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敢”幸福。幸福意味着要拒绝他人的期待,肯定自己的价值。正如阿德勒所说,人只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勇气!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阿德勒心理学相遇,自1989年至今逾30年。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以哲人与年轻人的思想辩论展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能量。在《被拒绝的勇气》中,作者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为众人解答困惑:成功和幸福到底有什么不同,摆脱社会期待的方法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够克服社交恐惧症、在非理性的情感关系里如何自处。 如果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岸见一郎用《被拒绝的勇气》给出了解决烦恼的答案:想要真正的幸福,唯有用艰难的拒绝代替简单的从众。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1956年生于京都。攻读完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后满期退学(专业为西洋哲学史)。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两书均与古贺史健合著,钻石社出版),《别再表扬了》《不斥责、不表扬、不命令》(日经BP出版),《人生虽苦,但要活下去》(讲谈社出版),《此刻活着的勇气》(NHK出版社出版),《不安的哲学》(祥伝社),《愤怒的勇气》(河出书房新社出版),《从绝望到希望》(大和书房出版)。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讲义》《人生意义的心理学》(arte出版),柏拉图的《蒂迈欧/克里提亚》(白泽社出版),等等。 目录 第一章 当你感觉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幸福 怎样面对无人理解的绝望和痛苦 模仿别人的“幸福”,意味着深深的自卑 让自己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 如果你不愿接受过去的自己 当你的人生,一直遭遇不顺 第二章 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决定你的价值 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致少年的你 自己的课题,要自己负责 培养自我价值感:我决定我的价值 别人的评价≠你的自身价值 丢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明天不能被设计,先关注脚下,才能看到远方 当别人总是否定你、指责你 为什么你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感觉压抑? 第三章 无法回应他人的期待,那又怎样 不必回应他人的期待 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吗? 即使是家人,也别相互干涉 敢于孤独的人,才能肯定自己 他人眼里的精彩,未必是真正的成功 第四章 敢于活在当下,是一种勇气 放下过去的勇气 看淡未来的勇气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为今天全力以赴 父母的课题,不是干涉孩子的未来 亲密关系中,如何让对方愿意听你的 对他人的不满,源于对自己的焦虑 告别彷徨不安、拒绝挑战的自己 第五章 在人际关系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真正的幸福存在于摩擦之中 如何向外展示自己 让自己拥有敢于进入人际关系的勇气 无论何时,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怎样面对束手无策的未来 如何面对非理性的爱人 活在当下,但也要有打破现状的勇气 后记 导语 当你感觉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当你面对无人理解的绝望和痛苦; 当你受困于人际关系; …… 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成功与幸福?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如何面对束手无策的未来?到底何为真正的幸福? 百万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阿德勒心理学研究领军者岸见一郎写给年轻人的阿德勒的心理学课 《被拒绝的勇气》利用阿德勒心理学的能量为我们解读:成功和幸福并不对等,哪怕被成功所拒绝,我们也有获得幸福的资格。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决定你的价值,哪怕被世俗规则所抛弃,自己的价值也应该由自己来诠释。而保持自我的正确方式就是拿出勇气去做与人们的期待完全相反的行动。 如果说这些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岸见一郎给出了解决烦恼的答案:敢于做自己、敢于被世俗的规则抛弃、敢于战胜别人的眼光、敢于被否定、被拒绝才能真正摆脱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切烦恼。 后记 本书是由过去的演讲内 容、对人生咨询的回答以及 有关“挫折”问题的采访记录 三个部分组成的。三者有一 个共同的主题——“幸福”。 长期以来,我对幸福一 直进行着思考,就我而言, 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大动机就 是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 及其完结篇《幸福的勇气》 一书中就“幸福”进行了阐述 。还有就是,有机会集中地 重温了从学生时期就时常接 触并阅读的哲学家三木清的 著作。我之所以会重新去阅 读三木清的著作,是因为那 一年NHK电视台的《百分百 名著》节目开始介绍三木清 最知名的著作《人生论笔记 》。 时隔许久,再次阅读三 木清的《人生论笔记》,我 发现三木清有关幸福的阐述 开门见山。之所以使用了“ 开门见山”一词,是因为我 感到有关“为何不幸”“人为 何苦恼”的问题,有太多的 人进行过论述,而且不遗余 力,但是对于幸福的问题, 却鲜有人提及。 并不是没有关于幸福的 书。然而,这些书不是说什 么“用不着做什么就可治愈” 的幻想说教,就是拼命鼓吹 人生将如你所愿之类。尽管 追求幸福在西方是古希腊以 来探讨的中心主题,但是连 我这类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学 习哲学的人,时而也会对有 关幸福的研究敬而远之。 哲学家池田晶子说过, 她想尽办法想要去抓住“幸 福”,可幸福总是哧溜一下 逃走了。据说有一本杂志开 辟了有关幸福论的栏目,结 果半途而废。 池田说:“根据传闻,历 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向幸福论 发起过挑战,旋即便败下阵 来了。”(《问理性》) 接着她还说:“这些问题 不应该成为开门见山来讨论 的对象。” 三木清却正是按照理性 ,开门见山地对幸福进行了 阐述。本书的宗旨亦是如此 。幸福与幸福感是不同的。 何谓幸福,只有通过理性才 能够阐明。 正如三木清所说,拥有 健康的胃的人感觉不到胃的 存在,若是如此,那么我们 就幸福进行思考,或许已经 是不幸的前兆了。但是,现 在很像三木清生活的那个年 代,我们必须比三木清更直 接地去思考个人的幸福和人 类的幸福。 当然,“何谓幸福”这样 的问题,虽然不是简单地就 能回答的,但我想本书或许 可以提供一条进行思考的路 径。 …… 库什纳说,只能接受这 不合理的现实,而不是把这 种不合理的现实看作无可奈 何而弃之不顾,虽然很难防 止悲惨的不合理的事情发生 ,但我们要有克服不幸的勇 气与忍耐力。 库什纳告诉我们,这种 力量除了神以外,我们不能 从任何地方获得。这里之所 以言及神,当然是因为他是 拉比。但是,人类绝不是脆 弱无能的存在,即使遭遇不 幸事件,也不会因此而被打 垮。 就像阻挡鸽子的空气不 会妨碍其飞翔,相反会帮助 鸽子飞翔那样,看上去只会 给我们带来苦难的事情,相 反也可以成为帮助我们度过 人生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只 有在“当下”才能够获得幸福 。 “现状就是如此。我今后 该做些什么?” 库什纳的发问,不是将 焦点集中在过去的苦难上, 即不是问为何自己及家人会 遇到这样的事情,而是从这 些问题中摆脱出来,将目光 投向未来。 严谨而言,我们不是要 问“今后”,而是要问“现在” 该做些什么。为什么呢?因 为过去已经过去,未来也还 没有到来。再严格一点来讲 ,与其说未来还没有到来, 极端而言,那就是“没有”未 来。回想已经消逝的过去不 用后悔,展望未来无须不安 。虽然我们要只为了今天这 一天而活着,存在想象不到 的困难,但在“当下”幸福地 “存在”,你是可以做到的。 这次,也一直受到负责 编辑的福岛广司先生和木田 明理先生的关照,我在此谨 表示深深的感谢。 2018年3月 岸见一郎 精彩页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幸福 你觉得现在幸福吗?或许,没有人特意问过你这个问题。我想也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人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而现在觉得不幸的人,反而会想方设法去探求什么才是幸福。 有这样一件事情。 最近我的女儿结婚了。我想,女儿当时一定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幸福的顶峰。若果真如此,那么今后会怎样呢?只能是越来越不幸福吧。当然,我女儿是不会这样想的。但是,有些人认为即便现在到达了幸福的顶峰,幸福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对于这些人而言,现在的幸福或许是不幸的开始。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幸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 哲学家三木清在其《人生论笔记》一书中说: “人类的幸福需求正处于被抹杀的边缘。” 三木清生活的那个年代,属于不可以明确谈论个人幸福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与三木清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是十分相似的。我认为,如何对待个人幸福,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我们现在要探讨的“何谓幸福”这个问题,不晓得答案的人,或许正感到一筹莫展。他们不知道该从何处思考,该如何进行思考。 面对这样的问题,若是答案能够像将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罐装饮料就会一下子自动出来那般简单就好了,可惜并非如此。正如有时候我们投入了硬币也没有任何东西出来一样,人世间没有答案的问题比比皆是。 那么,若是没有答案,是否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呢?这也未必。“何谓死”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例子。三木清说过:“死是一种观念。”人只要还活着,虽然可体验他人的死,但却无法体验自己的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何谓死”这个问题,无论你怎么思考,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对于没有答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非毫无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将告诉各位。 有必要给幸福下定义吗? 有关幸福的问题,我觉得也与上述问题相似。假如哲学家想要探讨“幸福”这个问题,首先会对幸福下一个定义。他们认为,若是在探讨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讨论就很难进行下去。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 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留下了一系列的作品。在许多篇对话中,是以苏格拉底之名与年轻人进行对话的。比如有一个以“何谓勇气”的提问开始的对话。最初,对话的另一方没有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何谓勇气”这个问题的意义,便列举了有关勇气的例子。但是,无论是列举勇气的例子,还是思考如何才能拥有勇气,这都显示你必须已经知道“何谓勇气”。这次对话结局是,最终我们还是无法回答“何谓勇气”。 我想肯定有人会想,既然如此,这样的议论不是毫无意义吗?其实不然,其意义正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即便最终没能找到“何谓勇气”的答案,但其能够使我们明白思考的路线以及如何进行思考,所以我们就不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去寻找答案了。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