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西方言语法研究/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术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史秀菊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语言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视角考察山西方言语法事实。一方面尝试在语言类型学的广阔视野下,归纳山西方言语法的类型特征,考察山西方言与全国汉语方言在类型特征上的异同,检验山西方言是否符合世界语言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尝试探索山西方言语法与古近代语法的渊源关系。全书包括山西方言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语领属关系、副词、时体系统、处置式、疑问句、复句关联标记模式八方面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山西方言语法的特点。 作者简介 史秀菊,1962年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全国方言学会会员,山西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方言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等。 曾在《中国语文》《方言》《语文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科学》《中国高教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要著作有《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河津方言研究》《盂县方言研究》《山西方言与普通话》《交城方言研究》《兴县方言研究》,曾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 第一节 人称代词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方言主宾语位置上人称代词复数的类型特征 第三节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类型特征 第四节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的叠加并置现象 第五节 山西晋语区与官话区人称代词比较 第二章 山西方言指示代词 第一节 指示代词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考察——以盂县和兴县方言为例 第三节 山西兴县方言指人代词的复杂形式 第四节 指示与称代功能的分化——山西方言指示词叠置现象考察 第五节 从指示词到结构助词——山西方言结构助词语法化历程的考察 第三章 山西方言的定语领属 第一节 定语领属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二节 山西官话区人称代词与定语领属——以临猗方言为例 第三节 山西晋语区人称代词与定语领属 第四节 山西官话区与晋语区定语领属的类型特点 第四章 山西方言副词 第一节 副词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一山西方言副词的特点 第五章 山西方言的时体系统 第一节 时体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官话区时体标记与时体系统——以临猗方言为例 第三节 山西晋语区时体标记与时体系统 第四节 山西方言时体助词的共时比较 第五节 山西方言时体助词的历时比较 第六章 山西方言的处置式 第一节 处置式及山西方言处置标记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官话区的“叫”字句——以临猗方言为例 第三节 山西官话区处置式标记“眊”的语法化——以绛县方言为例 第七章 山西方言的疑问句 第一节 疑问句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方言疑问句功能分类的系统考察 第三节 从定量分析角度看山西方言疑问句的功能 第四节 汉语方言是非问与正反问互补分布的考察 第五节 从山西方言看汉语疑问句的类型特征 第八章 山西方言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特征 第一节 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研究概述 第二节 山西平遥方言复句关联标记“门”的演变——从后置到前置 第三节 山西官话区复句关联标记模式——以临猗方言为例 第四节 山西晋语中区复句关联标记模式——以平遥方言为例 第五节 山西晋语中北区复句关联标记模式——以朔州城区方言为例 第六节 山西晋语北区复句关联标记模式——以左云方言为例 第七节 山西方言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价值——兼与其他方言/语言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 西,黄土高原的东翼,地理 坐标为北纬34°34'~40°43' ,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 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 15.67万平方公里。目前全 省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总 人口约为3491.56万。汉族 是山西人口的主体,约占总 人口的99.74%。山西有回 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 、藏族等53个少数民族,与 汉族处于杂居状态,而且大 多只会说汉语。 对外封闭,对内层层隔 绝是山西地理的主要特点。 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 山西方言发展相对缓慢,具 有明显的保守性。如山西晋 语区至今仍保留入声,而且 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北 方官话的特点。另外,易守 难攻,适于严寒向炎热地区 过渡的地理特点使山西成为 北方少数民族的必争之地, 山西历史上曾是民族融合的 大舞台。山西方言不可避免 地受到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 影响,有大量阿尔泰语言的 底层残留。山西独特封闭的 地理位置和民族融合大舞台 的历史,促使山西方言显示 出独有的特点。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山西省境内的方言语法。根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2012),山西方言包括 晋语区和中原官话区,这两 个区的语法现象都在本书的 研究范围之内。 山西位于中国北中部, 地处北方方言的包围之中, 因此,山西方言语法与北方 方言语法有很多共性,但由 于山西地理与历史方面的特 殊性,山西方言与北方方言 又有很多个性差异。本书重 点选取了人称代词、指示代 词、定语领属、副词、时体 系统、处置式、疑问句和复 句关联标记模式八个具有山 西方言语法特色的专题展开 研究。在写作过程中,对上 述山西方言语法现象进行了 尽可能翔实的调查,在此基 础上尝试对语法事实做出尽 可能合理的解释,归纳出山 西方言语法的类型特点。 第一,对山西方言语法 事实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翔 实的一手语料,并如实描写 。翔实的一手语料需要深入 田野,寻找理想的发音合作 人,进行反复询问、核实、 辨正方言事实,这是方言研 究的基础。没有翔实的语料 ,其他研究都属于无本之木 。得到翔实的语料之后,需 要研究者如实描写,如实描 写包括对语料的归纳、概括 和整理,描写过程中需要理 论的指导,所以我们借助学 界已有成熟的语言理论与方 法,拓展山西方言语法描写 的深度和细度。我们深切体 会到,只有不断提升研究者 的理论高度,才能不断提升 研究者对语法事实的认知。 第二,尝试对有特点的 语法事实做出尽可能合理的 解释。我们认为,描写和解 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需 要强有力的语言理论体系作 为支撑,只有在描写中进行 科学的归纳和概括,合理的 解释才能呼之欲出。合理的 解释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我们在调查山西平遥 方言语法过程中,发现有一 个单句末的语气词“门”,在 复句中既可以前置于后分句 前端,又可以后置于前分句 句末,而且以居于后分句前 端为常态,在走访了多名发 音人,反复核实、辨析其语 法功能后,我们对这一现象 进行了如实描写,并以Dik 的“联系项居中原则”为指导 ,归纳概括“门”的句法位置 与功能,最后解释“门”由后 置到前置的动因是为了追求 与vO语序相和谐(参见第 八章第二节)。如果没有理 论指导,我们就看不出“门” 从后置到前置的特点,甚至 注意不到这一独特的语法事 实,更不能对这种语法事实 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描写 和解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尽可能归纳山西 方言语法的类型特点。要做 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语言类 型与语言共性的国际视野。 我们主要以方言语法事实为 依据,以语言类型学的理论 和方法为指导,尝试归纳出 山西方言语法的类型特点。 类型学方面包括语法共性与 语法类型上的异同,尝试求 出语法现象的优势等级序列 或蕴含关系,把山西方言语 法事实与全国方言、共同语 做比较,尽可能使山西方言 语法在全国方言中有一个较 为准确的定位,并检验山西 方言语法是否符合世界语言 共性规律与类型特征。 第四,山西封闭的地理 和人文环境,使山西方言中 保存了大量的存古形式,方 言语法也不例外,所以本书 也有部分内容是对共时层面 语法现象的探源,这些内容 在指示代词、时体系统、疑 问句等多个章节中都有所体 现。 本书是两个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晋方言语法史 研究(05BYY052)”和“类 型学视野下的晋方言语法比 较研究(13BYY047)”的主 要研究成果,这两个课题都 是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比较山西方言语法的各 类现象,揭示其规律,进一 步尝试解释其成因。因此本 书最基本的方法是描写法与 比较法,主要理论依据是历 史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同 时借鉴功能语言学、语法化 理论等语言理论及其研究方 法。 “晋方言语法史”主要用 的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 要有“前瞻”和“回顾”两种途 径(徐通锵,2001),“前 瞻”法是以历时书面语料为 研究对象,排比不同历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