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给3-6岁孩子的想象力绘本。如果一个水族馆有抹香鲸怎么办?一只悲伤的抹香鲸,孩子们在看到它以后也感到了它的悲伤。该怎么办才好呢?让我们一起偷走它!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可难到了孩子们。小男孩在海洋学家爸爸的帮助下,把消息传递给了海洋里的动物们,在动物们的齐心协力下,孩子们将水族馆灌满水,把水族馆迁移到了海边,打开水族馆所有的门之后,水族馆就融到了大海里,抹香鲸最终回到大海。水族馆的房顶露在外面,变成了以座小岛。孩子们坐在小岛上,开心地笑了。 目录 《偷走一头抹香鲸(精)》无目录 序言 一个故事,三种力量 常立(儿童文学作家、 研究者) 这是一个在叙述上有些 奇特的故事,它不像一般故 事那样平滑连贯,而是峰回 路转甚至不避突兀地变成了 三节故事。 第一节故事貌似一个典 型的科普故事,一五一十地 普及着关于抹香鲸的科学知 识:“它们睡觉时是几十头 一起竖立在海里,就像一片 大森林”,“它们的??竟然 很香”,“它们有所有动物里 最大的大脑”…… 接下来的第二节故事像 是一个提倡动物保护的环保 故事,实实在在地表达着对 水族馆里抹香鲸的关爱:“ 它是哭了吗”,“也许它很害 怕”,“也许这里太小了”,“ 它应该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它今后一辈子都只能生 活在这里了”…… 最后的七个跨页构成第 三节故事,这一部分无疑是 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童话故 事,运用奇思妙想把身陷图 图的抹香鲸送回大海:“我 们把抹香鲸的事告诉了海豚 ”,“海豚告诉了虎鲸”,“虎 鲸告诉了座头鲸”,“座头鲸 告诉了蓝鲸”,“晚上,抹香 鯨妈妈终于得到了消息”,“ 它带来了海浪和风”…… 如果它是一个平滑连贯 的故事,那么在第一节故事 里出现的知识——竖立着睡 觉、很香的?最大的大脑, 多半会在后续故事中发挥作 用。而第二节故事里的环保 主题可能会在后续故事里发 展得更严肃、更深沉,就像 丰子恺奖获奖作品《苏丹的 犀角》那样,留给读者更多 的沉思与悲怆。但是第三节 故事撤开了前面故事的限定 ,就像故事在这里重新开始 一样,自由自在,无所顾忌 :海洋生物学家可以眼睛也 不眨地去策划偷鲸,海洋生 物们可以不经训练就能听懂 人言,海浪和风可以显出神 灵的形象,而一切建筑学、 生物学、气象学和物理学的 知识都要统统让位于人物内 心美好而难以实现的愿望… …这是再纯正不过的童话了 。从科普到童话,故事可以 这般“急速大拐弯”式地讲述 吗? 当然可以。如果所有的 故事都遵循一定的讲法,那 故事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样 的讲法其实由来有自。传统 民间故事中经常会出现类似 的不同类型故事的连缀和杂 糅现象。好端端一个“狗耕 田”的故事,讲着讲着就变 成了“猫狗寻宝”,再讲着讲 着又出现了“田螺姑娘”…… 这是因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 ,由不同的讲述者来讲述, 每个讲述者都有权利根据时 间、地点、习俗、价值观或 仅仅是个人喜好的不同,随 意改变故事的脉络与走向。 现代的故事讲述者借鉴一下 古老的故事讲述法似乎并无 不妥。 此外,如果由儿童来讲 故事,也容易出现杂糅现象 。这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故 事的即兴发挥远比内在逻辑 更为重要。成人学习一下儿 童重视当下自由联想的故事 讲述法似乎也无不可。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三 节故事,恰恰按照重要性递 增的顺序呈现出儿童故事所 带来的三种不同的力量。第 一种是好奇的力量。因为好 奇,我们希望知道万事万物 的答案,这是我们追求获取 知识的动力——“一直想见 到一头真正的抹香鲸”。第 二种是关爱的力量。因为关 爱,我们甚至可以放下对知 识的求索,而愿意让我们关 爱的事物能够自由地存在与 生活——“我不想再见到抹 香鲸了”。第三种是想象的 力量。即使现实还不允许我 们把关爱落在实处,但因为 想象,我们仍可以把我们的 关爱妥善地安放在我们的愿 望之中。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此刻 看起来似乎缥缈难即的美好 愿望。人类文明的一切美好 事物都肇始于此。这个神奇 的故事,在传递知识、传扬 关爱之外,还传播了想象的 种子。这些种子将在读者心 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有 朝一日可以呼唤风雨与海浪 ,冲决锁链与限制,带领我 们走向一个海阔从鱼跃,天 高任鸟飞——不,是“鲸在 空中飞”——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