐庐轶闻录》的出版
,能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
年轻一代了解桐庐、知晓
本土、热爱家乡,更好地
传播历史文化、丰厚城市
文明,从而“知往鉴今,以
启未来”,进一步发挥其“存
史、资政、团结、育人”的
社会功能。
是为序。
导语
《桐庐轶闻录》共收录了281则“轶闻”。全书按朝代划分章目,详古略今。每则故事均注明原作出处。原作大多为文言文,且短小精炼,有的甚至只有几句话。
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桐庐、知晓本土、热爱家乡,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丰厚城市文明,从而“知往鉴今,以启未来”,进一步发挥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后记
桐庐历史悠久,人文积
淀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
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
劳智慧的桐庐人,造就了
诸如陈恽、施肩吾、徐凝
、方干、王缙、俞谏、姚
夔、袁昶、叶浅予等名士
硕儒;桐庐山水、人文也
吸引了谢灵运、白居易、
范仲淹、苏轼、陆游、刘
基、徐霞客等文人骚客驻
足富春江畔,留下了数以
万计的诗词歌赋、丹青笔
墨,也留下了许许多多脍
炙人口的轶事遗闻。这些
轶闻,散见于正史方志、
民间谱牒、笔记野史。为
了发掘、抢救、整理这一
历史文化宝库,县政协九
届四次全会决定编纂出版
《桐庐轶闻录》。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
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但对
我来说,“宅家”获得了充裕
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编
纂《桐庐轶闻录》。在县
城部分区域实施出行管控
的近一个月时间里,我基
本完成了“轶闻”的遴选和故
事的再创作。
《桐庐轶闻录》共收录
了281则“轶闻”。全书按朝
代划分章目,详古略今。
每则故事均注明原作出处
。原作大多为文言文,且
短小精炼,有的甚至只有
几句话。为了让故事看得
明白,编写时改为“白话”,
增添了适当的时代背景,
尽可能文章通俗易懂。
《桐庐轶闻录》的付梓
,离不开县政协领导的关
心支持;离不开郑萍萍、
周保尔、李龙、吴宏伟、
蓝银坤、孟红娟、姚朝其
、王顺庆等同事、文友为
本书成稿出谋划策、审阅
勘校。本书部分有关桐庐
的照片,采用了县内诸多
摄影家作品。在此,一并
深表谢忱!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本
书的内容庞杂,时间跨度
长,书中会有某些差错和
疏漏,敬请读者谅解、指
正。
编者
精彩页
他每每采药之后,就在茅草庐内煎药炼丹,研究药理,记录药性,又常常坐在桐树旁,为百姓诊病开药,分文不取。一天,病人好奇地问他:“你贵姓?”老人笑而不语,只是指指身后的桐树,算作回答。人们便不深究,尊称这位老者为桐君。
为了纪念这位济世救民的桐君老人,后人就把他采药问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洲为桐洲,采药问道山为桐君山,并在桐君山上建“中药鼻祖”桐君祠祭祀。2000年5月9日,分水镇延村的几个村民闲聊:瑶琳人因为有了瑶琳仙境开发旅游,经济活了,百姓富了。延村后山也有一个溶洞,据老辈人讲,这个洞很大也很深。一次,有一条黄狗被人追赶躲进洞里,第二天发现黄狗从邻县村里的一个洞口跑出来。如果把这个洞开发出来,不是也可以像瑶琳仙境一样搞旅游了!
洞里住着“桐庐人”
洞口被淤泥封住多年,挖掘中,他们不时发现奇形怪状的骨头和牙齿。他们不知道是人的还是动物的。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对于先人的遗骨是不可以怠慢的,村民们便把这些骨头分捡出来堆放在一旁;再挖几米,出现了一个船形水潭,一块突兀的钟乳石挡住了去路。开路的村民挥起锄头奋力一击,钟乳石应声断裂,一些既像骨又像石的碎片散落一地……
第二天,在另一个山洞中,村民们又挖出一个长近20厘米特大牙齿的化石。他们感到新奇,村民牵来一头牛,扒开嘴巴一比,比牛牙长出许多,于是,马上打电话给县文管会。县文管会的专家来到山洞,当看到一块嵌在钟乳石中的头骨时,眼睛顿觉一亮。专家意识到这种化石可能是人类头盖骨,而包裹在头骨之上的钟乳石足有四五厘米厚,根据钟乳石沉积所需的时间推算,这头盖骨的年代一定很久远……
桐庐县文管会把延村村民在两个钟乳岩石洞穴中挖出的部分化石送到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古人类化石。专家赶到延村进行抢救性发掘,采获尚保留在洞穴中的头盖骨印模化石,并且从村中取回动物化石近百件。经考证,主要有水牛、黑熊、猪、鹿、麂、象等。考古中,还在溶洞里发现有木炭层。穴居、工具狩猎、运用火生活,种种迹象表明,分水江边住着从“建德人”到“河姆渡人”之间的“桐庐人”。当年7月4日,化石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经吴新智院士和张森水研究员研究,再次证实头盖骨为古人类化石,且个体年龄较轻。7月底,经南京师范大学做年代测试,年代距今1万年至2万年,按文化年代划分,这二时期属于旧石器晚期。
这次桐庐古人类化石的出土,是浙江的第二次发现,有头盖骨化石的则属首次,它填补了浙江人类历史从5万年前的“建德人”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的历史空白。
方家洲:桐庐最早的“工厂” 2009年,桐庐县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桐庐县瑶琳镇潘联行政村方家自然村西北、分水江南岸的方家洲,通过地表采集的标本,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遗址。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