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阮仪三口述历史(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由口述人阮仪三与整理者(撰稿人)潘君祥合作编撰。对著名历史文化建筑遗产保护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阮仪三教授的父母家庭、长辈师友、学术研究、人生阅历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了综合性回顾。全书分五个章节,从回顾“故土乡愁、师生情缘”讲起,阮教授从部队复员转而考上同济大学建筑专业,从此走上了保护古城、古镇,都市文脉的守护之路。在“古城调查与保护”“遗产保护的坎坷路”“为名城添华彩”“守护原真沃土”这些章节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阮教授顶住了极大的压力,以极为令人佩服的勇气和毅力,从历史文化传承的长远角度,数十年坚定不移地为守护古建筑和历史名城的“四性”“五原则”(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展现了一个学者的风范。 目录 编撰说明 第一章 故土乡愁 师生情缘 一、小桥水巷忆姑苏 二、老家扬州情 三、高人指路上同济 四、姨妈叶懋英 五、两次难忘的勘察 六、恩师陈从周 第二章 古城调查和保护 一、西南的民风让我看呆了 二、踏察九边重镇大同 三、唐代渤海国古城考察 四、惠及百姓后代的“左公柳” 五、“阮教授你说话灵验了” 六、为保平遥专赴北京请专家 七、抢救洛阳隋唐遗址、昆明文明街 八、丽江申遗的插曲 九、名城研究中心落户同济 第三章 遗产保护的坎坷路 一、镇长走出国门长见识 二、为保周庄顶住长官压力 三、优美的古镇毁在无知的乡镇干部手上 四、我和南浔书记当场对质 五、险遭不测九华山 六、“乌镇模式”的形成 七、清漾古村变身“农家乐” 八、加冠新绛保隋园 九、“古镇是个宝,保护最重要” 十、把中国园林的典范留给后人 十一、仿古街的哀歌 十二、景区索道煞风景 十三、旅游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第四章 为名城添华彩 一、上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二、为保城市海派风貌我顶走北京地产商 三、保了南京路没保住老城隍庙街区 四、嘉定西大街的拆和保 五、提篮桥保护区的幕后故事 六、抢救聂家老宅和划船俱乐部 七、从朱家角、七宝到新场古镇 八、老厂房的改造渐入佳境 九、石库门从“拆”到“保”的艰辛路 十、创建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十一、周干峙院士要我管住苏州古城 十二、我做家乡姑苏的保护规划 十三、品出了苏州建筑的“老味道” 十四、“三坊七巷”逃过一劫 十五、救出杭州陆游故里 第五章 守护“原真”沃土 一、我是城市遗产保护的行动派 二、不忘初心保古城 三、美国获奖引起了我的担忧 四、引领古城保护的方向 五、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六、我的一家子都是同济人 七、争做“原真”沃土的守护人 附录 阮仪三遗产保护活动年表 后记 序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 先生由毛泽东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建馆 六十余年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由历任市长共延聘近1200 名馆员。馆员专业遍及文化历史、金石书画、新闻出版、 教育学术、戏剧电影、传统医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 多以深邃造诣、杰出成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专业翘 楚乃至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之士。他们在人生和事业道路上 所经历蕴积的波澜起伏、经验见识和丰富阅历,是具有多 重价值的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 为了充分发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厚的 人文历史资源,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 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 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家、上海 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 特聘研究员,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以下 简称丛书)编撰项目。为了保证丛书的整体质量,在广泛 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以下编撰原则: 一、丛书主要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适当选 取符合要求的馆外人士为访谈对象(即口述者)。 二、丛书恪守口述历史征集途径和开展过程的规范性 。凡列选书目,概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先根据相关原则选 取访谈对象。征得同意后,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约聘的撰 稿人拟定采访提纲,经中心审议和口述者认同后付诸实施 。访谈结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笔录对比录音、影像的基 础上整理成文,最终由口述者本人修订定稿。 三、丛书注重口述历史区别于一般“自传”或“回忆 录”的独特性。访谈范围涉及口述者家世、经历、事业、 交往、见闻等多个方面,尤其重视本人在场或参与之所历 、所见、所闻、所传、所思,具有历史价值却缺乏文字资 料的内容。 四、丛书本着客观的态度保存口述者的记忆。由于认 识水平和记忆偏差,其内容可能与事实有出入。撰稿人应 对口述中出现的人、地、物名及时、空、事件等进行必要 的核对,尽量减少常识性错误,必要时可加以注释论证, 亦可视具体情况在正文后面附录口述者活动年表等相关资 料。 五、丛书在整理成稿并交付出版时,除了部分内容因 涉及敏感暂不公开,或不得已而有所技术处理外,应努力 保持资料原貌,切忌依据主观价值标准任意删除或更改, 以此体现对口述者、对口述历史的尊重,同时也给口述资 料的使用者保留可供继续解读和分析考证的空间。 六、丛书按照以图辅文、以图证史的原则向口述者征 集和选用图片,包括照片、书信、手稿、字画、实物摄影 等各种形式的图像资料,基本要求是:图片题材应该与口 述内容直接关联,图片质量应该达到刊用水准,图片说明 应该以新闻报道原则来撰述,时间、地点、人物、主题, 基本齐全。 我们热忱希望丛书的编撰出版能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 ,能丰富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也衷心希望大家对我们编撰 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或差错,不吝批评指正,以利于口述历 史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2015年6月 导语 他曾参军立功,经高人指点考上同济建筑专业;他师从规划专家董鉴泓、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他撰写了中国第本城市保护的专著;他规划过114个历史城市、261个古村镇;他敢于和长官意志说不,刀下救平遥是他的开山之作。 这本口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学者风范。 后记 我与阮仪三先生的接触是比较迟的,原先我在上海市 历史博物馆供职的时候,鉴于上海的建筑保护,我馆会时 常请教同济大学的建筑大师。尤其是我馆一些年轻的同志 在研究上海的一些著名建筑时,他们会常常就教于罗小未 、郑时龄等教授,对此我馆均给予积极支持。由于上海市 历史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反映上海的城市发展历史,我们 自然也注意到阮仪三先生在全国的古城、古镇的保护上做 出的贡献。后来,原先任黄浦区副区长的沈祖炜同志调任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曾将阮仪三先生为保护古建筑 的讲座放在三山会馆的报告厅举行过,我那时曾帮助三山 会馆设计过上海会馆史陈列的展览内容,所以也亲耳聆听 了阮先生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动人事迹。 几年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启动了记录馆员亲身经历 的丰厚人文资源口述史丛书编撰项目时,阮仪三先生的口 述历史就一直是馆方非常重视的工作项目,并将他的口述 历史任务交给了我。 在交流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了他那种在人生发展的 转折咬紧牙关,奋进向上的信念。他曾参军五年,荣立三 次三等功。后父亲因雷击打坏发电电网被套上破坏生产的 罪名,结果全家遭殃,阮仪三被“复员”回家。后在部队 政委和姨妈等高人的指点下他考入同济学习建筑专业,毕 业后留校任教。在“文革”中,早已经是中共党员、优秀 教师的姨妈被污蔑为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的代表,遭受 野蛮武斗被迫害致死,他因此遭受连累。但仍在逆境中不 气馁,不逍遥,业务照搞,教学也照搞。 阮仪三先生最为我敬重的是他在自己一生从事的文化 遗产保护中,始终把实实在在地做实事放在第一位,用他 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城市遗产保护的行动派。他做平遥, 做苏州,做扬州,开始时没有一个项目是有钱的。以后他 又做上海、做江南六镇、做古镇古村保护、做古典园林等 保护规划,也完全出于保护中华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初心。 他始终不是那种社会上做完项目就走人的设计师和工程队 。由于是出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初心,他做的保 护工作完全是一种真心实意地做,从来不是为钱而做。 第二,他的任何一个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绝对不是 盲目的冲动,个个都是在冷静思考后做出的决策,不少项 目还是对社会逆流的抵制和反击。面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 涌现出的种种跟风思潮,他能洞察分析,敢讲真话,讲实 话,起着引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的作用。他一贯反对 拆真古董建假仿古街的鲁莽行为,对那些不懂文化的干部 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批评,对那些靠破坏中华传统文化 ,造假政绩往上爬的官员更是严加痛斥。他冷眼看热潮, 在大运河项目上马在即的关头,分区、分段地对古运河的 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给已经发热的社会舆论和不当的规 划提出了降温调整的建议。他对热门景区大建索道和迁走 原住民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对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了要 和历史文化保护同步的建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取 得成绩的同时,常常提醒人们,讲述自己心中惦念着的更 多没有被保住或者还在遭受损毁的历史遗产。他不是那种 只讲自己成绩的人,也不做那种少挑刺的老好人。对于那 些专门搞奉承钻营、欺世盗名的腐败官员,他更是见到就 据实揭露,大声呵斥,毫不妥协。 所以,冯骥才在为阮仪三先生《护城纪实》一书的序 言里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大作品,是当 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部良心录。在功名利禄迷乱人心的今 天,这部作品必有振聋发聩、唤醒良知的力量。” 本书口述的采访和编写得到诸多朋友的大力支持。上 海市文史研究馆的老领导沈祖炜和副馆长沈飞德更在内容 上参与谋划。好友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郑祖安研究员 曾是市文史馆对阮仪三教授组织访谈的最早策划者,对本 书的初稿提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上海书店出版社完颜绍 元编审从口述史的出版角度对提纲结构的安排提出了指导 性的建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编审在内容审读 和史实考证上费时数月,尤见功力。《世纪》编辑部的崖 丽娟、周峥嵘也均参与研讨。汪娴婷女士整理了阮仪三保 护文化遗产大事年表,为内容选配了照片。上海杉达学院 夏晓雨负责访谈的录像、录音,并对录音进行了初步的文 字处理,保证了工作的进行。这些工作均使我受益良多。 在此,我谨表谢意。 潘君祥 2018年5月 精彩页 一、小桥水巷忆姑苏 我出生在一个苏州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阮昕(字德传),母亲朱懋善。1934年,我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姐姐,现在添了男孩,全家自然满心喜悦,住在扬州的祖父还专门赶到苏州来喝满月酒,抱着我在花园里拍照留影。以高祖阮元拟定的字辈“恩传三锡,家衍千名”排行,我是“三”字辈。 我出生后四年,弟弟也在全家逃难扬州中出生了。我虽然不懂事,后听大人说,那时候风俗是刚生了孩子的“红人”是不可跨进人家的门槛的。我们是租住人家的房子,母亲刚生下弟弟,就不能跨门槛进入家的家门,父亲只好在租房外墙打了个洞,让母亲进屋坐月子。稍长以后,我先读私塾,再进小学。作为家中长子,父亲要求我承担起看守书房的职责,床铺就搭在书房里,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天天接触到家里的书本了。每天晚上都会听到母亲在窗外的呵护声:“仪三,仪三,关灯睡觉了!”我总是先把灯关一会儿,再悄悄地遮住灯光继续看书。这样,不知不觉中,我就比一般学生多读了好多书。 我在苏州钮家巷出生时,家境是比较富裕的,家里顶下房子就花了一两黄金。钮家巷是一个历史文化汇聚之地,原称銮驾巷,是吴王夫差停放銮驾的地方,有历史故事。3号有著名的纱帽厅,31号是著名的徐氏大宅,现改为平江客栈。家里藏有字画、对联,有齐白石、徐悲鸿、谭延闾等人的画和书法作品。字画、对联每季要更换,长辈做寿、过年也要更换。我从小就受父亲的教育,先辈的遗物要记住,元宵节要祭拜祖先烧纸钱等,要开列名单抄写。我小时就学习篆刻,每天要写大楷小楷。我家门前就有小河通平江,河水清澈可游泳,也可抓小鱼虾,坐花船到石湖看月,看活泼可爱的采菱姑娘。我还喜欢游历苏州城外的名山名水,还喜欢爬古城墙,苏州的古城墙一天还兜不下来。苏州城里有不少空地,我们男孩子也到坟地,看鬼火。 以后年岁大了,要过年时住在苏州的弟弟总会问我回不回苏州过年。以前老父母健在时,我们这些在外地的子女们,无论如何总要赶回苏州,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老人们很看重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现在每到过年时节,我脑海里还泛起许多儿时苏州过年的情景。我记得从腊月二十四送灶那天全家就开始为过年忙碌了。清晨巷子里就响起“送灶糖元宝”那脆生生童音的叫卖声。糖元宝实际上就是糖糕,是用饴糖做的,薄薄的,用瓷碗扣出来的,像元宝,用来供奉灶神。灶神嘴巴吃甜了,上天就会说好话。从这天起家家户户都要掸檐尘,揩门窗,陈年的积灰、垃圾都要扫干净。人也要洗澡,女人家在家里汰浴是很费事的。也是从这天起,后房堂屋里要挂起历代老祖宗的容像,也叫禧神的画像照片,每天要上供、敬酒、磕头。长辈会讲些祖辈的故事,我们也就弄懂了什么箭衣、顶戴、补子等名堂,也知道了我们家族的历史。 大年初一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震天响的爆竹,早早的就被吵醒了,先要摸枕头下的压岁钱,下床鞋肚里有包着云片糕、红枣、桂圆的吉利包,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喜气洋洋的跟在大人后面,敬神、祭祖,再四处拜年。这天最忙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因为大年初一不作兴发脾气、骂人,犯了些小错也不为过,万事都会马马虎虎。年初头上,观前街、玄妙观是必定要去的。我特别喜欢的是三清殿,里外两层挂得满满的画画张(大幅的彩色招贴画),有红红绿绿的年画和许多月份牌美女画片,而我最爱看的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岳飞精忠报国和薛仁贵征东等连环画样式的画画张,画面的人物都可以和看过的小说书相印证。还有中国军队打日本鬼子的台儿庄大血战等画,一幅幅看得目不暇接。那时候好像香火倒不大旺,但人气很旺,街上到处是人,许多是四乡进城的农民,姑娘和老妇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蓝士林布上衣,围着花围裙,穿着绣花鞋,头上插着五彩的绒花,唧唧喳喳,有说有笑,是苏州特有的风景。初一、初五大街上有穿红袍戴面具跳加官的,一家家的拜年讨喜钱,敲锣打鼓的闹哄哄的,一派过年气氛。那时节,街头各种表演卖场不少,有耍猴的,做木偶戏的,变戏法的,耍杂技的,大多是山东、河南来的,我们小孩就跟着跑看白戏。最开心还是过年时能收到压岁钱和拜年钱,盘算着买些什么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了。 年是每年都在过,而儿时的年,故乡的年,苏州老家的年,总是最有回味、最醇香的年。 四时八节,民间还有出会游街的活动,抬出城隍老爷、关公大帝等神仙出巡。七月祭祖,请和尚道士搭台念经超度亡灵叫放焰口。出巡就像现在的游行文艺表演,全城的东南西北各个地块都会组织自己的文艺展示,看哪里的出巡表演最精彩。有的巡游队伍抬着垒得高高的阁台叫抬阁,有经过训练的小孩子坐在台顶上进行表演,大人们献上的节目自然更加精彩。我就看到那时称为扎肉提香的表演,让我们小孩子感受到精壮汉子们带来震撼场面。还有道士画符表演,弄神捉鬼的杂技。 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在我小时候,苏州城里都要举行盂兰盆会,要做道场。那些超度亡灵、烧香烧钱都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