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丹麦电影史(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谭慧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对北欧电影的总体格局以及丹麦的社会文化做出简要介绍,然后从历时角度梳理丹麦电影的发展史,希望勾勒出小国家的边缘电影文化在国际电影版图中所处的位置。本研究为国别电影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可作为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丹麦电影发展史的著作。
作者简介
谭慧,北京电影学院人文学部教授,哥本哈根大学影视传媒系访问学者,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影视艺术学会理事,全国艺术英语专业分委会会长。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中国译制电影史》《中国电影在新加坡》,主编《新征程艺术类大学综合英语教程》《中国电影文化英语读本》《电影中的服饰风尚》等书籍30余本,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以及Kosmorama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序章
第一节 北欧电影概况
第二节 丹麦的社会与文化
一 认识丹麦
二 “詹代法则”与丹麦价值观
第三节 丹麦电影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一章 电影文化的兴起
第一节 电影来到了丹麦
第二节 格陵兰的狗不在格陵兰
第三节 去电影院看电影
第二章 “黄金时期”的电影文化
第一节 北欧电影公司:狮子、北极熊与白奴
一 《猎狮记》诞生记
二 咆哮于世界之巅的北极熊
三 《白奴贸易》纷争始末
第二节 “多产”奥古斯特·布洛姆
一 第一部多本情节 剧:《亚特兰蒂斯》
二 “性表达不受阻碍的乌托邦”:情色片
三 第一部后启示录科幻电影:《世界末日》
第三节 “多维”霍尔格一马森
一 在太空旅行:《火星之旅》
二 在人间布道:《传道者》
第四节 “多面”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一 是导演也是演员:《神秘的x》
二 是电影也是论文:《女巫》
第五节 闪耀的巨星
一 “忧郁普西兰德”
二 “悲情阿丝塔”
第六节 哥本哈根的好莱坞
一 现代化管理
二 国际化策略
三 标准化制作
四 影响与衰退
第三章 动荡时局中的电影文化
第一节 帝国的没落与技术的进步
一 “北极熊”的衰落
二 “守护神”的崛起
三 第一部有声片:《维亚贝的牧师》
第二节 逆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一 高瘦子和矮胖子:少花钱多办事的喜剧电影
二 “脱轨”“谋杀”与“痴迷”:鲍迪尔·伊普森的黑色电影
第三节 战争阴霾
一 “看不见的军队”:抵抗组织电影
二 “看得见的世界”:社会现实主义电影
第四节 家庭娱乐的十年
一 丹麦式的幽默和风景:“Hygge电影”
二 即兴表演大师:迪奇·帕瑟
第五节 新浪潮与“奥森帮”
一 “世界上最好的电影法”
二 新浪潮电影
三 最不危险的犯罪团伙:“奥森帮”
第六节 纪录片的生产与创作
一 “纪录片之父”西奥多·克里斯藤森
二 城市交响曲与格陵兰情结:犹根·鲁斯
三 体育精神与国际视角:乔根·莱斯
第七节 德莱叶的电影世界
一 不妥协的边缘人
二 赋魅与祛魅:有灵魂的艺术电影
三 裸露、极简与凝滞:纯化的视觉
四 散落的珍珠:短片创作
第四章 电影文化的突围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电影政策
第二节 重登国际舞台
一 “一切皆有可能”:《巴贝特之宴》
二 “浓郁的民族特性”:《征服者佩莱》
第三节 “道格玛95”电影运动
一 对外的挑衅与对内的激励:“纯洁宣言”
二 “民族文化复兴的分水岭”
第五章 “新丹麦电影”时代
第一节 “代”的话语:从第一代到新生代
第二节 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家扶持体系
一 构架:电影资助的管理机构
二 布局:电影资助的各项计划
三 合作:北欧国家间的电影扶持
第三节 艺术领袖拉斯·冯·提尔
一 “我害怕生活中的一切,除了拍电影”
二 在丛林中生存:“欧洲三部曲”
三 女性殉道者:“金心三部曲”
四 不信任宣言:“美国三部曲”
五 灾难中的欢愉:“忧郁三部曲”
第四节 女导演们
一 接过“道格玛”的接力棒
二 “我是导演,不是女导演”
三 不平静的乐土
四 爱是幸福之源
第五节 “非学院派”安德斯·托马斯·延森
一 “最好的编剧”与“最怪的导演”
二 “我在葬礼上笑得最多”
第六节 “北欧黑色”语境下的犯罪电影
一 “忧郁”空间:从自然空间到城市空间
二 圆形人物:人物弧光的双向描绘
三 天堂之死:谁之罪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电影创作年表
附录二 西奥多·克里斯藤森纪录片创作年表
附录三 拉斯·冯·提尔电影创作年表
附录四 历届“鲍迪尔奖”最佳丹麦电影获奖影片(1948—2019)
附录五 历届“罗伯特奖”最佳丹麦电影获奖影片(1983—2019)
附录六 丹麦“道格玛”电影信息列表
附录七 “道格玛”标号电影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写一本《丹麦电影史
》是我多年的愿望。十几
年前,我曾去哥本哈根大
学访学,仔细聆听了多门
有关丹麦电影史、丹麦电
影产业的课程。说实话.
在去丹麦之前,我对这个
地处欧洲大陆西北一隅的
小国家所知十分有限。我
只知道这里是童话大师安
徒生的故乡,小时候熟悉
的故事主人公们。例如卖
火柴的小女孩、美人鱼、
小锡兵、豌豆公主等都来
自这个国度。想象中我认
为丹麦会很冷.海风会很
强劲地一直吹一直吹。同
时我也认为我在丹麦沟通
会遇到较大障碍,因为我
完全不懂丹麦语。然而当
我走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
道上,我发现这里并没有
想象中的寒冷,由于是温
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反而
冬暖夏凉。我还发现使用
英语沟通在这里毫无障碍
,大多数丹麦人,乃至北
欧人都能熟练地使用英语
进行交流。旅游景点如小
美人鱼像、欧登塞、皇家
花园、趣伏里公园、新港
、哈姆雷特堡等地自然熙
熙攘攘,但街巷深处的各
色餐厅酒吧、美丽的自然
公园、繁忙的运河、傍晚
时分大量涌现的自行车、
郊区漂亮的农场、缓缓转
动的大风车,还有登高望
远,目力所及之处的巴洛
克风格的绿色尖顶,都更
让我流连忘返。正如丹麦
纪录片大师犹根·鲁斯(Jφ
rgen Roos)在奥斯卡提名
纪录片《一个叫哥本哈根
的城市》(A City Called
Copenhagen,1960)中提
到的“哥本哈根远不止这
些”。我走在1836年建成
的哥本哈根大学主楼里,
感叹如此一个小国家竟然
蓄积了这么深厚的力量。
“丹麦的立国相当古老
,十一世纪时曾征服瑞典
和挪威,是北欧的大国,
英伦也还入过她的版图。
”一个土地面积仅4.3万平
方公里,人口不到600万
的小国家,是如何生存于
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向世
界输出诸如童话大师汉斯
·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存
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索伦·
奥贝·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建
筑大师阿恩·雅各布森
(Ame Jacobsen),以及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
一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Carl Theodor Dreyer)这
样的人物的?对于一般观
众来说,电影是了解一个
国家社会和文化的极好窗
口:对于电影专业人士来
说,考察一个相对来说处
于弱势,但又能在国际上
频频发声的小国家电影业
,对于丰富电影视野、拓
展电影疆域、开拓电影思
路自然也不无裨益。
电影反映社会,在某
种程度上甚至也会推动社
会向前发展,在一个国家
的现代化进程中,电影往
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讨
丹麦电影发展史就是探讨
丹麦的社会发展史。“电
影史学是以开放的、全面
的、多层次的、动态的思
维模式,对电影历史和视
觉记忆进行的学术研究。
”①我在本书中关注丹麦
电影演进的脉络,顾及电
影的不同类型和题材,突
出主要导演及其作品,兼
顾对丹麦社会文化的描绘
。序章对北欧电影的总体
格局以及丹麦的社会文化
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分五
章从历时角度梳理丹麦电
影的发展史,希望勾勒出
其边缘电影文化在国际电
影版图中所处的位置。我
没有把本书写成更大范围
的“北欧电影史”的原因是
,虽然都是北欧国家,但
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其
电影在发展进程中也都各
有特色,在一本书中涵盖
五个北欧国家无疑会导致
泛泛而谈,每一个国家都
无法深入。同时,我想把
书写得稍微活泼一点,电
影本是活色生香的,电影
史的进程也应该是姹紫嫣
红的。我期盼能抛砖引玉
,使更多人对丹麦电影乃
至北欧电影产生兴趣。由
于很多丹麦电影在国际上
映时丹麦文片名和英文片
名经常并不一致。为了便
于查找,我在第一次提到
一部电影时,会在括号里
注明该片的丹麦文片名、
英文片名,以及影片年份
;第一次提到一个人名时
,也会在括号里注明此人
的原文名字。第二次及以
后提到时,电影名和人名
都只用中文名。在附录里
.我提供了电影大师德莱
叶、“丹麦纪录片之父”西
奥多·克里斯藤森和“道格
玛95”创始人拉斯.冯.
提尔的创作年表。同时,
我还提供了丹麦国内最重
要的两个电影奖项:鲍迪
尔奖(Bodil Awards)和罗
伯特奖(Robea Awards)的
历年最佳丹麦电影获奖名
单,以及“道格玛”电影的
相关信息列表,希望能帮
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丹麦电
影的全貌。
以史为鉴,可以观兴
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历史是不能简单复制的
,置之丹麦行之可通的经
验,移到中国未必成功,
中国电影的崛起当自有其
特色和路径。
导语
本书关注丹麦电影演进的经络,顾及电影的不同类型和题材,突出主要导演及其作品,兼顾对丹麦社会文化的描绘。
电影反映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也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电影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讨丹麦电影发展史就是探讨丹麦的社会发展史。
后记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非
常愉快。酝酿多年,成熟
于一部又一部的观影,一
本又一本的阅读,完成于
一个又一个的深夜,一次
又一次的思考。我很喜欢
这样纯粹的日子,总在反
复的疫情似乎给了我深居
简出的理由,远离世界的
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
此时我翻看目录,一副副
面孔在我眼前闪现:风情
万种的阿丝塔,英年早逝
的普西兰德,严肃倔强的
德莱叶,桀骜不驯的冯·
提尔,古怪精灵的安德斯
·托马斯·延森,知性优雅
的苏珊娜·比尔,当然,
还有“丹麦最性感的男人”
麦斯·米克尔森。他们已
经是我的老朋友,我熟悉
他们的脾气秉性,清楚他
们所扮演的角色或导演的
作品,他们仿佛我当年在
哥本哈根新港的某个酒吧
里不经意就能见到的邻桌
顾客,柔和灯光下,优雅
音乐中,举着酒杯窃窃私
语。这本书写完了,但我
和我的丹麦朋友们的缘分
并不会就此停歇,我们会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再交错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
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首先
要感谢哥本哈根大学的
Eva Novrup Redvall教授
。作为我访学的导师,她
接纳我,带我走进丹麦电
影的大门,给我提供很多
片源和资料。也在一次次
的长谈中让我更深地了解
了丹麦社会和丹麦历史。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何
媛,以及研究生李子莹、
杨爽、李安琪和黄素蓉为
本书所做的贡献。何媛逐
字逐句校对书稿,李子莹
、杨爽、李安琪和黄素蓉
四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选题
均与丹麦电影相关,我们
每周一次的讨论课总是聊
得热火朝天,迫不及待地
分享彼此的观影心得。她
们勤奋扎实的态度,活跃
创新的思维也使我获益良
多。
温特伯格在《酒精计
划》一举拿下第33届欧洲
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
演、最佳编剧、最佳男演
员的四个大奖时曾说:“
在被限足令、金融危机和
死亡支配的时代,我们力
图创作一部肯定生命价值
的电影的夙愿,多少算是
实现了。’,《丹麦电影
史》完成了,我的夙愿也
多少算是实现了。感谢所
有。
谭慧
2022.1北京牡丹园
精彩页
第一章 电影文化的兴起
前文提到过,与其邻国相比,丹麦的工业化来得相对较晚。到19世纪末才有某些值得一提的工业。但丹麦的民族电影工业却起步甚早。电影在其诞生后不久就被丹麦人引进国内,并且迅速受到观众的追捧。北欧电影公司成立以后.丹麦电影工业建立起来,开始稳定地生产相当规模的电影。 这一时期,丹麦的文化思想界十分活跃。自然科学蓬勃发展,技术发明日新月异,达尔文的进化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等都不断激发丹麦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探索和思考。丹麦出现了19世纪末斯堪的纳维亚现实主义文学的领袖格奥尔格·勃兰兑斯,他发动并领导了“精神革命”,北欧的年轻知识分子无不受到“勃兰兑斯主义”的熏陶,他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下层人物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普通人。在这种背景下,代表着新技术,更多面向中下层阶级.而且更加经济方便的电影逐渐取代以上层阶级观众为主的戏剧,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第一节
电影来到了丹麦
一个名叫维尔海姆·帕西特(Vilhelm Pacht,1843—1912)的雕刻家和画家将电影这种全新的、激动人心的娱乐方式带到了丹麦。
帕西特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供职于哥本哈根的一家蜡像馆。1896年春,帕西特去巴黎为蜡像馆的展览寻找新展品.慕名前去观看了卢米埃尔(Lumiere)兄弟在大咖啡馆(Grand Cafe)放映的电影。当发现这个新奇玩意竟然能让画面动起来的时候.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和对新事物的敏感。帕西特决定将电影带到丹麦来放映。然而卢米埃尔兄弟一开始并不肯出售摄影器材,只是派放映操作员远赴国外在租来的戏院或咖啡厅里放映电影,帕西特只好辗转从一个叫R.W.保罗的英国人那里购买了放映机和胶片。与电影首次到达中国时选择在车马纷呈、绮罗云集的上海戏院“徐园”放映的情况类似,帕西特把放映地点选在了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这里毗邻中央火车站,四通八达,人来人往,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业市场,许多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他请人在市政厅广场中央搭建了一座简易木楼,将其取名为“全景台”(Panorama),电影放映就在这里进行。
一切就绪后,1896年6月7日,时隔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12月在巴黎首次公开放映电影仅半年左右,时年53岁的帕西特在“全景台”向丹麦民众奉上了他们前所未见的新玩意:活动影像。帕西特放映的短片大多是一些非剧情的“纪实性”短片或风景类短片,包括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L'arrivee d'un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The Arrival of the Mail Train,1896),以及有关赛马、波涛翻滚等场景的影片。观众们被这种运动的影像折服,叹为观止。第二天,哥本哈根最大的报纸《政治报》(Politiken)就撰写评论描写此次放映:“观众坐在黑暗里,盯着一块白色大帆布。然后电影开始了,各种时髦场景出现了。一列火车向观众冲过来,先是特别快,然后慢慢减速直到停下来。列车长出来了,其他列车员也出来了。车厢门打开了,男男女女上车下车,然后列车又开动了,又走远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三天后,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King Christian IX)携王室成员前来观看下午场的影片放映,这无疑进一步推动了电影在丹麦的风行。四天后,德国电影的两位先驱斯科拉达诺夫斯基兄弟(Max & Emil Skladanowsky)在丹麦著名的趣伏里公园(Tivoli)又放映了另一些短片,电影的魅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6月18日,离首次放映不到两周,“全景台”失火了。部分放映设备和“全景台”的部分木质建筑被大火烧毁。后来经查明,帕西特开除的一名电工怀恨在心,故意纵火。帕西特很快修复了设备和建筑,“全景台”重新开张。直到1899年,帕西特的“全景台”才关闭,在此之前,半户外的“全景台”一直是丹麦最重要的电影放映场所。
P23-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