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刘洋善于从平凡、现实的角度展开故事,通过描写未来或者某些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状况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本书共收录了《单孔衍射》《二泉》《说书人》《勾股:2.013》《断层》等9篇经典短篇科幻小说。 《单孔衍射》 在一次时间输运实验中遭遇时间壁垒……当时间停止流动之时,人类将如何应对“末日”? 《说书人》 一种通过食用故事发电的微生物——天丝菌,会根据故事的精彩程度调整发电量,而整个世界的电量依此而生!但,微生物却意外发生了变异…… 《勾股:2.013》 在某个扭曲的时空中,勾股定理并不是二次方公式,而是一个约等于2.013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你难道不觉得,圆周率,也是个非常古怪的数吗? 作者简介 刘洋,科幻作家,物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目前已在《科幻世界》《文艺风赏》等杂志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60余万字,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科幻小说年选》,已出版两本科幻小说选集:《完美末日》《蜂巢》,部分作品翻译后在Clarkesworld、Pathlight等国外杂志发表。 目录 单孔衍射 二泉 说书人 勾股:2.013 断层 对流 井中之宙 潜隐之川 迷雾 序言 想象新时代 “科幻文学群星榜”是由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 委员会联合其他科幻组织共 同推出的一套科幻书系。这 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目 前来看,也是独一无二的工 程,基本囊括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来老中青几代具 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的佳作 。这些作家的年龄,最早的 是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 最晚的是“90后”。 科幻文学作为一种年轻 的文学品类,本身就是现代 化的产物。1818年,世界 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 斯坦》诞生在第一个实现革 命的国家——英国。然后, 科幻文学在法国、美国、日 本等工业化国家繁荣起来, 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科幻作品反映着科技时代人 类社会的变迁和走向,反思 当代人类面临的多重困境, 力图打破所谓世界末日的预 言,最终描绘出一个五彩斑 斓、生机勃勃的新未来。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 一些有识之士便把科幻作品 译介进来,掀起了第一次科 幻热潮。它承载起“导中国 人群以行进”“改变中国人的 梦”的使命。20世纪50年代 至60年代,随着中国的工业 和科技体系的建立,科幻作 家们以满腔热情擘画了一个 欣欣向荣的新世界。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再次向 现代化进军,科幻迎来新的 勃兴。作家们满怀豪情地书 写科学技术为实现现代化, 为谋求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创 造出的神奇美景。进入21世 纪,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这 个文学门类也进入成长的新 阶段。随着《三体》等作品 的问世,中国科幻迎来了新 一轮热潮。作家们描绘着古 老的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小 康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过程 中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谱写着中国走向世界、步 入太阳系舞台中央并参与宇 宙演化的新篇章。 科幻文学的发展折射着 中国国运的巨大变迁。当今 ,海内外不同领域的人们对 中国的科幻文学的空前关注 ,实际上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关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 如何持续演进,关注14亿人 的创造力将怎样影响这个星 球。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这 套书系不但包含这些丰富的 信息,而且集中梳理了新中 国科幻文学取得的辉煌成就 ,整理出新中国科幻文学发 展的广阔脉络;而且从一个 特殊的侧面,反映了中华民 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进程,见证着中国走向 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这套书系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 一是权威性。它由中国 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 会主持编选,并与国内多个 科幻文化组织合作,得到了 包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 文艺专业委员会、《科幻世 界》杂志社、南方科技大学 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未来事务管理局、八光分 文化、重庆钓鱼城科幻中心 等的鼎力相助。编者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海量 科幻文学作品中,精选出足 以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品。收 入书系的作者,涵盖了雨果 奖、银河奖、星云奖、晨星 奖、光年奖、未来科幻大师 奖、引力奖、水滴奖、冷湖 奖、原石奖、坐标奖、星空 奖等中外各类科幻大奖的获 得者。 二是系统性。它收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 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作者 中有新中国科幻奠基者和老 一代作家,如郑文光、童恩 正、萧建亨、刘兴诗、潘家 铮、金涛、程嘉梓、张静等 ,也有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 生代作家,如刘慈欣、王晋 康、何夕、韩松、星河、杨 鹏、杨平、刘维佳、赵海虹 、凌晨、潘海天、万象峰年 等,以及以“80后”为主体的 更新代作家,如陈楸帆、飞 氘、江波、迟卉、宝树、张 冉、程婧波、罗隆翔、七月 、长铗、梁清散、拉拉、陈 茜等,还有在21世纪崛起的 全新代作家,如杨晚晴、刘 洋、双翅目、石黑曜、王诺 诺、孙望路、滕野、阿缺、 顾适等,从而构成比较完整 而连续的新中国科幻光谱, 同时也是对中国科幻文学发 展历史的一次系统检阅。 三是丰富性。它比较全 面地展现了广域时空中新中 国的科幻生态和创作风格。 这里面既有科普型的,也有 偏重文学意象的;既有以自 然科学为主体的“硬”科幻, 也有侧重社会现象的“软”科 幻;既有代表科幻未来主义 的,也有反映科幻现实主义 的;既有传统风格的写法, 也有实验性质的探索。作品 的主题涵盖了中国科技、社 会、文化和民生的热点。从 中可以看到,一个曾经积弱 的民族,如今正活跃在地球 内外、大洋上下、宇宙太空 、虚拟世界、纳米单元、时 间航线、大脑意识等各个空 间。这里有中国政府和人民 引领抗击全球灾难的描述, 有脱贫的中国农民以新姿态 迈出太阳系的故事,也有星 际飞船和机器人在银河系中 奏唱国际歌的传奇。 这套书系力求构建起一 个灿烂的星空,并以此映射 人们敏感而多样的心灵。爱 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科幻是相伴人类发展 进步而产生的新兴事物,是 一个民族想象力的集中反映 ,是科技创新的艺术表达, 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幅奔 向明天、憧憬和创建未来的 美好画卷。许许多多杰出的 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在 年轻时受科幻文学的熏陶和 影响,因此走上了创造神奇 新世界的道路。中国正在稳 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导语 华语科幻电影“原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新锐潜力科幻作家代表刘洋精选之作。 无法穿越的时间壁垒?一次时间输运实验中偶然发现的未来“灾难”! 聚集中国科幻力量,打造华语科幻经典选集。 刘洋擅于从最平凡、最现实的角度展开故事,通过描写未来或者某些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状况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作品构思新颖,文笔精妙,有着非凡的想象力。 书评(媒体评论) 科幻文学群星榜》书系 总结了新中国科幻创作的辉 煌成就,集纳了几代中国科 幻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在点 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民 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将起到特殊而有益的作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 事会、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 忠和 用百年辉煌的创意想象 ,为千年神奇的未来筑基。 《科幻文学群星榜》是对中 国科幻小说过去、现在和未 来的精彩巡礼,是学会在变 化中生存、用创造力改变世 界的智慧集成。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 象力研究中心主任 吴岩 《科幻文学群星榜》书 系谱写了关于人类、自然与 宇宙的生命之歌。它表明, 科幻文学是抬头的文学。它 关注脚下,但更关注天空, 关注人类的未来。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王晋康 科幻小说是人类现代化 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科学想 象力的体现。《科幻文学群 星榜》作为一套具有权威性 、系统性且内容丰富的书系 ,可以帮助人们思考科技革 命下的时代变化,为迎接未 来做好准备。 ——《科幻世界》杂志社 副总编 姚海军 《科幻文学群星榜》书 系展现出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是中国人献给人类想象世 界的奇葩,搭建起与各国科 幻界交流的桥粱。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 长 陈楸帆 精彩页 单孔衍射 一 输运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就像没有绝对纯净的单晶硅一样。 古河再次从痛苦中领悟到这个道理。 因为他又一次落选了,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是还是感到很憋屈。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很难知道,在公平的外表下面,到底包裹着什么东西。 就像晶体一样。他想,肉眼所能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无论多么漂亮的晶体,内部都一定充满了缺陷、错位和扭曲。 “古河,你太急躁了!”读博的时候,导师常常这么说他。 是的,他也这么觉得。很多时候,他也想静下心来,认真地盯着一个方向做下去。他的脑海中总有一个影子,那就是在徐迟的报告文学中出现的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地盯着一个课题做下去,这何尝不是陈景润的幸运。可是时代变了,现在是一个发条总是紧绷着的年代。被裹挟在国内科研氛围里的所有人都紧跟着最新、最热门的潮流,这样才可以更快、更多地发表论文。就像渔民,紧随鱼汛,大把撒网。其实,有很多真正重要的东西,反而没有人去做。原因很简单:难啃的硬骨头,又怎么在短时间内熬出浓汤来呢? 在浮躁的时代,没有人能静如止水。每个人都像在水中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在热运动的海洋里踉踉跄跄,被撞得东倒西歪。 更何况他还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和常年瘫在床上的母亲。 这几天上火嘴角总是起泡。毕业前一段时间也是这样。 那时,他跟着导师做的是一个面上项目“快子纠缠态时间输运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指向未来的单向时光机。这个项目在几十年前非常热门,但是因为其中困难重重,现在已经鲜有人跟进了。他的导师是一个传统的物理学家,严谨、认真、执着,独自在这个领域研究了近30年。刚来的时候,他觉得导师的行为近乎偏执——对于这样一个明显没有什么前途的方向,何苦要盯在上面,耗尽自己的一生呢? 可是很快,巨大的惊喜就击中了他们。通过一个巧妙的算法,他们绕过了拦在路上的最大的绊脚石。接下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竟然是无比平坦的大道。他和导师在激动中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月:每天起早摸黑地推导着公式,然后在计算机上编好模拟的程序,拿到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去验算——结果非常理想。几次数值模拟的结果都完美地支持了他们的理论。 很快,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出了一个原型机。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实验的那天,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帘,映红了整个实验室。他颤抖着拿起一块单晶硅,放在原型机的传输舱里。在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后,再次打开舱门,里面是一片虚无。 他和导师尽情地欢呼着,大叫,流泪,然后大口喘息。 眼前的一切都那么明亮。像镀上了一层钻石薄膜。 “哥哥,你今天为什么一直在笑?” “哈,小云,很快我们就可以搬家啦!” “搬家?” “是啊,过一阵子,咱们就搬到城里去住,而且找最好的医院给妈妈治病。好不好?” 小云使劲地点了点头。 他看着弟弟灰扑扑的头发,心里再次涌起一股紧迫感。弟弟和母亲还在城郊住着。这里条件极差,用水只能去很远的水井中打水。 不能让他们再在那种地方待下去了,他握紧了拳头,一天也不想! 时间输运是一项真正伟大的工作,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是多么的幸运。 原型机在不断地改进,实验也在不断地进行。从单纯的晶体,到粉末状的多相混合物,再到流动的液体和软凝聚态物质,传输都在完美地进行着。单向传输的时间间隔通常都设定为一天:一天之后的同一时刻,在传输舱里会瞬间出现所传输的物体——就像前一天它瞬间消失一样。 一切都很顺利,直到遇上那只该死的猴子。 猴子是从生物实验室买来的,棕毛,看上去很安静。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之前传输的都是简单的无机物或植物,这是第一次做动物实验。设定传输时间的时候,也许是过于激动,古河颤动的手指不小心点错了一个按钮——设定的时间从一天变成了一年。在按下了确定键之后,他才发现这一点。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