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巨变时代的社会理论(名家访谈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的时代巨变已成为基本共识。从大变局的繁杂现象中提炼出理论,以达到对巨变时代的理性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旨在以对谈的形式展现吉登斯、基恩等当代著名思想家对于巨变时代的理解。在追踪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思想家关于现代性思想的论述基础上,重点从政治和社会两个角度勾勒了巨变时代的基本面貌,内容涵盖民族国家、文明社会、公民身份、民主理论、福利制度等政治学基本主题。且在此基础上,对巨变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并对相关方法论问题做出了说明。 作者简介 郭忠华(1969- ),男,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现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公民身份专题研究。曾出版《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研究》、《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吉登斯思想地形图》等学术专著,出版翻译著作十余部,包括《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社会权力的来源》(第四卷)等。 目录 第一章 巨变时代的思想追踪 经典思想家与现代性——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人类创造历史”与现代性——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第二章 巨变时代的政治解读· 民族国家的历史根源与当代状况——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谱系——对柯林·海伊的访谈 民主理论的新生:监督式民主——对约翰·基恩的访谈 欧洲福利制度的历史及当代挑战——对莫里斯·罗奇的访谈 第三章 巨变时代的社会解读 文明社会的领域划分与互动机制——对托马斯·雅诺斯基的访谈 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与视角转换——对恩靳·艾辛的访谈 公民身份: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露丝·李斯特的访谈 气候变化问题的行动困境与政治解决——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第四章 巨变时代的展望与方法 世界主义共同体的构建与分析——对杰拉德·德兰迪的访谈 作为现代性研究方法的结构化理论——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社会科学的解释模式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对乔恩·埃尔斯特的访谈 序言 1895年,阿克顿在剑桥 大学发表就职演说,表达了 其对于徐徐而来的现代社会 的信念: 始料未及的是,在变革 法则的支配下,自古以来的 延续性纽带被剪断了,现代 世界建立在新秩序的基础上 。在那些日子里,哥伦布颠 覆了人们的世界观,改变了 生产、财富和权力的存在条 件;马基雅弗利把政府从法 律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伊拉 斯谟将古代的学说潮流从世 俗引入基督教的渠道;路德 打破了权威和传统锁链中最 坚实的环节;哥白尼则更是 激起了一种惊人无比的力量 ,为未来的进步树立起永恒 的标记……这是新生命的觉 醒,世界在一种前所未知的 力量的影响下,运转在一条 与往昔截然不同的轨道上。 ① 阿克顿所表达的是人类 历史在“曾是”(was)与“是 ”(is)之间出现的断裂,社 会之基从锚定在“历史”上转 变为锚定在“未来”上,现代 社会正从与传统社会的分道 扬镳中昂首前行。时下的社 会尽管仍被看作“现代社会” ,现代性尽管仍被看作是一 项“未完成的工程”(尤根· 哈贝马斯),但当前的社会 却似乎越来越与其早期阶段 大异其趣。思想家们已使用 了大量的词汇来标示当前社 会的特异性,如“后工业社 会”(丹尼尔·贝尔)、“风 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 、“后现代社会”(福柯)、 “高度现代性社会”(吉登斯 )等。无论如何,人类社会 都似乎又运转在一条“与往 昔截然不同的轨道上”,存 在诸多的线索可以标示已然 出现的断裂。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全球化首先是作为一 种经济现象而出现的。相对 于现代社会早期政治、经济 、社会一定程度上在同一个 民族国家边界范围内齐步成 长的格局,当代经济正运行 在全球性的市场上,正演变 成为一种世界经济。在这种 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成为 最重要的主体,民族国家则 不再构成其中的要点。正如 哈贝马斯所指出的:“今天 与其说是国民经济埋置在国 家的界限内,不如说是国家 埋置在市场之内。”① 第二,一系列“新技术” 的发展。1957年,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预 示着“地球村”时代即将来临 。数十年之后,人类已建立 起遍及整个地球的卫星通信 系统,人类真正生活在“地 球村”时代。与此同时,网 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空间 技术、新材料技术、光电技 术、生命技术、医学技术等 也突飞猛进。“这些技术突 破是成群地出现,彼此间以 正向的反馈过程互动。”② 在这些不断正向增强力量的 推动下,人类社会正迅速摆 脱与其早期阶段的藕断丝连 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吉 登斯曾把欧洲绝对主义晚期 全球地理知识的形成、近代 军事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 看作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 “双重断裂”。③但我们现在 似乎正处在一种“多重断裂” 中:从信息匮乏转向信息大 爆炸、从自然智能转向人工 智能、从自然基因转向编辑 基因、从地球中心转向立体 化与虚拟化共存的多元空间 等。“世界是平的”“网络社 会的兴起”“机器学习”“基因 编辑”等晚近词汇标示了这 种多重断裂性。 第三,一系列“全球性问 题”的兴起,体现在全球经 济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全 球难民危机、全球恐怖主义 等方面。全球经济危机与经 济全球化携手同行。从某种 意义而言,资本主义的全球 扩张已经为全球经济危机准 备好了舞台。全球经济危机 尽管历时已久,但时至今日 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之法, 这一点从2008及此后数年 所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可 见一斑。全球气候变化则是 一个晚近才得到凸显的问题 ,尽管它威胁巨大,但由于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有形、直 接和可见的,以致许多人袖 手旁观,甚至怀疑它根本就 不存在。然而,正如吉登斯 所指出的,气候变化问题一 旦变得有形、具体和严重, 想要解决却为时已晚。①全 球难民危机亦是晚近才成为 引人注目的一种现象。由于 战乱、灾害、偷渡等原因, 20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出 现了一股规模宏大的难民潮 。时下,这一浪潮已被视为 一种政治上的威胁(因介入 他国而引起政体不稳,造成 对国家安全的伤害)、经济 上的威胁(损害福利国家制 度)和文化上的威胁(对民 族属性的损害)。②全球恐 怖主义则是一种更加晚近的 现象,全球恐怖主义不论在 范围、组织、手段、目标等 方面都表现得与传统恐怖主 义迥然相异,它的活动范围 是全球性的,并受到特定国 家或者政府的支持,它以现 代主义的手段(如通信技术 )来反对现代主义,并旨在 逆转世界政治的潮流。③以 “9·11事件”为标志,恐怖主 义已成为生长在人类社会肌 体上难以袪除的毒瘤。 …… 在社会维度板块,除对 吉登斯的访谈外,其余3篇 的访谈背景大致如下。托马 斯·雅诺斯基(Thoms Janoski)是美国著名社会 学家,曾出版《公民与文明 社会》(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等重要著作 。2010年和2013年,他曾 两次赴中山大学参加笔者组 织的学术研讨会,笔者也曾 赴美国与其共同讲授相关课 程。收入本书的《文明社会 的领域划分与互动机制》是 2010 导语 当代社会理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种状况为对话的不同思想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出于对当今社会巨变的敏感和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好奇,笔者基于不同的主题先后对吉登斯等一系列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进行了深度访谈,从而形成了本书。 所有访谈都出于笔者对当代社会巨变的明确感知和对于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浓厚兴趣。这种感知和兴趣既来自21世纪初以来与吉登斯所进行的一系列深入交往,也来自与基恩、雅诺斯基等许多其他思想家的偶然际遇。笔者把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高度现代性阶段看作“巨变时代”,围绕“巨变时代的社会理论”这一主题,全书共划分为四章。 精彩页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当代著名思想家。1938年出生于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分别从英国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剑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之职。2004年退休后,被授予爵士头衔,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曾被誉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并参与创建政体出版社。吉登斯早年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民族国家理论和现代性理论等主题的研究上。1998年之后,其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现实转向,旨在对现实政策和大众思想产生广泛影响。到目前为止,已出版著作40余部,代表著作包括《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 (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都为解释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但是,他们都是从某种单一的角度解释现代社会的。但实际上,这些视角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彼此排斥的关系,它们代表了创造现代社会的不同力量。 ——安东尼·吉登斯 经典思想家与现代性 ——对安东尼·吉登斯的访谈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是一种迥异于传统社会的社会形态,现代社会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动力、表现形态、内在矛盾等。在如何理解现代社会方面,以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为代表的经典思想家曾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后世社会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安东尼·吉登斯出版著名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对三大思想家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总结。该书后来被誉为“理解社会学三大经典传统的系统入门书”“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的生命线”。本次访谈主要围绕“经典思想家与现代性”主题展开,初步呈现经典思想家有关现代性理论的不同理路。在访谈最后还附录了一个吉登斯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演讲,以便使读者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郭忠华:在您的学术生涯中曾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三大思想家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研究,将他们看作经典社会学家。请问这三大经典社会学家中,谁对您的影响最为深刻?您现在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吉登斯:马克思是一位深刻影响了我们时代发展的思想家,但我早年深受涂尔干的影响。他不像马克思那样有过亲自参与政治实践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具有严密的体系性。我曾经出版过数本有关涂尔干的著作,如《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论政治与国家》等,他为解释现代社会的兴起提供了一种与马克思迥然相异的理论范式。至于韦伯,我早年也曾经投以大量的精力。你知道,他在解释现代社会兴起的时候,尽管也把资本主义的兴起看作现代社会兴起的标志,但他是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的角度做出解释的。至于如何来评价他们,在现在看来,他们都为解释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但是,他们都是从某种单一的角度解释现代社会的。但实际上,这些视角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彼此排斥的,它们代表了创造现代社会的不同力量。另外,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带有非常浓厚的历史目的论色彩,认为人类最终将进入一个超越私有制、超越剥削、没有阶级甚至不存在商品的共产主义社会。我要说,历史是没有目的的。韦伯则认为,现代社会将会进入一个无所不在的官僚制“铁笼”的统治,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