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以乌尔姆学派为中心,以国家形象为视角,梳理了自1945年至1972年间乌尔姆学派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发展过程。乌尔姆学派以改善战后德国民主社会环境,推进面向战后德国经济建设的设计职业化发展为目标,将政治思想同设计教育相融合,形成了以科学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以“开发”、“规划”为主题的乌尔姆模式,参与了国家层面的众多设计实践,扮演了战后德国国家形象承建者的重要角色。 作者简介 田博 博士、艺术指导和甲面设计师。201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设计史和国家形象设计方向,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从事教育、研究和设计工作。设计作品曾多次获得国际重要奖项。 目录 自序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从设计到政治:“二战”前德国国家形象和设计的关系 一、国家形象和设计关系问题的提出 二、实用功能主义:包豪斯与“二战”前德国设计的发展 三、政治功利主义:纳粹对德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第二章 从政治到设计:乌尔姆学派民主设计思想的起承 一、乌尔姆学派民主思想起源 二、乌尔姆学派现代设计启蒙 三、政治教育的分歧 四、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五、乌尔姆学派的“重建”思维 第三章 从设计到社会:乌尔姆学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实用美学的重塑:包豪斯的继承与改良 二、现代科学体系的融入:科学设计理论的确立 三、设计价值的再定义:科学实证主义的纠正 四、奥托·埃舍的设计哲学 五、“开发”与“规划”:乌尔姆模式 第四章 设计与国家形象的融合:乌尔姆学派的设计实例 一、汉斯·古格洛特与博朗电器设计 二、E5 开发团队与汉莎航空企业形象设计 三、奥托·埃舍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形象设计 四、后乌尔姆时代 结语 一、民主思想与设计行为的统一 二、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战后德国国家形象的承建者 参考文献 译名列表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