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日本,“东大”这个词,并不仅仅指代“东京大学”这所学校。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长期以来唯有“帝国大学”(东京大学的前身)一所大学。一上小学,所有国民都会自动进入到以帝国大学为顶点的升学金字塔底端,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的赢家才能抵达帝国大学,成为社会精英。 “东大”在日本人的文化辞典中,是一个象征“竞争教育体制”或是“精英选拔培养体制”的词汇,是“竞争”的象征。而在传统的男强女弱的社会中,“女性”一词则隐含了“照顾他人的人”之意。“东大”的“竞争”元素和“女子”的“照料”元素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极为冲突,因此“东大女子”这四个字会让人下意识地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而放大这个不和谐音的,毫无疑问是人们无意识的偏见。 直到今天,东大每年入学的3000名新生中,只有约600名是女性。有志报考东大的女生听到最多的还是“女孩子嘛,还是别去东大,结不了婚怎么办?”之类的劝阻。社会上对“东大女子”的认识也依然停留在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的刻板印象上。这暗示着这些拥有日本最高学历的精英女性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然而,如果这群比其他人更有能力,也本应更有选择余地的女性都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无从期待。因此,东大女子的生活状态正是日本未来社会的先兆。正如学者中屋健一所说:“东大的女生比例如果不到一半,日本是不会改变的。不过,那样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也许我们也正站在这样的时代交替的门槛上。 作者简介 太田敏正,亲子、教育类记者,197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上智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曾任私立小学教师、教育类杂志编辑,现为独立撰稿人。出版有《何谓名门学校》(朝日新闻出版)、《陷入窘境的双亲》(每日新闻出版)、《塾历社会实录》(幻冬舍)等数十部作品。 目录 第1章 拒绝“东大女子”的东大社团 “我们的存在他们看不见” 限定女生的房租补贴是逆向歧视? 《东大美女图鉴》旅行策划被喷事件 世人对“东大女子”的过敏反应 什么是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威力的“东大女子力”? “女孩子嘛,还是别去东大,去庆应吧?” 高学历女性容易陷入的困境 确保彩票中奖的技巧 深信男人会在意学历的“东大女子” “纯种社团”对女生的优待 给女生提供房租补贴不是逆向歧视 “东大美女”容易上热搜 关于“对方学历”的真心话和场面话 第2章 “二成女生”对女生来说是天堂吗? 游离在“东大生”和“女生”之间 东大男生前途无量,东大女生步步惊心 “东大女子”就连恋爱的烦恼也与众不同? 东大帅哥如何挑选另一半 “多撒撒娇吧” “女大女子”VS“东大女子”生存战略大不同 在校东大女生座谈会(biscUiT编辑部) 能聊到一块的至少也得是早大或庆应的吧? 故意装作自己不行 拥有最多选项的她们 在校东大男生座谈会(《东京大学新闻》编辑部) 完全不懂女生的男校毕业生 东大生的自尊心不分男女 第3章 “玻璃天花板”和“陷阱” 领导的学历情结和敌意 更适合男性发展的企业环境 适合商社的“东大女子”是稀有品种 阻碍女性发展的四种偏见 能花钱解决的事情尽量花钱解决 丈夫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很重要 “东大女子”适合出版行业 成为全职主夫的“东大男子” 就算是律师,明治大学毕业的也不行 丈夫休育儿假支持职场女强人妻子 第4章 “东大的女生比例”:比“男性育儿休假率”更重要的社会指标 世界各地的精英女性也同样面对的高墙 作为“课题先驱者”的“东大女子” 虽然“‘东大女子’也能结婚”是真的 “东大女子”的工作意愿非常强烈 问题的本质:不是“男VS女”而是“竞争VS照料” “东大女子”这四字短语所发出的不和谐音 给坚持做平凡事的不平凡报以掌声 有一种病叫作不是东大同学就聊不到一起 “工作方式改革”和“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如车之两轮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在一个昭和式发展(高 速经济成长期到泡沫经济时 期)的社会中,要想从激烈 的竞争中取胜,高偏差值和 家庭主妇是不可或缺的。因 此升学考试竞争愈演愈烈, 而女性进入家庭也成为一种 社会刚需。 但昭和式发展的社会已 经终结,而且终结已久。现 在有关“工作方式改革”和“ 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讨论 终于同时提上了日程。所谓 “工作方式改革”,就是寻找 一种不依赖家庭主妇的社会 运转方式;所谓“大学入学 考试改革”,就是对偏差值 的过敏反应进行对因治疗。 基于同样的问题意识, 2016年在拙著《父亲们的 挣扎》中,我描写了在职场 上雷厉风行的男人在成为父 亲的那一瞬间起,就掉入工 作和家庭的夹缝中,露出左 右为难、两头受气的窘样。 同样,在《塾历社会》中, 我描写了在过度的竞争教育 中由于对学历和偏差值的执 念而产生的社会性扭曲。本 书的构思则是立足于以上两 本书的延长线交点之上。 “东大女子”,是一群站 在偏差值金字塔层级的顶端 ,拥有开阔的视野和众多人 生选项的女性。她们可以选 择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社会打 拼,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家 庭主妇。如果就连这样的她 们也有着各种挣扎、觉得生 活艰难的话,那整个社会就 更不必说了。可以说,“东 大女子”是社会矛盾的缩影 ,而这个词语的存在本身, 原也就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 现。如果能让这个词终结, 或许就能打破这个社会的闭 塞感了。本书的目标就在于 此。 本书第1章将主要概述“ 东大女子”所面对的世人的 眼光和她们所处的境况。第 2章通过在校东大生的现身 说法来还原当下的“东大女 子”的真实图景。第3章根据 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东大女 性毕业生的经验之谈来观察 “东大女子”和社会的联系。 第4章则将海外的争论也纳 入讨论的范畴,揭开“东大 女子”这一四字短语中所包 含的不和谐音的神秘面纱。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女 性发展”“少子化”“性别差距 ”“塾历社会”“竞争教育”“教 育不平等”等错综复杂的社 会课题。在本书中,我将从 “东大女子”的视角切入,探 明这些问题的本质。 导语 “不可爱”“结婚难”“玻璃天花板”“学历逆向歧视”…… “男强女弱”社会的异类。 站在日本学历金字塔尖的精英女性群体生存实录。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女性发展”“少子化”“性别差距”“塾历社会”“竞争教育”“教育不平等”等错综复杂的社会课题。本书将从“东大女子”的视角切入,探明这些问题的本质。 后记 “到处都是男生,令人脊 背发凉。” 这是老家在北陆地区的 川上纯子(化名)入学后, 第一次在东大上课的感受。 如今,她反而会有这样的担 忧。 “周围有很多男生会让人 觉得‘这人该不会只有我这 一个女性朋友吧’,他们这 样没问题吗(笑)。” 她的装扮并不花哨,身 材高挑,表情淡然。给人的 感觉落落大方,成熟稳重, 不像是一个刚二十岁出头的 女生,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冰 雪美人。 作为“东大女子”,有件 事让她时常感到不满。每当 遇到事情想找女生商量的时 候,身边可供商量的人选实 在有限。 她大概是从高二开始有 了考东大的想法。父母不但 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 妹妹虽然不在东大,但也在 东京上学。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听 说很少会有家庭把姐妹两个 都送去东京发展。” 打听了一下,原来父亲 是大学教授。 “我听在东大认识的女性 朋友说,虽然她自己来了东 大,但妹妹却被父母留在了 老家。” 川上现在大三,在法学 部学习。 “将来还是想工作。因为 在法学部,所以应该会成为 一名法律工作者。孩子的事 ,还没想好。也不是一定要 。如果要孩子的话,不仅是 育儿假的问题,还要从长远 的角度兼顾跟工作的平衡, 估计就没办法把工作放在第 一位了。” 她早已着眼于自己的将 来。但在谈论将来的话题时 ,能看出她脸上掠过一丝不 安。 “如果有了孩子,我还是 希望老公也能休育儿假。如 果自己没做过,肯定不知道 带孩子有多辛苦,这方面我 还是希望公平一些。” 我感觉虽然她说“希望公 平”,但语气里还是默认由 自己负责主要的育儿工作。 于是我指出了这一点。 “啊!” 川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 情。 “也就是说,我刚刚说话 的前提是,工作对我来说不 是第一位的,但对老公来说 是第一位的。这个意思对吧 ?” “如果希望更加公平一些 ,理论上讲,两个人可以从 一开始就商量‘我跟你,谁 来负责带孩子?’’’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作为女性,潜意识里觉 得应该由自己来带对吧?” “确实……我就想着要怎 么兼顾工作和孩子。” “对吧。可能还有一个默 认的前提,就是考虑如何兼 顾也是自己的责任。” “啊,我是这么想的(笑 )。” “要是按现在的状态结婚 有了孩子,可能刚刚的讨论 都不会发生,你自己就开始 减少工作量,试图平衡工作 和带孩子了。等有一天突然 回过神来,开始想‘老公也 可以辞职啊?为什么是我? ’你将来也可能年纪轻轻就 成为大企业的顾问律师,拿 比普通上班族更高的薪水。 这样一来自然会觉得‘我继 续工作,在经济上不是更为 合理吗?’” 川上睁圆了双眼,估摸 是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 问题。我继续说了下去。 “但另一方面,如果社会 上这样的案例增加,可以想 见男性会产生更多顾虑,比 如‘和“东大女子”结婚,会威 胁到自身的事业发展’。如 此一来,把自己的事业发展 放在第一位的男性就不会考 虑跟‘东大女子’结婚。相反 ,‘希望被包养’的男性我相 信也有很多,但‘东大女子’ 愿不愿意跟这类男性结婚又 是一个问号。” 川上用力点点头。 “东大女生聚会上,大家 从大一开始就讨论结婚生育 的问题。不过到最后都会得 出一个结论,自己的结婚对 象好像只有东大男生。” 这是什么逻辑呢? “在入学的女生说明会上 ,有听说东大毕业的女性, 配偶大多是‘东大男子’。确 实站在早稻田和庆应的男生 角度来看,肯定会觉得东大 女生很难驾驭。我跟朋友也 经常会聊到这个话题。” “男生会觉得学习成绩比 自己好的女生很难驾驭,你 们东大女生也会有这种想法 ,对吗?” “对的。最后话题还是回 到东大男生。他们同为东大 生,应该更能理解我们。不 过,东大男生也分人。很多 人只知道埋头学习,没有社 会常识。” “比如?” “东大的英语课上,大家 一起看电视剧。有一个场景 ,公司董事是清一色的男性 ,我们开始讨论其中的原因 。这时候有个从东京都内非 常有名的男校毕业的学生放 言说,‘因为女人没能力呗’ 。真的是吓了一跳,未来的 政府官僚该不会是这种人吧 (笑)。” “东大毕业的男性,通常 都会有一条不错的职业路径 。而且东大生共通的倾向是 竞争意识特别强烈,所以不 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 ,都会被卷入激烈的职场竞 争中。这时候跟他说‘你也 帮忙带带孩子’,他应该会 感到非常为难。于是,夫妻 两人就会陷入僵局。同为东 大生,所以两个人可以相互 理解。但正因为对方也是东 大生,所以无法放弃职业发 展。当然这并不是说,东大 以外的男性就会更加愿意参 与家务和育儿,完全没有这 回事。” “可是这样说起来,东大 男生可以通过校际社团认识 其他学校的女生,东大女生 要怎样才能认识其他学校的 男生呢?” “是啊。假如有机会认识 精彩页 “我们的存在他们看不见” 2016年3月,东京大学副校长就学生的社团活动发表了一封致学生的公开信。 这封信首先确认了《东京大学宪章》里的规定,即保障东京大学的成员不因国籍、性别、年龄、语言、宗教、政见、出身、财产、社会地位、婚姻地位、家庭地位、残疾、病患、经历等事由遭受歧视,并做出如下告诫: 非常遗憾,有部分学生社团,即使本校学生希望加入,也会因为性别、国籍、年龄等条件,被拒之门外。 希望同学们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秉持上述宪章之理念,重新确认其中应有之义,并且落实到4月之后的招新活动和自主活动中去。 在东大,女生无法加入某些社团,似乎理所应当。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比较有名的是网球社团。东大男生可以加入的网球社团多达20个以上,其中愿意接纳东大本校女生的,实际上只有TOMATO”和“SPO爱”两个。其他社团基本上由东大男生和知名女子大学女生组成,谓之校际网球社团,也有人把它们叫做“相亲社团”。 知名女子大学主要包括白百合(白百合女子大学)、圣心(圣心女子大学)、清泉(清泉女子大学)、昭和(昭和女子大学)、东女(东京女子大学)、本女(日本女子大学)、御茶(御茶水女子大学)等。尤其白百合、圣心、清泉这三所,是被称作“3S”的“大牌”女校。 拿四大校际社团举例来说,它们各自都有相对应的合作女子大学。“WEEKEND”的“对象”是白百合,“ALLDC”的“对象”是圣心、本女和御茶,“SuN FRIEND”的“对象”是圣心、清泉和东女,“LEMON SMASH”的“对象”是本女和御茶。 一位在校的东大女生见怪不怪地说:“校际网球社团的男生们,就是假装我们东大女生不存在。” 年过三十的东大女毕业生证实,上述情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当时大一选社团,听说在东大有女生不能参加的网球社团,我觉得很诧异。不过因为我本来就对网球社团没有兴趣,所以也没有多在意,只是觉得‘啊?什么情况?’(笑)。那样的规定居然可以在东大校园里横行,我对这事本身感到非常惊讶。” 乍一看这里面好像存在男女不平等,但是一位年过四十,过去曾是东大校际网球社团成员的男性这样解释:“东大本来女生就少,要想在社团里保持同等的男女比例,是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网球社团的。所以只能从外面招女生进来。” 他说这就是校际社团出现的缘由。可如果单纯为了凑人数,为什么要把东大本校的女生从中剔除呢? “把女子大学的女生和东大的女生放一起,还是很容易出现区别对待。社团活动本来就有在校内交校外朋友的目的。而为数不多的东大女生一旦分散到众多社团当中,她们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就很难形成。于是出现了校际合作的社团和东大女生扎堆的社团两极分化的现象。” 2017年东大的女生比例不足二成。不是因为东大男生喜欢排挤东大女生,而是东大女生本来就少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这个角度看,开头的公开信也可以被认为是大学对学生提出的无理要求。事实上,社团活动的实际情况到现在也没有丝毫改变。 限定女生的房租补贴是逆向歧视? 面对不平衡的男女比例,东大并没有置身事外。政府规定,“到2020年,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层中女性所占比例不得低于30%”。遵循这一方针,大学也制定了“到2020年将女生比例提高到30%”的目标。 然而,截止到2017年5月1日,东大本科学生中的女性比例只有19.4%。在七所旧帝大后身的国立大学中排名垫底。 京都大学的女生比例为22.4%,一桥大学为28.3%,东京工业大学为13.1%,东京外国语大学为65.6%,庆应义塾大学为35.5%,早稻田大学为37.8%。被视为世界顶级大学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剑桥、牛津的本科生男女比例基本都是对半开的。就算是以理科见长的麻省理工学院,女生也占46%。 2010年《朝日新闻》出版发行了一本杂志书《去东大吧》,其封面照片里的东大生全是女性。校方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展示全新的面貌来吸引更多的女性考生。同时,校方还积极派遣在校的东大女生到各自的母校演讲,组织专门面向女高中生的大学说明会和校园开放日,甚至还发放面向女生的大学宣传册。 “皋月会”是仅限女生的同学会组织,成立于1961年。它和大学合作支持东大女生,并开展活动吸引更多女生前来报考。2012年它设立了自己的奖学金制度,向家住外地的女生提供为期四年、每月3万日元的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预约型”,即在正式考试前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经济状况、小论文等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奖学金无需偿还。除此之外,还有入学之后可以申请的奖学金制度,在学期间每月补助3万日元,也无需偿还。 即便如此,东大的女生数量也没有增加。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