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是指铭刻在春秋战国时期十个鼓形石刻上的文字,字体介于大篆与小篆之间,据传是周宣王的史官“籀”所书。石鼓文的内容为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之事。此十鼓唐朝时发现于陕西陈仓之野,历代流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因历史久远之故,石鼓上的文字剥泐漫漶严重,但从尚存的字迹中,依然能感受到石鼓文书法的精妙。
《石鼓文集联两种》采用的底本是:一,民国年间出版的《吕庐老人石鼓文集联双钩本》,二,民国年间秦文锦“艺苑真赏社”出版的《石鼓文原拓集联》。因此二本集联中的联句有些词意比较雷同,故我们在编辑时做了一些删减。
为了统一观感效果,在排版时将“艺苑真赏社本”的黑底白字以及“吕庐老人本”的单线双钩,统统处理为白底黑字的墨迹效果。
“艺苑真赏社本”原有释文,现仍依其旧。“吕庐老人本”原本无释文,本次出版释文为编者所加。释文过程中参考了“艺苑真赏社本”释文、郭沫若《石鼓文研究》、《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等文献。
另,“吕庐老人本”的篆书为老人自己所书。据册后唐醉石先生的跋文得知“吕庐老人”王姓,浙江仁和人,并云:“福安令嗣,上承亲志,克世其学,复以善书为都人士所推。”此处的“福安令嗣”当为著名篆刻家王福庵。“吕庐老人”应是王福庵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