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业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以及在数千年的制作经验辅佐下,使得清代瓷器在胎、釉的精致以及造型、色釉的多变和装饰手法与图案花纹的多变来看,都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的。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本卷分上下两册,收录了我国各地文物收藏机构收藏的清代时期的瓷器各二百余件,基本上概括了那个时代瓷器艺术的发展情况,揭示了我国瓷器艺术的成就及社会意义,充分地将清代时期瓷器的辉煌展示了出来。 目录 《中国陶瓷大系(清上)(精)/国家馆藏珍宝》 前言 启功 序言 汪庆正 清代瓷器(上) 汪庆正 略论康熙民窑五彩瓷器的烧造成就 周丽丽 雍乾景德镇仿汝官哥钧瓷器研究 陆明华 青花山水图瓶 清顺治十年 青花出戟尊 清顺治十三年 青花人物净水碗 清顺治十四年 青花归帆图笔筒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瓶 清顺治十七年 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顺治 五彩山石花卉纹瓶 清顺治 五彩牡丹纹尊 清顺治 五彩花鸟纹瓶 清顺治 五彩鱼藻纹盘 清顺治 酱釉暗龙纹盘 清顺治 茄皮紫釉暗龙纹盘 清顺治 釉里红洒蓝地三果纹碗 清康熙 釉里三彩海水双龙纹瓶 清康熙 釉里红加彩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釉里红加彩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楼阁图盘 清康熙辛亥 青花釉里红山水图盘 清康熙癸丑 青花云凤纹盖盒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盖罐 清康熙 吉花耕织图碗 清康熙 青花十八罗汉图炉 清康熙三十四年 青花云龙纹碗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方碗 清康熙 青花莲瓣纹碗清康熙 青花仕女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执壶 清康熙 青花五老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盖罐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瓶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方瓶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清康熙 青花陈玉书瓷墓志 清康熙五十二年 青花滕王阁图缸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双耳瓶 清康熙 豆青地青花折枝莲纹缸 清康熙 五彩描金兽面纹方熏 清康熙 五彩描金锦地开光莲花纹枕 清康熙 五彩百鸟朝凤纹盘 清康熙 五彩鱼藻纹盘 清康熙 五彩贴金鹭鸶莲池纹凤尾尊 清康熙 五彩冰梅纹瓶 清康熙 五彩冰梅蝴蝶纹梅瓶 清康熙 …… 《中国陶瓷大系(清下)(精)/国家馆藏珍宝》 序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时 间久远来讲,已有五千多 年历史,这是中外人士都 知道的;从覆盖的面积来 讲,可有若千万平方公里 的区域,也是中外人士都 已看到的;若从它的构成 因素来讲,恐怕了解的人 士就比较不太多了。 无论研究中华文化史或 欣赏由此文化所构成的美 术作品的人,没有不惊叹 它的灿烂、丰富而有应接 不暇之感的。如果探讨其 原因所在,就会理解到绝 不可能仅仅是某一时代、 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所能 独自创造完成的。中国是 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之 间自古即随时随处,互相 习染、互相融合,才有现 在所见的惊人灿烂的文化 及其成果。 世界历史上有不少几千 年前已建立的文明古国, 但至今已不存在或虽仍存 在却曾中断过一段时间的 并不少见。而我们中国则 绵延数千年历史未曾中断 ,甚至某个事件的日期, 古史书上的记载可以和出 土文物铭刻相吻合。中国 的历史长河中,虽也曾有 些小段为某些兄弟民族掌 了政权,但他们都是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 没有割断中华文化传统, 所以说中华文化是五千多 年绵延未断的文化,可称 当之无愧的。 几年前,中央宣传部组 织了众多的文化、文物工 作的专家,编成《中国美 术全集》六十大册。出版 以来,读者眼界大开,这 六十册书起到了现有的任 何博物馆及任何文化艺术 史的论著都无法取得对人 民的启发、教育作用。事 实很简单,无论哪个博物 馆、哪部研究、介绍这类 学术的著作,都不可能同 时拥有这些陈列品和实物 的直观插图,凡有过阅读 、研究这类书籍的人都知 道,读千百字的文字说明 ,不如看一眼实物,那么 能一次浏览这些图片。岂 不“胜读十年书”! 现在我国文化、教育事 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 地扩充、提高。文史书籍 的搜集、重印,以及从种 种角度加以整理传播,已 取得普及与提高的极大效 果,而美术方面也不容无 所扩展、充实。由于原六 十册的内容难以尽纳各个 时代的代表作品,而且新 发现的文物珍品也有待补 充,更有些近、现代的优 秀作品,反映中国文化艺 术新发展的,过去还未及 选编,现在亦应纳入。于 是领导上再次组织群力, 在以前六十大册的基础上 翻成几倍,编为《中国美 术分类全集》,预计约有 三百余册。这部新编巨著 中,艺术种类虽然变动不 大,但在每一种类中并非 只数量加多,重要在尽力 增加具有代表性的名品。 本书所收各类艺术名品 ,以国内公、私所藏为主 ,国外、境外藏品中最重 要的名品具有代表性的, 也酌量收入。至于近期最 新发现以及最近出土的, 由于编辑印刷工序关系未 及补充,俱有待于续编工 作。 这部巨著成书,我们虽 然足以自慰,但从中华文 化中美术类的全部来说, 还有很大的距离,希望本 书的读者,尤其是世界的 广大专家,能把它看成是 中华文化中美术部分的扼 要介绍,才较符合实际。 现在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共 同敬愿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