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去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本质又是什么? 我们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是直觉的还是经验的,这背后支撑我们的都是一套观念系统。观念系统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认识的深度。当然,观念体系有它的结构和规律,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去理解和分析观念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帮大家梳理一些人生相关的问题。 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我们就是要理解这张网,甚至可以自己重新编织这张网,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帮你梳理你内在的观念结构,剔除掉观念结构中的一些错误连接和错误的观念。 本书选取了几十位人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把他们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观点进行整理,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对当下社会话题和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讨论中去,进而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背后的底层逻辑,逐步养成真正的哲学思维。 作者简介 刘小播: 自媒体品牌“小播读书”、“小播讲哲学”主理人。小播文化创始人。 专栏《哲学与人生》《批判性思维》《王阳明心学思想》作者。 今日头条、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网易、知乎等平台签约作者。 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年度“超新星”奖获得者。 创作有1000多篇哲学文章,500多期哲学视频。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总述 观念与价值 从庄子的一个故事讲起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人的四种欲望 你的“三观”正不正? 没有价值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生一定要有意义吗? 人类的终极追求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一堂 幸福观 幸福到底是什么? 快乐等于幸福吗?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两个错误 请让开一点,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幸福的生活,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生活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二堂 自由观 你真的自由吗? 自由到底是什么? 悲观的自由观 自律即自由 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远都无法摆脱自由 庄子的逍遥与自由 你可能对自由有误解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第三堂 道德观 人类道德感是怎么产生的?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没有道德,世界会怎样?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私人的恶性带来了公共的美德 你为什么会无私帮助其他人? 最大幸福原则 康德走出了一条“哲学家之路” 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仁者,爱人 美德即知识,还是美德即良知? 第四堂 生死观 向死而生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死亡在生命之外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第五堂 权力观 如果有可能,人人都想成为上帝 权力的本质是一种依赖关系 权力的悖论 第六堂 财富与成功 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 “幸运的傻子” 如果成功有原则 第七堂 人生观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无为”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婴儿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后记 序言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普 及读物。 对于今天中国的青年朋 友来说,这种书太少了。 在今天的中国,哲学日 益显现出重要性。 在如今剧烈变化的社会 环境中,中国青年们面临日 益复杂与深刻的生活问题时 ,如何消解内心的无名焦虑 ,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开始成为大家的关注点。 这些都必然会引入哲学思考 。 但在流行文化中,哲学 又常常是板着高冷僵硬的面 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 ,因为哲学的核心内容,常 常远离日常经验。今天的哲 人,还没有更好的新创建。 这都让哲学不再鲜活。 到底什么是哲学? 通俗地说,哲学就是对 人类最重要问题的不断追问 。 作为动物中的奇葩,人 类仍然要依赖环境生存。人 类的生存活动就是利用与适 应环境的行为。人类重要问 题的追问结果,无不回归于 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之中 。其中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也包含了人类与 精神环境的关系,还包含了 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 这些关系的理解的成果凝聚 出了自然科学,发端了哲学 ,还孕育了社会学。 人与动物的不同点,就 是依据精神环境来理解生存 环境,并依据这种理解来选 择生存行为。其中也包括了 理解精神环境本身,并形成 了自觉的意识活动和思维, 也形成了不自觉的意识活动 和情感。马克斯·韦伯说的“ 人是悬挂在他们自己编织的 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就是 对这种状态的生动概括。 所谓哲学,就是人类理 解精神环境的文化成果,其 中也包括了理解人类在精神 环境中的活动方式。人类的 精神活动就是意识活动。 人类的意识活动感知与 理解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也感知与理解了精神环境 ,还构建和利用了精神环境 。其构建的成果与理解的对 象,就是精神环境的存在形 态。这就是观念要素与观念 结构。它们所构成的观念空 间,就是意识活动的环境。 意识是人类特殊的生存 活动。人类只有在感受精神 环境的过程中,才能间接感 受到意识。叔本华认为,我 们能够做我们所做的,但不 能想我们所想的,就在暗示 这一点。因此,哲学对意识 的理解方式,只能是“反思” 。在哲学中,没有能够帮助 我们理解环境的“客观事实” ,也很难像科学那样将核心 观念知识化。 在精神环境的内涵中, 包含了人类生存活动的经验 观念,也包含了人类理解精 神环境的超验观念。人类将 自然环境中的经验观念公共 化,就构成了科学事实,将 社会环境中的经验观念公共 化,就构成了公共价值。 一般来说,经验表达了 具体,超验表达了抽象。人 类对生存环境的具体认知成 果,可以形成事实,也容易 构成知识,还可以为我们提 供利用与适应生存环境的方 法依据与技术工具。但抽象 的认知成果,特别是高层次 的抽象成果,虽然表达了最 重要的人类环境认知,但却 无法形成事实,甚至也难以 构成知识。这类认知成果, 只能寄存在宗教与哲学观念 之中,只能模糊地表达在伦 理中。它们常常以信仰的形 式,决定了我们最重要的生 存选择。 哲学以超验观念为主体 ,但也必须能够安置好全部 经验。抽象的超验观念很难 用具体故事来表述,这就是 哲学的表达常常玄妙化的原 因。在中华文明中,表达最 高层次超验观念的概念,就 是“道”。在西方文明中,这 种概念就是“绝对理念”和“ 宇宙精神”。 哲学的重要性在于,人 类的全部生存活动,都在超 验观念的统辖之中,要理解 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就必 须超越经验来探讨超验。在 我们的文化争论中,常常纠 缠不清的“三观”,也就是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 是重要超验观念的汇总。 因此,只有用哲学思考 ,才能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人 生价值,什么是生存意义,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生死,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权力。 对这类超验问题的思考,能 为我们理解社会环境与自然 环境提供开阔的思维空间, 能让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宇 宙,什么是卒间.什么是时 间。 人类依据精神环境对物 质环境的理解,决定了物质 生存的方式,进而构成了社 会环境。人类的社会化生存 ,就是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 。现代人的全部社会疑惑与 社会焦虑,以及由此而生出 的抱怨与不满,都来自对社 会环境理解的偏差。只有深 刻地理解了社会环境的本质 ,才能让自己常常处于内心 的平和之中。中国的老庄哲 学,归根结底就是在讲这个 道理。所谓的“无为”,并非 真正什么也不做,而是在做 任何事时,都要顺应自然存 在与社会存在,它们是存在 于我们意识的理解之外的。 西方的存在主义,就是在追 求这种理解的努力之中形成 的思潮。 哲学的核心道理,就是 高度超验化的公共观念。为 了将这种道理通俗化,就必 然要借用经验故事。但光讲 故事,又会将哲学道理变成 鸡汤文章。只有很少的哲学 道理能透彻地逻辑化与知识 化,因而哲学也就有了一副 好像故意让人听不懂的面孔 。实际上,这是不得已。 为了让哲学得到广泛传 播,为了让更多青年朋友们 获得哲学的乐趣,我们 导语 我们思考幸福的时候,理性就占据了我们的思想,而有时候,理性就是幸福最大的敌人。就像一个小孩在快乐玩耍的时候,你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一样让人扫兴。 自由并不导向幸福,甚至会走向它的反面。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会经历两次失败,一次是无知,一次是膨胀。 自由只是手段,自在才是目的。 关于“躺平”,可能犬儒学派最有发言权了,可以说他们就是“躺平界的鼻祖”。 自由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后记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本 书的后记应该写点什么,晚 上跟我9岁的儿子聊天,我 把这个问题告诉了他,我说 我的书还差一个结尾,不知 道写什么好。他说:“讲一 个故事吧,我喜欢听故事。 ”那我们就从一个故事讲起 吧,这也是我之前跟他讲过 的一个睡前故事:津人操舟 。 这个故事是《庄子·达生 篇》里庄子讲的。有一天, 孔子的弟子颜渊坐船经过一 处深潭,摆渡划船的人的技 术很高超。 颜渊就问他:“我可以学 会划船吗?” 划船的人说:“当然可以 。” 划船的人又说:“善游者 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 见舟而便操之也。” 意思是说,会游泳的人 很快就能学会划船;如果会 潜水的人,即便是之前没有 见过船,看到船之后就能马 上学会划船。颜渊没太明白 划船的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于是回来问老师孔子。 孔子说:“善游者数能, 忘水也。”善于游泳的人很 快能学会划船,是因为他们 忘记了水的存在。心中没有 了畏惧,心无杂念就可以学 得很快。善于潜水的人甚至 可以把深渊也只看成丘陵陆 地。心中没有了畏惧,他们 面对各种危险情形,都可以 应付自如,所以即便之前没 见过船,也可以很快学会划 船。 孔子继续说,一个人在 赌博时,如果用瓦片下注, 往往可以巧中;如果用玉钩 下注,那么就会心存畏惧; 如果用黄金下注,就会头脑 发昏,这是因为他看重身外 之物,而有所顾忌、心怀畏 惧。 庄子说:“凡外重者内拙 。”凡是太看重身外之物的 人,思维就必然笨拙。很多 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 而是我们想得太多。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 要读哲学,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 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其实很 多时候我有点尴尬,我的确 很想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回 答,但确实没办法给出一个 确切的答案。哲学能改变一 个人的想法吗?能给一个人 智慧吗?能让一个人更幸福 吗?好像都不一定,因为似 乎都可以被“证伪”。我甚至 都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喜欢 上哲学,读的第一本哲学书 是什么,也很难确切地说哲 学给了我什么具体的改变。 我们做任何事情好像都 需要有一个确定的理由和目 的,并以此为目标或者动力 ,我们很难说服自己做一件 看似没有理由的事情,因为 这通常来说不符合“逻辑”。 之前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无 为而无不为”,不带任何目 的和意图,不去刻意做什么 事情,这看起来非常违背直 觉,甚至有些矛盾,我们做 任何事情不都需要一个“目 的”吗? 但很多时候,正是这些 前提、目的、意图和理由, 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 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事情本身 的体验。当你为了流量而写 作的时候,当你为了金钱而 工作的时候,当你为了所谓 成功而生活的时候,你的行 为本身的意义就被限制在这 个意图之中,反而失去了更 多的可能性,这让我想起庄 子的那句话:“凡外重者内 拙。”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进 步的,只是我们自己。 共勉。 精彩页 从庄子的一个故事讲起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三观”,那么“三观”究竟是什么?《庄子·秋水》里讲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臣来请他做官。 两位大臣说:“楚王希望把国家大事交托于您。” 庄子手里拿着钓鱼竿,头都没有回,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它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用锦衣玉帛把它包好,供奉在宗庙里。你们说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去,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玩耍?” 两位大臣说:“当然是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了。” 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还想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呢!” 庄子拒绝了楚王的盛情邀约,他宁愿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愿去做官。这是庄子的人生选择,也是他的人生观。其中当然也有庄子的价值选择,他认为相较于逍遥自在的生活,名誉、地位和权势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通常说的“三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其实,人生观和世界观中都包含了价值判断,它们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所以,相较于传统的“三观”,我更认可刘擎老师说的,“三观”应该是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那价值观呢?其实道德观和人生观中都包括价值观,因为它们都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关于“真假、对错、好坏”的观念,这个怎么理解呢? 首先是世界观,这是一种事实判断,有“真与假”之分。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地球不仅是宇宙的中心,还是静止不动的,这种后来都被证明是“假”的世界观,影响了西方上千年。世界观是一种事实判断,有确定的“真与假”之分。 其次是道德观,这是一种判断“对与错”的观念,它决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尊老爱幼是有道德的,被认为是一种“对”的行为,而恃强凌弱是不道德的,是“不对的”。道德观有“对与错”之分,但并没有“真与假”之别。 最后是人生观,这是一种判断“好与坏”的观念,并没有真假或者对错之分。比如有人认为人活着应该享受当下、及时行乐,但也有人认为应当牺牲当下的享受以求长远的满足。这些人生都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并没有对与错、真与假之分,只有好和不好之分。 那么什么是“人生观”呢?从定义上讲,人生观就是对自己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生活态度的观念集合。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你追求的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二,你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生活? 一个关于目的,一个关于过程,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人生的目的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而这两种选择其实都带有某种价值取向。 假如你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好好享受生活,那么你的生活态度就会倾向于享受当下、及时行乐,因为你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人生就是虚度。 如果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成就自我,那么你的生活态度就会更加积极,你会更在乎成就感,更在意名誉和声望。 再比如,你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终有一死,那么你对生活的态度就可能是消极和悲观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陷入虚无主义。 其实,无论人生观、价值观还是道德观,这些“观”的底层都是一系列观念,或者说都是一个观念网络,那我们就从“观念”讲起。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