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拉姆·达斯因中风罹患失语症。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前,86岁高龄的他为了清晰、真实又巧妙地表达自己关于生命哲学方面的感悟,特别邀请好友米拉拜·布什前往茂宜岛一同展开对话。对于米拉拜·布什而言,与这位传奇大师一起探讨爱、友谊与死亡等主题,探索人类所知的极致边界不啻为一个审视自己人生、梳理生命得失的机会。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两位老师的精彩语录宛如混乱旋风中的真理灯塔,将带给读者极具价值的人生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的功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拉姆·达斯//米拉拜·布什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1997年,拉姆·达斯因中风罹患失语症。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前,86岁高龄的他为了清晰、真实又巧妙地表达自己关于生命哲学方面的感悟,特别邀请好友米拉拜·布什前往茂宜岛一同展开对话。对于米拉拜·布什而言,与这位传奇大师一起探讨爱、友谊与死亡等主题,探索人类所知的极致边界不啻为一个审视自己人生、梳理生命得失的机会。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两位老师的精彩语录宛如混乱旋风中的真理灯塔,将带给读者极具价值的人生启迪。 作者简介 拉姆·达斯(Ram Dass),原名理查德·阿尔伯特,20世纪60年代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了进一步追求人生真义,他远赴印度修行数十年。 1971年,其著作《活在当下》(Be Here Now)出版,迅速热销200多万册,"活在当下"的理念唤醒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灵意识。 乔布斯如此评价道:“这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刻,它改变了我和我的许多朋友。” 后来,他成立了爱与服务基金会、塞瓦基金会、临终关怀项目,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死亡。在这些人身上,他总结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在书中均有详细阐述。但直到2001年,他身患中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开始关注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于是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Still Here)。 目录 序 前言 生死与修行 爱每一个人 跨越 成为爱的磐石 生命无常,无有执着 活在当下,安然于每一刻 找到生命之所 冥想、正念、成为爱的觉识 序言 拉姆·达斯 死亡,人生历程中最重 要的一件事,是我们每一个 人的边界尽头。向死而生, 爱便是生活最本真的艺术。 沉浸于爱中,知晓何以在爱 中事生,自然也会明白当以 何事死。 借由这本书,我想与你 分享我从别人的故事里以及 我自己的经历中所获知的“ 人生哲学”,想和你聊聊我 陪伴在已逝好友身旁时所感 受到的心路点滴:如何面对 生者已逝的悲伤,又如何将 自己与此生的告别规划为一 场精神仪式。面对死亡的恐 惧,我会和你一起谈谈如何 才能直面并跨越这种恐惧, 进而得以找到内心深处的自 己,过上丰盛而有意义的人 生。 二十年前,我因中风失 语。失语症不会影响一个人 的思维,却会削弱一个人的 语言能力。有时候,我不得 不为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或者 一种恰当表达自己意思的方 式而思考良久。事实上,我 想告诉你的是,中风赠予我 一件礼物:沉默不语。作为 一个失语症患者,在我思考 怎么才能以一种最好的方式 写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书时 ,我知道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便是如何清晰、真实又巧 妙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些年来,我发现当我和 另外一个人对话,当他不以 我的一时沉默为意,并在我 一念升起时能专注聆听的时 候,我便在以一种最好的方 式表达自己。那么,为什么 不以这样的方式写一本书呢 ? 于是,我邀请好友米拉 拜·布什一道展开对话。我 们俩共同追随宁·卡罗里·巴 巴老师学习,多年来一起旅 行、授课、写作。我觉得她 会将我们之间的对话系统而 完整地分享给你们——我们 亲爱的读者。她会回溯我以 往有关人生哲学的言论,诸 如爱、友谊、死亡等,又将 它们极其自然地穿插进我们 当下的讨论,将那一份此时 此地的新鲜跃动准确传递。 当然,我也想讨论她本人关 于人生,特别是临终与死亡 的见解。真心希望这本书会 把你带进那个我们坐而论道 的房间,带进我们彼此倾心 相谈的言语之中。我也真心 希望你会和我们俩一样从中 获益良多。 导语 作者拉姆·达斯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之一,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其经典畅销书《活在当下》于1971年出版,并迅速热销200万册,其“活在当下”(Be here now)的理念唤醒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意识。《生命的功课》是其目前最新的作品。 带领我们一同探索何谓清醒地活着、何谓有意识地离开,学会发现真实的自己,践行最简单的生命哲学:爱每一个人,讲每一句真话,放弃所有的物欲执着。并借由他们的智慧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乔布斯:“拉姆·达斯影响了我的一生!”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特别推荐:“如果有一本书理应出现在每个人的愿望清单上,那一定是这本《生命的功课》。” 精彩页 抵达 从马萨诸塞州西部搭飞机前往茂宜岛进行第一次对谈的路上,我坐在达美航空狭小的机舱座位里,一边吃饼干一边读几年前离世的一位朋友,诗人、哲学家约翰·奥多诺休的一本书。书中写到,关注死亡会让人意识到存活于世是何等的奇妙。写作一本关于死亡的书充满了挑战。生死攸关,我和拉姆·达斯一起,要沿着怎样的路径,讲述怎样的故事,追问怎样的问题呢?我们当然希望所提出的问题会导向更开放也更深入的探讨,使大家认识到“面对死亡”其实会以一种有益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生活本身。 此时此刻,我问自己:关于死亡,我和拉姆·达斯,真的知道些什么吗?说实话,我不确定。但我知道,和拉姆·达斯聊天一定会收获满满。 抵达茂宜岛那天已是深夜。拉姆·达斯在岛上的居所是一座位于山顶、俯瞰太平洋的大房子。除了平日照顾他的护工,这里时常有老朋友来访小住。房间的开放式格局和安装好的升降机都便于他坐着轮椅四处活动。房间里摆满了鲜花——芙蓉、姜花、海神花、鹤望兰,还有打瞌睡的小猫咪。抵达时大家都睡了,我便径直去了自己的卧室。迷迷糊糊中听见吊顶电扇轻柔的旋转声,太平洋上的信风穿堂而过,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海面涤荡起宁静、嶙峋的波光。 第二天一早,间隔数月再次见到拉姆·达斯,对我来说,感觉是再次回到我内心的家。他坐着轮椅来到餐桌旁,用那双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睛望着我。我一下子跌落到他的眼神里,瞬间体味到一种莫名的幸福。我们拥抱,紧紧地拥抱。我们两个人都散发出愉悦的光芒,是的,是的,我们再次相聚! 向内生活 早餐后,我们一起上楼。拉姆·达斯的卧室、浴室和工作室都在这一层。他的工作室里有一面书墙,很多朋友的照片,一部电话和一部对讲机。帮忙照顾他的护工拉克什曼将他从轮椅抱到了一张宽大、舒适的躺椅上,并给他盖上一条围毯。此时,飘来楼下晨间唱诵时点燃的袅袅檀香。 我单刀直入,直奔主题,问道:“你在之前的写作、演讲、授课中对死亡多有谈及。时至今日,年事渐高,也可以说离死亡日近,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想法吗?” 拉姆·达斯闭上双眼,沉默良久。我不知道他会怎么回答我。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口说:“我感觉自己依偎在真理身旁,和身体,我自己的身体拉开了距离。” “和以往的体验有什么不同吗?” “我的身体是在日趋衰竭,但我又不觉得自己要死了。我的身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亡,我也很想知道。” 我们俩相视一笑。 他接着说:“这么多年,我其实一直思考的是‘死亡’这种现象,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的死亡。我同很多友人都聊过死亡,也读过很多大师和其他人对死亡的认识和见解。现在,当我用自己的心,而非思维,将所有这一切都拼凑起来的时候,我发觉如果一个人满怀爱的意识,便对死亡没有恐惧。死亡只不过是自我修行的最后一步,我是说我的……我的死亡……” 拉姆·达斯注视着大海,很久,很久。这不是我们俩第一次谈论死亡,但的确是第一次如此直接具体地谈论自己的死亡。 P19-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