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音系学发展历程的阐释,将当今音系学研究背后的基本问题、概念、方法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从索绪尔、博杜安、鲍阿斯,到特鲁别茨科依、雅柯布森,再到乔姆斯基、哈勒,作者安德森在阐述这些音系学史上重要人物的理论贡献的同时,还对各种理论提出的背景做了细致的刻画,对欧洲和北美的音系研究思路做了均衡的展示。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理论本身,还让我们能够将理论置于学术思想史和学者个人生平的语境中综合加以思考。
由此,本书不仅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重要信息,对文学批评、人类学、科学史等领域的研究者亦有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世纪音系学/国外语言学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美)斯蒂芬·R.安德森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音系学发展历程的阐释,将当今音系学研究背后的基本问题、概念、方法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从索绪尔、博杜安、鲍阿斯,到特鲁别茨科依、雅柯布森,再到乔姆斯基、哈勒,作者安德森在阐述这些音系学史上重要人物的理论贡献的同时,还对各种理论提出的背景做了细致的刻画,对欧洲和北美的音系研究思路做了均衡的展示。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理论本身,还让我们能够将理论置于学术思想史和学者个人生平的语境中综合加以思考。 由此,本书不仅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重要信息,对文学批评、人类学、科学史等领域的研究者亦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斯蒂芬·R.安德森(Stephen R.Anderson)博士,耶鲁大学语言学教授,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国际语言学常设委员会副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二十世纪音系学》《Phon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非词素词法学》(A-MorphousMo rPhologY)、《附着语素理论面面观》(Aspects ol the Theory of Clitics)、《杜利特尔医生的幻觉——论动物与人类语言的独特性》(Doctor Dolittle’s Delusion:Animalsand the Uniqueness of Human Language)。 目录 中文版序(附英文原文) 致谢 ○ 导论 1 为何要研究20世纪音系学史 2 本书的目的 3 现代观点的历史起源:具体例子 4 本书的结构 一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1 索绪尔对语言、具体语言及语言学的看法 2 语言符号 3 语言与其历史的联系 二 索绪尔的语音结构观 1 语音、语音图像及其研究 2 “音位”和“音种” 3 能指的语言学表达式 4 研究音系差别的一些方法 5 索绪尔对语音交替的描写 6 索绪尔和音系学传统 三 喀山学派:博杜安·德·库尔德内和克鲁舍夫斯基 1 生平评述 2 喀山学派对语音系统的研究 3 音系结构之本质 4 克鲁舍夫斯基的交替理论 5 博杜安对交替理论的发展 6 “喀山音系学”后期理论 四 布拉格学派音系学:从莫斯科小组到特鲁别茨科依的《原理》 1 布拉格小组的背景及特鲁别茨科依生平 2 音系分析的单位 3 音系系统的结构 今超音段特征 5 中和、超音位和标记性 6 形态音系学 五 罗曼·雅柯布森和区别特征理论 1 区别特征理论的起源 2 区别特征理论的发展 3 雅柯布森区别特征的充足性 4 《儿童语言、失语症和音系普遍性》 5 信息理论与雅柯布森的遗产。 六 路易斯·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理论 1 叶尔姆斯列夫的生平与职业生涯 2 叶尔姆斯列夫的“内在”语言学概念 3 语符学分析的基本术语 4 叶尔姆斯列夫的语音结构描写方法 5 简洁性在语符学描写中的地位 6 语符音系学中的非音段结构 七 J·R·弗思与伦敦韵律分析学派 1 亨利·斯威特、丹尼尔·琼斯和英国语音学传统 2 J·R·弗思的生平 3 弗思的语言观和语言学观 4 系统与结构,语音与韵律 5 韵律研究法和音系学其他研究法之间的关系 八 弗兰茨·鲍阿斯与美国语言学之开端 1 威廉·德怀特·辉特尼 2 早期美洲印第安人语言研究 3 弗兰茨·鲍阿斯 4 语言学理论与鲍阿斯的《手册》 5 鲍阿斯的音系学观 6 鲍阿斯描写中的表达式和规则 7 鲍阿斯音系实践中的抽象性 九 爱德华·萨丕尔 l 萨丕尔生平 2 萨丕尔的语言本质观 3 萨丕尔的音系结构观 4 萨丕尔的音系学描写实践 5 萨丕尔音系学中的规则及其相互作用 6 规则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7 附录:抽象性与萨丕尔对南派尤特语的分析 十 列奥纳德·布龙菲尔德 1 布龙菲尔德的生平与事业 2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语言学观、心理学观 3 布龙菲尔德的音位概念 4 布龙菲尔德音系学中的表达式 5 音位表达式的“抽象性” 6 形态音位学和对交替的描写 十一 美国结构主义音系学 1 几位显赫的美国结构主义者 2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观 3 “音位”概念的初期构建 4 特瓦德尔的“论音位定义” 5 结构主义音位学的后续发展 6 美国结构主义形态音位学 7 规则之相互作用与描写之本质 十二 生成音系学及其起源 l 美国结构主义的衰落与垮塌 2 生成音系学的兴起 3 莫里斯·哈勒与生成音系学之基础 4 生成音系学理论之先驱 十三 《英语语音模式》之后的生成音系学 l 《英语语音模式》方案的本质 2 《英语语音模式》理论内的语音内容问题 3 音系表达式有多抽象? 4 对表达式进行制约:“自然生成音系学” 5 对规则进行限制:自然音系学 6 自主音段形式主义方法和节律形式主义方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校后记 序言 《二十世纪音系学》这 份中文译本的出版,给了我 莫大的快乐,因为这使我们 领域中的一个日益引人瞩目 的群体,能够更容易地读到 这本书。近年来我已注意到 ,中国极其认真的语言学家 数量庞大;我还注意到,这 些学者针对纷繁的论题和语 种进行了很有意义的研究。 我希望本书的普及能够有助 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 在语音结构领域的主要研究 对象,并由此促进中国的语 言学研究群体和西方的语言 学研究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 。 我1985年出版一本以此 为题的书实在十分幼稚,因 为那时20世纪还远未结束。 事实上,80年代初,关于音 系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显 现出相当程度的逆转,其中 一部分已经在本书的最后一 章中简要论述。然而,当时 却极难想象出,这一领域不 久就经历了重大变革。 如第十三章所勾勒,上 述变革开始得十分平静,起 初只是70年代中后期,注意 力从乔姆斯基和哈勒 (1968)所强调的对规则 的本质和内容的关注,转向 围绕着音系结构非线性概念 而提出的更加丰富的音系表 达式概念。戈尔德史密斯( Goldsmith,1976、1979) 提出了自主音段的主张,利 博曼的著作中出现了词汇音 系学(Liberman,1975;亦 可参见 Liberman&.Prince,1977) ,这之后,音系学家们基本 上不再详细阐述规则、规则 的抽象性以及其他类似问题 ,转而聚焦于这些规则所产 生的表达式有何本质。随着 特征几何(Feature Geometry)方案在克莱门 茨(Clements,1985)、萨 吉(Sagey,1990)等人的 著作中出现,研究工作中的 这一新导向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 在本书的语境中,强化 对表达式概念的关注,并不 是要摒弃音系结构本质上包 含规则和表达式的观点,而 只是基于这一认识:以形式 为基础而做的阐释,应当主 要依赖于关于表达式的限制 性理论。正如麦卡锡 (McCarthy,1988:84)所 说:“首要重心应放在研究 音系表达式上,而不是音系 规则。简言之,如果表达式 正确,规则就会继而正确。 ” 不过,1993年,阿兰·普 林斯和保罗·斯摩棱斯基却 发布了一份为音系学勾画出 全然不同的纲要的手稿(手 稿后来出版了,即Prince &.Smolensky 2004)。这部 著作主张把经典的规则系统 整体替换为一种完全不同的 途径,这一新途径基于同时 排列的可供违反的制约 (constraint)体系——这 就是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优选论完全摒弃了把音 系形式和语音形式联系起来 的具体规则。取而代之的是 ,该理论为表层形式设定了 一套制约,这套制约可分为 两类:标记制约 (Markedness constraints )要求形式满足根植于其语 音内容之中的自然性条件, 忠实制约(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则要求底层形 式或词汇形式的特征要在所 得结果中得到保留。显然, 这两者常常相互冲突,对某 一语言的描写就由一套可决 定此类冲突应如何解决的等 级体系构成。 这一理论内部已不再存 在表层形式的推导。取而代 之的是,GEN函数为某一具 体底层形式提供各种可能的 表层对应形式,而另一种 EVAL函数则从中选出对于 该语言中运行着的制约系统 来说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即优选之“优”)的那个对应 形式。 这种系统中的制约,在 精神上与先前的诸多框架中 的提法十分相似:例如,本 书中提出的构成索绪尔(未 明确说明)的完全赋值表层 变体音系结构观(Fully Specified Surface Variant view of phonological structure)的表层形式规则 模式,还有70年代生成音系 学家们提出的那些“阴谋”。 这些理论往往因为一个事实 而无法成立:即,某一规则 模式无论多么具有强制性, 都基本无法完全避免例外。 优选论中的制约等级允许制 约受到违反(为了满足更高 层级上的制约,恰恰就要让 其受到违反),就避免了这 一问题。 普林斯和斯摩棱斯基提 出这一音系描写模型之后的 几年内,该模型(通过各种 途径)主导了北美和欧洲几 乎所有音系学讨论场所和教 学场所(其自身也在不可避 免地发展演化着)。近期, 在我2014年写下这篇序言 时,我有一种印象,围绕着 “不透明性”(opacity)概念 的一小部分基本问题,正在 迅速带来进一步的变革。这 既包括重新引入曾经成为60 年代、70年代音系学招牌特 点的某些类似规则的概念和 推导结构,也包括摒弃优选 论研究模式中一半以上的内 容,使之让位于其他方法。 但是,肯定无疑地预测这类 事情显然为时过早。而我们 十分清楚的是,从本书中所 展示的“规则型理论”和“表 达式型理论”之争的角度来 看,20世纪90年代以及21 世纪的前十年,音系学研究 经历了重大的重新定向。 本书的原版本于1985年 出版时,它所试图描述的20 世纪,尚有一些极其重要的 发展还没有发生。本书的确 记录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 以来一个多世纪内的发展, 但是,却并无法和“20世纪 音系学”这个范围对应起来 。 虽然这个书名不甚精确 ,但是我相信,本书在过去 的30年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 验。聚焦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