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何以为人(儒家人生哲学思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于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将“人”置于先秦儒家思想中予以展开,以人和人格的关系作为思考的起点,意将人生的诸多问题引导至关涉文化、伦理等的人生哲学中,引发思考。
以中西之学为背景,汲取古今中西的哲人智慧,借历代大儒的慧眼,从经典历史文献的文本出发,对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观点进行梳理、思辨和融会,就人生的基本问题提出见解和认识,帮助读者理解儒家的人生智慧,思考基本的人生问题。
从“何以为人”的问题视角,探索儒家人生哲学中具有普世意义的至理,领悟人生真谛。
作者简介
于超,山东莱西人,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团队成员,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获得者。
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三项、国家重点课题两项,主持中央直属中央高校专项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改项目一项。与石中英教授主编《黄济教育思想论要》,独立编著《世代相传的中华优秀儿童故事》,参编著作多部。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我从哪儿来?我是谁?
第一节 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节 拨开人性说的迷雾
第三节 人生只做一件事
第四节 做人的担当与荣耀
第五节 做人的逻辑:自然与当然一体
第二章 我该去哪儿?
第一节 人生何曾有目的
第二节 人生就是人生的目的
第三节 孰是善,孰是恶?
第四节 善与恶从未共存
第五节 私德与公德从未分离
第三章 学做人,就是要有人样儿
第一节 《诗》在眼前,不在远方
第二节 合“礼”生活,过得有理有情
第三节 与天地共鸣共舞
第四节 儿童故事有大道
第四章 学做人,就须走在人道上
第一节 “纵然”批判:生来是人,未必成人
第二节 感通要义:以诚相待,共情共生
第三节 返本复始:回归自然,不改初衷
第四节 持守中道:根正源清,不偏不倚
第五节 知行合一:情真意切,言实行笃
第六节 “勉然”批判:勉为其难,成不了人
附一 儒士人生的典范——纪念黄济先生诞辰100周年
附二 记黄济先生的“勤”“俭”与“不为人先”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这是一部希望很多人能看懂的著作。
这是一部希望引发大家思考的著作。
这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写就的著作。
书中凝聚作者近些年的思考,这些思考是作者的一段求索之旅。
本书目的不是给任何人任何的答案,只是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帮助读者有自己的所得。
后记
哲学是认识世界的智
慧,在认识世界的诸多事
物中,首要的是认识人生
。儒家哲学的核心,即人
生哲学。儒家人生哲学的
形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先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
宝贵财富。儒家的人生哲
学对铸就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发挥过必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每
每念及先圣先贤之于我们
民族的这些不朽贡献,难
抑心中的温情与敬意。为
了致敬,更为了传承与弘
扬,便有了为完成这部著
作所作的努力。
这是一部希望很多人
能看懂的著作。书稿初成
时,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
作,用语上有很多脱离日
常的表述,有的地方颇为
晦涩。后来受到出版社的
鼓励,决意将其推送给广
大读者,让更多的人去认
识儒家哲学。为此我对书
稿内容进行了通俗化的改
写,也特意邀请了北京师
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的教
师姜旭与我的研究生胡悦
同学参与其中。在这个过
程中,我也真切地感觉到
人文领域的学术成果不应
束之高阁,而应是活泼泼
地贴近大家生活。
这是一部希望引发大
家思考的著作。书中凝聚
我近些年的思考,这些思
考是我的一段求索之旅。
我尽力地将求索所得汇聚
在这本著作当中,其中有
的内容曾经公开发表过,
有的是首次公开。将这样
的思考所得呈现给大家,
就如同将自己的内心与思
想剖析给大家,其目的不
是给任何人任何的答案,
只是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
思考,帮助读者有自己的
所得。这种所得可能与我
相似,也可能大相径庭。
无论被认可还是被批判,
都真诚地希望能令读者有
所思、有所感,更有所悟

这是一部站在巨人肩
膀上写就的著作。作为一
位青年学人,要参悟人生
哲学的命题,离不开前辈
学者的艰苦工作与卓越贡
献,离不开多年求学生涯
中老师们的指导。从我本
科的学术班主任徐瑞教授
指导我写了第一篇学术论
文开始,我真正走上了学
术创作的道路。我的硕导
石中英教授、博导于述胜
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赵
朝峰教授都是学界学高身
正的楷模,也是我不断学
习的榜样。他们的教诲指
引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披荆
斩棘。在诸多的先贤之中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民国
大儒刘咸忻。刘咸炘颇具
才情,有“穷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之博学大智
。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碰
撞之际察势观风,明统知
类,形成了会通儒家与道
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的学问
体系。硕士毕业后,尝得
失学之苦的我,彷徨甚至
怀疑自己。在我不甚自信
却又孤注一掷时,蒙恩师
于述胜教授不弃,招收我
为其博士生,如师如父地
给予我关心与教导。在他
的指导下,我私淑刘成忻
。在博导主持的读书会上
,导师指导我们逐字逐句
地研究刘咸炘的著述。遨
游于刘咸炘的著述之中,
畅享思想文化的盛宴,使
我见识了学问的高广。正
因为有了老师的悉心培养
,有中国历史上如刘咸炘
一般的学问大师,我才有
了能够完成这部著作的学
术能力。
感谢我的老师,我也
希望能够成为如他们一般
的人师。也感谢我的母校
曲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
大学!我曾经是他们的学
子,也永远是母校的学子
。希望自己能永怀赤子之
心,永葆对教育事业的热
爱,甘为人梯。
感谢中西书局对本书
出版的帮助与支持,经责
任编辑的精心审校,这本
著作才得以呈现在每一位
读者面前。
感恩与怀念!
深切缅怀黄济先生!
您一直与我们同在。
于超
2021年初秋北京师范
大学
精彩页
第一章
我从哪儿来?我是谁?
人是从哪里来的?
当古人对这样的根本性问题得不到科学回答时,往往就通过神话给出解释。这就出现类似于女娲、上帝之类的角色。几千年前的《易经》中就记载了中国圣贤对于人的源起的答案——“天施地生”,抽象一点就是“阳施阴化”。这个答案是科学的,也是哲学的。
万物生于天地间,从起源上讲皆出于天地,从科学上讲,这种说法是没问题的,人是天地之间化生的,不是任何神的创造,人起源于这个以天地为总体的物质世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唯心主义。
若以“自然”言事物的本然属性,以“当然”言一切与事物之本然属性相合者。天地,即大自然,为一切价值的根源;人之“自然”也就是人的天性来自于“大自然”,是人之本体,是人生价值的根源。
第一节 我命由我不由天?
要理解人起源于天地,我们还需要继续追究“天地怎样化生出来人”。
所谓的“天施地生”,其实就是“阳施阴化”。“阳施阴化”听着很晦涩抽象,而“天施地生”好像赋予了天地以意志,将天地神化了。其实,“阳施阴化”是从哲学层面上讲人的化生,意在讲明万物都是阴阳和合的产物。
阴阳实际上是描绘事物所具有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属性。与阴沉相对,阳就是升腾;阴是黑暗,阳就是光明;阴是内敛,阳就是外放;阴是有形,阳就是无形;阴是凝定,阳就是周流;阴是左,阳就是右。
万物都有两端,一端是阴,另一端就是阳,但阴阳通常又各指特定的一端,比如黑暗有形下沉凝定的,我们会称之为阴,而不是阳;光明无形升腾我们会称之为阳,而不是阴。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形成了一些日常的约定俗成,比如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任何事物都有阴且有阳,即《幼学琼林》所讲:“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故天地配以阴阳。”比如一座山必然既有南面也有北面,一条河必然有两岸,一个人必然有左右。只有任何一端,即只有阴或者只有阳都构成不了任何事物。人也是如此,所以人是阴阳和合化生而成,即“阳施阴化”。
“阳施阴化”为什么要说成“天施地生”?“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万物如何生,如何长呢?
“阳施阴化”,即所谓的“阴阳和合”。阴阳和合的说法较之“阳施阴化”显得笼统——什么叫做和合?阴阳如何和合,即“阳施阴化”?阴阳最基本的是指向事物的有形与无形这两端。以有形与无形为例,阳是无形,阴是有形。任何事物都是有形的形体与无形的性能的合一,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性能施于其身,由其身化成。以水杯为例,赋予水杯装水的性能,水杯的形体实现这个性能,水杯是形体与性能的统一。
既然是“阳施阴化”,为什么要说成“天施地生”?阴阳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可以帮人理解这些概念,最能体现阳的具象就是天,最能体现阴的具象就是地,所以常以天地为阴阳的典范。这就如同我们用正能量代指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用负能量代表消极颓废的情感和行为。正能量与负能量本是物理概念,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从自然界中取象,以其代表哲学内涵,这样就使抽象的哲学理念具象化。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隐喻的过程,不可等同。不能因为正能量与负能量作为物理概念没有好坏之分,就说从哲学上所讲的正能量与负能量没有好坏。就如同我们以蜡烛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奉献自己的时候必然越来越“短”,教师完全可以在不断奉献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同样的,讲“天施地生”是为了使“阳施阴化”具象化,而不是使天地神化。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