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政治史学丛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德)拉采尔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拉采尔是现代德意志帝国崛起时期的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具有将博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民族学和政治学等相关领域熔于一炉的能力。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第一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政治地理学基本原理的总结性归纳。
本书探讨的深层问题是:“自然民族”如何转变为“文化民族”?拉采尔在描述人类从自然人向文明人演进的“文化迁移”历程时,始终紧扣世界地理的自然区域和自然民族的变迁。
作者简介
方旭,男,湖南衡阳人,现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已出版和发表的译著和译文有《地缘政治的世界:行动中的地缘政治学》《禁止外国势力干涉的国际法大空间秩序》《为了新世纪的瑞典一德国地缘政治学》《转向歧视性的战争概念》等。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英译本导言
英译者前言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方旭、梁西圣译)
一 民族志的研究任务
二 人类的处境、形态及数量
三 人类自然民族的地位
四 文化的本质、增长和传播
五 语言
六 宗教
七 科学与艺术
八 发明与发现
九 农业和畜牧业
十 衣着与配饰
十一 居住
十二 家庭与社会习俗
十三 国家
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袁剑、李倩译)
英译者引言
一 地球上的生命和空间
二 地球表面积的变化和生命的发展
三 作为生命特征之一的空间掌控
四 征服还是殖民?
五 生命密度、栖息密度和物种密度
六 空间对生命的追溯作用
七 空间的争夺
八 边界地带
九 广袤的空间维持生命
十 新生命形态发展中的空间现象
十一 创造中心还是保存区?
序言
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
,1846—1904)是现代德
意志帝国(1871—1918)
崛起时期的著名人文地理学
家,但更以地缘政治学的先
驱人物闻名后世——他的《
政治地理学》(Politische
Geographie,1897,715页
)被誉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作
之一。
拉采尔的成名作是两卷
本的《人类地理学》
(Anthropo-Geog-raphie)
(1882/1891)和三卷本
的《民族志》(V6lker—
kunde,18851888),史称
现代“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奠基之作。
《人类地理学》关注“人类
分布的共同因子”,《民族
志》则致力于呈现世界各民
族在地表上的具体地理分布
和生活习俗以及文明迁移的
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基于现
代地理学的人类学志
(Ethnography)。
按今天的学科分类,拉
采尔的《人类地理学》和《
民族志》都属于文化人类学
。可是,在如今的文化人类
学教科书中却找不到拉采尔
的大名,在人类学简史一类
读物中,他甚至没有获得值
得一提的地位——《民族志
》篇幅巨大,却无缘进入“
西方人类学名著”之列。即
便在专门论述德国的人类学
发展史的文献中,拉采尔也
仅被附带提及。按照一种大
而化之且有失偏颇的说法,
拉采尔是个达尔文主义者,
他秉持“以天才为中心的文
化传播”论,把历史中的文
化迁移视为穿越“时空”的主
要动力。由于他对历史上文
化迁移过程的探究并没有“
依靠实践经验这一要求”,
他的历史人类学显得是一种
“冥想史”。
将拉采尔《民族志》的
长篇“导言”与杜尔哥(1721
—1781)的《普遍历史两论
提纲》尤其《政治地理学论
著纲要》对比,人们很容易
看到,拉采尔的《民族志》
不过是为杜尔哥的文明进步
论普遍历史图表添加了大量
实证材料而已。
三卷本《民族志》出版
不到十年就有了英译本,英
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牛津大
学设立人类学教席时的首任
教授爱德华·泰勒(1832—
1917)亲自撰写导言,给
予很高评价,而拉采尔的其
他著作迄今没有英译本,这
是为什么呢?格莱德希尔从
人类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现
象时说,“没有一位人类学
家曾经能够用民族志的方法
研究一个从未受到过西方文
明影响的人类社区,更不用
说那些实际上先于旧世界和
新大陆的最早的文明所形成
的社会”。格莱德希尔若读
过《民族志》的英译本——
《人类史》,他断乎不会做
出这样的断言。当然,格莱
德希尔所揭示的人类学这门
学科的诞生与欧洲大国殖民
扩展的关系,倒是能够解释
为何19世纪末的英国学者有
热情翻译如此大部头的《民
族志》。
拉采尔在文化人类学史
上仅有边缘地位,但在政治
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却相当显
要。如此差异引发了值得我
们思考的问题:拉采尔后来
发展出的政治地理学与他的
历史文化人类学是什么关系
?政治地理学真的是从属于
文化人类学或人文地理学的
分支学科?拉采尔曾有过从
历史文化人类学向政治地理
学的转向吗?如果有的话,
那么,这种转向又意味着什
么呢?
《民族志》篇幅巨大,
长达2254页(新式排版也
有近1600页)。第一卷题
为《非洲的自然民族》
(Die Naturvolker A frikas
,1885,660页),第二卷
题为《大洋洲-美洲-亚洲的
自然民族》(Die
Naturvolker Ozeaniens,
Amerikas und Asiens,
1886,815页),第三卷题
为《古代和近代世界的文化
民族》(Die Kulturvolker
der Alten und Neuen Welt
,1888,715页)。
显而易见,“自然民族”
与“文化民族”的区分是这部
民族志的基本主题。拉采尔
力图表明,人类诸民族在从
自然人向文明人演进的历程
中并不同步,有的很早就成
了die Kulturvolker[文化民
族],而有的直到19世纪还
是die Naturvolker[自然民族
]。如何理解这一世界历史
现象?
全书的总括性长篇导言
题为“民族志的基本定律”(
Grunndzuge der
Volkerkunde),用今天的
说法应该是“人文地理学的
基本定律”,因为,拉采尔
在描述人类从自然人向文明
人演进的“文化迁移”历程时
,始终紧扣世界地理的自然
区域和自然民族的变迁。显
而易见,拉采尔试图结合18
世纪至19世纪的德意志历史
哲学和历史语文学以及自然
进化论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文化民族如何历史地形成。
由于拉采尔致力于描述“自
然民族”与“文化民族”在地
表上的分布(配有1160幅
展现民族特征的素描)及其
相互斗争,这部大著又具有
人文地理学性质。
在长篇导言临近结尾时
,拉采尔提到了国家作为“
文化民族”政治组织的作用
,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
文明进步论所理解的“文明
进步”提出了质疑:
战争不断不就是最低级
人类的原初状态吗?对此我
们可以回答,迄今为止,我
们自己的和平除了靠武装之
外别无他法。但在我们中间
,战争冲动的进发打破了文
明状态所要求的那种更长的
休战间歇。在我们说到的民
族中,像中世纪“暴力统治”
这样的状态通常很持久。即
便如此,也必须指出,野蛮
人中也有和平的民族和爱好
和平的统治者。我们不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