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杂写集(共5册费孝通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费孝通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一九八二年的七月廿日”到“一九八七年的十二月十日”,费孝通以几乎每年一册的速度,一共写就和出版了甲、乙、丙、丁、戊五册《杂写集》。在作者的这些边边角角、不被归类、不易归类,此前未被太多人注意到和诠释理解的小品文字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国文人学者的生活以及跟他的职业融为一体的情趣和乐趣,这也是一个中国文人真正的整体性样貌的生活和存在。作为一个擅长写作的文人,费孝通借助文字的自由书写而完成了人生境界以及自我人格的升华。他的书写因此触及了他所见到和经历的一切,由此他也完成了思想独立的、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而不做作的表达,他的书写风格,也体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于所谓书写以及知识传播价值的思考和实际运用。 作者简介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10年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193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年度马林诺夫斯基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亚洲文化大奖,1994年获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代表作品有《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乡土重建》等。 目录 甲集 总序 一个重读费孝通时代的开启 一夜过了一夏 在世界中心之外 这是好运带来的吗? 翻过这不光彩的一页 尽是他乡之客 政治上的启蒙 龙胜猕猴桃 英伦之行 忆《少年》祝商务寿 故乡养兔 缅怀肯尼雅塔 老人守则刍议 悼福彭 潘、胡译《人类的由来》书后 学历自述 题记 乙集 四上瑶山 《瑶族风情歌》序 脚勤 “严伊同学” 怀念母校 我看人看我 《美国和美国人》旧著重刊前言 知识和知识分子 人才从何而来 余热可贵 曾著《东行日记》重刊后记 家乡的凤尾菇 农民要买汽车——给《小城镇建设探讨》的编辑同志的一封信 反里口占 再谈猕猴桃 《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序 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迈开社会学研究的新的一步 南行感赋 后记 丙集 武夷曲 访日杂咏纪实 能登三日记 乡情脉脉话酒肴——漫话徐海佳肴名酒 旅途吟唱 两篇文章 一项新的事业 退休与智力扩散 统一繁荣 求同存异——祝贺中英香港问题协议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社会学概论》前言 《生育制度》日译本序 《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重访英伦》重刊前言 朱著《乡村工业与小城镇》序言 旧话相应——《柳无忌散文选》书后 迎新枝 善本·名画·集邮册 小测验——对教育改革的意见 速不忘稳 挖穷根 破迷信 港胞三愿 群言集锦 :工资和物价 “重放光彩” 认识政协 清明寄语 实现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办学要讲效益 谢幕语 《小记》后记 丁集 念抗日胜利者 悼愈老 海南曲 知识分子要做“二传手” 要继承和发扬学以致用的传统 喜马拉雅山,还是独秀峰 提高师资水平是克服学业负担过重的关键 开发智力 为虎添翼——写在乡镇企业厂长经营管理函授班开学之际 重视培养人才是加强乡镇企业管理的关键 说草根工业 江村五十年 《怎样办好乡镇企业》序言 为了实现终身的理想——寄语《家庭》读者 一段文字因缘——我和《新观察》 谈写作 答客问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自记 港行漫笔 甘南行 闽江口速写 戊集 英伦曲 洞庭纪游 保安三庄 游青海湖 温州一瞥 闻香已醉 未品先酣——洋河写酒 盐城藕粉丸子 撒拉餐单 访日记吃 重刊潘译注《性心理学》书后 《民族研究文集》自序 《花篮瑶社会组织》重版前言 《社会学文选》自序 《云南三村》序 《山水、人物》自序 《中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序 读布热津斯基的几本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赞 旅途读巴金《随想录》 忆乱思定 良药苦口 纪念《文汇报》的女将 群言拾谈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电视和精神素质 怎样看待离婚率上升 政治体制改革答记者问 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 出版后记 序言 一个重读费孝通时代的 开启 赵旭东 2021年11月2日是中国著 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 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诞辰一 百一十一周年的日子,作为 一种纪念,也作为一种学术 的传承,我们特别编订了这 套八种十二卷的“费孝通经 典作品集”出版,以飨读者 。编书也是读书,编过之后 ,总会留下那么一丝印记, 这便是写在这里的有似蜻蜓 点水一般的读书心得,并以 此作为将来深入研究费孝通 思想的引子。如能因此引起 同好的批评,那也是一件很 让人快乐之事。 ·选书缘由 在有着书写能力的文人 传统中,有独特的文人纪念 的方式。在我的心目中,我 一直是将老师费孝通首先看 成一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能 书写的文人,其次才是一位 做研究的学者,最后则可谓 是一位真正有着基层社会关 注的社会活动家。他的思考 来自他四面八方“行行重行 行”的行走,而他思想的精 髓则见之于他一篇篇的文字 书写。 对于费孝通先生诞辰一 百一十一周年的纪念,我们 实际上很早就在筹划着,包 括一直在编着的先生年谱长 编。这中间我曾经尝试着和 出版社的朋友进行沟通,并 一起详细讨论了出版这套文 集的初衷、构想和规划,没 想到一拍即合,默而认同。 大家随后便在一起合作,从 选书到选版本,前后一年左 右的时间,最后选定了八种 十二卷,由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这些专门为着纪念而选 出来的文字,在费孝通一生 的作品总目中,既有很著名 的、有代表性的著作,比如 《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生育制度》《乡土重建》 ,也有那些似乎不那么著名 的,或者不那么具有特别代 表性的,比如说《美国与美 国人》《重访英伦》《社会 调查自白》,以及杂写五种 的《杂写甲集》《杂写乙集 》《杂写丙集》《杂写丁集 》《杂写戊集》。将这些编 订成一套文集,最为朴素的 初衷就是,试图以此作为对 这样一位一生以“一介书生” 自居的世纪文人的独特的纪 念。 当然,在我的观念中, 费孝通的这些作品都可谓是 著名的,并且必然都是具有 某种代表性的,很难专门有 一种所谓学科史意义上的那 种刻意地去做出著名与否以 及代表性与否的一分为二的 划分。即便是对一个普通人 而言,非黑即白的评判也是 会失之偏颇的,更别说对一 个真正的有思想的文人以及 有知识和品位追求的大学者 了,这样一种人为的区分, 很显然是一件极为荒诞也无 意义的事情。 自然可以想见,作为思 想家的费孝通,他自己绝对 不会有分身术一般的能力, 将他一部分灵魂和精力,去 写所谓著名的和有代表性的 作品,而分出另外一部分灵 魂和精力,去写非著名的和 没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显而 易见是一种不大合逻辑,甚 至多少有些不近人情的武断 的划分。而反过来却又可以 说,费孝通有生之年所写下 来的这每一个字,实际上都 代表了费孝通思想的某一个 方面,可谓是他完整人生的 一部分,也是人们可以借之 去洞悉费孝通思想的根本和 全部的。 …… 编罢此套文集,行笔至 此,独自掩卷深思,心绪是 极为复杂的。费孝通先生那 种文字的灵性总是在敲打着 我作为学生的充满求知欲和 迟钝的灵魂,我为此而激动 ,为此而自豪,为此而感慨 ,也发自内心地希望这种敲 打永不终止。最后,费孝通 先生甚会写诗,也有诗集《 费孝通诗存》留世。而作为 唱和,不妨以自己的几句不 成熟的心得奉上,所谓“言 有尽而意无穷”,将其抄录 在文末,也算作是一个学生 对老先生在天之灵的恭祭吧 : 先生文存今受益,字里 行间总相宜。 百年隆祭又十载,谆谆 教诲印心迹。 山河有待人自觉,文化 作舟可扬帆。 书写权当心修炼,一抹 朝霞眷后人。 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六 日晨于山良书房 导语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晚年触及灵魂、妙趣横生的自由书写。费孝通家人张荣华先生授权出版。 尘封三十五年后的再次面世,了解费孝通及其学术脉络绕不开的书目。 历时五年、随心而作的小品文,还原一个中国文人借由文字书写而完成自我升华的真正历程。 著名社会学家、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费孝通晚年入室弟子赵旭东亲著一万余字导读。导读中,赵旭东教授直观概括了费孝通的观点,帮助读者更深刻地思考、理解费老作品思想。 书中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谈,立体地展现了一代人对书写及知识传播价值的思考和实际运用。 了解费孝通作为文人、学者将其生活、兴趣与事业融为一体的情趣与乐趣。费孝通先生在书中透露出的生活志趣与处事方法,对普通读者多有启发。 费孝通文字简明易懂,言之有物,句句都有信息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字,今人读之仍受益无穷。 后记 本套丛书原定名为“费孝 通文存”,后经细致斟酌改 为“费孝通经典作品集”,我 们认为后者更能反映这套丛 书的内容和价值。丛书共包 含《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乡土重建》《生育制度 》《社会调查自白》《重访 英伦》《美国与美国人》《 杂写集》八种,其中《杂写 集》又分为甲、乙、丙、丁 、戊五册。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 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 族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研 究,从实求知,以自己的学 术理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终生致力于富民强国, 为后人留下了七百余万字的 作品。其作品无论是在学术 领域,还是在大众阅读层面 ,都具有极高价值,这也是 费孝通作品屡次再版且长销 不衰的重要原因。 此次再版,我们主要以 费老生前亲自校订稿为底本 进行编辑工作,其权威性和 可靠性颇高,基本反映了费 孝通作品的完整面貌。在此 基础上,我们也参照三联书 店、商务印书馆等其他版本 的相关作品,对可能存疑处 进行交叉核校,尽力减少新 版中的讹误,以使读者能够 更准确地理解费孝通作品的 内容和思想。 费孝通生于1910年,逝 世于2005年,其作品尤其 是早期作品中一些字词的用 法,与今天现行的语言文字 规范和大众阅读习惯有所出 入,因此,在不改变原文语 意及语言风格的前提下,我 们按照今天的出版规范进行 了谨小慎微的恰当修改,比 如“身分”统一改为了“身份” 等;还有一些国外的人名、 地名译法,为方便读者理解 ,也一并在编辑过程中按现 行通用译法进行了替换,比 如“阿比西尼亚”改为“埃塞 俄比亚”,诸如此类。以上 提及的所有修改都以保留费 孝通原著的语言风格和精神 内核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尽 量使这套经典作品更贴近当 代读者。 精彩页 一夜过了一夏 ·写澳大利亚之一 人们运动速度加快,地球似乎越来越小了。澳大利亚已不像我过去想象中的那样遥远和偏僻了。我这次访澳,从香港起程,直航飞行九小时,到达澳东海岸的布里斯班。我在澳期间打听过:如果坐船,这个旅程要花多少日子?有意思的是,我所问过的人竟然没有一个回答得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似乎已经是个历史研究的课题了。回国后我偶然遇见一位20世纪40年代在澳留学的朋友,他还记得那时从上海到悉尼一共坐了十八天船。如果用时间来计算中澳之间距离,不到半个世纪缩短了五十倍。昔日的天涯海角已成了今天的比邻街坊了。 我这几年来虽则曾经在这个地球上打过几个圈,但总是跟着赤道平行的方位环行的。东西方向的高速旅行,对于我这种有了点年纪的人,时差所引起的“日夜颠倒”,还是难于习惯。这次去澳大利亚主要是由北向南的旅行。澳洲西海岸和我们北京在一条经度上。澳洲东西岸相距三干多英里,时差是两小时,估计对我的作息习惯影响不会太大。南北方向的高速旅行,我还是第一次,不料又发生了“季差”问题。 我们中国和澳洲分别坐落在两半球,我们在北,澳洲在南,中隔赤道。同一时间,季节不同。北半球的春天是南半球的秋天,这就是季差。 我是4月11日离开北京的,正是山桃刚谢,丁香待放的晚春。在香港停了八天,有朋友邀我去郊游,曾在杜鹃花丛留念照相,应说是初夏时节。19日起程去澳,一夜九个小时在飞机上度过了一个夏季。我在布里斯班入境,继续飞到悉尼,再转机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这个公园式的都市,沿街的枫树正在转色,淡黄到深紫,点缀得层叠多彩,一片秋色宜人。 时差和季差都会跟我们生活习惯所养成的生理规律发生矛盾,引起适应的问题。高速旅行去美国,初到那几天难免白天打瞌、黑夜难眠之苦。这是出于我们作息习惯养成的“生物钟”和当地时钟对不上号的结果。季差的周期比时差大。时差是日夜之别,季差是春秋或冬夏之别。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不仅是生理上要适应,还包括着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的适应。这些问题我过去是不明白的。 当朋友们邀请我去澳大利亚访问时,特别在时间上为我费了一番心计。最初约我去年秋天,大约9月份去,我因事不得不延期。他们就把我的访问改到今年的4月下半个月。他们规定这两个时期,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北京和堪培拉的气温是相当的。他们知道如果我1月份去,就会从冰雪盖地的北国骤然进入烈日当空的南天。这种变化估计我未必吃得消。我这次访问确是避开了气温骤变的袭击。 当然,我还不敢说,季差对人的生理影响只是一个气温的因素。我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七十多个寒暑,总是通过春夏秋冬这个时序活过来的。这个时序无疑是已成了我生理活动的习惯。现在我突然在空调的飞机里用了九个小时度过了一个夏季,这可说是对这习惯周期的严重突破。它能在生理上不引起反应么?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有一点我感觉到的是初到那几天,筋骨酸痛大有“变节气”时的味道。这对年轻人也许是不会发生的。 季差在我心理上却常常引起一种异样的感觉。比如说,明明日历上写着是5月,而在我寄寓的宾馆窗头正挂着长得丰满可爱的石榴,有些已经开裂,露出红喷喷的子实。我每次见到这种景象总有点困惑、迷惘,好像5月里不该有石榴结实的事。事实既然摆在眼前,那就一定在什么地方发生了点错失了。我得转一下念头才清醒过来,自己对自己说,怎又忘了季差。接着,耳边却似乎又听到了我幼年时奶妈常喜唱的小调:“五月里来榴花红。” 在一本澳大利亚历史书上我读到有一段记载,说是早年欧洲来的移民埋怨这是个没有诗意的地方。我经过了5月里石榴结实的启发,才懂得移民埋怨的根子。他们所埋怨的大概不是这地方出不了诗人。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里有的是诗人。移民们所苦恼的原是他们本乡所熟习的许多诗篇,在这个大陆上格格不入,发生了一种无名的反感,竟错怪这地方没有诗意。 这种埋怨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里是找不到的。我并没有打听过在他们的日历中季节是怎样安排的。我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新年,把新年放在哪个季节里。他们根据本土的生活条件安排他们自己的日历,长期在一定区域里生活,感觉不到地理上的季差,也发生不了5月里石榴结实的异常之感。从北半球来的移民却不同,他们带着原有的日历来到这个大陆。英国的年月日全都搬到了澳大利亚。英国的1月1日也就是澳大利亚的1月1日。不这样也不行。他们和本国还是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必须有一个共同计算年月日的历本。但是这么一来就发生了一年中季节的序列问题了。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