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全面发展,本书在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视野下,关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一系列的人地关系和矛盾问题,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状资源条件,就国家公园的现状、布局、机制和实践等多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整合并优化现有保护地类型,科学布局新型自然保护地网络,细化并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玉钧,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加拿大国家公园联合实验室中方负责人。《风景园林》、《旅游学刊》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自然保护地》副主编,《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和《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的第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近年来主要从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公园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乡村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维护技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实现制度构建及治理优化”等研究项目。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Ⅰ 总报告 G.1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与趋势 G.2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及展望 Ⅱ 国土空间与总体布局 G.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体系专项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以江西、西藏和河北为例 G.4 流域尺度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研究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G.5 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自然保护地景观风貌评价及管控策略 G.6 国家公园气候智能规划和管理 G.7 中国国家公园情景规划路径构建 ——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Ⅲ 资源管理与自然教育 G.8 原住居民参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G.9 太行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 G.10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G.11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与实践 Ⅳ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G.12 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模式 G.13 居民生计韧性及其对国家公园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为例 G.14 “国家公园-社区”共同体: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的案例研究 G.15 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旅游发展 ——以黄石-大提顿公园杰克逊小镇为例 G.16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地区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 Ⅴ 游憩规制与特许经营 G.18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范围界定与体系构建 G.19 风景名胜区的得失评价与中国国家公园未来发展方向 G.20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文资源分布及评价 G.21 钱江源国家公园游憩机会供给与需求研究 G.22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共生主体、利益关系与利益实现方式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G.23 特许经营:有限有序竞争基础上的保护手段 ——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例 G.24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的地方性实践:三江源的案例 Ⅵ 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及实践 G.25 开创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先河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经验 G.26 虎豹归林和谐共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经验 G.27 丹霞奇景多彩南山 ——南山国家公园建设经验 G.28 生态美百姓富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经验 G.29 潮起钱江源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经验 Ⅶ 附录 G.30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大事记 G.31 后记 Abstract Cont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