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方多石窟,南方多禅院。 一个洞窟,一座佛塔,一处禅院,就是一个超凡绝尘的世界;一尊佛像,一抹微笑,一缕阳光,就是一幅永恒的画面。 《佛像:永恒的微笑》精选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天龙山石窟、灵泉寺石窟、响堂山石窟、千佛崖、佛光寺、杭州烟霞洞、正定隆兴寺、大同华严寺、杭州飞来峰造像等在中国佛像制作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古迹,逐一介绍相关文化常识,解析每一尊佛像的来龙去脉,诉说沧桑岁月中的故事,描述保存状况,并展现考古方面的最新结论,尤其是佛教造像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时代变迁与地域变化带来的本土化过程。 千年遗构、百年旧影。书中所选百年前的图照,具有原初性和现场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古典之美。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佛像永恒的微笑。 目录 丛书前言 跨越千年宛若初见 序言 相关文化常识 云冈石窟 穿越千年的微笑 龙门石窟 东方最迷人的微笑 巩义石窟 北魏最后的微笑 天龙山石窟 回归的国宝 安阳灵泉寺石窟 留住岁月 响堂山石窟 南北响堂誉天下 山东玉函山摩崖造像 隋代最大的石窟群 青州云门山石窟 隋代精品之最 济南神通寺千佛崖 唐代最初的微笑 广元千佛崖 石窟艺术进四川 西安宝庆寺花塔 初唐佛像刻石代表作 福州乌石山石塔 闽都古城的佛光胜境 五台山佛光寺 重现千年佛光 闽侯崇圣寺 闽越神秀本尊佛 杭州烟霞洞佛像 十八罗汉的诞生地 河北正定隆兴寺 京外名刹观音像 大同华严寺 千年佛像的庄严 杭州飞来峰造像 宋元的微笑 北京雍和宫 清代朝廷首寺 曹溪南华寺六祖真身像 真相无敌 序言 跨越千年 宛若初见 搜尽奇峰打草稿,幽 亭古桥思千年。著名建筑 学家梁思成认为,“建筑 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 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 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 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 、更多面,也更重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古迹,遍布中华。 从古道西风的塞北,到杏 花春雨的江南,到处是重 楼飞阁、禅院道观、帝王 陵墓、名人遗迹…… 丰厚的文化遗产,吸 引了世界的目光。清末民 初,来自欧美和日本的探 险家、旅游者和学者,包 括瑞典人斯文·赫定、喜 龙仁,英国人斯坦因,法 国人沙畹、谢阁兰、伯希 和,俄国人科兹洛夫、奥 登堡,德国人李希霍芬、 格伦威德尔,美国人亨廷 顿,日本人大谷光瑞、伊 东忠太、滨田耕作、关野 贞、常盘大定、鸟居龙藏 ……纷纷从陆路或海路来 到中国,深入各地,实地 调查古迹遗存。时值照相 技术兴起,他们拍摄了这 些文物最早的珍贵照片, 并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著 作,使这些史迹和文物进 入世界的视野。 如此,20世纪上半叶 出现了有关中国文化古迹 的“四大名著”:一是法国 学者沙畹的《华北考古图 录》(1909),二是日 本学者大村西崖的《中国 美术史雕塑篇》(1915 ),三是瑞典学者喜龙仁 的《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 塑》(1925),四是日 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 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 (1939一1941)。其中 ,《中国文化史迹》图片 最丰富、涉及史迹最多、 解说最为详尽.可以说是 集大成之作。 《中国文化史迹》比 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百年 前有代表性的建筑、宗教 、艺术等文化史迹。古建 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说 过:“余治中国建筑史, 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 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 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 ,四十年来未能去怀。” 经历百年的时代巨变 ,《中国文化史迹》所反 映的史迹和文物,已经有 很大的变化,其中多数史 迹和文物基本完好地保存 至今,但也有相当部分由 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因素 ,或已不存,或已损坏。 我们试图用最年久的 老照片、最新撰写的文字 ,让广大读者能够分享这 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领略 中国文化古迹之美,从而 更加真切地感知中华文明 的精粹。因此,我们策划 了这套丛书。丛书分为四 个主题:佛像、碑刻、古 塔、亭台楼阁。 一方面,我们按照不 同主题精选了《中国文化 史迹》中的珍贵照片,包 括一批反映地形地貌、建 筑布局的线描图。回望百 年前中国文化遗迹的最初 影像,这些具有原始性、 纪实性、现场性的百年旧 影,所展现的古迹之美, 震撼人心。 另一方面,我们按照 四个主题,共精选了81个 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迹,以 古迹生成时间为序,用最 新创作的文字,从地理、 历史、美学等角度,把读 者带入各个文物现场,试 图展现每一处古迹的来龙 去脉,解析其千百年来所 经历的战争摧残、风雨剥 蚀、人为损坏、外人掠夺 的沧桑岁月,总结历史人 物在其中的作用,揭示历 史的因果关系,描述现今 的保存状况,并介绍考古 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 了相关的文化常识。 文化遗迹记录历史, 述说沧桑,传承文明。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 迹遗址理事会首次提出设 立国际古迹遗址日。 1983年11月,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并号 召各成员国倡导和推行“4 ·18国际古迹遗址日”。 2020年国际古迹遗址日 的主题是“共享文化、共 享遗产、共享责任”; 2021年主题是“复杂的过 去,多彩的未来”;2022 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 ;2023年的主题是“变革 中的文化遗产”。中国拥 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是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 家之一。在追求经济发展 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共同 守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 智慧。 因此,我们盛情推出 本套丛书,期待更多的人 了解并重视我们的传统文 化遗产,让源远流长的中 华文化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