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林中鹿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光华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集子收入了赵光华同志近年来创作的14个中短篇小说,其中《林中鹿鸣》讲述了一名护林员和他的爱情故事;《爱是你我》叙述了一个在脱贫攻坚战中发生的故事;《卖针的男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地下情报员“斜眼老马”的形象;《敲门的人》通过动作、外表、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把一个夕阳老人晚年的寂寞、无聊和对爱情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赵光华,山西省永济市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驻会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届驻校作家,山西省永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先后在《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山西作家》《大地文学》《啄木鸟》《牡丹》《参花》《绿叶》《时代报告》《三峡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共60余万字。 目录 女儿像爹 天上飞的是什么 敲门的人 情理中的意外 归来泪满巾 误会 老店、石牌坊和观音庙 金榜题名 头疼 月光宝盒 仗剑天涯 叫爷爷也不行 跟着感觉奔跑 刘老官的春天 卖针的男人 林中鹿鸣 人生第一次(后记) 序言 一曲和谐的自然之歌 驻会作家赵光华将短 篇小说集即将出版的消息 告诉我,我非常高兴,这 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集,也 是他驻会期间的一项重要 成果。对一名作家来说, 第一部作品集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这将会成为他走 进文坛的一块奠基石。有 了这样一块石头,他的文 学之旅才会迈得更加清晰 坚实。光华2019年加入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2020年9月经过公开遴选 成为驻会作家,同时也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 批驻校作家。 光华有近30年的自然 资源系统基层工作经历, 历任县局办公室副主任、 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后 又下基层锻炼,在乡镇国 土所工作了13年。他热爱 文学,工作之余,广泛阅 读,从经典文学名著中汲 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也提 笔创作。无论公务多忙, 他都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 的文学事业,并视其为生 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有文学创作的基 础和自信,所以2020年 11月驻会以来,他除了按 照分工较好地完成自己的 分内工作外,还潜心文学 创作,其创作能力和创作 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先 后在省、市报纸杂志、文 学网站发表了20余万字作 品,其中有几篇在省级文 学期刊发表后,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2020年3月份 ,该同志还被确定为自然 资源系统文学创作“五二 五”工程50名领军人物之 一。这是他本人勤奋努力 的结果,也是中国自然资 源作家协会、中国地质大 学(北京)实施驻会、驻 校作家制度,着力培养文 学创作骨干的结果。 光华对我说起他父亲 ,也曾经发表过不少文学 作品,小说发表后又被《 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 刊》选用。光华在父亲的 影响和熏陶下,从小就喜 欢上了文学。他父亲现在 患病在身,搁笔多年,他 特别希望光华能接过自己 手中的笔,继续去书写生 活。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文学传承吧。 自然资源文化和生态 文学,是近年来一个新的 文学创作领域,它要求作 家要深入农村、厂矿、企 业,深入田间地头一线, 聚焦基层人物,观察动植 物生存状态、倾听山水的 声音,感受花草树木的呼 吸,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光华这本中短篇小说 集,起名为《林中鹿鸣》 就是引导读者去关注我们 这个星球的阳光、空气和 森林。大家可以去想象一 下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 一只可爱的梅花鹿和一只 鸟儿陪着他的主人去巡山 ,看护树林的场景。这是 本书收录的一部中篇小说 的名字。这篇小说,讲述 了一名护林员和他的爱情 故事。他原是村委会主任 ,为了致富带领村民砍光 了山上的大树,结果遭到 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一夜 之间,洪水淹没了村庄, 也带走了他温柔贤惠的妻 子和可爱的孩子。他幡然 悔悟,就住进了刚刚长成 的幼林,成了一名义务护 林员。每天带着钢叉,听 着鹿脖上的铃铛声和金丝 雀的啁啾,去制止破坏森 林的人,他像看护孩子一 样守护着这片森林,他在 森林里遇到一个同样苦命 的女人,他们相依为命, 继而产生爱情的火花。一 场大火正熊熊燃起,并一 步一步吞噬着森林,职责 所在,他义无反顾地冲进 火海,火被及时赶来的消 防队员扑灭了,他的伴儿 金丝雀被烤熟了,鹿儿铃 铛也被人射杀了,他们一 起去了另一个世界,只有 苦命的女人在森林里寻找 她曾经的家…… 光华的语言叙事能力 较强,小说脉络清晰,主 题鲜明,小说写得感人。 他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 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大 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 服务,可是人类却无视它 们的存在,只有失去了才 懂得珍贵,这是该篇小说 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 光华有多年的基层工 作阅历,他熟悉农村和乡 亲们的生活,他的作品通 过巧妙的构思,多重视角 ,多维度反映天地间人与 自然的故事。给我印象深 刻的还有小说《爱是你我 》,该小说叙述了一个在 脱贫攻坚战中发生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遭遇了家 庭的变故,经历了人生的 悲欢离合,但他坚守初心 、痴心不改。他扎根基层 ,把自己蹲点村的精准帮 扶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 是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个 别基层干部的利己主义、 形式主义发生冲突。故事 所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 的,作者无意揭露或者鞭 挞,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 加以改正,我们的各项工 作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小说主人公、扶贫干部 薛华用生命捍卫了他做人 的尊严,一场车祸夺去了 他的生命,但是黄河岸边 的柳家堡的贫困户永远记 住了他,他化作天空一片 洁白的云朵,和他日夜惦 记的柳家堡村民同在。这 个短篇构思巧妙,矛盾不 断冲突、升级,结尾让人 泪目,该篇小说语言朴实 ,描写生动,故事接地气 ,是较好的农村题材小说 。 红色题材小说《卖针 的男人》,这个题目一看 就吸引人的眼球,男人怎 么会去卖针?这篇小说成 功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地下 情报员“斜眼老马”的形象 ,他以卖针做掩护,从事 情报工作,直到解放后上 级任命他为县长,群众才 明白原来如此。该小说动 作描写细腻逼真,悬念跌 宕起伏,尤其是“斜眼老 马”在警察局表演他的拿 手绝活“要针”,让读者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该篇小 导语 作者的语言叙事能力较强,小说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作者聚焦基层人物,观察动植物生存状态、倾听山水的声音,感受花草树木的呼吸,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细心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朵鲜花、每一缕春风、每一个路人,贴切、生动、准确地描述。 后记 人生第一次(后记) 一场春雨过后,我出 书的念头像埋在土里的种 子一样发芽了。 我一直犹豫,想把这 个念头压回去,害怕别人 说,还不会走,就想跑, 出什么书?但是这个念头 非常顽固地占据我的大脑 ,搅得我不得安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我身体里的文学基因 大概是遗传的,从我记事 时起,就被厚厚的书和誊 写好的稿子包围着。那时 候,父亲是中学老师,我 家就有厚厚的页面泛黄的 书。漫长的暑假,除了去 地里割猪草,除了去池泊 里捉蜻蜓,偶尔学学功夫 片里的招式,就是翻看这 些书,书大多看不懂,但 是四大名著倒是看了几遍 ,那时候是看热闹,街头 巷尾,农闲时总能听到说 书人讲四大名著的经典片 段,我就好奇,看他们讲 的是不是杜撰,和书里写 的一样不?看《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起初是源于一 个笑话,我就想知道钢铁 到底是怎样“冻”成的。 父亲是我的文学启蒙 老师,我无聊时翻看他的 书桌和厚厚的退稿信,牛 皮纸信封下面印着某某刊 物的红字,里面大部分是 退回来的文稿。退稿信是 填空式的,那说明稿子被 毙了。如果有编辑亲笔回 信,大概就有希望发表, 一篇小说要抄写若干遍, 直到卷面整洁,没有黑疙 瘩。冬天母亲把土炕烧热 ,爸爸用棉被裹着身体, 只听见笔尖在稿纸上唰唰 ,好像是春蚕吐丝的声音 。夏天的午后,父亲穿着 背心,用喝鸵鸟墨水的紫 色包头钢笔去奋笔疾书, 写一阵子停下来摇一阵子 蒲扇。 我记得第一次给广播 站投稿是1991年3月5日 ,写的单位青年学雷锋的 稿子,我顶着初春凌晨的 寒风,站在大街竖起耳朵 ,收听早间六点半的有线 广播新闻,听到播音员念 自己的稿子,激动得快要 蹦起来了。几天后,单位 门房收到2元钱稿费单, 通知我去取,真是“春风 得意马蹄疾”啊!第一次 给杂志投稿已经上初中了 ,学校距离邮局有几里路 ,我利用下午自由活动时 间,气喘吁吁地跑去邮局 ,投出去的稿子大多是石 沉大海。稿子第一次登上 报纸,是1993年7月份一 则通讯发表在《山西公关 报》上。拿着铅印的、散 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手 是颤抖的,心是火热的。 文学路上的许多第一次都 是刻骨铭心的。 没有想到年过半百要 出书,这对我来说也是大 姑娘上轿头一回。 这本小说集里的小说 全部是我近两年写成的, 我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 朵鲜花、每一缕春风、每 一个路人。组织语言进行 贴切、生动、准确地描述 。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撞树 上了,或者踩到人的脚后 跟,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 扫描。 看书好比吃饭,如果 满桌全是山珍海味,你也 会腻味,偶尔上一盘醋熘 土豆丝,或者一盘咸萝卜 丁,你吃起来可能感觉更 爽口些。我尽量保持小说 当初写成的原形,让读者 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也 吃一点萝卜白菜。读者如 果能读完这本书的两三篇 就不错了,如果有耐心能 看完一半,我就感激不尽 了。如果你想表扬我,请 不要吝啬,我洗耳恭听。 如果要吐槽我,说我浪费 了你宝贵的时间,你就当 面骂我几句,我也会欣然 接受。 最后要说感谢了,感 谢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各位同人,感谢陈国栋主 席欣然为本书作序,感谢 和我一起驻会的“战友们”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自然文化研究院的大 力支持;感谢山西省作家 协会副主席杨遥;感谢运 城籍老作家王西兰、冯浩 、高菊蕊、谭文峰、姚灵 芝、张建群、郭昊英、赵 应征等老师的指导和提携 ;感谢永济市政协副主席 、自然资源局邵文龙局长 、永济市文联杨孟冬主席 对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 感谢一些文学期刊编辑对 我小说的厚爱;感谢中国 文联出版社编辑老师的辛 苦劳动;最后还要感谢我 家媳妇和女儿的大力支持 。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他 们的帮助我会永远铭记在 心。 这本书印刷纸张还不 错,如果想给孩子叠飞机 就撕下几页,纸飞机迎着 朝阳飞上天空,我会和你 的孩子一样欢呼雀跃,因 为我的文学梦也起飞翱翔 了。 2021年9月于北京 精彩页 女儿像爹 一 农村的流水宴席上,台面上一波波的吃客走马灯似的轮换。桌子底下,几条狗为了免费午餐硝烟再起。钢蛋和李富贵为了争一块肥得流油的鸡腿互相撕咬,吃客们忘记了手中挥舞的筷子,老人忘记了往塑料袋子里面装菜,众人都期待两条狗一触即发的大战,猜想谁是最后的赢家。 “胖霞的这条黑狗能赢,它膘肥体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英子的富贵能赢,它虽然瘦,但是身影矫健,攻击力强。” “你看,钢蛋咬住富贵的耳朵了。” “快看,富贵动作敏捷,已经占上风,鸡腿已经到嘴边了。” 正在吃席的胖霞看到钢蛋处于下风了,上前朝李富贵的肚子狠狠踢了一脚,李富贵赶紧放下鸡腿,发出凄惨的叫声。 “谁家的狗,好像八辈子没有吃过肉!”胖霞说得满嘴流油,鱿鱼丝从嘴里喷出来。 “胖霞,你说谁呢,你有几个臭钱,狗仗人势,人仗狗势,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蛇鼠同窝,没有一个好东西。”英子把从老公嘴里学来的词全用上了,骂得解气,骂得文化,又不失身份。 大家停止了吃饭,像在看一场名角大戏上演,人群中有笑声,起哄声,孩子哭声,跑堂的吆喝声,厨子炒菜颠勺声,各种声响嘈杂搅和在一起,不绝于耳。 鼓风机吹得炉膛里蓝焰呼呼往上蹿,胖厨师纳闷,怎么都不吃菜了,他用毛巾擦了一把汗,嚷嚷道:“狗咬狗有什么好看的,上菜,上菜……” 几条狗在厨师脚下穿梭,狗们眼睛紧盯着厨子手里的勺子,巴望有一块肉从勺子里掉到地上。他们摆好了百米冲刺的架势,只等发令枪响起,嘴里发出威胁同伴的鸣鸣声。 看到李富贵耷拉着脑袋,英子怒火中烧,李富贵你是吃白饭的吗?我养你有什么用?你必须战胜他们,替咱们穷人出口气。李富贵眼神有些迷离,有些忧虑,他看着英子发怒变形的脸,望着同样耷拉着脑袋的阿成和瘸子,心情沉重得像压着十万大山。 可是现在李富贵被阉了,这个重磅新闻像长了翅膀扑棱棱乱飞。英子租住的院子飘着血腥和青霉素药水搅和在一起的气味。李富贵不明白最亲的人为什么会下如此毒手,抽走他身体里最宝贵的东西,让他雄风不再,更无脸面对众狗。 英勇善战的阿成不见了,温柔可人的小丽拂袖而去。唯有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瘸子还鞍前马后,每天蹲坐在英子家门口,英子偶尔慈悲心泛滥,扔给它半个馒头或者一块馊肉。 泡桐树上叶子嫩绿,喇叭花还没有吹奏成春天的调子,春风就摇醒了大地,到处生机勃发,美好的时光里,却发生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让李富贵有了赴死的念头。 当初,李富贵是“英派”掌门人,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经过无数场战斗,它所向披靡,这一片地上所有有主的、无主的狗都向他俯首称臣。他能稳坐头把交椅,不只是靠打打杀杀,李富贵不仅骁勇善战更善于以智谋取胜。他先招安了阿成做“英派”的先锋官。然后收留了奄奄一息的瘸子,它一条腿被车轧断后,昏昏沉沉如日暮西山。它记不清什么时候被一群穿制服的人用铁夹子钳住了头,扔进大卡车,流落至此。它经常为一顿丰盛的晚餐忘记自己曾经是一条有尊严的宠物狗,李富贵每次将英子奖赏给他的美食,分给瘸子一星半点,瘸子因此感激涕零。每次和“霞派”战斗,瘸子都充当参谋的角色,它按照李富贵排兵布阵发号施令;阿成听到冲锋的命令,便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群里其他众狗按照“军师”瘸子的分工各司其职。“英派”还专门收留了几条个头小、叫声大的泰迪,在阿成披挂上阵,或者在战斗中士气低落的时候,在瘸子的引领下众狗扯开嗓子狂吠,好比阵前抡擂响战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的铜锣,鼓舞士兵形成猛虎下山、摧枯拉朽的气势,达到瓦解敌军气势之目的。“英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这帮小喽哕一哄而上,打扫战场,烘托胜利的气氛。 这片小区住着城市边缘的人,或者说是一群怀揣梦想来城市淘金的人。低矮破旧的鸽子楼斑斑驳驳,到处是拥挤的人,条件好的可以合租一个小院子。小生意人每天早出晚归。年轻的、有力气的干工地活,来钱快,除了养家糊口还略有盈余;年龄大的,腿脚不灵便的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偶尔里应外合弄点工地的废品去卖,这些工作一般在夜幕掩护下进行,像老鼠和猫一样与城管周旋。小区内临街搭建的发廊门面装修得亮丽妖娆,粉红色的荧光灯像一个徐娘半老、浓妆艳抹女人的媚眼,大胆而肆意地勾引着。晚上理发的人比白天多。大家住在一起,相互熟悉了,心照不宣,谁做什么事也都心知肚明,大家帮衬着,抬着日子往前走,该吃吃该喝喝,鬼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新鲜的太阳升起。英子流落至此,确有不甘,但也无奈。她曾经是纺织厂一朵娇艳的玫瑰,老公也是大学毕业的金疙瘩,不管怎么说他们曾经也是端国家饭碗的人,是农村人羡慕的双职工。只是,唉!怎么说呢,落架的凤凰呗。企业倒闭,工人师傅不再鲜艳了,但气质不能丢。英子打心眼儿瞧不起周围林林总总的这些人,她相信他们家一定会咸鱼翻身。于是,英子拼死拼活也得培养个优秀的接班人。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