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瞭望者)(精)/大家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先生的自述集。以第一人称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学术道路、治学理念、治学方法、治学经验、师友交往、学术成就等,还客观记叙了自己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的经历、经验和人生感悟,展示了一代经济学家的学问人生。 作者简介 刘树成,1945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河北省武强县。1956年至1962 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62年至196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1年至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1982年至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至200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期刊主编。2006年8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被评为国家ji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目录 从繁华都市到黄土高坡 小学时代:束发读诗书历史是吾爱 北京:切近而又似遥远 天津南开中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园文化:人才成长的沃土 自学哲学:我最浓厚的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开启成才之路 黄土高坡:苦亦快乐着 踏进经济学殿堂 考研究生:重燃学习愿望 科学的春天:一门新学科的兴起 喜从名师受益匪浅 颐和园:经济计量学讲习班 我的研究生论文 我在《经济研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创刊 开辟一个崭新研究领域 首倡“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论”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国内外影响 第一次出国考察:澳大利亚 匈牙利之行 涓涓之流汇于春深:我的第一本专著 三次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讨会” 《经济研究》: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园地 赴美国进修 “经济蓝皮书”问世 深入拓展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积极驾驭经济波动 一次高层的座谈会 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赴德国考察 我的第二本专著 对“经济周期”不应机械理解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的分类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摇椅和木马原理 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广角研究 对西方经济周期理论30个流派的研究 现实经济波动的滚动研究 经济预测:汽车明亮的前灯 《论“软着陆”》 首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南下,海南改革调研 以长江流域为新增长区 直接启动最终消费 通货紧缩问题研讨 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 美国“新经济”透视 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一项任务,一干就十年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 我参加起草的第一个《政府工作报告》 《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上央视,与白岩松直播 五次宏观调控的比较分析 再上央视,与敬一丹论道 三上央视,与鲁健对话 再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衙斋卧听萧萧竹 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 美国“次贷危机”探秘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经济周期走出新轨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政协常委会的学习讲座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重要战略机遇期 视角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突破口的选择 假冒伪劣:为何屡禁不止 不可忽视GDP 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 与其守下限,不如握中线 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 民间投资增速:为何严重下滑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探源 《总统经济报告》的曲折创立 《总统经济报告》的应时扩展 美国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制定的法制化 对“中国应取消GDP增长目标”的质疑 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承担过的重点科研项目 《现代经济辞典》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治学的心得体会 使命感和责任感 辛勤耕耘 锲而不舍 芝兰玉树成于精进——学部委员刘树成先生印象(代后记) 附录一 主要学术活动及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成果目录 序言 2017年,借庆祝中国社 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策划 组织编辑并联合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推出“学术名家自 述”丛书。该丛书主要是邀 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 员、荣誉学部委员讲述自己 的学术人生。由于是先期尝 试,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 则,只求真实记录,不追求 风格上的统一。内容上,或 有他们成长历程的回忆;或 有他们对学科发展的回忆; 或有他们治学特色的讲述; 或有他们自己的学术思考; 或有学人轶事和人文掌故; 或有他们的人生感悟。形式 上,以第一人称呈现,尊重 专家学者的个人喜好,不追 求语体风格的一致。 丛书出版后,学术界、 读者界反应良好,普遍希望 丛书能持续出版下去,并在 传主、体裁和文风上有所改 进。 为了进一步展现中国社 会科学院及院外著名学术大 家的风采,更加生动地记录 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和人 生境界,聚焦他们为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 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生 发的动人故事,从而进一步 增强本丛书的影响力、可读 性,我们将本丛书改为“大 家雅事”继续出版。丛书围 绕“大家”“雅事”两个关键词 着意遴选采写(组稿)对象 、调整内容结构。 1.丛书遴选的对象——“ 大家”范围进一步扩大。本 丛书遴选的对象由原定的健 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 部委员、学部委员,扩大延 伸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已故的 学术大师、荣誉学部委员、 学部委员及院外著名学者。 2.丛书的内容——“雅 事”得以进一步聚焦。“雅事 ”语出《随园诗话》,为风 雅之事。狭义上指有关琴棋 书画等活动。本丛书指发生 在学术大家身上的趣闻、轶 事,包括已故大家的人文掌 故。本丛书的内容不再全方 位讲述学术名家的人生故事 ,而是进一步聚焦学术大家 的“雅事”,透过这些雅事映 射那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 的学术大家精彩的学术人生 。 3.丛书的框架——一 根红线穿珠玉。一件件雅事 有如一颗颗珍珠,我们用一 根红线,即按照一定的主题 ,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 。 4.丛书的写作——不 拘一格谱新篇。新版丛书的 内容随传主的不同特点做相 应的调整,既讲述传主本人 的故事,也讲述他者眼中的 传主,是传主与他者之间发 生的各种有趣有益的雅事, 这些雅事或给人启迪或耐人 寻味或引人入胜。丛书在写 作方式上也根据传主的实际 情况,采取相应的写作角度 ,不限于自述(口述或笔述 ),也随传主的不同情况而 扩展为他述。 本丛书得到了中国社 会科学院各位学部委员、荣 誉学部委员及院外著名学者 及其亲属、学生等的大力支 持和帮助,得到了广大撰稿 人的热烈响应,得到了中国 社会科学院财计局的鼎力支 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 囿于时间、人力、物 力,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 请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编辑部 2020年3月26日 导语 踏着时代的鼓点,刘树成第一个系统提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守望实践的前沿,刘树成精心组织推出我国第一本经济蓝皮书。醉心学术的殿堂,刘树成长期致力于探寻中国经济走向繁荣与稳定的规律。 本书通过树成先生心路历程、学术道路的生动讲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与非凡成就。 后记 芝兰玉树 成于精进 ——学部委员刘树成先生 印象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 期波动的瞭望者》即将付梓 ,想起刘树成先生曾嘱我写 篇后记,我因忙一直未及动 笔。直到今天,才忙里偷闲 ,不揣浅陋,涂鸦几句。 少年时代,我就非常崇 拜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师、大 学者。做一个为人为学都一 流的大学问家是我“虽不能 至,然心向往之”的人生理 想。可阴差阳错,理想未能 如愿。如今,在中国社会科 学院有机会帮助大专家、大 学者整理、编辑、出版他们 的传记——《大家雅事》, 也是我的荣幸和福气。感谢 方军、胥锦成、张海鹏等领 导的信任和指导。这也给了 我向大学者们学习的良机。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 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读书如读人,同样,读人 也是读书。如果把学术大家 们比作一本本好书,那么, 这些散发着知识芳香的好书 ,有的真诚,有的丰富,有 的深刻。捧读这些好书,时 而让我景仰,时而让我感动 ,时而让我温暖——他们如 同一把把火炬,点燃我心灵 的灯塔,照亮我生命的征程 ,让我看到浑浊的世界还有 绿色,迷惘的人生还有希望 ,从而引领我不断前行。 学部委员刘树成先生无 疑是我敬仰的学术大家之一 。从童年到青年,他经历了 从沪、津、京三大城市到晋 西北黄土高坡的风雨历程。 1978年,他成为“文革”结束 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研 究生。改革开放后,沐浴科 学的春天,他开启了对数量 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探索 之旅;踏着时代的鼓点,他 第一个系统提出中国经济周 期波动理论;醉心学术的殿 堂,他始终致力于用中国人 自己的理论探寻中国经济走 向繁荣与稳定的规律;守望 实践的前沿,他把我国第一 本蓝皮书——“经济蓝皮书” 从经济预测的蓝图变为宏观 调控的现实;提纯理论的结 晶,他又把《现代经济词典 》打造成经济学领域的传世 之作。树成先生对国家、对 社会、对学术的贡献让他成 为《大家雅事》的理想传主 。 2018年7月,编辑部向树 成先生约稿。从我跟树成先 生第一次通话至今四年了。 四年来,我和树成先生始终 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 信联系的,一直是神交,从 未谋面。他曾担任过多年研 究所所长,可身上却没有半 点“官气”。在我心目中,树 成先生是典型的传统知识分 子的模样:谦谦君子,温润 如玉;辛勤耕耘,锲而不舍 ;精进笃行,成就斐然。我 没见过先生本人,观其照片 ,他面庞清瞿俊朗,沉着坚 毅。《晋书·谢安传》描摹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 生于庭阶耳”;《汉书·叙传 上》云:“精明而进趋也。” 树成先生正可谓——芝兰玉 树,成于精进。 约稿那天,我小心翼翼 地拨通了先生的电话。电话 那端的他,温文尔雅,和蔼 可亲,娓娓道来:“这套《 大家雅事》丛书挺有意义的 ,挺好的,比以前的学术自 传更加立体化。”他感谢编 辑部向他约稿,并表示“趁 现在身体还可以赶紧写起来 ”。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提出书稿要增强故事性、 可读性、趣味性,要大众化 、通俗化(当然并不排除学 术性,因为学者的故事离不 开学术),我打了个比方: “如果把我们的书比作一串 珍珠项链,那么您人生不同 阶段的一件件有价值、有意 义的事(即雅事)犹如一颗 颗珍珠,我们按照一定的主 题,用一根红线将这些散落 的珍珠串起来。”从本书的 框架到主题的确立,从内容 的取舍到事件的选择,从写 作的角度到语言的风格,从 大事年表的详与略到作品目 录的粗与细,我们逐一达成 共识。 几个月后,树成先生发 来了初稿和二十幅照片。我 拜读了先生的稿子,感觉是 ,语言严谨、规范、平实, 特别是描写求学阶段的文笔 很细腻,这无疑跟先生青年 时期爱好历史和哲学是分不 开的。美中不足的是,稿子 学术语言多,经济学术语多 ,还应该做一些调整、润色 、删减和补充。 …… 在为本书起书名上,也 体现了先生的不矜不伐,含 蓄内敛。 树成先生获悉我喜欢起 书名,此前,我起的《周弘 :在“茶”与“咖啡”之间》( 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9月 出版)、《金岳霖:逻辑学 大师的“非逻辑”人生》(社 科文献出版社待出版)、《 “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 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社 科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出 版)等几本书的名字,他颇 为欣赏。他也委托我为这本 书起名,希望书名不宜太长 。 我试着起了三个书名: 《刘树成:为中国经济波动 把脉》《刘树成:中国经济 波动的瞭望者》《刘树成: 与中国经济波动共舞》。他 回复说:“相比之下,我更 喜欢第二个书名,即《刘树 成:中国经济波动的瞭望者 》。这个书名更有特色…… ”三个书名,他选择了“瞭望 者”,足见他的谦逊低调。 后来,出版社建议将书名里 增加“周期”二字,即将“中 国经济波动的瞭望者”变为“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瞭望者 ”。这里感谢出版社同人的 辛勤付出! 本书通过树成先生心路 历程、学术道路的生动讲述 ,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经 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精彩页 悠悠岁月,光阴荏苒。每个人在回首自己成长历程的时候,总不禁会有万千的感慨。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卷首的那阕《临江仙》,特别是其中那既有气魄又富感慨的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道尽人生心中的澎湃。一个人在其一生的长河中,都会历尽一番番春秋冬夏、尝尽一场场酸甜苦辣。如今顶着满头的白发,我仍旧喜欢在品赏夕阳的美景中,回放自己此生如电影般的一幕幕。 小学时代:束发读诗书历史是吾爱 京、津、沪三大城市是早年中国最繁华的都市。那时,人们很难有机会全部领略它们的风韵。而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是令人羡慕的:我生于上海(1945年),在天津长大(1950~1962年),又在北京接受了高等教育(1962~1967年)。 194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48天——10月20日,我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了。对于孩童时候的上海生活,我几乎没有什么记忆。父亲应该算作闯关东的人吧!祖辈定居在河北省的武强县,是有名的年画之乡。父亲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到东北山城子投奔一个同乡,在同乡开的一家日用品杂货铺当学徒和店员。1941年,父亲的才能得到另一位同乡的青睐,请他到上海,任一家小钱庄的经理。后来,这个钱庄因规模太小而被关闭。之后,父亲从事个体商贩职业,买卖一些日用品。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难舍的乡土情结。他们除了恋乡恋土,还恋老乡。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父母举家迁移到天津,这里同乡多。这样,我也随父母到了天津。父亲仍做个体商贩,并取得了营业执照。 那时候,社会上人们之间的书信交往,主要用的是毛笔。特别是做买卖记账时,均用毛笔。由此,父亲特别重视写好毛笔字。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练就了一手好字。小学时有“大字”课,就是练写毛笔字。我们临摹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字帖。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为“柳体”,独树一帜,其特色是秀丽工整、骨力劲健。老师在给我们批改“大字”作业时,对每个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一钩一拐等,都十分重视。凡是写得好的笔画,老师都要用红笔画个圈,以示表扬和鼓励。我的“大字”作业,每次都会得到好几个红圈。 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一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她很尊重知识,重视孩子的学习。我上小学比较早,1950年夏天,我还不满5岁,母亲就给我做了一身新衣裳,在一个阳光明媚、蝉鸣声声的日子里,把我送进了天津和平区的包头道小学。 上学时,母亲每天给我一分钱,作为零花钱。当时,这一分钱可以买一块水果糖,或者几个炒蚕豆,或者一小块烤红薯。一天,母亲破天荒地给了我一角钱,让我去买一副小象棋。这一角钱,相当于我平常一日零花钱的10倍,我万分惊喜!那时,周边的男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喜欢下象棋,我也爱下象棋,而且下得还不错,经常能赢一些小朋友。但以前都是用别的小朋友的象棋。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象棋,真是太高兴了。象棋买回来后,母亲说要跟我下一盘。我真没想到,母亲也会下象棋。结果,我赢了,这使我对象棋更有兴趣了。 一角钱买了一副小象棋,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母亲为我的智力开发而做的小小投资。一角钱,蕴含着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期待! 在小学,我最喜欢上的课就是历史课。这主要是因为历史老师把课讲得十分精彩、十分生动感人。记得有一次讲宋朝岳飞抗金兵,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大地图。老师边讲,边在地图上插满岳飞北上进军、收复失地、节节胜利的小红旗。同学们听得都入了神。结果,没想到,皇帝连下12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朝廷,并杀害了他。而地图上那一串节节胜利的小红旗,又一个个损落了。这一段历史,讲得全班同学既激愤又伤感。 秦朝的统一,唐朝的强盛,清朝的先兴后衰,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都深深地印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从那时起,我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只要电视台播放新的历史电视剧,我总要先查阅一下电视报上的剧集介绍,再决定是否要跟踪收看。我看过很多部历史剧,比如《三国演义》《大秦帝国》《雍正王朝》《孝庄秘史》《武则天》《琅琊榜》《芈月传》等。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