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志愿服务是指自发自愿地促进他人、群体、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行为,即志愿者组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为他人、群体、社会提供无偿的、热忱的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服务九大原则包括自愿性、公益唯一性、非牺牲、量力而行、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平等、效率、安全性、非商业化、尊重宽容和包容;服务范围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 随着灾后心理援助进人人们的视野,人们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援助开始被纳入志愿服务的范围之内。然而,由于心理援助是个新课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文献不多。本书将对心理援助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介绍相应的案例和对应的心理援助对策。 目录 序 绪论 志愿者心理援助概论 社会关怀篇 主题1 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绝症患者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 老年人衰老和死亡恐惧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3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4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5 赌博沉迷者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6 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7 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援助策略 校园互助篇 主题8 新生适应问题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9 学习策略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0 提高注意力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1 不良情绪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2 压力管理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3 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4 校园危机干预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5 校园暴力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6 考试焦虑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7 厌学的心理援助策略 扶困助学篇 主题18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扰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19 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0 经济困难学生社会支持的心理援助策略 灾变援助篇 主题21 重大交通事故后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2 异常自然灾害后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4 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援助策略 主题25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援助策略 序言 我们撰写本书的直接动 因是受澳门志愿者总会委托 ,编写一本规范志愿者心理 援助的培训教材,目的在于 提高志愿者自身素质和服务 成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是 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既 专业又实用的手册作为参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服 务体系建设的兴起,本书的 出版变得格外有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 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建设“平安中国”和“健康 中国”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 基本要求。深化平安建设、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离不开心 理学的参与。实现健康中国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 健康服务也需要心理学的贡 献。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建设,不仅需要心理学专家 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动,也 需要大量一线社会心理志愿 者的参与。例如,在新冠肺 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心理学 工作者开展了广泛的心理援 助工作,为医护人员、医病 患者、封控区群众等重点人 群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支 持服务,对避免恐慌焦虑、 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重要作 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 康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落实 “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 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 重要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 、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 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 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 [2016]77号)(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提出要 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 工作者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 理援助工作中的作用,在突 发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 中,要依托各地心理援助专 业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志愿服务组织和心理援助 热线,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 心理援助服务。《意见》明 确要积极配备和使用社会工 作者,回应重点人群心理健 康服务需求。要通过培训专 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 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 径,为空巢、丧偶、失能、 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 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提 供心理辅导,为弱势群体和 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 心理健康服务。本书的出版 ,可以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 者开展上述工作提供专业而 实用的帮助。 本书从现实需要出发, 针对典型的心理志愿服务主 题编写了深入浅出的内容, 旨在让志愿者面对不同类型 的受助者时,清楚自己应该 怎样去明确问题的性质,应 该采取怎样的解决对策。 本书包含社会关怀、校 园互助、扶困助学、灾变援 助四个模块,涉及学习问题 、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危 机干预、灾后心理等25个主 题。内容架构以案例引入心 理问题,先对背景进行解析 ,说明心理问题的典型性和 发生率等,接着针对问题的 心理学原理进行解析,说明 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 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方法, 包括个体辅导对策、团体辅 导对策、社会支持对策以及 心理自助对策。解决办法包 括志愿者能做的、受助者自 身能做的、社会能给予的帮 助,从多方面提供对策,以 此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 本书的撰写由多人合作 完成,具体分工如下。陈彩 琦拟定书稿写作框架、思路 、原则,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修改,并担任多个主题的 撰写工作。主题1由陈彩琦 、翁宇涵撰写;主题2由何 莹、翁宇涵撰写;主题3由 陈诗泳、黄明珠、郑丹娜撰 写;主题4由翁宇涵、陈诗 泳、周悦撰写;主题5由陈 凌、陈诗泳、周悦撰写;主 题6由杨茂梅、郑丹娜撰写 ;主题7由陈凌、欧迎、胡 诗茵撰写;主题8由王昌玲 、温雪晴、陈凌、郑丹娜撰 写;主题9由王昌玲、农莹 、陈凌撰写;主题10由黄铭 红、陈晓雪、郑丹娜撰写; 主题ll由陈晓雪、陈凌、郑 丹娜撰写;主题12由胡诗茵 、郑丹娜、陈凌撰写;主题 13由栗一凡、陈诗泳、郑丹 娜撰写;主题14由郑丹娜、 张雅撰写;主题15由郑丹娜 、晋源源撰写;主题16由刘 丽萍、郑丹娜、梁国青撰写 ;主题17由杨茂梅、周悦撰 写;主题18由翁宇涵、陈彩 琦、曾州、郑丹娜撰写;主 题19由文燕婷、翁宇涵、王 永春撰写;主题20由文燕婷 、翁宇涵、王永春撰写;主 题21由陈晓雪、潘咏铃、郑 丹娜撰写;主题22由陈晓雪 、郑丹娜、曾皓苒撰写;主 题23由陈梦碟、文燕婷、郑 丹娜撰写;主题24由陈彩琦 、陈梦碟、郑丹娜撰写;主 题25由郑丹娜撰写。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多方 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致以衷 心的感谢!特别感谢澳门志 愿者总会在项目立项上的支 持!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众 多工作人员在书稿出版上的 辛勤付出!此外,本书在撰 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文献, 对这些文献的作者深表感谢 !本书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社 会心理服务志愿者、社会工 作者,以及广大心理学爱好 者。囿于视野,本书必然存 在挂一漏万之处,敬请读者 批评指正。 陈彩琦 2022年5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