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瑞士)珍妮·迪·萨尔斯曼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人对于他自己来说仍旧是个谜。他有一种对本体的向往,一种对持续性、永久性和绝对性的渴望,即对存有的渴望。但构成他生命的一切却是临时、短暂和有限的。他渴望另一种秩序、另一种生活,渴望一个超越他自身的世界。他感觉自己注定要成为那个世界的一部分。

他会去寻找一个想法、一个灵感来推动自己向这个方向前进。于是一个问题便出现了:“我是谁——在这个世界里的我到底是谁,”如果这个问题足够有生命力,它会指引这个人一生的方向。然而他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没有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源——他不仅没有面对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他甚至对自己也一无所知。但他还是觉得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于是他会去追问自己到底是谁。这就是上路的第一步。他想要睁开眼睛。他想要清醒过来,想要觉醒。

我们希望自己活着,并且能够投入到生活中去。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内在就有种东西驱使我们从外部世界去寻求对它的肯定。我希望有人聆听我和看到我,我希望去掠夺这个世界。但同时,我却不希望被掠夺。我希望总是能占尽先机,但是很快我就遭遇到这个世界的抵抗。于是尽管被这种寻求自我肯定的原始冲动驱使着,我还是得顾虑到其他的人。我的自我肯定经常会以奇怪的形式出现,比如白怜或自闭。

我希望自己活着,我认可生命。我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活下去,内在的那股力量也同样在维持着我身体的生命。我希望能有所收获,或者有所作为。当这样的愿望升起,那股力量就在这里。它推动我去显化(指人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对生命力所进行的展现——译者注)。在生命中所做的每件事里,我都在寻求对这股力量的肯定。我所有的行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是对这股力量的一种肯定。在跟别人讲话或给别人写信时,我在肯定这股力量,我在肯定我的智慧。即使我只是看着一个人,那也是这股力量的体现。我挂起我的衣服,靠的也是这股力量。在这种毫无节制的肯定背后,一定有些真实的东西。我内在的这股力量难以抗拒,但同时,我又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寻求肯定。我认为我在肯定自己。我认同这股力量。虽然它在我的内在,但我却不拥有它。当我认为自己拥有这股力量时,我就是在无意识地把自己同它分割开来。当我把它的威力归属于自己时,我就阻断了它的运作。这样,我就创造了一个这股生命力无法影响的内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对“我”、对自我的感觉都是沉重而毫无生气的。

我们需要觉察到自己在生命力这个问题上的幼稚,我们不断地想要更多。孩子想要拥有,而成人想要存有。不断地想要“拥有”会制造出恐惧和对慰藉的需求。我们需要在内在发展出一种注意力,让我们能够全然地与高等力量连接。

能量的来源是唯一的。一旦我的能量被引向某一个方向,一股力量就产生了。力量就是活动状态的能量。尽管能量的走向是多样的,但来源都一样。这股生命力,这股寻求显化的力量,总是处于活动的状态。它必须流动。如果我完全被它控制,就只能随波逐流。于是我开始学会反思,如果我不去面对自己未知的另一个部分,我将会一直被这股力量所掌控。

我是谁?我需要知道。如果我不知道,我生命的意义何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我的内在对生活作出反应?我必须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去看看我到底是谁。首先,我的头脑会站出来给我一些建议例如,我是个男人或女人,我有什么本领,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拥有什么,等等。它会基于它所知道的一切主动给出一些可能的答案。但头脑其实不了解我真实的样子,它真的不了解当下的我。于是,我去询问我的心。它在这几个中心当中最有可能知道答案(第四道体系认为人有三个中心,理智、情感和运动本能中心,分别对应头脑、心和身体——译者注)。但它能回答吗?它根本不是自由的。它不得不服从于我的自我。这个自我想要成为最伟大、最有力量的人,并且会因为无法出类拔萃而一直痛苦。所以,我的心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它充满了恐惧或疑虑。它这个样子怎么可能给我答案呢?当然,还有我的身体,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但我就只是我的身体吗?

实际上,我不了解自己。我不了解自己真实的样子,也不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我存在着,但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存在的。我相信我的行为都是对我自身存在的肯定。我总是用一部分的自我对生活作出反应。我不是以头脑就是以心或身体作出反应。但作出反应的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我”。我也相信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相信我可以“做”。但实际上我只是被控制,被未知的力量所驱动。所有内在和外在的事件都在自行发生。我只是个被未知力量控制的木偶,但我却看不到自己像个木偶,像个被外在力量控制的机器。

同时,我感觉到我的生命在流逝,就好像它是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一样。我似乎可以觉察到自己的不安、渴望、悔恨、恐惧和烦闷……但却感受不到自己参与其中。大多数时候我都在无意识地行动,过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我生活的展开竟然不需要我去有意识地参与。它展开时我却在沉睡。生活中的一次次刺激或>中击会让我醒来片刻。在愤怒的爆发中,在悲痛中或是在危险中,我突然睁开双眼:“什么?……这就是我,在这里,在这样的情境下,过着这样的生活。”但冲击一过,我又会沉睡过去,需要很久的时间才会被另一个冲击唤醒。

随着生命的流逝,我可能会开始怀疑我并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样子。我是一个沉睡的生灵,一个觉知不到自己的生灵。在沉睡中,我把理智和智慧相混淆了。理智是一种独立于感受之外的思考机能,而智慧则包含了对思考对象的感受。我的各种机能——思维、感受和运动——都在无人指挥的状态下运作,完全被偶然的冲击和习惯所控制。这是人类最低等的生命状态。我生活在自己那狭小而有限的世界里,被那些基于主观印象而产生的联想所控制。我总是把自己关进这个自我的监牢里。

寻找自我要从询问“我”在哪里开始。我必须去感受“我”的缺失,我们对这种缺失已经习惯了。我必须去了解那空虚的感受,看清那个需要被不断肯定的自我形象,那个虚假的“我”,不过是个谎言。尽管我们一直都在说“我”,但我们并不真的相信它。实际上,我们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相信了。正是那种对存有的渴望促使我们说“我”。我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这种渴望,但这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动力。通常我会从他人的态度中去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他们拒绝我或忽视我,我就会怀疑自己。如果他们接受我,我就相信自己。

我难道就只是这个需要被肯定的形象吗,我的内在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可以临在的“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了解自己。我需要通过直接的体验来了解自己。首先,我需要看到了解自己的障碍。我必须觉察到我非常相信我的头脑、我的思维——我相信它就是我。“我”希望知道,“我”已经读过,“我”已经明白。所有这些都是那个虚假的“我”、我的常“我”的小我。与真“我”相对应。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为常“我”——译者注)所进行的表达。是我的小我阻止了我向意识敞开,阻止我觉察到“事物的本相”和“我的本相”。

我觉醒的努力不可能是强迫性的。我们害怕空虚,害怕自己的渺小,于是我们努力去充实自己。但是,谁在努力?我必须看清楚这种努力也是来自于那个常“我”。所有的强迫都来自于小我。我绝不能再被头脑强加给我的形象或理想所愚弄。我需要接受空虚,接受自己的渺小,接受“事物的本相”。在这种状态下,一种对自己全新的感知才可能升起。P3-7

目录

译者序001

原序001

引言001

第一篇 对意识的呼唤 001

第一章 我是沉睡的 003

第二章 记得自己 009

第三章 对了解的需要 016

第二篇 向临在敞开 023

第一章 处于被动的状态中 025

第二章 对临在的体验 033

第三章 做好准备 040

第三篇 共同的方向 047

第一章 自由的思维 049

第二章 内在的感觉 055

第三章 一种新的感受 062

第四篇 为临在所做的工作 069

第一章 在一种安静的状态中 071

第二章 在日常的活动中 078

第三章 保持面对 085

第五篇 与他人一起工作 093

第一章 一种特殊的能量流 095

第二章 在团体里的交流 102

第三章 在活动中的工作 109

第六篇 归于中心 117

第一章 对整体的感觉 119

第二章 内在的重心 125

第三章 呼吸 133

第七篇 我是谁 139

第一章 小我与幻象 141

第二章 向未知前进 147

第三章 我真实的本性 154

第八篇 获得一种新的素质 161

第一章 我的素质就是我真实的样子  163

第二章 内聚的状态 170

第三章 来自另一个层面 177

第九篇 在统一的状态中 183

第一章 觉察的行动 185

第二章 有意识的感觉 191

第三章 主动的注意力  198

第十篇 一种有生命的临在 203

第一章 一种纯净的能量 205

第二章 一个能量组成的身体 211

第三章 自愿的受苦 217

第十一篇 最根本的本体 223

第一章 意识到一种错误的姿态 225

第二章 我内在的实相 232

第三章 真“我”的出现 239

第十二篇 把教导活出来 247

第一章 创造性的行为 249

第二章 警醒的姿态 256

第三章 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263

人物背景介绍 270

序言

当我遇见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时,我正好30岁,生活在俄罗斯南部的高加索山区。那时,我对于理解生命的意义有种深切的需求,但又不满意那些看起来有道理,而实际上没什么帮助的解释。我对葛吉夫的第一印象非常强烈和难以忘怀。他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表情,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力量。那种智慧不同于理性的头脑所具有的一般智慧,它有种可以觉察一切的洞察力。葛吉夫在那时非常友善,但同时他的要求又非常非常严格。你会感觉到他能够看穿你,并以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方式让你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想要真正了解葛吉夫是不可能的。他给大家的印象一直在变化。对于一些不了解他的人,他会以他们所期待的行为方式来扮演一个灵性大师的角色,然后让他们离开。但如果他看到他们在寻求一种高等的东西,他可能会带他们去吃晚餐,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取悦他们,让他们开怀大笑。这种行为似乎是更为自发的、更“自在”的。但这真的是他更为自在的表现,还是他有意为之?你也许会认为你很了解葛吉夫,但随后他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你将看到你并不真的了解他。他像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不去依赖任何的形式,而是不断地创造新的形式。

葛吉夫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意识的知识,这是一门科学,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和潜在的能力,即需要发展的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真正地理解内在的各种能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外界的关系。他为我们带来的教导展示了一条通往意识的道路。然而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呢?对一条道路的教学又指的是什么呢?

密教的知识是一门关于人与上帝和宇宙的关系的科学。它的传播需要他人的参与——以所谓的“学校”的形式,因为有一种能量只有在大家一起工作时才能产生。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即道路,但它们会有同样的目标:觉察实相。知识传播的途径是理论和直接体验,即按照学校所教导的特有方式去生活。这会创造一种连接、一种关联,没有它我们就不可能同时活在两个不同层面的世界里。

葛吉夫的教学内容是讲给当代人听的,这些人已经不再知晓如何才能发现古已有之的各种传统揭示的真相,他们带着深深的不满,感觉到孤立和没有意义。但是要如何去唤醒一种可以分辨幻象和实相的智慧呢?

葛吉夫认为,只有在组成人类的所有部分一头脑、心和身体一都被同一股力量以符合它们各自特点的特有方式触碰到时,一个人才有可能接触到真相。否则,发展就只会是单方面的,迟早会停顿下来。没有对这条原则的切实理解,所有的工作都注定会偏离目标。我们会对最根本的工作条件产生误解,只是在形式上不断重复某些努力,永远也无法到达更高的境界。

葛吉夫知道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让人去感受真相。我看到他在工作时,非常关注不同小组之间理解力的不同,以及每个学生主观上的障碍。我看到他按照一个明确的计划刻意地强调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个方面,随后对不同的学生又会去强调另一个方面。他在工作中有时带着一种能够激发智慧、开启全新视野的思想;有时带着一种会让人即刻完全真诚地放弃所有机巧的情感;有时则带着觉醒和灵动的身体,对任何需要服务的对象自由地作出回应。

这条路不会让学生与生活隔绝,而是让他们投入生活,这条路兼顾是和否、所有的对立,以及所有冲突的力量,这条路让学生理解挣扎的必要性,以便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能作壁上观。一个人会被带到一个需要跨越的门槛前,在这里,他会在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他需要具有百分之百的真诚。穿越也许看起来很难,但落在身后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曾有的吸引力。在面对某些犹豫不决的情况时,葛吉夫自身的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让我们知道需要付出什么,以及为了避免走错方向我们需要放弃什么。这已经不再是理论的教导,而是将知识化为了行动——一位大师的行动。在葛吉夫的临在前,一个人会因为他的临在而短暂地了解真相,并且愿意为此牺牲一切。这就像是一个奇迹,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所体现的力量来自于高于我们已知世界的空间。

葛吉夫带给我们的是提升素质水平的可能性。为了唤醒我们内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渴望,他通过他的话语、他与我们建立的关系以及他自身的临在来为我们提供帮助。他吸引着我们,将我们带向更高的层面。同时,他通过让我们觉察到自己实际的状态、真实的样子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绝大多数对葛吉夫的方法和行为的误解和反对都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他在对我们内在两种特质同时下工夫。

一方面,葛吉夫对我们的本质做工作。他会孜孜不倦地带着耐心和慈爱聆听我们的内在需求,我们会因为内在的不配得心理而对此感到难过。他会关注我们的困难,并且会提供实际的帮助,带领我们迈出下一步。他会在某些特定时刻带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性,为我们指出为了从自动反应系统中解脱出来时在内在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葛吉夫从不会有任何的装腔作势,也不会给我们任何压力。葛吉夫的那份爱和他对于人类局限的慈悲真的是上天给予我们的一份礼物。他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可能性、自己的潜力,并且通过他给予的方法让我们对它们的发展充满希望。

另一方面,葛吉夫也坚持不懈地对我们的机能做工作——持续的压力,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他将我们置身于可怕的境地,经受各种各样的冲击。他不仅不去博得我们的好感,反而通过将我们推向极限而强迫我们对他进行抵抗和反抗。他这样做的时候是无情的。他通过自身的临在迫使我们下决心去了解我们想要的东西。当然,一个人总是可以拒绝,然后离开。

这就是葛吉夫的伟大之处。他用第一种出离生活的方式对我们的本质做工作,完全专注于内在的行动。而第二种对我们机能的工作则需要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进行。他用一只手召唤我们,用另一只手打击我们,让我们觉察到机能对我们的控制。有机会体验这两个方面的人很少。如果没有获得与他这两方面工作有关的素材,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葛吉夫的方法和行为。

没有葛吉夫这位大师,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在那些特别条件下工作的机会。而今他的教导依然存在一发展我们的内在素质。为此,我们必须理解他的教导并遵守相关的纪律。然而这是我们无法自行完成的。我们自己什么也做不到。我们的方法是通过活出这些理论来理解它们,然后依照我们能够活出来的程度去教导别人。传播你无法活出来的理论就是在传播空洞的理论。葛吉夫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需要传播的文字和理论,而是一种需要被活出来的生活,出需要与周围的人共同出演的戏剧,没有这些,工作将会一直是一种想象。

所以,我们有一个责任。葛吉夫带给我们的理论是一门科学的一部分,我们要很好地了解。但只有理论是不够的,如果它没有被我自己所有的部分活出来,我将不会改变——被动且受制于周遭的力量。在宇宙的层面上,人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没有人类,某些力量就无法发挥作用,无法保持平衡状态。我们对此没有觉察,我们对此没有了解,因而也不会去创造出一股能够与内在其他宇宙能量相连接的力量。

我们必须在内在和周围创造出某种层次的能量,创造出一种能够抵抗周遭影响并且不会自行衰退的注意力。随后这种注意力还需要接收一股更为主动的力量,使它不仅能抵抗周遭的影响,而且还能采取行动,在不同层面的两种能量流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的位置。维系这种平衡状态是我们对意识的工作中一直都会遭遇的挑战,是我们每一刻都要面对的困难。

内容推荐

瑞士珍妮·迪·萨尔斯曼编著的《生命的真相》基于葛吉夫最亲近的弟子所做的笔记写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葛吉夫灵性教学的全新洞见。葛吉夫的教学有着古老的渊源,它是一种秘传基督教的呈现,或者说对“素质层面知识”的教导。这位伟大导师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将我们从绝大多数人所处的“清醒的沉睡”状态中解放出来。本书对葛吉夫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完整而独特的指导。

《生命的真相》中的葛吉夫很尊重传统的宗教体系,他将它们归纳为三大类或者说三条“道路”:与掌控肉身有关的苦行僧之路、以忠诚和情感为基础的僧侣之路和聚焦于发展头脑的瑜伽士之路。他将自己的教学称为第四道,这条道路将上述的三个方面整合成为一条进行自我了解的道路。在第四道上的进步来自于通过一种有意识的努力达成有品质的思维和感受,从而具有一种能够清晰地觉察和爱的全新能力。

编辑推荐

《生命的真相》是一本指南,它可以引领我们到达以客观意识为重点的进化之路上难以企及的境界。珍妮·迪·萨尔斯曼的文字直接而一矢中的,以最简洁的文字为走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的读者提供帮助。这本个人笔记中的每一页上都闪耀着智慧,读起来就像是在跟随一位大成就者的足迹.每一步都有新发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