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论语述读》是著者问道《论语》,重启人生的修行心得。著者所关注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全身心潜入《论语》,从孔门先贤之后,听闻了孔子的教诲,是否真正体悟了孔子本意与《论语》编述者的匠心,是否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论语》有所了解,对孔子有所亲近,对孔子大道有所乐好,进而能安放心灵,实现成长。 述而不作,是本书的追求。历史上对孔子的赞誉无以复加,对孔子的污名也曾甚嚣尘上,对《论语》的真诚信仰无以复加,对《论语》的实用主义取舍甚至曲解杜撰也屡见不鲜。学习《论语》,不借助前人成果不行,落入前人窠臼也不行。本书从《论语》文本出发,尊重古注,但不苟从古注。凡古注相互矛盾处、牵强处、与仁道人情冲突处,皆直奔《论语》文本,紧扣《论语》经文,联系《论语》篇章布局以及与《论语》同时或较近的文献注释《论语》章句,阐发《论语》精义,注重前后贯通贯述,注重考据功夫,力求接近孔子本意,接近《论语》编述者之意。 本书每一篇篇目之下、正文之前,都有一段导读性的提要文字,便于读者了解该篇主旨。每一章在结构上分为原文、意译、述读三部分。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后记 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表面上看是作者对《论语 》的述读,似乎和大多数介 绍《论语》的书没有什么区 别,但细心的读者读到书末 的后记,就会被作者的经历 所震撼,就会感受到它的不 同一般,我将这种不同一般 称为“生命的阅读”和“生命 的写作”。从阅读的层面看 ,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都是一 种“文字的阅读”;进一步, 则有一部分读者更用心、更 投入,于是就上升到了“心 灵的阅读”;更进一步,会 有极少数读者投入的是自己 的生命,于是就达到了阅读 的最高层次——“生命的阅 读”。写作也是如此:大多 数作者的写作只是“文字的 写作”,少数作者达到了“心 灵的写作”,而只有极少数 作者能达到“生命的写作”的 高度。所以,只有作者的写 作达到了“生命的写作”的高 度,而阅读的人也达到了“ 生命的阅读”的层次,从而 形成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 流和共鸣,才达到了读书的 最高境界。中华传统文化中 的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无 疑都是“生命的写作”的结晶 。《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本 人所写,但同样是他用自己 的生命成就的结晶。本书的 作者孙宏良,正是对《论语 》进行了“生命的阅读”,同 时又用自己的生命进行了写 作,才有了这本《论语述读 》。 作者孙宏良本来和我素 昧平生,只是因为3年前我 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座得以 结缘。没想到3年后的今天 ,他请我为他的这本书作序 。真心讲,我当时是很犹豫 的,因为我本人只是一名普 通的工科教师,对传统文化 只是热爱而已,实在没有资 格为这样的书作推荐。但当 我看了他写的后记后,一种 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生, 也因为我们共同的经历让我 再一次感受到经典的力量, 于是才应承下来。我从东南 大学退休后,便来到清华大 学作为外聘教师从事经典教 学的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 头了。我在每一次课程开始 时都向同学们强调:人生需 要经典,因为经典可以照亮 人生。这是我从自己的人生 经历得出的结论:因为《庄 子》,我正确地认识了死亡 ;也因为死亡,我才深刻地 理解了《庄子》。现在,我 从孙宏良的身上,也可以得 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论语 》,他正确地认识了人生; 也因为自己的人生,他才深 刻地理解了《论语》。正因 为如此,我将经典教学作为 自己的使命,并发自内心地 向每一个人推荐经典:只要 你真正投入,经典一定会让 你进发出巨大的力量。即使 重病在身,即使死亡来临, 你都可以坦然面对,微笑着 与疾病为友,和死亡相伴, 更何况一般的挫折和坎坷。 让我应承为之作序的第 二个原因,是因为孙宏良写 作此书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参阅了几十部前人的著述 ,对每一章、每一句甚至每 一个字都做了认真的推敲。 古人讲,读经典通常有两种 方法:一种是“六经注我”, 一种是“我注六经”。在我看 来,其实还有一种非常重要 的方法是“以经注经”。我认 为,孙宏良在本书的写作中 ,是同时使用了这3种方法 的,所以才使得本书具有了 不同于一般的特点。我在课 堂教学时,经常向同学们强 调著名学者顾随先生的一个 观点:读经典,不了解古人 是辜负古人,只了解古人是 辜负自已,必要在了解之后 还有一番生发。我认为,孙 宏良在本书的写作中也是很 好地做到了这两个方面的。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 推荐此书,并相信读者也一 定会从本书中感受到经典的 力量。 陈怡 2021年4月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