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冬日暖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姚家明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短篇小说集《冬日暖阳》收录了实力派作家姚家明近年来发表在《北京文学》《长江文艺》等刊物上的颇具分量的中短篇小说共17篇。这组小说技法纯熟,风格淳朴,将平凡的日常生活一一结构为传奇般的面目。 作者简介 姚家明,生于1967年10月,男,汉族,商南县党马乡人。现任商南县文联主席,商洛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近年来先后在《北京文学》、《长江文艺》、《雨花》《延河》、《朔方》、《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200多万字。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倾诉》、《守望》、《生龙寨》、《救赎》等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永远的玫瑰》、《陈凤的腊月》、《古渡》三部,散文集《远去的故乡》等。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0余次。 目录 房子 棉花地 春燕 弃婴 血色凤凰 黑月亮 美人迟暮 雪落无声 虎猫 写给父亲的文字 金川河的枪声 板凳哥传 一串鱼 最后的真相 黄昏语 冬日暖阳 曲终人不见 后记 序言 《冬日暖阳》 马玉琛 姚家明是商洛作家群当 中实力比较雄厚的作家之一 ,他不仅出版了四部可圈可 点的长篇小说,还创作发表 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从一 定程度上讲,他的中短篇小 说成就丝毫不让于其长篇小 说;而且笔者认为,他的相 当一部分中短篇小说,语言 精当,艺术纯熟,最能体现 他的小说艺术追求,倘若他 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 去,一定会有不菲的造诣。 家明写小说,有两大鲜明特 色。一是生活基本功扎实, 有得天独厚的现实生活经验 ;二是其艺术追求和创作水 平远远超过很多基层作者创 作的平均线,并且具有了相 当实力的专业作家的创作水 准。 作者长期生活和工作在 基层,与社会底层生活保持 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更 为可贵的是,他自身还拥有 一副极为敏感的灵魂,而这 样的天赋灵魂,又是他成为 一名好作家所必须具备的内 在潜质。作者也坦言,他对 生活异常敏感,许多眼见的 人,亲历的事,或者耳之所 闻,都会成为他的小说素材 。家明不仅能够敏锐地感知 和获取这些素材,而且还具 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把他所 获取的素材连同他对生活的 真切感受一起艺术地呈现出 来。也就是说,家明感受的 是生活,呈现给读者的是小 说艺术。 姚家明的创作主体是反 映底层人的生存困境及其灵 魂困惑,以及在生存困境和 灵魂困惑中一层层展示现代 物质生活给人性和伦理带来 的侵害。当然,还有少数篇 章超越了这个层面,写人性 的倔强和抗争。《房子》写 的是大学毕业女生林红到一 家房地产公司应聘的故事。 小说打破了时空秩序,将林 红的应聘与前任的离职重叠 对应着写出,活画出现实生 活中的权贵对传统伦理的侵 犯与伤害,并以前任之事暗 示眼前之人将会面临的遭遇 。小说写得既灵动又深沉, 结尾尤其耐人寻思。《春燕 》写一个漂亮女孩儿大学毕 业后,为拯救贫困的家庭和 解决弟妹的工作而委身权贵 并为其传宗接代的故事。《 棉花地》写打工仔和留守妻 子之间的感情瓜葛,以误会 始,以悲剧终,毫无疑问, 是现代生活进程中底层人物 情感冲突的再现。《一九七 六年那场地震》,写偶发事 件改变了几个人一生的故事 ,铺陈好,冲突性强,生活 味浓烈,人性最终被世俗观 念所累。由此延伸出的中篇 小说《冬天的太阳》,则具 有了一定的寓言性。小说将 整个社会只注重物质生活的 本质浓缩到养老院这一特殊 环境中来予以集中展现。人 的精神生活完全归零,人性 之恶,暴露无遗,而人性之 恶最终必然带来可怕的恶果 。该小说写得较为独特,可 与南美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 《我只是来打电话》对读, 互见意味。 此外,越过以上层面的 是《板凳哥传》和《黑月亮 》。《板凳哥传》是一则非 常传统又出人意外的故事, 蕴含着质朴的爱和生存的原 动力,以及幸福短暂、人生 无常的不可预料性。内中包 含的原始信念和真实情感确 实很打动人心。而《黑月亮 》和前面诸小说相比,则风 格更加别具一格。老猎人钟 阿大,为给孙子挣学费而独 自进山行猎而最终死亡。作 者以坚韧的文字,极其悲壮 地展示出人类的生存动力以 及意志品质。在姚家明所有 的底层生活描写中,这一篇 是最为让人心灵震颤的,底 层人与苦难生活一搏到底的 生存精神在文字间大放光彩 。整篇小说行文颇有杰克· 伦敦和海明威的味道,文气 中满含苍凉感和悲壮感。可 以说,籍由此篇小说,作者 将底层小说的人物生存境界 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是姚家明小说的第 一个层面,这个层面能够充 分说明其小说丰厚的生活基 础,但还不足以显示家明小 说的精神深刻性。因为对一 个好作家及其好作品而言, 一定会在坚实的生活基础和 真切的生命体验之上,形成 一个清晰明了的理性判断。 也就是说,作家所创作的小 说,其意旨是否触及和揭示 到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本质 的某一方面。窃以为,姚家 明确实具备这种理性判断能 力,而且他还对当下中国的 现实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 准确把握。 米兰·昆德拉认为,腐败 是世界的本质,我们则有理 由认为金钱是世界的本质。 而马克思在论及资本主义的 本质现象时,认为人被三样 东西所异化,从而成为非人 。这三样东西是:金钱、权 力和劳动。作者显然对米兰 ·昆德拉和马克思的论述有 着高度的认同感,最起码会 觉得金钱和权力是当下生活 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姚家 明在艺术地揭示和表现这种 生活本质时,将焦点聚集在 这种本质对人性本质之美的 摧残上。而人性被摧残的焦 点又集中在人性的最要紧的 基本点上。这个基本点就是 爱。《黄昏语》写杨茂才和 春香这对孤寡老人晚年追求 爱情和幸福生活而不得的时 代悲剧。幸福眼见着要到手 边,却被偶尔出现的巨额拆 迁补偿费捣了个稀巴烂。老 人突然拥有的钱不仅没有给 老人带来幸福,反而成了老 人的罪孽。小说不无夸张地 将有形的金钱和无形的爱尖 锐对立起来。老一辈要的和 保持的是情、义、脸面,而 年轻一辈只认钱。这是当今 社会难以调和的矛盾。既然 无法调和,那就充 导语 实力派作家姚家明隆重推出最新小说集!这是作者近年来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收获,熟练的小说创作技巧,对现实的热情关注,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他的小说具有了非凡的气象和高度! 故事可谓篇篇精彩,不仅能勾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掩卷沉思,还会让人对人生、人性产生无限的思考…… 后记 一 如果要追溯我写小说的 历史,大概要推算到20世纪 80年代我上高中时的学生时 代。这一年暑期,县上有几 十名教师(仅供读的县二中 就有二十多名),因嫌工资 待遇太低,相约着一起,偷 偷地到湖北十堰市应聘去了 。结果我们开学报到时,才 发现代课老师几乎都辞职了 (仅我们班八名代课老师就 辞职了七个)。由于新的代 课老师未能及时补充进来, 学校教学工作顿时陷入瘫痪 状态。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都 没有老师管,捣蛋鬼学生一 下逞了威,他们结成团伙, 把整个学校闹得成了一团糟 。 而这个时候,我才真正 结束了懵懂时期,知道学习 的重要性了。可是,眼下那 环境,怎么学习?几门主课 老师几乎都走了,身边的学 生一个个成天吵吵闹闹,毫 无宁日,根本没心情学习。 由于上初中的时候,我 偷偷地看了好多小说。这个 时候,我突发奇想,既然考 大学无望,不如长大当作家 吧。于是我就按照原来看过 的小说结构,学着写起了小 说。我把心中的苦闷一律编 进了小说当中。这个学期下 来,我总共写了二十多篇小 说。我后来把它们装订成了 厚厚三本子。 靠写小说,我终于渡过 了那段艰难时期;靠写小说 ,我终于守住了自己的心, 不至于在人生最关键时期滑 向深渊。 二 1996年,距我大学毕业 已经整整六年了。这六年, 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 书育人上面去了。可是当面 对一年又一年机械重复而没 有过多创造性的工作,以及 那种管理严格、缺乏生机和 活力的生活环境,我对未来 事业的发展彻底失去了信心 。我每天无精打彩地去上课 ,上完课又背着巨石一样的 思想包袱去批改作业、写教 案。我知道自己不适合干这 种工作,再这样走下去,我 迟早会沉沦的。 怎么办?我常常对着空 中长叹,十分渴望老天爷能 指一条适合我走的路。可是 ,世上哪有现成的路好走?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选择 了倾诉。每当心烦意乱的时 候,我便找一个本子,在上 面尽情地抒发情感;每当寂 寞的时候,我便拿起笔,靠 写小说转移注意力;每当忧 伤的时侯,我就独自一个人 坐在那里,用文字来疗伤。 就这样,我用写作,靠写小 说,去对抗那些寂寞难耐的 日子。终于,我靠写作的实 力改了行,找到了适合自己 喜欢的工作。 三 2006年下半年,我结束 了在金丝峡管委会已达六年 的工作,调回县文联上班了 。在县城上班轻松自由,每 天开开会,喝喝茶,看看报 纸,学学文件,一天时间就 打发了。谁不爱清闲?于是 ,我就和一班子朋友,成天 过着这种逍遥自在的上班族 生活。 一天晚上,我们七八个 朋友又聚在一起,在一个地 下室饭店里喝酒。当喝到七 八成醉的时候,仅因为一句 话的事,两个平时关系还不 错的朋友,竟然撸起袖子干 仗了。我气得不行,当场摔 了盘子。这事当时弄得影响 很不好,一连几天,我都六 神无主,沮丧不堪,我不知 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成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这 样下去怎么办?后来,还是 一个知己朋友点拨了我,他 说:“你不是喜欢写小说吗 ?还是好好地写你的小说吧 。”朋友的话让我有一种醍 醐灌顶之感。我深感惭愧, 当初我费尽了心机要改行, 结果改了行,如了愿,却忘 了初衷,大好时间不知道利 用,一天天白白地浪费光阴 。还是把心收回来,好好地 写自己的小说吧。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 才真正地开始了写小说,一 晃就写了十四年。截至目前 ,我在全国一些文学杂志及 报纸共发表小说200多万字 ,结集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 、三部中短篇小说集。虽然 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我 的期望值相比,确实相差太 远。 通过人生的种种经历, 我确实感觉到,写小说不仅 是自己一生追求的方向,而 且更像是一剂精神良药,在 人生的关键时刻、危急时期 ,能让我变得更清醒,更笃 定,也更强大。所以,在问 起为什么要写小说时,我只 能这样回答:因为喜欢,所 以我要写小说。要是嫌这不 够,我还可以继续回答,为 了给灵魂找一个安置的地方 ,我才选择了写小说。 在我的第四部中短篇小 说集《冬日暖阳》出版之际 ,为了对自己有一个交待, 便信手写了以上这样几段散 漫的文字。 姚家明 2022年11月28日 精彩页 房子 一 林红出门到S市寻找工作,是她大学毕业赋闲在家一年后的事。 她本来是想在家好好休养休养的,十几年单调而枯燥的学生生涯,让她彻底厌倦了学校,厌倦了书本。她甚至想,要是此生永远不再与书本打交道了该多好。抱着这个想法,她每天在家里睡懒觉、吃闲饭,无聊了,便去逛大街、进超市。他们家就她一个宝贝女儿,她可称得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凭父母的工资收入,把她养活起来不是是绰绰有余吗? 于是她就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享受。她哪儿也不想去,任凭同学来引诱、拉拢,都不为所动,她只想睡懒觉,懒觉睡好了,再吃妈妈做的可口饭菜。 起初,父母一点儿怨言都没有,他们都认为宝贝女儿上学上累了应该好好休息,有时,她早晨醒早了,妈妈还劝她说:“还早着呢,再睡睡。”她心里好温暖,就在妈妈慈爱的目光下再次沉入梦乡。 可是,渐渐的,父母对她的懒散就有了微词,由默许到不理不睬,再到忍气吞声,最后到满脸不悦。林红从父母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上体察到了父母对她态度的巨大变化,她不为所动,依然故我地睡懒觉、吃闲饭、逛大街,再不就是趴在电脑上玩游戏。 父母脸上终于是裹不住了,先是嘟嘟囔囔,然后是指桑骂槐,发展到最后,便是直接指责她终日游手好闲,没用处;尤其是当教师的妈妈,完全把课堂上管教学生的那一套用到了家里,每天对她唾沫四溅,牢骚满腹。林红忍无可忍了,终于不可避免地与妈妈发生了一场口角大战。之后,她便开始走上了艰难的寻职之路。 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再出社会,这大概是当下每一个中国孩子面临的命运,当林红真正走向社会找工作时,她才感觉到,找工作之难,简直难于上青天。省市县有几次公务员考试,招收名额才几名,可报名参加考试的竟有好几千。有的在笔试中幸运进了前几名,由于没有社会背景,在面试一关,又被刷掉了。事业单位招人依然如此,往往就为几个岗位,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都拼了命去争。争来争去,那有限的几个岗位总是被有社会实力人家的子女占去了,平头百姓家的孩子只能是陪考。 林红硬着头皮参加了两次考试,她想凭自己扎实的学习功底,考上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进一个单位混一辈子算了。哪知道,两次考试都令她目瞪口呆,考试结果惨不忍睹。 父亲鼓励她继续考下去,她妈妈也帮她寻到了更好的考试资料。可她决定放弃了,她知道,凭父母自身的条件,她就是考到老,也无法在当地找到一个正式工作单位。 她决定出去找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出门打工。于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秋天,林红揣着妈妈给她的三千元钱和大学毕业证,背着行李,踩着满街飘落的梧桐叶,来到五百里之外的S市。 二 S市是一个地级市,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有着上百万人口的新兴城市。林红的两个同学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当她询问她们S市工作好找不好找时,同学回答她说,到S市找工作,就像到河里找石头一样容易。 林红信以为真,这才迫不及待地前往S市。 到了以后林红才知道,S市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好,这里的许多城市功能并不健全,加上管理松懈,给人感觉非常乱。这里海拔高,空气湿度大,经常会遇到大雾弥漫的天气。这给初来乍到的林红心上蒙上了淡淡的一层阴影,她不知道在这云雾缭绕的城市里是否能找到立身之地。 两个同学陪她尽兴地玩了一天,第三天,林红便身揣大学毕业证,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工作。这里真像同学说的那样,工作比较好找(就像到河里找石头一样容易),但是工资待遇却低得可怜,一个月竟然连一千元都拿不到,而且经常拖欠,拖拖就没影了——公司易主了。 林红先后找到了三个工作,每样工作干得都没有超过三个月,不是人家不要她了,就是她看不上人家,总归是在这里待了大半年,她仍然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 林红心里很是生气,为什么充满机遇的S市就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是她没有能力,还是运气不太好?她不甘心,她的两个女同学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为什么她就不能?凭长像、凭文凭,甚至凭口才,她哪一样比她们差? 三 尽管S市是一座新兴城市,但是房价却像魔法师手中的魔棒一样,说涨就涨得老高去了。由于房子奇货可居,随之而来的是当地房地产生意的炙手可热。从S市由中心向郊区辐射的广阔地带,大片大片的地皮被一个个房地产商所买走。他们像摆置魔具一样在自己买来的地皮上建起了一幢又一幢林林总总的商品高楼。 林红每天在大街小巷和各个建筑工地之间穿梭,最终,她按报纸上登的广告,寻到了海天房地产公司,因为她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她很想在建筑行业上有一番作为。 在一幢装修一新楼盘大厅里,林红向招聘部门递交了自己的毕业证和毕业档案。负责报名的是一个年龄比她稍大的时髦女孩,那个女孩认真地看了一下她的毕业证和毕业档案,问了她几个常规性的问题,她都如实做了回答,女孩似是很满意,给她做了登记,然后便通知她第二天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