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记与传记文学二十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韩兆琦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史记》问世开启中国传记文学与叙事散文,备受唐宋八大家的推崇。《〈史记〉与传记文学二十讲》拓展传统的《史记》研究内容,彰显与唐宋八大家之韩柳欧苏的比较研究,透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艺术真谛,以平实、幽默的语言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画卷,将带给你阅读和欣赏的快乐。 作者简介 韩兆琦,男,1933年1月出生,天津市静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入复旦大学,196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兆琦教授是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被誉为“中国《史记》研究大家”。 目录 第一讲 司马迁与先秦士风之终结 第二讲 司马迁的文学观 第三讲 司马迁的审美观 第四讲 从项羽、刘邦二本纪的写法看司马迁的史学与文学 第五讲 “汉三杰”的历史功勋与其各自的人生道路 第六讲 吕后执政的历史教训 第七讲 “文景之治”与其神圣光环下的黑暗 第八讲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与其晚年悲剧 第九讲 关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几点思考 第十讲 《史记》十表总论 第十一讲 《史记》书法释例 第十二讲 《史记》中的特殊修辞与畸形句例 第十三讲 《史记》叙事中的若干自相歧异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 第十五讲 韩愈的传记艺术 第十六讲 柳宗元的传记艺术 第十七讲 欧阳修的传记艺术 第十八讲 苏轼的传记艺术 第十九讲 《新五代史》的思想与艺术 第二十讲 传记文学的派生艺术光映千秋 后记 序言 我怎样与《史记》结缘 1958年7月,我在北京师 范大学中文系提前一年毕业 ,留在系里工作。1959年 11月,我考入了复旦大学中 文系,当古典文学研究生, 我的指导老师是蒋天枢教授 ,我很高兴。复旦大学中文 系与复旦大学中文系里的许 多老师都是我衷心仰慕已久 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梦想实现,其乐何如!但 我内心又有一种惴惴不安, 这就是自己的基础太差了: 生在农村,上学较晚;大学 期间又因为政治运动接连不 断,故而底子很薄。第一次 见到蒋先生,蒋先生为我制 订学习计划,他说:“你们 前几年耽误的时间太多,现 在要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 书,打打基础。第一是要读 点历史,第二是要读点小学 。关于读历史有两个办法, 你可以任选一个。一个是读 ‘前四史’(《史记》、《汉 书》、《后汉书》、《三国 志》);一个是读《资治通 鉴》,都是用两年。同时你 再选听系里的几门课程。第 三年写篇论文就行了。”于 是我选择了读“前四史”,并 相继选听了朱东润先生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张世禄 先生的“古代语音学”、徐鹏 先生的“古代文献学”等。读 “前四史”由蒋先生直接指导 ,两周辅导一次。这是我平 生系统读《史记》的开始。 使用的本子一是中华书局新 校点的《史记》,一是我自 己新买的影印的武英殿本《 史记》。以我当时的水平而 言,单靠这种三家注的本子 读《史记》是有相当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读过之后茫茫 然,不容易抓到要领。后来 我从图书馆里发现了日本人 泷川资言所作的《史记会注 考证》,其后我又发现了明 代凌稚隆所作的《史记评林 》,这两套书对我这个初学 者帮助太大了。它们不仅帮 助我扫除了文字上和史实方 面的许多障碍,而且能帮我 打开思路,举一反三。后来 我又读到了清代学者梁玉绳 所作的《史记志疑》,这套 书的所谓“志疑”,实际上就 是提出了《史记》其书中的 种种疏漏,种种值得商榷、 应该纠正、应该修补的地方 。这对我读《史记》起了重 要作用,在帮我思考《史记 》中的历史事件、认识《史 记》中的人物,以及认识司 马迁在写作过程中的主观意 识、主观倾向等都有许多好 处。当我向蒋先生说起这些 感受时,蒋先生很高兴,肯 定了我的进步。从他的口气 里,我感到他对《史记会注 考证》的评价不太高,但对 《史记志疑》很是称赞,并 由此鼓励我要多读一些清代 学者的著作,如顾炎武的《 日知录》、王念孙的《读书 杂志》、梁启超的《清代学 术概论》,以及王国维的《 观堂集林》,等等。蒋先生 说:“中国先秦两汉的古书 ,有些是在汉魏晋或唐宋时 期已经有人做过注释的,到 清代,人们感到不满意,又 重新进行了整理,如十三经 、《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都是如此;只有 《史记》,清朝人没有系统 作,故而今天的初学者要读 《史记》,就只得看唐代以 前的三家注,不然就得看日 本人所作的《史记会注考证 》,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的 事。我年纪大了,已经没有 再做这件事情的精力,你们 要记着这件事。”由于我当 时年纪小,水平太低,没有 特别注意这件令蒋先生深感 遗憾的事。 三年研究生学习中的前 两年,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 “前四史”,其中又尤其以《 史记》为中心。这样学的收 获是什么呢?现在想来主要 有三点:其一是培养了一种 读历史的兴趣,从此我开始 自觉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阅 读各个朝代的历史,如“前 四史”以后的《晋书》、《 宋书》、《南齐书》、《梁 书》,以及《资治通鉴》、 《续通鉴》、《明通鉴》和 各种论史的著作,如《史通 》、《读通鉴论》、《十七 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廿二史劄记》、《容斋 随笔》等;其二是从此渐渐 地摸索出了一种如何读书、 如何思考、如何进行研究的 方法与能力,这为我日后的 教学与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研 究奠定了基础;其三是表面 看来我学的主要是历史,但 这些“历史”实际上也是中文 系古典文学课先秦两汉部分 所要学习和讲授的主要内容 。因此当我研究生一毕业, 一开始走上课堂的时候,我 就似乎是一个比较熟练、比 较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了 。 …… 最后谈谈我参加过的与 《史记》有关的社会活动: 1986年春,在北京外国语 大学工作的老一辈的《史记 》研究学者程金造先生约我 见面,我高兴地到他家拜访 。两人畅谈了一回有关《史 记》的教学与研究后,程先 生劝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一次全国性的《史记》讨论 会。这时我已经认识了兰州 大学的张大可先生。于是我 们商量了召开会议的细节, 并拟定了一个邀请来宾的名 单。经过一些准备,此会于 1987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 招待所召开了,会期两天, 完全是民间性质。来宾们的 路费与住宿费由个人自理, 两天的伙食费由我尽地主之 谊。应邀到会的专家有:北 京大学的季镇淮,兰州大学 的张大可,吉林师范学院的 宋嗣廉,徐州师范学院的吴 汝煜,郑州大学的郭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少雍、 陆永品、施丁、赖长扬,陕 西师范大学的赵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