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4卷唯美主义)(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蒋承勇//马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层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的发生语境,梳理其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等层次并展开深度阐释,指出唯美主义诗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既有相互对应的一面,又有互相错位的一面。本书深化了我国学界关于唯美主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导论 唯美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第一章 唯美主义产生的语境
第一节 唯美主义的社会土壤
第二节 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哲学与美学的“发酵”
第四节 跨艺术门类的互证
第五节 艺术家地位的上升和艺术市场的建立
第二章 19世纪唯美主义文学谱系
第一节 前身:巴洛克文学
第二节 法国唯美主义
第三节 英国、爱尔兰唯美主义
第四节 美国唯美主义
第五节 俄国唯美主义
第六节 德国、奥地利唯美主义
第七节 其他欧美国家的唯美主义
第三章 “艺术高于生活”的理论脉络
第一节 摹仿论统御下的理论酝酿
第二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峙与融合
第三节 德国美学:“首足倒置”
第四节 艺术美对自然美的超越
第四章 艺术自律的诗学准备
第一节 审美意识的“蛰伏”
第二节 审美作为完整人性的拼图
第三节 自由:艺术自律的翅膀
第四节 艺术无功利思想
第五节 艺术自律还是审美自觉?
第五章 形式主义溯源与误区
第一节 本体论视域中的“形式”
第二节 认识论视域中的“形式”
第三节 科学主义视域中的“形式”
第四节 语言学转向中的“形式”
第六章 艺术拯救世俗人生
第一节 宗教艺术化与艺术宗教化
第二节 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
第七章 理论与创作的错位与对应
第一节 “艺术高于生活”与“逆反自然”
第二节 “艺术自律”与“异教情调”
第三节 “形式”的自觉与“感觉”的描写
第四节 “艺术拯救世俗人生”与“感性解放”
第八章 唯美主义思潮的本质
第一节 “感性认识”之显现
第二节 唯美主义本质论
第三节 唯美与感性的“现象学”纽带
第四节 文学的“内宇宙”转向
第五节 唯美与象征的关系
第六节 唯美与“颓废”的关系
余论 唯美主义、消费文化与艺术大众化
附录 中西“文学自觉”现象比较
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作品名、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序言
唯美主义在中国的百年
传播
唯美主义进入中国已逾
百年。百余年来,国人对唯
美主义时而饶有兴致,时而
保持警惕,甚至全盘否定。
这种摇摆不定且大相径庭的
态度其实已经充分说明唯美
主义的话题是既含混又别具
魅力的。毋庸讳言,在中国
新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长
河中,唯美主义并非国人最
迫切需要的艺术养料,我国
的文学传统与现实国情没有
独立孕育唯美主义的土壤,
新文学历史上更没有出现严
格意义上的唯美主义理论体
系与唯美主义理论家。从踏
人“国门”伊始,唯美主义就
和象征主义、颓废派以及其
他西方现代文学流派一道被
中国现代文学界统称为“新
浪漫主义”,引起了陈独秀
、沈雁冰、田汉、郭沫若、
沈起予等人的关注,当时新
文学界将“新浪漫主义”视为
中国文学未来的形态,其实
也就是说,唯美主义不是国
人的迫切需求。站在今天的
历史坐标往回看,我们不能
否认唯美主义在新文学构成
中的作用,它与其他形形色
色的西方文学思潮一起构成
了中国新文学的“武库”。随
着时代的发展,唯美主义已
经从一个完全舶来的观念逐
渐融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
和文学的肌理中。同时,我
们无法否认,正如“美是什
么”的千古谜题一样,直到
今天,唯美主义思潮仍然是
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由
于中国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新文学“武库”之驳杂和唯美
主义本身的多层次性,我们
仍有必要对唯美主义思潮在
中国新文学百年的接受情况
重新进行梳理。
一、五四时期的译介热

唯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
传播首先从作家作品的译介
开始。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就英国唯美主义文学而言,
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最早被译介
到国内的唯美主义作家,鲁
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
说集》第一次收录了王尔德
的童话《快乐王子》。随后
,《一个理想的丈夫》《温
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莎乐
美》等王尔德的戏剧被大量
译介,更被中国戏剧界频繁
改编;王尔德的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自1922年3月
15日于《创造》季刊创刊号
上被郁达夫译介开始,便陆
续由杜衡译等人不断推出不
同译本。此外,佩特
(Walter Pater,1839-1894
)的理论、拉斐尔前派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当时被称为“
先拉飞派”)的创作、具有
唯美主义倾向的刊物《黄面
志》(The Yellow Book)
及其作家群被《沉钟》《小
说月报》《新月》《狮吼》
《金屋月刊》《大公报文学
副刊》《真善美》等杂志译
介,一时形成五四新文学界
的“唯美一颓废”热潮。1929
年4月,鲁迅在朝华社编印
的《文苑朝华》第一期第四
辑《比亚兹莱画选》一文中
,选取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比
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
,1872-1898)12幅绘画作
品,并写了一篇“小引”专门
介绍比亚兹莱:“他是由《
黄书》(即《黄面志》——
引者注)而来……无可避免
地,时代要他活在世上。这
90年代就是世人所称的世纪
末,他是这年代底独特的情
调底唯一的表现者。90年代
底不安的、好考究的、傲慢
的情调呼他出来的。”英国
唯美主义理论也纷繁而至,
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萧石君
的《世纪末英国新文艺运动
》(1930),该书介绍了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过程,
尤其是英国唯美主义思想家
佩特的思想。此外,朱维基
、林语堂、沈泽民、梁实秋
、郭沫若、张定璜等人各自
译介了佩特、王尔德等人的
理论思想。
法国唯美主义作家戈蒂
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的作品首次出
现在1925年的《学衡》杂
志上。后来,曾孟朴、曾虚
白父子于1927年在《真善
美》杂志上不断刊发戈蒂耶
的诗歌和小说。1929年,
这本杂志又译介皮埃尔·路
易斯(Pierre Louys,又译
比尔·路易斯)的名作《阿
芙罗狄特》(Aphrodite,
1896),当时译为《肉与
死》,这个并不“忠实于”原
文的译名可以说抓住了这部
小说的唯美主义特质。《真
善美》杂志是五四新文学首
个译介法国文学的重镇,同
时也是宣传“艺术至上”“艺
术非功利”等唯美主义思想
的重镇。《狮吼》杂志是由
“狮吼社”于1924年创办的文
学刊物,起初由“狮吼社”核
心成员滕固、方光焘等人负
责编辑,由国华书局承办发
行。后几经沉浮,《狮吼》
改由邵洵美的金屋书店发行
,并于1928年更名为《狮
吼·复活号》重新出刊。邵
洵美成为社团与刊物的核心
人物,该刊共发行十二期后
宣告停刊,邵洵美等人又创
办了《金屋月刊》。《金屋
月刊》成为“狮吼社”创作的
园地,同时也是译介国外唯
美主义思潮的窗口,法国唯
美主义诗歌流派帕尔纳斯派
(又译“巴纳斯派”,亦称“
高蹈派”)的作品就率先在
《金屋月刊》第一期上发表
。因此,《真善美》与《狮
吼》《金屋月刊》成为新文
学传播唯美主义的阵地,它
们都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
—上海,当时的上海还有《
幻洲》和《文艺画报》等具
有唯美主义背景的刊物。
除却英法两国,美国的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