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入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人学做出理论回应。 本书为中国人学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主要收录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近40篇。这些论文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这一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学审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展现了人学研究直面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为透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其开创的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指向、思想理念以及实践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撑。 目录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学审视 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程、特性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基于人的现代化视角 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超越和规律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文明” 论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论马克思劳动异化论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差异及中国作为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女性发展的人学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及其经验启示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反贫困思想与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民本”“爱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从“民本”“爱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升华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体论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主体之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论“美好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人学价值意蕴——以方法论的视角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和引领人的现代化 民生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思考 共同富裕的人学之维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纲领 四、人学基础理论研究 “天人合一”思想需要完成现代转化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逻辑进路 人的定义的解构与重构 中国精神的本质规定及其内在逻辑 从原著翻译来理解《资本论》中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概念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哲学基础 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人性复归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 现代性之后的主体困境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新诠——历史、可能、现实的三重视域 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进路——基于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视域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现代性劳动的透视与批判 马克思私有财产批判的人学意蕴——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文明社会的逻辑缘起及基本特征 编后记 导语 本书集合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年骨干学者关于人学的重点论文。整体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旁征博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学术著作。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本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透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其开创的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指向、思想理念以及实践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