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遇见/当代作家精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程娟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遇见》《祭祖》《乌金情缘》《哑巴女人》《三婶》《花开有声落无痕》《风雪后的黎明》《第六个孩子》《她的爱情谁做主》《枣儿》十个中短篇小说,是彬州青年女作家程娟继乡土散文集《热土》之后的第二部作品集。书写了浓烈的乡土情结与七零后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和乡土变迁史。文笔朴素,饱含悲悯情怀与人间大爱。尤其是《哑巴女人》《三婶》等篇章情愫动人,堪称时下乡土写作的典范之作。其中某些篇章更带有着深深的个人成长印迹,是对七零一代女性生命史的动情描摹。 作者简介 程娟,1977年出生,笔名鸿鹄,彬州市人。彬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成阳市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2011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全国各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集《热土》。现供职于彬州市广电网络公司。 目录 祭祖 花开有声落无痕 哑巴女人 遇见 风雪后的黎明 第六个孩子 乌金情缘 她的爱情谁做主 三婶 枣儿 序言 为底层人物立传—— 读程娟小说集《遇见》 高鸿 打开程娟的作品集《 遇见》,笔墨朴素,行云 流水。开始看《祭祖》的 时候,还以为是纪实性散 文,故事徐徐展开,娓娓 道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小说以倒叙的手法, 通过几个年轻人清明上坟 开始。年轻人穿着时髦, 开着轿车,一个拿出面值 十几亿的冥币边烧边念念 有词;一个不甘示弱,拿 出宝马轿车、苹果手机等 模具,边烧边说。他们念 叨的不是对亲人的思念, 而是祈祷老人保佑他们子 孙好运,能发大财。路过 的村人看不惯,说老人活 着的时候你们不管不顾, 现在黄土堆前假孝顺,羞 先人呢!这种情况在农村 并不少见。老人活着的时 候,儿女谁都嫌弃。死后 大操大办,假惺惺地演给 活人看,令人心生悲悯, 感慨万千。接下来,作者 以第一人称亲历者的视角 开始叙述,老人沧桑的往 事徐徐展开。贫贱夫妻百 事哀。秋儿和李四的爱情 故事算不上跌宕起伏,但 也十分曲折,令人唏嘘。 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把生儿育女当成神圣的 任务,一口气生了八个! 夫妻俩节衣缩食,含辛茹 苦将他们拉扯大,期盼着 享受天伦之乐,过上孙贤 子孝的幸福生活。等到孩 子们一个个羽翼丰满,给 他们成家立业,老两口像 耗干了的油灯一样,儿女 们早已将他们遗忘,几个 月都不来看一眼。李四积 劳成疾死去,秋儿孤苦伶 仃,最终也像一片枯叶似 的飘落尘泥,留下两堆长 满荒草的坟茔瑟瑟在寒风 中…… 《花开有声落无痕》 中的赵儒民虽然是一个胸 无点墨的庄稼汉,然而重 男轻女思想却根深蒂固。 妻子秋云吃苦耐劳,任劳 任怨,却因为生了两个女 孩而备受屈辱。小说写道 :“如果谁家有几个儿子 ,即便日子过得依然穷困 潦倒,但他们的父母却在 人面前说话雄赳赳气昂昂 ,一副高人一截底气十足 的神态。相反,赵儒民就 因为这个宝贝儿子的姗姗 来迟总感觉低人三分,可 愚昧的他硬是将生不下儿 子的责任都怪罪于妻子秋 云身上,不是横眉冷对就 是无理指责,对两个女儿 大妞和二妞也是冷眼不屑 。只要他一进门,秋云和 女儿都是战战兢兢,提心 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又惹 怒了随时都可以大发雷霆 的他。善良软弱的秋云也 理所应当地将这份怪罪默 默承担,在丈夫面前任劳 任怨,低声下气。楚楚可 怜的她在家里没有地位, 在外面低人三分。对于丈 夫愚昧无理的责备和冷落 ,村坊邻居喋喋不休的说 三道四,她只有选择沉默 ,吞下委屈,每天都把自 己淹没于繁重的体力劳动 中,早出晚归,形单影只 。”鉴此,秋云在怀第三 胎的时候备受煎熬,生怕 自己再生个女孩,那样的 话别说赵儒民无法忍受, 自己也无颜再生活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临近 产期,狱云越是战战兢兢 ,压力山大。好在命运没 有再次愚弄她,秋云终于 生了个“带把的”,赵儒民 扬眉吐气,一反常态,甚 至给妻子冲了碗鸡蛋汤, 令她受宠若惊。秋云感觉 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赵 儒民也可以在人前趾高气 扬地做一回男人了。有了 儿子,赵儒民像个孩子似 的一口气跑去跪在父亲的 坟前,激动地说:“爸, 你有孙子了!”说完起身 边往回跑边转身说道:“ 爸,我先给你孙子烧炕去 ,等满月时我抱着他来看 你……”在他们看来,有了 儿子就有了一切,生活充 满期待,想着二十年后儿 子娶妻生子,一家人其乐 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画 面是多么美好啊!于是, 他们对那个好不容易到来 的宝贝儿子倍加珍爱,即 使家里再穷也不能穷他, 一味娇纵,儿子赵东升“ 不负众望”变成废材,成 了令人最头疼的祸害。即 使如此,赵儒民仍对儿子 充满希望,觉得有了他赵 家就有了根,可以传递香 火。赵东升不断在作践自 己,最终死于非命。可怜 的老两口被吓傻了,久久 地抱着儿子不肯放手。至 此,他们还不明白儿子的 死与他们的娇生惯养有直 接关系,一味地哀叹命运 不公,令人十分悲哀。 另一篇小说《哑巴女 人》写得非常生动,女人 命运多舛,流浪到煤矿, 被人欺侮,光棍汉老王挺 身而出挽救了她,最终收 留了她,两人相依为命, 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谁知 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老 王突然死于矿难,留下哑 巴女人和他们的孩子。儿 子不负众望,考上了名牌 大学,在北京就业成家, 回来接母亲去城市生活, 哑巴说我哪也不去,就在 这里陪你父亲……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沉重的房子》出版后, 著名评论家李建军曾以《 另一种性质的底层写作》 为题写了一篇评论(《长 城》2008年第8期),李 建军写道: 读罢这部作品,我有 这样几个印象:其一,作 者有着像大地朴实、深厚 的底层情怀,他的写作属 于真正的底层写作。虽然 ,“底层写作”和“民间写 作”几乎已经成了当下人 们的流口常谈,成了时髦 的文学标签,但真正写出 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境 遇的,却似乎并不多见。 高鸿写的是一个纯粹的底 层世界,写的是那些生活 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 。 读完程娟的小说集《 遇见》,我首先想到的便 是这篇评论。因为,这部 小说集写的都 导语 作者在真诚切近当下底层生活时,原生态地呈现出乡土生活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生命尊严。 作者在对苦涩生活的把握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展示中,体现出底层的叙述特征和审美趋向。 作者的语言是朴素的,她的感情是真挚的,在她深具卓见的观点背后同时还饱含着悲悯与同情的泪水。 书评(媒体评论) 慈悲是女人的天性。 感性和温润给了女人别样 的禀赋。女作家程娟以女 性特有的细腻和柔软,从 不同视角刻画了—批社会 转型过程中的底层百姓, 他们是蹚挝几多凄风苦雨 的农人李四老两口、倾尽 心力延续香火并创家立业 的赵儒民和秋云夫妇、矿 工老王和他的哑巴女人、 善良的李德民夫妇和他们 同样善良的儿女们、民办 老师薛敬明和景慧……面 对艰难和困难,他们无一 例外地坚韧不屈、善良大 度,构成了别样的生命风 景,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和 灵魂的滋养。 ——张宗涛(陕西师 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 程娟是—位善于写底 层小人物的作家,她力求 用自己细腻、温情的叙述 ,把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呈现在读者面前,阅读这 本《遇见》,就能看出作 家的努力。无论是小说的 语言和节奏,还是故事的 完成度和对细节的掌控, 都展现了作家颇为扎实的 写作风格,以及讲述故事 的耐心。 ——范墩子(青年小 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说实话,我被程娟在 这本书里所写的《哑巴女 人》等一批矿山作品深深 地打动了,我也好像看到 了我们的父辈们整整—代 人在矿山里奋斗的身影、 不屈的精神,和在苦难中 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的 幸福堤坝。质朴与悲悯是 程娟文字的底色,同时它 也是程娟作为一个写作者 文字中的亮色与魅力所在 ! ——辛峰(十点读书 签约作者,陕西省作协会 员,陕西省评论艺术家协 会会员) 精彩页 祭祖 1 两座破败不堪的坟墓上长满了荒草,远看好似两个干柴垛,这样的荒芜和冷清,显然是常年无人问津。 清明节这天,随着一辆辆黑白锃亮的小轿车与穿着时髦的几个小伙子的出现,使常年被冷落的墓地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他们每人都拎着成捆的冥币,围成一个半圆跪在坟前烧纸焚香。一个边烧纸边说:“爷爷,这一张纸钱面额就是十亿元,你看我给你买了几大捆,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所以你一定要保佑我今年赚大钱发大财哦。”另一个也不甘示弱地打开一个纸盒子说:“爷爷,看孙子我给你买了啥,宝马轿车,苹果手机,洋酒洋烟,这都是进口的,我这么有孝心,你老人家也要保佑孙子我今年红红火火的哟!” 就在他们一个个烧冥币表孝心求佑护时,村里的张三正好路过,他无比轻蔑地向那边白了一眼,气哼哼地说:“你爷你奶活着比狗屎还臭,儿孙谁见谁嫌,现在成了一堆黄土却争着孝敬,真不知道什么叫亏先人丧德!” 这两座坟墓里安息的是李四老两口。 听着张三的愤愤不平,李四老两口那饱经风霜的脸孔,腰背佝偻的身影清晰地浮现于我的脑海。 2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无意间转悠到了沟边。放眼望去,葱葱郁郁的各种树木将沟底笼罩,如一口绿色的染缸深不可测,幽静的林间偶尔传出几声不知名的鸟鸣,瞬间又是长时间的寂静。 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继续往下走,眼前突然出现了两只母鸡,它们一前一后像是觅食,又似散步。它们的出现让我好不诧异。自退耕还林以来,沟里原本种粮食的硷硷洼洼都栽满了树,不种地自然也就没人再去光顾,更别说有人住在这里了。随着两只鸡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处院落,两孔窑洞,一棵粗壮的大槐树下,两个年近古稀、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打着盹。 两只鸡也许是争食也许是嬉闹,突然发出的咯咯声同时唤醒了两个耷拉着脑袋的老人,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两只鸡。 老奶奶说:“一天没喂它们吃食了。” 老爷爷打了一个哈欠说:“一个蛋都不下,还喂?” “不下蛋就不喂了?你黄土都埋到下巴了,一天两顿饭还不是照吃不误!” “我和鸡能一样?” “吃了睡,睡了吃,都在等死,咋不一样?” 老爷爷诡秘地冲着老奶奶笑了一下说:“它们和你一样,都是下蛋的,但你比它们的功劳大多了,你满堂儿孙,它们却一无所有。” 老奶奶白了老爷爷一眼,加重语气说:“我儿孙满堂有啥用,还不是像王宝钏一样孤守寒窑。” 老爷爷立刻气呼呼地瞪了老奶奶一眼说:“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说着,起身拍着屁股上的土,摇晃着进窑里去了。 老奶奶盯着窑门抬高声音说:“养了一群白眼狼,还不让我说.别人说不定指着你的脊背,骂你上辈子肯定是亏人造孽了,六个儿子真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一个孝敬你。” 老奶奶说完,也起身进了窑里,一会撩着衣襟又出来了,向着两只鸡啾啾地叫着,随着她撒向空中的几把玉米,两只母鸡扇着翅膀争抢着跑向老奶奶。 老奶奶一边从衣襟里向地上撒玉米,一边对着两只鸡絮叨起来:“歪脖子,你别抢,这一把是烂眼睛的,它一只眼睛不好使,你给它留点。”接着又抓了一把撒向另一只鸡:“可怜的烂眼睛,你这只不顶用的眼睛,这辈子可没少短精神,总是吃得比歪脖子少。” 这时老爷爷又从窑里出来,坐回原来的位置。也难怪,一出窑门走几步就是沟边,两旁是废弃的窑洞和荒地,除了大槐树下这块被他坐得发亮的地方还真无处可去。他整天如井底之蛙一样看着井口大的天,手片大的地,早让他视觉麻木了。刚一坐下来,那顶西瓜皮帽子就跟随着他的头耷拉在胸前,口水顺着嘴角流在胸前的衣服上。 听着老奶奶对两只鸡有趣的唠叨,我不由走到了跟前搭话:“老奶奶,这鸡还有名字啊?你说话它们能听懂吗?” 我的到来无疑让他们感到意外。老爷爷突然抬起他那沉重的眼皮看着我,老奶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倒先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好像没见过。” 我也没答复老奶奶,迫不及待地问:“你们住在这里吗?” “你不是咱村里的娃?”老爷爷终于睁开他那一直眯着的眼睛问我。 我上前答道:“我是刚调来咱村里学校的老师。” “哦,难怪。”老爷爷打量着我。 也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为他们长期空洞无聊的视觉带来了一点新鲜。老爷爷一下子精神了好多,抬起来的头也显得有力多了。我还以为他的脖子无力支撑那个沉重的脑袋。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