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终其一生思索人生的意义,形成了以“博爱”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本书是托尔斯泰在成为精神领域的王者之后的巨著,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影响深远,堪称“名著中的名著”。书中详细论述了人类的终极命题:何谓人生?探索人类的价值取向、人生意义等根本性问题,振聋发聩,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托翁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目录 序言 1 人生的基本矛盾 2 自古以来人类就意识到生命的基本矛盾。人类的启蒙者向人们揭示了能解决这种内在矛盾的生命的定义,但伪善者和学究们却对人们掩饰它 3 学究们的迷误 4 学究们的理论以人的肉体存在的外表现象来偷换人的整个生命的概念,并由此得出关于人生目的的结论 5 伪善者和学究们的错误理论既不能解释真正的生命的意义,也不能作为生活的指南;生活的唯一指南是不能用理性来解释的生命的惯性 6 我们人类意识的分裂 7 意识的分裂是由于把动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相混淆而产生的 8 分裂和矛盾是没有的,它只存在于错误的学说之中 9 人的真正生命的诞生 10 理性就是被人领悟了的法则,人的生命应当遵循这一法则 11 知识的错误方向 12 错误的知识产生的原因是把对象放在错误的背景上 13 事物的可知性增加了,不是由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显现出来,而是由于支配我们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的法则是统一的 14 人的真正生命不是那种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东西 15 抛弃动物性的幸福是人的生命法则 16 动物性是生命的手段 17 精神的再生 18 理性意识需求什么 19 对理性意识的需求之肯定 20 人的个体的需求与理性意识的需求互不相容 21 不要求根本弃绝个体的需求,而要求使它服从理性 22 爱的感情是服从于理性意识的个体活动的表现 23 不懂得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不可能有爱的表现 24 真正的爱是弃绝个体幸福的结果 25 爱是真正的生命唯一充实的活动 26 人们为改善自己的生存所做的种种徒劳的努力,使他们不可能获得唯一真正的生命 27 对死亡的恐惧只不过是对无法解决的生活矛盾的意识 28 肉体的死亡消灭了属于空间的身体和属于时间的意识,但不能消灭构成生命基础的东西——每一个人对待世界的特殊关系 29 对死亡的恐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把被他们的错误想象所局限的生命的一部分当成了整个生命 30 生命是对世界的态度,生命的运动是确立新的、最高的态度,因此死亡是进入新的态度 31 死者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终止 32 对死亡的迷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把自己与世界的各种不同关系混淆起来了 33 可以看到的生命是生命的无限运动的一部分 34 尘世生活的痛苦无法解释有力地向人证明:人的生命并不是始于生而终于死的个体生命 35 肉体的痛苦是人的生命和幸福的必要条件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是俄国最伟大的古 典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以及许多中短篇小说 早已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悉 。他不仅是一个深刻反映俄 国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 会现实的伟大作家,同时也 是一个十分关心人生意义的 思想家。 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一 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庭。他的 家族有仁爱宽容的传统,从 童年时代起,他就受到这种 传统的熏陶,这对他的一生 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许,后 来他形成自己独特的、以基 督教的博爱宽恕为核心的“ 托尔斯泰主义”,就是在童 年时代种下了第一颗种子。 托尔斯泰在19世纪70年 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了他的 “托尔斯泰主义”,但这一思 想体系的形成实际上有一个 漫长的过程。从青年时代开 始,在探索社会问题的同时 ,他一直在紧张地探索人生 的意义问题。 1855年3月5日,二十七 岁的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 尔前线服役时写过这样一段 日记:“昨天关于信仰和神 的一番谈话使我产生了一个 伟大的、了不起的思想,我 觉得为了实现它,我能够献 出我的一生。这个思想就是 建立一种与人类发展状况相 适应的新宗教。这是一种不 许诺来世的幸福、而给予尘 世幸福的实在的宗教。”( 俄文版90卷本〈托尔斯泰全 集》第47卷,第37页,俄 国国家文学出版社,1928— 1958)这种对人生意义和 宗教思想的探索不仅表现在 他的日记和书信中,也体现 在他的创作中。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 平》中的安德烈公爵和皮埃 尔,《安娜·卡列尼娜》中 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 留多夫等人物都曾苦苦探索 人生的意义,最后都在基督 教仁慈、博爱、宽恕的教义 中找到了答案。 1877年,托尔斯泰在写 完了《安娜·卡列尼娜》之 后,开始集中地探索人生的 意义和宗教问题。他访问许 多教堂和修道院,与主教、 神父、修道士以及各种各样 的苦行僧谈话,主动参加莫 斯科的人口调查,同时还大 量地阅读有关人生哲学和宗 教的书籍。经过一段时期的 调查、钻研和紧张思考,他 终于找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 在探索的问题的明确答案, 形成了他的“托尔斯泰主义” 。 “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 内容是仁慈、博爱、宽恕, 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 善。托尔斯泰希望以此来解 决各种社会问题,包括人生 的意义问题。尽管在人类社 会目前的状况下,“托尔斯 泰主义”也许并不能完全解 决各种社会问题,但应该说 ,他的这一思想是对人类理 想的终极追求。 托尔斯泰在形成了他的“ 托尔斯泰主义”以后,写了 许多论述性的长篇文章来宣 传他的思想,主要包括《忏 悔录》(1879—1882)、 《我的信仰是什么?》 (1882—1884)、《那么 我们应该怎么办?》 (1882—1885)、《人生 论》(1886—1887)、《 天国在你们心中》(1890— 1893)等。 托尔斯泰的《人生论》 完稿后,原拟以单行本的形 式在俄国出版,但由于他在 书中所阐述的生命思想,实 际上也是对俄国当时黑暗现 实的批判和否定,所以已经 印好的书被当局的书报检察 机关查封和销毁了。后来, 经过托尔斯泰的努力,《人 生论》于1891年在瑞士日 内瓦以单行本出版。 托尔斯泰在《人生论》 中指出,自古以来人类就十 分关心一个重要的问题:人 生的意义是什么?许多人都 错误地认为,人生的意义就 在于追求个人的幸福,而这 种幸福又主要是物质性的幸 福。于是,大多数人都把自 己一生的精力都耗费在各种 物质性幸福的追求上。这实 际上就是把人的生命等同于 动物的生命了。但事实上人 与动物是不同的,人是有理 性意识的。仅仅是动物性的 幸福并不能使人感到真正的 幸福。于是,有人逐渐认识 到,人应该追求一种更高的 幸福,那就是爱的幸福。人 生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就 在于爱。不仅要爱自己的亲 人,更要爱其他的人,爱整 个人类。只有爱的行为、爱 的奉献,才能给每个人、给 整个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托尔斯泰的《人生论》 等诸多论文,曾在当时的俄 国以及世界各国产生过很大 的影响,因为它们涉及人生 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意义等 根本性的问题。今天,人类 的物质文明有了更大的进步 ,但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看 出,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和物 质文明的进步并不能使人类 获得完全的幸福。对物质生 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来说 ,还有一个精神寄托的问题 ——人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 的?我想,托尔斯泰的这本 书一定能给关心这个问题的 读者以相当的启发。 许海燕 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 2022年8月28日 导语 “名著中的名著”,看托尔斯泰解读人生。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终其一生不断探索人类生命的意义,本书是写于托尔斯泰精神世界充分发展之时,直指何谓人生这一根本问题,成为后世读者的指路明灯,影响或颠覆无数读者对人生的态度,堪为“名著中的名著”。 说理深刻,振聋发聩,启发文坛、影响后世,经典问世、版本权威。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许海燕教授,译自俄罗斯艺术文学出版社1928—1958年版90卷《托尔斯泰全集》,版本权威,译本忠实原文、原味呈现。 精彩页 我们设想有一个人,他赖以谋生的唯一东西是一座磨坊。这个人的父亲和爷爷都是磨坊主,家传的老规矩使他熟知该如何摆弄磨坊的各个部分,使它很好地磨面粉。这个人不懂机械学,但却能使磨坊的各个部分动作协调,面粉磨得又快又好。他就以此为生。 但有一天,这个人忽然思考起磨坊的构造来,他模糊地听说了一些关于机械学的知识,于是他开始观察磨坊里的机械是怎么转动的。 他从磨脐观察到磨盘,从磨盘观察到转轴,从转轴观察到水轮,从水轮观察到闸门,从闸门观察到水流,从水流观察到河水,他终于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水流和河水。这一发现使他那么高兴,以至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经常仔细看出粉的质量、调节磨盘的间隙、打齿磨盘和调节皮带的松紧,而是去研究河流。他的磨坊变得一团糟,别人开始说他不务正业。他却与他们辩驳,仍旧研究他的河流。他研究了很久很久,与那些指责他思想方法不对的人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他终于确信,河流就是磨坊本身。 对所有指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人,他都这样回答他们:没有流水,任何磨坊都不能转动。因此,要了解磨坊,就必须知道怎样控制流水,必须知道水的动力,以及它的动力是从哪儿来的——所以,要了解磨坊,就必须认识河流。 这位磨坊主的结论在逻辑上是无可辩驳的。把他从他的错误理论中引导出来的唯一办法是向他指出,对每一个理论来说,在什么场合采纳这个理论比理论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说,要使思考有成效,必须明白,应当先思考什么,后思考什么。必须向他指出,有理性的行为与失去理性的行为的区别仅仅在于,有理性的行为在对待自己的理论时,按其重要性排出先后次序,哪个理论应该排第一位,哪个理论应该排第二位、第三位、第十位,等等。失去理性的行为在对待自己的理论时,则不能排出这样的次序。必须向他指出,这种次序的确定不是偶然的,而是取决于某种目的,那些理论就是为了这种目的而产生的。 所有理论的目的规定出一种次序,每一种理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以便使它们都变得合理。 一种理论,如果它与所有理论的共同目的没有联系,那么,无论它多么符合逻辑,也是不合理的。 磨坊主的目的就是要使面粉磨得又快又好,如果他没有忘记这个目的的话,那么对他来说,这个目的就决定了一种不容怀疑的次序,决定了他关于磨盘、水轮、水流和河水的理论的逻辑联系。 如果对待理论的目的没有这样的态度,那么,无论磨坊主的理论多么漂亮,多么符合逻辑,它们都是不正确的,更主要的是,它们都是空洞无用的。这样的理论就类似于基夫·莫凯耶维奇①关于大象的那个理论:如果大象也像鸟一样下蛋的话,那么大象的蛋壳儿该有多厚。照我的看法,我们这个时代关于生命科学的理论就是这样的。 生命就像那个人想要研究的磨坊。磨坊只需要磨粉磨得好就行了,人生也只需要过得好就行了。一个人,哪怕只是在短短的一瞬间里抛弃了这样的研究目的,也不可能还受到惩罚。如果他抛弃了这样的研究目的,那么他的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失去自己的位置,变成基夫·莫凯耶维奇式的理论:如果要弄破大象蛋的壳儿,需要用怎样的炸药?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