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养真正的抗挫力(如何教孩子应对心理挫折) |
分类 | |
作者 | (瑞士)法比安·格罗利蒙德//斯蒂芬妮·里茨勒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勇于面对生活,知道如何应对挫败,甚至会专门为孩子“设置障碍”以培养他们的抗挫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经常面对的挫折可能不是什么重大的人生变故或无法胜任的巨大挑战,而是每一天都在困扰他们的心理感受——那些秘而不宣的恐惧,“做不到”的苦恼,过度追求完美的痛苦,被人拒绝后的伤心,没有朋友的孤独感,被霸凌后的绝望……都藏着孩子深深的挫败感。本书分享了很多提升孩子内在力量和自我价值感的方法,以及父母自身需要做出的改变,从而真正提升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和抗挫力! 作者简介 法比安·格罗利蒙德,瑞士心理学家及学习辅导师,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在苏黎世创办了学习辅导学会,主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同时也为家长和青少年举办讲座。作为学习辅导方面的专家,他还撰写了多本畅销书籍,如《聪明学习》(Clever lernen)、《安全、勇敢、自由——如何让孩子找到内心力量》(Geborgen, mutig, frei-WieKinder zu innerer St?rke finden)等。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让孩子真正变强大 第1章 如何应对孩子内心的挫败感? “我做不到!”当孩子太早放弃时怎么办? “我害怕”,如何与孩子谈论恐惧? “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睡吗?”处理独自睡觉的恐惧 父母不自觉的回应会放大孩子的恐惧 孩子害怕新事物?请给他们一点时间 一步一步,与孩子面对并克服恐惧 如何让孩子感到“我是有用的”? 给悲观、爱抱怨的孩子的建议 停止对磨磨蹭蹭的孩子说“快点” “救命,我的孩子会说谎!” 孩子总跟其他人比,怎么办? 孩子对自己要求不高,是否与父母的态度有关? 如何帮助过度追求完美的孩子? “要是头没长身上,你会把头都给丢了!” 如何帮助耽于幻想的孩子? 左耳进右耳出?请修改谈话的剧本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自立? 怎样正确地奖励孩子? 让孩子合作而不是顺从的方法 第2章 如何交朋友,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对孩子来说,友谊意味着什么? 孩子怎样做才能更容易找到朋友? 朋友之间的争吵:有时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和好 孩子总是被拒绝,是否有“拒绝敏感”倾向? 群体压力:孩子不会说“不”? 第3章 校园霸凌,亟待重视的系统问题 校园霸凌:视而不见的伤害 孩子被霸凌,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结束校园霸凌,使用无责备干预法 如果您的孩子参与了霸凌 第4章 让孩子内心强大,父母自身怎么做? 什么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父母感觉不安—这很正常 压力下的父母与孩子如何突围? 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父母怎么了 父母如何疏解自己激烈的情绪? 一些增加生活乐趣的建议 做减法,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和事 对伴侣和孩子始终保持好奇 “但是爸爸就让我们做”:如何处理教育中的分歧? 观察性学习: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给孩子们空间是需要勇气的 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第5章 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免疫力的方法 为他人挺身而出 自我共情:培养一个充满爱的内心 给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或家族的故事 独特的亲子时光甚至有疗愈作用 安慰冰激凌:如何陪伴受挫的孩子? 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统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让孩子真正变强大 当我们谈及如何使孩子 变得强大时,总是会出现一 些相似的概念。许多父母告 诉我们,他们希望帮助孩子 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或提升他 们的自我价值感。由于我们 在本书中会反复提到这些术 语,因此我们想先简单解释 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自信:我可以做什么 我们所说的自信是指对 自己能力的评估。这个概念 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他早在1890年就 建立了一个公式:自信=成 就/要求 根据这个公式,自信和 成就成正比,当我们取得一 些成就时,自信心就会随之 增长。但是只有当我们自己 认定这些成绩是“成就”时, 结果才成立。如果要求过高 ,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即 只有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时 ,人们才认为自己足够好。 因此,哪怕得到了很多积极 的反馈、良好的成绩和成果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能力 还是感到不自信,他们总是 感到害怕,认为自己不够好 。 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态度 来识别他是否为一个具有高 度自信的人—也就是心理学 家所说的自我效能感强的人 ,“如果下定决心做某件事 ,我就一定会实现它。这一 路上可能会存在阻碍、挫折 和失败,但我可以应对”。 自信是很宝贵的,因为 它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 挑战。因此,本书有几部分 内容就是在讨论孩子如何获 得自信的问题。 总之,如果让您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体验以下 感受,他的自信心就会越来 越强: ·我有优点和才能,可以 做一些事情。 ·我可以应对失败和挫折 。当我做出努力并进行练习 时,就会取得进步。 ·我可以直面我的恐惧并 克服它们。 ·我有影响力:其他人会 接纳我的想法,并从中得到 启发。 内心强大的孩子不仅拥 有健康的自信心,还有良好 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作为人, 我是有价值的 社会学家莫里斯?罗森伯 格在1965年将“自我价值感” 定义为一种我们面对自己的 态度或心态。根据他的定义 ,一个拥有高度自我价值感 的人认为自己“足够好”,作 为人是有价值的,可以接受 自己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不会因此骄傲或沮丧。因此 ,自我价值感并不侧重于能 力,而是侧重于对自己个性 的接受。自我价值感强的孩 子喜欢自己,并能以爱的方 式对待自己。 为了培养这种态度,我 们可以借鉴那些给予我们爱 的感觉的那些人的经验。如 果您的孩子经常有以下体验 ,那么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 得到加强: ·我有愿意听我说话的父 母,他们能够为我花费时间 ,理解我的想法。 ·我有喜欢我的朋友,他 们能接受我本身的样子。 ·我有一个对我感兴趣并 认真对待我的老师。 ·我觉得我是家庭的一员 ,并受到家人的欢迎。 ·我的父母在我跌倒时会 扶住我。当我能力不足或没 有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他们 也喜欢我。 ·我周围的人能认识到我 的优点,看到我积极和可爱 的方面,同时也能指出我的 弱点。 自我价值感是由除自信 之外的其他来源提供的。当 我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 部分,这个集体能够接受、 理解、尊重我们,并能让我 们拥有安全感时,我们才会 产生高度的自我价值感。那 些成绩差的孩子经常需要增 强自我价值感。 我(法比安)小时候发 育比较晚,很长时间才学会 说话,因为不满足上小学的 条件,多上了一年幼儿园。 为了克服我的语言障碍和僵 硬的步态,我小时候还借助 了言语疗法和活动疗法。但 是,我弟弟学得就很快,他 很快就赶上了我—尽管我俩 年龄相差两岁半。 许多父母都知道这种情 况,这往往会导致嫉妒和兄 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一些家 长的反应是试图提升“弱者” 的自信。当孩子自我贬低时 ,父母给他一个拥抱,并对 他说:“你可以做得更好… …”他们拼命地给孩子列出 他的优点,希望这能让孩子 感觉好一些。但根据我们的 经验,这很少奏效,原因是 它强化了孩子们竞争的想法 。孩子们感受到的重点是: 要比别人更好、更有能力。 “天资较差”的孩子这时候 就开始思考,并很快意识到 :我可能在一两个方面比较 强,但我的兄弟姐妹几乎在 所有方面都比我强。 很快,每当弟弟或妹妹 取得成功或受到父母表扬时 ,嫉妒心就会爆发。在这种 情况下,弱势孩子经常会为 了保护自己而采取最后的手 段:贬低自己的兄弟姐妹, 以彰显自己的价值。但这种 行为不受父母喜欢,导致孩 子受到更严厉的批评,并陷 入更深的自我怀疑。 当时,我(法比安)的 父母没有重视我的自信心, 而是关注了我的自我价值感 。他们跟我说,我的小弟弟 看到我时非常高兴,他从我 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非 常喜欢我,他很需要我,对 他来说,有一个大哥哥非常 重要。 重要的不是我们作为个 人,而是我们同其他人的关 系,是我们为彼此之间美好 关系所做的贡献。当我的弟 弟又成功地完成一些令人惊 讶的事情时,我就会跑到父 母面前,骄傲地喊道:“快 过来,看我们的小尤纳斯又 会什么啦!” 导语 本书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面对的挫折可能不是什么重大的人生变故或无法胜任的巨大挑战,而是每一天都在困扰他们的心理感受,都藏着孩子深深的挫败感。针对这些孩子常见的心理挫折,作者从自我价值感的角度分享了提升孩子抗挫力的方法,真正建立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精彩页 “我做不到!”当孩子太早放弃时怎么办? 如果您的孩子遇到困难,比如面对一项很难的任务时,他是什么态度?立马放弃还是继续练习? 有些孩子想从一开始就掌控所有的事情,一旦遇到不确定因素,马上放弃。但有些孩子知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犯错,“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候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2007)研究证实,儿童对成绩的态度,取决于他们有怎样的自我认知。她区分了两种模式:动态自我认知和静态自我认知。 持动态自我认知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面对挑战,他们的态度是: 现在做不好的事情,以后也许能做好,重要的是我要努力,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这个我目前还不会。 这个很难,但是我可以给自己时间,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学习。 能力和知识是通过坚持和练习获得的。 持静态自我认知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坚信,个体的优势和劣势是天生注定的。他们相信天才和天赋,相信智商和基因,并固守这种信念。 从下面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人的特点: 我就是这样。 我会这个,我不会那个。 做这件事我太笨了/太没有天赋了。 我永远都不会学这个。 要么得到它,要么没有。 我必须马上学会所有东西。 我完成不了,那就说明我不适合这项任务,学习/练习有什么用? 大量的研究都能证明,如果孩子相信不断练习能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他就能很好地应对困难和失败。这也表明,动态自我认知是有帮助的。相反,如果孩子们认为成绩依赖于智商或天赋的话,他们很快就会放弃。某些称赞也会促成这种想法的产生,如果成人对孩子说“你很聪明”,那么接下来,在遇到困难时,孩子就更容易放弃、撒谎、掩饰错误。 为什么?对于静态自我认知的人来说,学习中的这些障碍会成为一种威胁,最后可能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或天赋不够。一次失败就会被看作是一个证据,证明他“太笨了”,因此也就不值得再进行第二次尝试了。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这样表扬孩子:“你在xx方面太有天赋了”或“你太聪明了”。 相反,我们可以努力引导孩子们学会动态自我认知,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坚持不懈是有好处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遇到的困境是特别重要的。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能激发孩子的毅力吧。 把任务描述得困难一些 当孩子为一道数学题或一首新曲子绞尽脑汁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不会!”很快我们大人就会过来对孩子们说,这项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快来,这没那么难,你一定可以完成的!” “你只需要……!” “这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再试一次!” 但是只有孩子相信这些话,并充满干劲地去做,最后自己发现这项任务确实很简单,只要一行动就能完成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些话有用。否则这些话就只会让孩子觉得这项任务对他的自尊心构成了威胁。 请您想象一下,您刚换了新工作,在完成某项任务时遇到了困难——比如需要学习新的计算机程序。这时您的同事们说:“哎呀没事儿,这个很简单的!”您会怎么想? 您很有可能会想:“要是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很简单,但我却不会,那很可能是因为我太笨了!” 与困难的任务相比,完成不了一项看起来简单的任务让人感觉更糟糕。如果您的同事拍着您的肩膀说:“是啊……我当时熟悉业务的时候也花了好长时间。你只管做,要是有问题的话就跟我说,慢慢熟悉了,就会越来越简单……”这样您可能会感觉更加从容,也更有动力和信心。 如果您的孩子对一项任务丧失信心,首先要做的是接纳他的感受——“这个任务现在对你来说就像一座大山”或“这确实很棘手”。如果孩子同意的话,那就可以重新回到这个任务本身:“来,现在我们安静地再读一遍题,想一想,它到底在说什么……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它呢?”“你现在对这道题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可以让他了解自己目前的进度,然后帮助他制定目标和计划。如果我们能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需要练习,那就会很有帮助:“我小时候也需要很长时间来学会新东西,这要求我们有所坚持,但是我相信你拥有这种毅力。”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当孩子能够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把这项任务说成是简单的任务,那孩子们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当孩子克服了困难,要对他表示肯定 完成困难的任务,并继续进行下一项任务,孩子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和抗挫折能力。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