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文本到行动(精)/法兰西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法)保罗·利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在本书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作者简介
夏小燕,法国勃艮第大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现象学、美学、法国和德国当代哲学。
目录
从自己到自己的距离有多远?——试论利科思想中的一个合页:理解自己
前言
论诠释
诠释现象学
现象学和诠释学:从胡塞尔说起
Ⅰ.对胡塞尔唯心主义的诠释学批判
Ⅱ.关于诠释现象学
诠释学的任务:从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说起
Ⅰ.从区域性诠释学到普通诠释学
Ⅱ.从认识论走向本体论
间隔的诠释功能
Ⅰ.作为话语的语言实现
Ⅱ.话语作为作品
Ⅲ.言语和文字的关系
Ⅳ.文本世界
Ⅴ.在作品前理解自己
哲学诠释学和圣经诠释学
Ⅰ.圣经话语的各种“形式”
Ⅱ.言语和文字
Ⅲ.新的存在和文本之物
Ⅳ.圣经信仰的诠释学构建
从文本诠释学到行动诠释学
什么是文本?
Ⅰ.什么是文本?
Ⅱ.说明还是理解?
Ⅲ.文本与结构性说明
Ⅳ.走向诠释的新概念
说明和理解
Ⅰ.文本理论
Ⅱ.行动理论
Ⅲ.历史理论
文本模式:被视为文本的合理行动
Ⅰ.文本范式
Ⅱ.文本诠释的范式
话语中与行动中的想象
想象的普通理论
Ⅰ.话语中的想象
Ⅱ.理论和实践交接处的想象
Ⅲ.社会想象物
实践理性
Ⅰ.“行动理由”概念和“实践推理”概念
Ⅱ.“行动准则”概念
Ⅲ.康德的环节 :如果理性本身可以是实践的
Ⅳ.黑格尔的诱惑
主动性
意识形态、乌托邦与政治
黑格尔与胡塞尔论主体间性
Ⅰ.黑格尔在意识元素里的精神
Ⅱ.胡塞尔的主体间性反对黑格尔的精神
科学与意识形态
Ⅰ.意识形态现象准则的研究
Ⅱ.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
Ⅲ.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诠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Ⅰ.抉择
Ⅱ.批判诠释学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社会想象物的两种表述
Ⅰ.意识形态
Ⅱ.乌托邦
伦理与政治
Ⅰ.政治.在与伦理相比较之前,必须首先在与经济和社会的比较中得到界定
Ⅱ.政治与国家
Ⅲ.伦理和政治的相交
原文出处
人名译名对照表
术语译名对照表
后记
序言
1
法国——一个盛产葡萄酒
和思想家的地方。
英国人曾写了一本名叫
Fifty Key Contemporary
Thinkers的书,遴选了50位
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其
中居然有一半人的血统是法
兰西的。
其实,自18世纪以来,
法国就成为制造“思想”的工
厂,欧洲三大启蒙思想家孟
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让法
国人骄傲了几百年。如果说
欧洲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发源
地,法国就是孕育之床——
启蒙运动的主战场。自那时
起,法国知识界就从不缺席
思想史上历次重大的思想争
论,且在这些争论中总是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给后人留
下精彩的文字和思考的线索
。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
面临的诸多争论与分歧、问
题与困惑,从根子上说,源
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法国人身上具有拉丁文
化传统的先天基因,这种优
越感使他们从不满足于坐在
历史车厢里观望这个世界,
而是始终渴望占据历史火车
头的位置。他们从自己的对
手——英德两翼那里汲取养
料,在知识的大洋里,法国
人近似于优雅的“海盗”,从
早年“以英为师”,到现代法
德史上嫁接思想典范的3M
和3H事件,可以说,自18
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硝烟
在法国始终没有散去——法
国总是有足够多的思想“演
员”轮番上场——当今世界
左右之争的桥头堡和对峙重
镇,无疑是法国。
保罗·利科(P.Ricoeur)
曾这样形容法兰西近代以来
的“学统”特质:从文本到行
动。法国人制造思想就是为
了行动。巴黎就是一座承载
法兰西学统的城市,如果把
巴黎林林总总的博物馆、图
书馆隐喻为“文本”,那巴黎
大大小小的广场则可启示为
“行动”聚所。
2
当今英美思想界移译最
多者当属法国人的作品。法
国知识人对经典的吐故纳新
能力常常令英美德知识界另
眼相看,以至于法国许多学
者的功成是因为得到英美思
想界首肯而名就。法国知识
界戏称“墙内开花墙外香”,
福柯(M.Foucault)如此,
德里达(J.Derrida)如此,
当下新锐托马斯·皮凯蒂
(T.Piketty)也是如此。
移译“法兰西经典”的文
本,我们的旨趣和考量有四
:一是脱胎于“革命”、“改
革”潮流的今日中国人,在
精气、历史变迁和社会心理
上,与法国人颇有一些相似
之处。此可谓亲也。二是法
国知识人历来重思想的创造
,轻体系的建构。面对欧洲
强大的德、英学统,法国人
拒绝与其“接轨”,咀嚼、甄
别、消化、筛选、创新、行
动是法国人的逻辑。此可谓
学也。三是与英美德相比较
,法国知识人对这个世界的
“追问”和“应答”,总是带有
启示的力量和世俗的雅致,
他们总会把人类面临的问题
和思考的结果赤裸裸地摆上
桌面,语惊四座。此可谓奇
也。四是法国人创造的文本
形态,丰富多样,语言精细
,文气沁人。既有狄德罗“
百科全书式”的书写传统,
又有承袭自蒙田那般精巧、
灵性的Essai(随笔)文风
,更有不乏卢梭那样,假托
小说体、自传体,言表隐匿
的思想,其文本丰富性在当
今世界独树一帜,此可谓读
也。
3
伏尔泰说过这样的话:
思想像胡须一样,不成熟就
不可能长出来。法兰西民族
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法国
思想家留给这个世界的文字
,总会令人想象天才的模样
和疯子的影子,总会自觉或
不自觉地让人联想到中国人
的那些事儿,那些史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
人一直在骄傲地告诉世人应
当如何生活,而我们译丛的
旨趣则关注他们是如何思考
未来的。也许法兰西民族嫁
接思想、吐故纳新、创造历
史的本领可以使我们一代人
领悟:恢复一个民族的元气
和自信要经历分娩的阵痛,
且难免腥风血雨。
是所望焉。谨序。
倪为国
201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