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记忆创新沟通@博物馆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基于2014年国家民委优秀课题调研报告《民族类博物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的成果汇编,共收录论文21篇,计分三个章节,包括民族博物馆专题研究、博物馆学理论前沿、博物馆实践探索。这些论文大多来自于馆内长期从事实践活动与科研工作的同仁,既有丰富的经验性总结,也有沉潜的理论思考,是大家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丰硕成果。 目录 序言 壹 民族博物馆专题研究 民族类博物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 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 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博物馆的职能探索——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社会学视野下民族博物馆的发展掣肘和制度变革 美国民族民俗类博物馆的案例研究 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民族博物馆陈展时空研究 民族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民族类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的探究 贰 博物馆学理论前沿 促进“认同”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任务 关于当代博物馆社会角色的再思考 此“博物”抑或彼“博物”?这是一个问题! 村落“博物馆化”的诗学与政治学——“太行三村”生态博物馆实践的人类学观察 博物馆要“重展”更要“重教” 智慧博物馆 论文物多元智能阐释的架构与价值——以信息类博物馆展览为视角 民族博物馆的文化自觉 叁 博物馆实践探索 云南民族文化官的功能定位思考 云南民族宗教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昆明地区行业和科普博物馆的调研报告 对博物馆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后记 序言 2015年,云南民族博物 馆开馆第二十个春秋。自开 馆运行以来,我们不断调整 定位,发挥优势,在民族文 化保护与传承、构建和谐稳 定的民族文化共生环境、对 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2008年,我馆荣膺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民族类 博物馆。回望来路,梳理历 程,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 。 当今世界是不断变革创 新的时代。2013年国际博 物馆日以“博物馆(记忆+ 创造力)=社会变革”为主 题,提出博物馆是要植根于 本地区的社会空间,是跨代 人的联系纽带,以现代方式 对遗产进行展示,通过创新 实践提升文物保护技能。 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博 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为主题,指出藏品对于文化 交流和世界文化知识体系的 认知与保护尤其重要。国际 博协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 记忆,不断创新,希望以此 整合资源,以更加包容、更 加现代的方式架起与观众沟 通的桥梁,更加务实有效地 服务于大众、迎接未来发展 ,以构建更加适宜本土、更 加包容的博物馆。这就是我 们将书名定为“记忆、创新 、沟通”的初衷。 本书是基于2014年国家 民委优秀课题调研报告《民 族类博物馆现状、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的成果汇编, 共收录论文21篇,计分三个 章节,包括民族博物馆专题 研究、博物馆学理论前沿、 博物馆实践探索。这些论文 大多来自于馆内长期从事实 践活动与科研工作的同仁, 既有丰富的经验性总结,也 有沉潜的理论思考,是大家 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丰硕 成果。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国 内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的大力 支持,他们慷慨赐稿,高屋 建瓴博议宏论,发表了不少 真知灼见,令本书蓬荜生辉 。宋向光认为,博物馆应该 运用其收藏的文化遗产,揭 示遗产蕴涵的多层面信息, 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发展历程 ,认清自身特点,强化自我 认同,在历史与未来的坐标 上,在“我”与“他者”的关联 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 历史责任。安来顺认为,在 博物馆内外部发展环境的综 合作用下,当代博物馆正在 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对 当代博物馆社会角色再思考 、再调整,既反映在博物馆 基本哲学等理念层面,也折 射于各博物馆具体的实践探 索中。彭兆荣认为,重视中 国特色的博物学传统、博物 体践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 化的同时,对尊重世界多元 文化也具有特殊意义,有可 能对第三世界产生样板性作 用。潘守永等围绕当代博物 馆学关心的两个核心议题, 诗学(poetics)与政治学( pohtics),即“展览文化”( exhibiting culture)背后的 逻辑与文化政治,进行了系 统的观察与思考。陆建松等 认为,为了更充分发挥博物 馆的教育功能,我国博物馆 界亟待改变“重展”不“重教” 的现状,应该探索和创新教 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 升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真 正惠及公众。张小朋从传统 博物馆所存在的这些缺陷, 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 慧型博物馆的构想,期望能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 及其发展的功能。朱顺龙畅 谈了文物信息多元智能阐释 体系,包括文物信息审美型 阐释、解释型阐释、探索型 阐释及交流型阐释等四大模 式,其宗旨是为了让观众在 参观活动中获得文物的审美 体验,获取文物的历史文化 知识,在体验互动中探索文 物创作的奇妙过程,在文物 交流信息中共享自我与他我 的思想和情感,真正实现叙 事类博物馆信息传播效应的 最大化。唐兰冬回顾了民族 类博物馆在中国的实践、发 展历程,借用“文化自觉”来 审视自身特点,提出民族类 博物馆应在未来发展中注重 学科理论体系构建、重视非 遗保护、加强公共职能与合 作,以更好地履行职责,发 挥作用。专家学者们的真知 灼见,成为鞭策我们不断进 步的向上动力。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 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博物馆 条例(草案)》,会议指出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 标志,在传承历史文化、促 进社会进步、加强公共文化 服务、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 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条例要求加强藏品尤其是文 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支持 博物馆事业发展,鼓励博物 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强化服 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和 大众生活的社会功能,开发 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博物馆的春天已经 来临,机遇与挑战并存,谨 以此书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学 研究和探索提供一种新视角 。 谢沫华 2015年立春于昆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