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是指利用身体、器械进行搏斗的技巧。
林纾的《技击余闻》共48篇,每篇文字短小精悍,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击的人物。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个性分明。《技击余闻》开创了近代“技击”系列小说的风潮,1910年代以后有多位撰者为其作补或续。钱基博的《技击余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技击余闻技击余闻补/民国掌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纾//钱基博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技击是指利用身体、器械进行搏斗的技巧。 林纾的《技击余闻》共48篇,每篇文字短小精悍,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击的人物。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个性分明。《技击余闻》开创了近代“技击”系列小说的风潮,1910年代以后有多位撰者为其作补或续。钱基博的《技击余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目录 技击余闻 石六郎 铁人 破钵 侏儒 盗侠 刘彭生 铁屐和尚 严辨 张李成 刘君瑕 林植斋 洪崖二郎 徐安卿 周伯 陈孝廉 浮水僧 黄长铭 郑七 郭联元 李楳 逆旅老人 象 叶三伯爷 舵工 欧三 鹿鹿 瘿叟 巴黎力人 洞箫徐五 横山二老 康小八 汤教师 德州行客 大腹盗 巴黎技师 村店小儿 太湖盗 方先生 穿山甲 牛三 蔡宗贵 吴长生 华山道士 祖塔院石桃 苏士德 伏虎 王宇 李仆 技击余闻补 窦荣光 邹姓 甘凤池 闽僧 某公子 秦大秦二 莫懋 南杨北朱 范龙友 清江女子 马永贞 堠山农夫 梁兴甫 石勇 僧念亮 王子仁 嘉定老人 庖人 李渔 戴俊 履店翁 胡迩光 白太官 秃者 三山和尚 蒋志善 序言 “技击”一词,较早见于 《荀子·议兵篇》“齐人隆技 击”,杨倞注云:“齐人以勇 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 《汉书·刑法志》“齐愍以技 击强”,颜师古注引孟康曰 :“兵家之技巧。技巧者, 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 以立攻守之胜。”大致来说 ,技击是指利用身体、器械 进行搏斗的技巧。《技击余 闻》是林纾创作的一部文言 短篇小说集,记述了他耳闻 目睹的擅技击之术的人物故 事。 林纾(1852-1924),字 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 、践卓翁、蠡叟等,福建闽 县(今福州市)人。近代著 名文学家、翻译家。幼年家 贫,只能搜罗旧书苦读,曾 遍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三四 万卷图书。光绪八年 (1882)中举,此后屡试 不第。曾先后任教于福州、 杭州、北京等地书院、学堂 ,晚年以译书卖文为生。他 一生嗜书如命,推重古文, 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吴汝纶所 推崇。曾拜拳师习武,少年 时“被酒时时带剑行”,被乡 人视为“狂生”。或是受古文 长期浸润和尚武风气的影响 ,林纾为人任侠仗义,古道 热肠。 《技击余闻》共48篇, 具体写作时间不详,每一篇 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击的人 物。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的社 会阶层,三教九流,个性分 明。林纾往往以最简洁的语 言描述人物的外貌、出身、 家世、职业等基本信息,如 《张李成》:“美风姿,操 俳优业,媚目巧笑,傅脂粉 登场,余初不审其为勇土也 。”又如《郭联元》:“郭联 元,高七尺,黄发,腹大如 五石匏,行必执巨扇,夜中 见之,恒以为厉鬼。本业圬 ,能画,画笔悍厉突怒,类 瘿瓢。然矛剑刀盾之技,匪 所不精。”笔墨虽省,但人 物形象刻画精准,能自然而 然地引出传奇的技击故事。 习武、比武等情节是小说的 核心和高潮部分,行文生动 ,引人遐想,如入文字制造 厂,“犹能存其声音笑貌, 如留声,如拍照,无所逃形 ”(卷首高凤岐语)。 据学者考证,《技击余 闻》完成于清末,1908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首次石印刊 行,封面署“闽县林琴南先 生辑”,卷首有画笔精工的 绣像插图八幅,甚为精美。 1913年,商务印书馆将之 铅印重刊。《技击余闻》开 创了近代“技击”系列小说的 风潮。1914年以后,钱基 博、雪岑分别作《技击余闻 补》,朱鸿寿作《技击遗闻 补》《技击述闻续录》,江 山渊作《续技击余闻》,顾 明道作《技击拾遗》,等等 。其中,钱基博的《技击余 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 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据钱氏自叙:“今春杜门多 暇,友人有以林侯官《技击 余闻》相贻者,叙事简劲, 有似承祚(陈寿)《三国》 ,以予睹侯官文字,此为佳 矣。爰撰次所闻,补其阙略 。”可见,他的创作是受到 了林纾的启发与影响。 钱基博(1887-1957), 字子泉,号老泉,别号潜庐 ,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教育 家、古文学家。历任上海圣 约翰大学、清华大学、无锡 国学专修学校、浙江大学、 国立师范学院及上海光华大 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文学 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 ,任武昌华中师范学院(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期 从事中国语言文字的教学与 研究,古文功底深厚。著有 《韩愈志》《国学必读》《 经学通志》《古籍举要》等 。 “技击”系列小说风行的 时间,恰逢近代中国新旧思 想剧烈交锋,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有研究者认为,它 们的出现与当时社会上的尚 武思潮有密切的关系,与此 后现代武侠小说的涌现和发 展也有很深的渊源。作为“ 技击”系列小说的引领者, 《技击余闻》无疑具有极强 的故事性,阅读价值自不待 言。今天来读,应具有历史 的眼光,对于故事中的奇异 情节,相信读者自有判断。 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补 编·拳术与拳匪》中曾说:“ 技击术的‘起死回生’和‘至尊 无上’,我也不能相信。东 瀛的‘武士道’,是指武士应 守的道德,与技击无关。” 为了兼顾故事性与文学 性,兹选择林纾与钱基博的 两种“技击”小说,合为一册 ,俾便读者。本次整理出版 ,《技击余闻》以台湾逸文 武术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 影印《武备丛书》本为底本 ,《技击余闻补》以发表时 的《小说月报》为底本,采 用通用规范字形,并加以新 式标点。明显的误字,以〔 〕标正字于后;补字加〈〉 表示;因形近而误之字则径 改。底本“伎”与“技”通之处 ,悉改作“技”。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23年4月 导语 《技击余闻》是林琴南的笔记体作品,书中所记大都是闽中拳师的轶闻琐事。 钱基博所作《技击余闻补》在《小说月报》连载,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种。 有研究认为,“技击”作品的出现,实际上是对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积极回应,其对侠的着力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本次出版,把两种小书放在一起,既有可读性,又能窥见清末民初爱国、尚武风潮之一斑。 精彩页 琴南齐年以说部名海内,生平所学实不止此,此其余事耳。昨以此稿寄示,吾弟梦旦云:“颇肖《史记》,同伯兄观之,或当我许。”余展阅,至《盗侠》《逆旅老人》诸篇,则二十年前行旅中与琴南共闻诸亡友周辛仲者,乃能写到十分,并辛仲口述之态状,一一在吾目前。吾笑语吾弟:是戋戋者,特技击耳,一人琴南之文字制造厂,犹能存其声音笑貌,如留声,如拍照,无所逃形,使学界、政界、实业界中果出有伟人,足以光耀世界。吾信琴南必能添毫以传其不朽矣。 高凤岐 石六郎 广州石翁产六子,皆英英壮人也。翁家富而患盗,则欲六子者皆武以备盗,延聘四方精于拳勇者,主其家,分授六子艺。一日,有病叟造门,喘且急,言将以所学授公子。翁见状愕然,以礼延集厅事,问师所以教余六子者何操而来。叟趣命斫荆棘为地衣,命此六人者赤足践过之。以次渐过,至第六郎,六郎不可,曰:“吾躯干父母所授,胡必求艺以自残?”叟笑曰:“可矣。六郎不残其身,宁残人哉?吾学可授矣。”居石翁家八月,六郎乃尽有其师所授。一日,与师试艺,力逼师于壁衣间,师斗起一脚,六郎立毙。师匆匆卷单行,至村桥,遇石翁于桥上。翁曰:“先生胡挈囊以行?”叟曰:“六郎与老夫较力,老夫毙之矣。”翁曰:“吾尚有五子,师更择其一而授之,六郎吾无惜也。”将叟复归。见六郎微息,则出刀圭药纳其口,六郎顿苏。于是更六月留。叟曰:“吾学罄矣。六郎温润有养,必足以卫主翁之产,外侮不足虑。”叟去近村三十里复授徒,可三十人。然侵晨起,必有纳枣糕于案上,如是经月,始侦其人曰王新者,村人称之日酸糕新。叟问何求,新曰:“夜来窃观先生授艺,经月矣。顾不获自进,意纳糕为脩脯,乞录于先生者弟子门籍。”叟笑曰:“可。”新乃轻趫便利,不六月,艺出此三十人者上,履险骑危如猿猱。遂谢叟去,为群盗,剽掠于近郊间,郡人咸以为苦。寻侦得新为叟之高弟也,则并叟而讼之于理。叟既见录,知年老不足以制新,则行三十里造六郎家,延六郎捕盗自赎。六郎逊谢,叟曰:“汝勿悸,新所能者老夫知之。新每登屋,必倒其刀锋下向,追者踵上,则新刀必疾下,中追者肩井,立死。老夫今授汝趣登疾退之法,见新超而登瓦,汝则伪作声势欲从之登者,新备汝必疾以刀下,汝已狙伏。新不中,且更上,汝则鼓勇以刀锋上翘,中其股,新坠矣。”六郎习刀法可十日,遂同叟捕新,果遇之村店。六郎如叟言,新中创坠,卒捕得之,伏诛。 铁人 吾闽兴化之仙游县,某村有富孀,仅一子阿地,少病创断腕,余右手,仅能握匕箸。族人争鱼肉之。孀不堪其扰,誓曰:“吾愿罄吾产,令吾子习武以御强暴,非是,未亡人弗能堪也。”子长,果如母言,出走江右某寺中,谒住持。住持老而精少林剑术,则涕泣膜拜,述母言。僧初拒而终悯之,埋石笋于后圃,上锐下丰,入土经尺,严筑之令牢固,每日命地以手撮之起。始滑不可撷,乃日夕撮之,可三稔。一旦石斗起,越过头上,飞掷数尺以外。僧微哂,于是始教以武技,经年遣归,母亦不之奇也。族人豪健者,闻地新得少林拳技,谋厄险而试之,遇之小衙中。族人进手,将拉地胁。地忽腾起,越过族人后,以手撮族人颅,颅立碎。举族讼之,官廉稔其情,决杖而流之,数年始归。仙游咸称地曰铁人。 P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