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玉麟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石玉麟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真诚、严谨的态度和细腻、翔实的笔触记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麟的成长历程及学习和工作经历,着重叙述了石玉麟院士从事的科研事业。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宜农荒地资源、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等重大研究工程,为我国土地资源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提出了资源工程学的理论框架,开辟了资源科学研究的若干新领域;多次参与和主持了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为西北边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石玉麟(1936—),土地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资源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国土地资源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在中国首次系统地阐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
主编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提出了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与统计体系,标志着土地资源科学的形成。
主持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等项目的研究,主编了《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主编《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中国资源百科全书·总论》及资源科学代表作《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和《资源科学》专著。
主编国情研究第2号报告《开源与节约——中国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潜力与对策》、第8号报告《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思想。
领导多学科的“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提出了完整的开发方案,丰富了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曾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授予的“中国资源科学成就奖”,201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身世
一、我的祖国
二、我的故乡
三、石氏家族的变迁
四、关于我的身世问题
五、关于奶娘
第二章 农村生活
一、新旧两重天
二、抓壮丁
三、我的劳动生活
四、农田劳动
五、文化之乡
第三章 求学之路(20世纪40年代至1957年)
一、兵荒马乱中度过了小学阶段
二、短暂的小商贩生活
三、初中迎来了新中国
四、坎坷而快乐的高中生活
五、旧病复发,共产党拯救了我
六、经济来源中断,共产党再次救了我
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八、艰苦奋斗的大学生活
九、难以忘怀的几位师友
第四章 综合考察
一、综合考察的兴起与沿革
二、综合考察类型与发展
三、综合考察的基本经验
四、信息技术与系统分析方法在综合考察中的应用
第五章 从土壤地理学研究到土地资源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一、新疆综合考察(1957—1961年)
二、内蒙古综合考察(1962—1966年)
三、难忘的师友
四、成家(1963—1966年)
五、“四清运动”与“文化大革命”
六、黑龙江省考察(1976—1978年)
第六章 开拓土地资源学领域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一、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研究
二、中国宜农荒地资源
三、一幅描绘祖国大地的宏图——《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
四、中国土地承载力研究
五、土地资源研究小结
第七章 从土地资源研究领域扩展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一、从土地资源向自然资源研究领域扩展的历程
二、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研究——第二次新疆综合考察
三、国情研究
四、自然资源与资源科学
五、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八章 从资源领域扩展到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在中国工程院的日子(2000—2018年)
一、资源环境领域研究的历程
二、为抢救内蒙古高原生态环境上书国务院
三、转变“人定胜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
四、关于塔里木河治理问题
五、对减轻沙尘暴影响的几点看法——在国务院召开座谈会上的发言
六、关于新疆开荒问题
七、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
八、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九、发展水稻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巩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2004—2006年)
十、关于棚户区与高台危房改造
十一、“中国农业资源环境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2016—2017年)
十二、在中国工程院亲密的师友
第九章 余音(2012年—)
一、《石玉林文集》
二、《岁月补遗》
结语
附录一 石玉麟大事记
附录二 石玉麟主要著作和论文
代后记 八十自述
序言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千载
难逢的伟大时代。千百万先
烈前贤用鲜血和生命争得了
百年巨变、民族复兴,推翻
了帝制,肇始了共和,击败
了外侮,建立了新中国,独
立于世界,赢得了尊严,不
再受辱。改革开放,经济腾
飞,科教兴国,生产力大发
展,告别了饥寒,实现了小
康。工业化雷鸣电掣,现代
化指日可待。巨潮洪流,不
容阻抑。
忆百年前之清末,从慈
禧太后到满朝文武开始感到
科学技术的重要,办“洋务”
,派留学,改教育。但时机
瞬逝,清廷被辛亥革命推翻
。五四运动,民情激昂,吁
求“德、赛”升堂,民主治国
,科教兴邦。接踵而来的,
是18年内战、14年抗日和4
年解放战争。恃科学救国的
青年学子,负笈留学或寒窗
苦读,多数未遇机会,辜负
了碧血丹心。
1928年6月9日,蔡元培
主持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
国立综合性科研机构——中
央研究院,设理化实业研究
所、地质研究所、社会科学
研究所和观象台四个研究机
构,标志着国家建制科研机
构的诞生。20年后,1948
年3月26日遴选出81位院士
(理工53位,人文28位)
,几乎都是20世纪初留学海
外、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中国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中国
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1950-1960年有2500多名留
学海外的科学家、工程师回
到祖国,成为大规模发展中
国科技事业的第一批领导骨
干。国家按计划向苏联、东
欧各国派遣1.8万各类科技
人员留学,全都按期回国,
成为建立科研和现代工业的
骨干力量。高等学校从新中
国成立初期的200所增加到
600多所,年招生增至28万
人。到21世纪初,高等学枚
2263所,年招生600多万人
,科技人力总资源量超过
5000万人,具有大学本科
以上学历科技人才达1600
万人,已接近最发达国家水
平。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从一穷二白成长为科技大国
。年产钢铁从1949年的15
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粗钢
6.8亿吨、钢材8.8亿吨,几
乎是8个最发达国家(G8)
总年产量的2倍。20世纪50
年代钢铁超英赶美的梦想终
于成真。水泥年产20亿吨,
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总产量
。中国已是粮、棉、肉、蛋
、水产、化肥等第一生产大
国,保障了13亿多人口的食
品和穿衣安全。制造业、土
木、水利、电力、交通、运
输、电子通讯、超级计算机
等领域正迅速逼近世界前沿
。“两弹一星”、高峡平湖、
南水北调、高公高铁、航空
航天等伟大工程的成功实施
,无可争议地表明了中国科
技事业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实行改革开放,全国工
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速实现工业化是当务之急
。大规模社会性基础建设,
大科学工程、国防工程等是
工业化社会的命脉,是数十
年、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张光斗、王大
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
、罗沛霖等学部委员(院士
)认为,为了顺利完成中华
民族这项历史性任务,必须
提高工程科学的地位,加速
培养更多的工程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原设的技术科学
部已不能满足工程科学发展
的时代需要。他们于1992
年致书党中央、国务院,建
议建立“中国工程科学技术
院”,选举那些在工程科学
中做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
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
派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院士
,授予终身荣誉,赋予科研
和建设任务,请他们指导学
科发展,培养人才,对国家
重大工程科学问题提出咨询
建议。中央接受了他们的建
议,于1993年决定建立中
国工程院,聘请30名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遴选66名院士共
96名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于1994年6月3日,召开
了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选
举朱光亚院士为首任院长。
中国工程院成立后,全体院
士紧密团结全国工程科技界
共同奋斗,在各条战线上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新
的贡献。
中国的现代科技事业比
欧美落后了200年。虽然在
20世纪有了巨大进步,但与
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祖国的工业化、现代化
建设,任重道远,还需要有
数代人的持续奋斗才能完成
。况且,世界在进步,科学
无止境,社会无终态。欲把
中国建设成科技强国,屹立
于世界,必须持续培养造就
数代以千万计的优秀科学家
和工程师,服膺接力,担当
使命,开拓创新,更立新功

中国工程院决定组织出
版“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
书,以记录他们对祖国和社
会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治
学为人的高尚品德、开拓创
新的科学精神。他们是科技
战线的功臣,民族振兴的脊
梁。我们相信,这套传记的
出版,能为史书增添新章,
成为史乘中宝贵的科学财富
,俾后人传承前贤筚路蓝缕
的创业勇气、魄力和为国家
、人民舍身奋斗的奉献精神
。这就是中国前进的路。
宋健
201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