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雾都孤儿(精)/经典译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本书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征服世界的文学大师,极受欢迎的英国文豪。
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出生于英国南部朴次茅斯,其父是海军职员。童年时家道中落,一度被迫辍学,但天赋出众,聪明好学。
10岁前,读尽父亲藏在阁楼里的全部古典小说。12岁时,为补贴家用,去皮鞋作坊当童工,在磨难中成长。此后当过律师事务所文书、审案速记员、报社记者,业余时间尝试文学创作。
21岁时,心惊胆战将没有署名的处女作投稿给杂志,发表后激动落泪,受到巨大鼓舞。24岁时,长篇处女作《匹克威克外传》出版,一纸风行;同年结婚、剧作上演。
狄更斯总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和散文;生了10个孩子;作了400多场盈利性的朗诵会。
晚年住进梦寐以求的盖茨山庄,58岁时逝世于此。
为了纪念狄更斯,很多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狄更斯节。
经典代表作:《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圣诞颂歌》《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讨论奥立弗·退斯特的出生地点以及有关他出生的种种情形。
第二章 介绍奥立弗·退斯特的成长教育以及衣食住行情况。
第三章 叙述奥立弗·退斯特差一点得到了一个并非闲差的职务。
第四章 奥立弗得授新职,初次踏进社会。
第五章 奥立弗结识新同事,平生第一次参加葬礼就冒出了一些和他主人的买卖颇不适宜的想法。
第六章 叙述奥立弗被师兄诺亚的辱骂所激怒,奋起自卫,诺亚吓了一大跳。
第七章 奥立弗继续反抗。
第八章 奥立弗徒步去伦敦,途中遇见一位颇为古怪的小绅士。
第九章 有关快活老绅士和他那班得意门生的若干新细节。
第十章 叙述奥立弗对新伙伴的品格日趋了解,他长了见识但代价高昂。本章不长,但在这部传记中却十分重要。
第十一章 讨论治安推事范昂其人以及他办案方式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第十二章 在这一章里,奥立弗得到前所未有的悉心照料,回头接着谈那位快活的老绅士和他的那一帮年轻朋友。
第十三章 向聪明的读者介绍几位新相识,捎带着叙述一下他们的各种与这部传记有关的趣事。
第十四章 进一步叙述奥立弗在布朗罗先生家里的情形,在他外出办事时,一位名叫格林维格的先生为他作了一番值得注意的预言。
第十五章 表一表快活的老犹太和南希小姐是何等宠爱奥立弗·退斯特。
第十六章 奥立弗·退斯特被南希领走之后的情况。
第十七章 奥立弗继续倒运,引得一位前来伦敦的显要人物败坏他的名声。
第十八章 时过境迁,奥立弗在那一班良师益友之中如何度日。
第十九章 一个值得留意的计划在本章讨论定板。
第二十章 叙述奥立弗是如何被托付给威廉·赛克斯先生的。
第二十一章 远征。
第二十二章 夜盗。
第二十三章 邦布尔先生和一位女士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说明在某些时候甚至一位教区干事也会多情善感。
第二十四章 叙述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本章虽然很短,但在这部传记中却相当重要。
第二十五章 在本章中,这部传记要回过头去讲费金先生以及他的同伴了。
第二十六章 在这一章里,一个神秘的角色登场了,还发生了许多与这部传记不可分割的事情。
第二十七章 为前一章极不礼貌地把一位女士抛在一旁赔礼补过。
第二十八章 找寻奥立弗,接着讲述他的遭遇。
第二十九章 介绍一下奥立弗前来投靠的这一家人。
第三十章 叙述新来探访的人对奥立弗有何印象。
第三十一章 紧急关头。
第三十二章 奥立弗与好心的朋友们一起,开始过幸福的生活。
第三十三章 在这一章里,奥立弗和朋友们的欢乐遇到了一次意外挫折。
第三十四章 详细介绍一位现在才出场的青年绅士,以及奥立弗的又一次奇遇。
第三十五章 奥立弗的奇遇不了了之。哈利·梅莱与露丝之间进行了一次相当重要的谈话。
第三十六章 本章很短,单独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可是作为上一章的续篇,以及到时候读者自会读到的一章的伏笔,还是应该读一下。
第三十七章 读者在这一章里可以看到婚前婚后情况迥异的寻常现象。
第三十八章 邦布尔夫妇与孟可司先生夜间会晤的经过。
第三十九章 读者早已熟知的几个体面人物再次登场,并说明孟可司与老犹太是如何把他们很有价值的脑袋凑到一块儿的。
第四十章 与上一章紧相衔接的一次奇怪的会见。
第四十一章 包含若干新的发现,说明意外之事往往接连发生,正如祸不单行一样。
第四十二章 奥立弗的一位老相识显示了明白无误的天才特征,一跃成为首都的一位公众人物。
第四十三章 本章讲述逮不着的机灵鬼如何落难。
第四十四章 到了向露丝·梅莱履行诺言的时候,南希却无法前往。
第四十五章 诺亚·克雷波尔受雇为费金执行一项秘密使命。
第四十六章 赴约。
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后果。
第四十八章 赛克斯出逃。
第四十九章 孟可司与布朗罗先生终于会面了,记述他们的谈话以及打断这次谈话的消息。
第五十章 追与逃。
第五十一章 本章要解开好几个疑团,并议成一门只字不提财礼的亲事。
第五十二章 费金在人世的最后一夜。
第五十三章 最后一章。
译后记
序言
关于狄更斯和他的小说
艺术,心里早有一些想法,
趁写这篇前言之便,说出来
,就正于广大狄更斯爱好者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
第二部长篇小说。这位年仅
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学习
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
加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的榜样,勇
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
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
。他抱着一个崇高的道德意
图:抗议社会的不公,并唤
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使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民得到
救助。正因为如此,狄更斯
历来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
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
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
表”。对此,我有一些不同
的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
我们决不能把反映现实的文
学都说成是现实主义文学,
把“现实主义”的外延无限扩
展。事实上,作家运用的创
作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
,这和作家的特殊气质和性
格特点密切相关。狄更斯的
创作,想像力极为丰富,充
满诗的激情,他着意渲染自
己的道德理想,处处突破自
然的忠实临摹,借用一句歌
德的话:它比自然高了一层
。这和萨克雷、特洛罗普等
坚持的客观、冷静、严格写
实的方法有显著的区别。
试以《雾都孤儿》为例
,(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狄
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
分出色的一种手段。书中的
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
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
业的黑话。然而,狄更斯决
不作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
进行加工、提炼和选择,避
免使用污秽、下流的话语。
主人公奥立弗语言规范、谈
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窃为
何物。他是在济贫院长大的
孤儿,从未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接触的都是罪恶累累、
堕落不堪之辈,他怎么会讲
这么好的英文呢?这用“人
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无法解释
的。可见,狄更斯着力表现
的是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
是追求完全的逼真。(二)
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中,
故事情节往往是在环境作用
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即高
尔基所说的“某种性格、典
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然而,狄更斯不拘任何格套
,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
巧合。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
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
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
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
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
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
。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
不过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
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
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
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
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
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
界的魅力。(三)狄更斯写
作时,始终有一种“感同身
受的想象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对十
恶不赦的人物也一样。书中
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的一
场始终从费金的心理视角出
发。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
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
视着自己。他听到对他罪行
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
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
护几句。人群中有人在吃东
西,有人用手绢扇风,还有
一名青年画家在画他的素描
,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
真想伸过脖子去看一看……
一位绅士出去又进来,他想
:准是吃饭去了,不知吃的
什么饭?看到铁栏杆上有尖
刺,他琢磨着:这很容易折
断。从此又想到绞刑架,这
时,他听到自己被处绞刑。
他只是喃喃地说,自己岁数
大了,大了,接着就什么声
音也发不出来了。在这里,
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
节,不但描绘了客观事物,
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他极其丰富的想像
力。他运用的艺术方法,不
是“批判现实主义”所能概括
的。我倒是赞赏英国作家、
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
(George Gissing,1857—
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
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
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我认为这一表
述才够准确,才符合狄更斯
小说艺术的实际。
最后还要讨论一下E.M.
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说面
面观》中对狄更斯人物塑造
的贬低。据他说,狄更斯只
会塑造“扁形人物”,而不会
塑造“浑圆人物”,在小说艺
术上属于“较低层次”。事实
真是这样吗?试以《雾都孤
儿》中的南希为例,作一番
研究分析。我认为,南希这
个人物有无比丰富、复杂的
内心世界,远比E.M.福斯特
所称羡的一切“浑圆人物”更
富于立体感和活跃的生命力
。南希是个不幸的姑娘,自
幼沦落贼窟,并已成为第二
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除了
绞架,她看不到任何别的前
景。但是,她天良未泯,在
天真纯洁的奥立弗,看到往
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
然而生。她遵奉贼首之命,
冒称是奥立弗的姐姐,硬把
他绑架回贼窟时,内心充满
矛盾。归途中,她和赛克斯
谈起监狱绞死犯人的事,奥
立弗感觉到南希紧攥着他的
那只手在发抖,抬眼一看,
她的脸色变得煞白。后来,
她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地给
梅莱小姐和布朗罗通风报信
,终于把奥立弗救了出来。
梅莱和布朗罗力劝南希挣脱
过去的生活,走上新生之路
,但南希不忍心把情人赛克
斯撇下。赛克斯
导语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不可错过的杰作。这是一部从寒冷阴暗中透出温暖光明的书。小奥利弗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直面人生,哪怕世界都是黑暗,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健全的心态远比智商更重要,学会爱与感恩。
本书采用何文安先生译本,是读者自发评出的上佳译本之一。圆脊精装,印制精良。
后记
查尔斯·狄更斯(1812—
1870)生于英国朴次茅斯
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海军
小职员,十岁时全家被迫迁
入债务人监狱,十一岁起就
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他在
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
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
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
任人围观,给狄更斯心上留
下了永久的伤痕,他感到自
己“成名和为人所爱”的心愿
破灭了。
不过,狄更斯的第一部
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书中
那位可笑的胖绅士的名气比
当时的英国首相名气还要大
,狄更斯本人也获得很大声
誉。一八三六年下半年,二
十五岁的狄更斯应出版商理
查德·本特里的约请,担任
《本特里》杂志的主编,并
且以笔名“博兹”再写两部长
篇,其中一部次年二月起在
《本特里》杂志连载两年,
并于一八三八年十月出版单
行本。这本全书五十三章的
小说就是《雾都孤儿》,原
名《奥立弗·退斯特历险记
》,中国最早的译本是林琴
南的《贼史》,我这里采用
的还是更为读者熟悉的书名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
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
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
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
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
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
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
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
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
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
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
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
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
浪漫主义特色。
马克思曾经写道:“现代
英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小说
家,他们通过自己描写生动
的杰作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
社会真理,比所有的职业政
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
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
克思在他的《英国资产阶级
》一文中列举的英国小说家
中,有《名利场》的作者萨
克雷、《玛丽·巴顿》的作
者盖斯凯尔夫人、《简·爱
》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而狄更斯则名列这批杰出小
说家的榜首。
人们经常说狄更斯是伟
大的幽默家,但更重要的是
,他是文学上伟大的革新家
。他描写为数众多的中下层
社会的小人物,这在文学作
品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他以
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
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
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
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真
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
叶的社会面貌,具有巨大的
感染力和认识价值,并形成
了他独特的风格。他反映生
活广泛、多样,开掘深而有
力。他不采用说教或概念化
的方式表现他的倾向性,而
往往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
读者的愤慨、憎恨、同情和
热爱。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
鲜明的个性。他善于运用艺
术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的描写特征,用他们习惯的
动作、姿势和用语等揭示他
们的内心生活和思想面貌。
他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生动
的人民的语言,以人物特有
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性
格。
《雾都孤儿》问世一百
多年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小
说中那个愚蠢、贪婪、冷酷
的教区干事“邦布尔”在英语
中已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名
词,并由此衍生出“妄自尊
大,小官吏习性”等词义。
邦布尔先生婚后训斥老婆,
“哭能够舒张肺部,冲洗面
孔,锻炼眼睛,并且平息火
气。”这句话收入了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新版《
哥伦比亚名言辞典》。小说
《雾都孤儿》后来改编成了
多种电影、动画片、连环画
,搬上了荧屏、舞台。在中
国,《雾都孤儿》大概可以
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
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了。“奥
立弗要求添粥”一节编入了
我国出版的多种英语教科书
。进入九十年代,喜爱狄更
斯的广大观众又在电视屏幕
上看到,在美国推出的一部
动画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
由小动物担任。
《雾都孤儿》在一问世
即受到热烈欢迎的同时,长
期以来也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时至今日,许多争论已经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但正如美国著名文学评论
家爱德华·勒孔特所指出的
,“迄今为止,仍然使我们
感到震惊的是作者的一种偏
好,即对作品中的人物费金
动辄使用浑名‘老犹太’。”勒
孔特在一九六一年美国新文
学丛书版后记中说:“小说
中使用‘老犹太’差不多有三
百处。”这种用法在今天看
来的确十分刺眼。实际上,
狄更斯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
似乎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在出版一八六七——一八
六八年版的时候,作者将大
量的“老犹太”一语改为“费
金”。勒孔特指出,作者频
频使用这一浑名与“反犹太
主义”扯不上:“‘老犹太’这
一称呼连对其人极度蔑视的
赛克斯都没有用过,只有作
者自己才用(奥立弗)。”
狄更斯在他的自传中告诉我
们,小说中那个读者皆曰可
杀的贼首费金得名于作者少
年时代当童工的鞋油作坊里
一位对他十分关照的同伴鲍
勃·费金,“他比我年长好几
岁,个儿也高得多。”
我与《雾都孤儿》的缘
分起始于烽火连天的文化大
革命。一九六八年,一个同
龄的朋友借来一本早年出版
的《雾都孤儿》,说这是一
本讲怎样教小偷的书,不幸
的是,
精彩页
第一章 讨论奥立弗·退斯特的出生地点以及有关他出生的种种情形。
在某一个小城,由于诸多原因,对该城的大名还是不提为好,我连假名也不给它取一个。此地和无数大大小小的城镇一样,在那里的公共建筑物之中也有一个古已有之的机构,这就是济贫院。本章题目中提到了姓名的那个人就出生在这所济贫院里,具体日期无需赘述,反正这一点对读者来说无关紧要——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这样。
这孩子由教区外科医生领着,来到了这一个苦难而动荡的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一件相当伤脑筋的问题,这孩子到底是不是能够有名有姓地活下去。如果是这种情况,本传记很有可能会永无面世之日,或者说,即便能问世也只有寥寥数页,不过倒也有一条无可估量的优点,即成为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现存文献中最简明、最忠实的传记范本。
我倒也无意坚持说,出生在贫民收容院这件事本身乃是一个人所能指望得到的最美妙、最惹人羡慕的运气,但我的确想指出,此时此刻,对奥立弗·退斯特说来,这也许是最幸运的一件事了。不瞒你说,当时要奥立弗自个儿承担呼吸空气的职能都相当困难——呼吸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偏偏习惯又使这项职能成了我们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事情。好一阵子,他躺在一张小小的毛毯上直喘气,在今生与来世之间摇摆不定,天平决定性地倾向于后者。别的且不说,在这个短暂的时光里,倘若奥立弗的周围是一班细致周到的老奶奶、热心热肠的大娘大婶、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学识渊博的大夫,毫无疑义,他必定一下子就被结果了。幸好在场的只有一个济贫院的老太婆,她已经叫不大容易到手的一点啤酒弄得有些晕乎乎的了,外加一位按合同办理这类事情的教区外科医生。除此之外,没有旁人。奥立弗与造化之间的较量见了分晓了。结果是,几个回合下来,奥立弗呼吸平稳了,打了一个喷嚏,发出一阵高声啼哭,作为一名男婴,哭声之响是可以想见的,要知道他在远远超过三分十五秒的时间里还始终不曾具有嗓门这样一种很有用处的附件。他开始向全院上下公布一个事实:本教区又背上了一个新的包袱。
奥立弗刚以这一番活动证明自己的肺部功能正常,运转自如,这时,胡乱搭在铁床架上的那张补钉摞补钉的床单飒飒地响了起来,一个年轻女子有气无力地从枕头上抬起苍白的面孔,用微弱的声音不十分清晰地吐出了几个字:“让我看一看孩子再死吧。”
医生面对壁炉坐在一边,时而烤烤手心,时而又搓搓手,听到少妇的声音,他站起来,走到床头,口气和善得出人意料,说:
“噢,你现在还谈不上死。”
“上帝保佑,她可是死不得,死不得。”护士插嘴说,一边慌慌张张地把一只绿色玻璃瓶放进衣袋里,瓶中之物她已经在角落里尝过了,显然十分中意。“上帝保佑,可死不得,等她活到我这把岁数,大夫,自家养上十三个孩子,除开两个,全都得送命,那两个就跟我一块儿待在济贫院里好了,到时候她就明白了,犯不着这样激动,死不得的,寻思寻思当妈是怎么回事,可爱的小羊羔在这儿呢,没错。”
这番话本来是想用做母亲的前景来开导产妇,但显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产妇摇摇头,朝孩子伸出手去。
医生将孩子放进她的怀里,她深情地把冰凉白皙的双唇印在孩子的额头上,接着她用双手擦了擦脸,狂乱地环顾了一下周围,战栗着向后一仰——死了。他们摩擦她的胸部、双手、太阳穴,但血液已经永远凝滞了。医生和护士说了一些希望和安慰的话。希望和安慰已经久违多时了。
“一切都完了,辛格密太太。”末了,医生说道。
“呵,可怜的孩子,是这么回事!”护士说着,从枕头上拾起那只绿瓶的瓶塞,那是她弯腰抱孩子的时候掉下来的。“可怜的孩子。”
“护士,孩子要是哭的话,你尽管叫人来找我,”医生慢条斯理地戴上手套,说道,“小家伙很可能会折腾一气,要是那样,就给他喝点麦片粥。”他戴上帽子,还没走到门口,又在床边停了下来,添上了一句,“这姑娘还挺漂亮,哪儿来的?”
“她是昨天晚上送来的,”老婆子回答,“有教区贫民救济处长官的吩咐。有人看见她倒在街上。她走了很远的路,鞋都穿成刷子了。要说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那可没人知道。”
医生弯下腰,拿起死者的左手。“又是那种事,”他摇摇头说,“明白了,没带结婚戒指。啊。晚安。”
懂医道的绅士外出吃晚饭去了,护士本人就着那只绿色玻璃瓶又受用了一番,在炉前一个矮椅子上坐下来,着手替婴儿穿衣服。
小奥立弗真可以称为人靠衣装的一个杰出典范。他打从一出世唯一掩身蔽体的东西就是裹在他身上的那条毯子,你说他是贵家公子也行,是乞丐的贫儿亦可。就是最自负的外人也很难确定他的社会地位。不过这当儿,他被裹进一件白布旧罩衫里面,由于多次使用,罩衫已经开始泛黄,打上印章,贴上标签,一转眼已经正式到位——成为教区的孩子——济贫院的孤儿——吃不饱也饿不死的苦力——来到世上就要尝拳头,挨巴掌——个个藐视,无人怜悯。
奥立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