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仿生人是人造人格,还是高级烤面包机? 艾伦·雷普利是女性主义者吗? 异形与人类之间,哪个物种更优越?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维兰德-汤谷公司提出的特殊商业伦理? 当《异形》电影中的同名怪物血肉模糊地撕开约翰·赫特(John Hurt)扮演的凯恩(Kane)的胸膛时,它不仅完成了自己在银幕上的首次亮相,也从此闯入了我们的公共意识。自1979年首部作品问世以来,《异形》系列已经相继诞生了三部正传续作,两部前传作品,无数的书籍、漫画,还衍生出多部电子游戏。四十余年过去了,《异形》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显现出一种超乎自然的韧性,让我们无法打开气闸,将它弹射出内心的太空舱。 面对这些至今仍令我们惊吓和沉迷的作品,《〈异形〉与哲学》用十九个章节探讨了系列影片提出的深层问题。本书出自多位钻研哲学与流行文化的饱受赞誉的学者之手,涵盖的话题包括H.R.吉格尔(H.R.Giger)的美学、H.P.洛夫克拉夫特(H.P.Lovecraft)的文学影响、战争与生物武器的伦理学、受雇于企业的仿生人与人格的关系、女性主义、敌托邦政治学,以及未来世界的经济学。《〈异形〉与哲学》直面某些人类最深切的希望和恐惧,从当代非常成功同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恐怖/科幻系列中撷取启迪人心的哲学洞见。 作者简介 威廉·欧文,是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里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in Wilkes Barrre, Pennsylvania)哲学教授。开创了“哲学与流行文化”系列丛书,合编有《〈辛普森一家〉与哲学》(The Simpsons and Philosophy),并监督了《〈豪斯医生〉与哲学》(House and Philosophy)、《〈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哲学》(Alice in Wonderland and Philosophy)、《〈广告狂人〉与哲学》(Mad Men and Philosophy)等合集的编写。 目录 撰稿人: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到他们的尖叫 引言:一句警告 第一部分 身份认同与道德可考量性:“我们造了你,因为我们办得到” 1 “没人一无所求”:《异形》与《普罗米修斯》中的仿生人作为洛克式人格的可能性 2 仿生人:人造人格,还是高级烤面包机? 3 “其他优先目标全部撤销”:《异形》系列中公司员工的道德地位 第二部分 伦理学:“我不知道哪个物种更差劲” 4 可弃置资产:维兰德汤谷公司的特调“商业伦理” 5 企业贪婪与异形/异化:马克思对阵维兰德汤谷 6 公众及其异化问题 7 我指心为誓,至死不渝:为何雷普利一定要救纽特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不被良知、歉疚或道德的幻觉所困扰” 8 “发射核弹来拯救殖民地”:殖民陆战队和正义战争 9 异形,以及将接触困境作为教育手段的益处 10 《异形》、异化与异形国家 第四部分 恐惧:“它们大多夜晚来袭” 11 来自群星的恐惧:《异形》作为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 12 艺术恐怖环境与《异形》系列 13 传染病:《异形3》中的不洁、心理疾病和自杀 第五部分 性与性别:“这帮人好些年没见过女人了” 14 艾伦·雷普利:女家长的崛起 15 艾伦·雷普利是女性主义者吗? 16 异形侵犯:机会均等“强奸文化”下男性的身体完整性 第六部分 欧陆哲学:“我是怪物的母亲” 17 异形作为超人:超越道德,成为完美杀手 18 “你为什么还要活着?”:雷普利8号与荒诞 19 上帝保佑异形女王:为异形的自卫辩护 索引 序言 《异形》(Alien)上映 于1979年。好笑的是,最 先被片中的异形 (Xemmorphs)所吓到的 ,正是参演这部电影的诸 位演员。破胸者 (Claestburster)初次亮相 的场面如今早已臭名昭著 ,但在当初,在这场戏开 拍之前,演员们只知道片 场会出现一颗长着牙齿的 外星脑袋。凯恩(Kant-) 的扮演者约翰·赫特(John Hurt)躺在餐桌上,在这 场戏中,“他”的胸膛是人造 的。在那个年代,人造假 体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他 们从肉铺买来动物内脏, 塞进了人造的胸腔里。摄 影棚里开始散发出肉的臭 味。当然了,演员们应该 已经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 所预料,毕竟工作人员都 穿着雨衣,器材上也都套 上了塑料。四台摄影机在 转动,演员们都能看到凯 恩T恤下面的异形头颅在起 伏跳动。演员们凑向前去 ,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 什么。突然,胸腔破裂开 来,一颗左右扭动的脑袋 从中探出。所有人都吓到 手足无措。一股三英尺高 的血柱直直喷人兰伯特 (Lambelt)的扮演者维罗 尼卡·卡特赖特(Veronica Cartwright)的嘴中,让她 当场昏倒在地。扮演帕克 (Parker)的亚非特·科托 (Yaphet Kotto)在目睹血 腥场面后躲进房间,拒绝 与人交谈。作为异形这一 物种的第一批受害者,片 场的所有演员全都又惊又 惧。要是你改天再看《异 形》——史上最杰出的科 幻/恐怖/怪兽电影——时又 被吓到,别忘了被吓坏的 不止你一个。 观赏如《异形》系列这 样引人深思的电影不仅能 有效地激发恐惧,还能给 你带来这样一种令人愉悦 的副作用:思考整个系列 涉及我们与异形、仿生人 (androids)、工程师 (Engineers)等迥然不同 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异 形》系列让我们有机会思 索:作为一个物种,我们 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尽管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是动 物(也与动物有着许多共 同点),但人人都知道, 许多我们会做的事情,绝 不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 ——比如呈交案情摘要, 支付奈飞账单,以及驾驶 飞行器前往太空。 不过,有这么两项独属 于人类的特点,是与本书 尤其相关的。其一,没有 哪种动物像人一样,会在 主动感受和提升对恐惧的 体验上投入这么多的时间 。我们会特技跳伞、蹦极 、冒各种风险,只为感受 肾上腺素的一阵进发。我 们会熬夜阅读H.P.洛夫 克拉夫特(H.P. Lovecraft)、斯蒂芬。 (Stephen King)、托马 斯.利戈蒂(ThomasI— igotti)、理查德·马特森( Richard Matheson)的作 品。我们涌进电影院,观 看《异形》、《怪形》 (The Thi”g)、《科洛弗 档案》(aow彬gld)、《 它奄身后》,并在欣赏奈 飞的精彩剧集《怪奇物语 》)时用沙发抱枕挡在面 前。其二,没有哪个别的 物种会像人一样,花时问 进行哲学思考——生命的 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美? 如何定义“艺术”?如何对待 彼此?我们如何获知谀些 问题的答案?我们会做哲 学思考,同时,我们中的 许多人热爱恰到好处的惊 吓。异形系列完美地结合 了这两种独特的特点,其 引人深思与使人惊惧的程 度不相上下。从技术层面 上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恐 怖电影能像几部《异形》 那样成为典范。异形狭长 头颅(以及“口中之口”)的 绝妙恐怖造型,出自瑞士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H.R. 吉格尔(H.R.Giger)的 天才创意,而破胸者初次 登场的惊人场面,则要归 功于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实验性的 导演手法。除此之外,还 有《异形2(Aliens)中雷 普利(焰喷射器作为筹码 与异形女王(Xenomorph Queen)展开的“谈判”,《 异形3》中雷普利震撼人心 的自我牺牲,以及《异形4 :复活》中雷普利发现骇 人听闻的克隆计划的情节 。《异形》的世界既让人 害怕,又引发人们的思考 ;作为一部科幻/恐怖杰作 ,《异形》能够提出其他 类型的作品无法轻易提出 或完全回答的问题。 本书分为19章,分别探 讨了《异形》宇宙中更深 层次的内容,以及对于下 列差异巨大的话题而言, 这些层次意味着什么:身 份认同与人格性,道德与 《异形》宇宙中的政治经 济力量,“抗异”战斗中的正 义战争理论,恐惧的哲学 ,以及从女性主义出发对 雷普利的领导风格提出的 深刻见解。 《异形》中形形色色的 各类实体促使我们思考什 么是人格、什么不是人格 的问题。尽管仿生人阿什 (Ash)和毕肖普(Bishop )并非人类,但他们是否 满足被视作人格的标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 他们的道德地位是怎样的 ?我们有责任善待他们吗 ?还是说他们不过是几样 东西而已?这些问题对人 类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们将如何对待人工 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AI)或仿生人,甚至地外 生命? 这些问题与伦理学中的 重大议题相吻合。人类人 格具有的道在地位是否说 明诸如维兰德一汤谷 (Weyland—Yutani)这样 的公司对待其员工的方式 从本质上就是错误的?本 书的几位作者受到哲学家 经济学家、革命家卡尔·马 克思(Karl Marx)的吸引 ,探讨了为何维兰德一汤 谷公司会不顾人命追求利 益。 导语 《异形》电影自1979年登上大银幕开始,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衍生了多部作品,并以其先锋的意识吸引了很多观众。本书集结了哲学与流行文化领域的多名著名学者,共分为19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典科幻系列电影《异形》中涉及的诸多哲学问题。本书的讨论涉及身份问题、道德、伦理、心理学、恐惧哲学、正义战争、生物武器、完美杀手、传染病、侵害、雇员权利和人工智能等内容。 精彩页 “人类”(human being)与哲学家和律师口中的“人格”(person)同一无异,这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或许理所应当。但《异形》系列作品多次质疑这种观点。对于头一回观赏《异形》的人来说,目睹帕克将仿生人阿什的头颈从肩膀处砸断,而阿什的躯体还在奋力还击的场景,其震撼程度不亚于目睹诺斯特罗莫(Nostromo)号飞船的餐厅正中,异形破胸者从凯恩的身体里爆裂而出。为什么?因为直到这一幕来临前,无论从外貌上还是行为上看,阿什都与人类人格(human person)毫无差异(只是有些情感淡漠)。在《异形2》中,合成人(synthetic)毕肖普拒绝被称作仿生人(android),他反驳道:“我偏爱‘人造人格’(artificial person)这个说法。”在《异形3》的片尾,当另一位自称毕肖普的角色出现在费奥里那161星(Fiorina 161)时,雷普利选择纵身坠入熊熊燃烧的熔炉,因为她无法确定这位“毕肖普”是不是维兰德汤谷公司为了捕获孕育在她体内的异形女王而派出的仿生人。对于自己身属某种不及人类之物的事实,来自《异形4》的另一位仿生人考尔(Annalee Call)拒不接受,同时深感厌恶。然而,雷普利的克隆体雷普利8号却似乎暗示过,考尔对他人的同情心压倒了她身为合成人的预定程序,让她得以超越“自动人”(auton)的身份。 上述案例出自异形系列的各部影片,在每个案例中,影片都要求我们自问这样两个问题: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看似是人类但生物学上并非人类的存在物,是否是可能的?“人类”和“人格”的区分从此开始有了意义。毕肖普想要得到同等于人类的对待(尽管他并非生物学上的人)。考尔虽然对自己的合成人本质感到羞耻并震惊,但雷普利8号认为其某些特征——例如她的自省能力——让她比她自认为的更“人类”,这种看法正确吗?如果某物拥有人类的某些重要特性(而又并非生物学上的人类),那么我们也许能将其与人类划入同一类别。就让我们把这种类别称为“人格”范畴吧。在哲学家看来,确定哪些事物属于、哪些事物不属于人格范畴,即所谓的人格性问题(question of personhood)——也就是说,是什么使某物被算作人格,以及非人类人格是否可能存在? 半前传性质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直接触及人格性的问题,程度也许超过了系列中的其他任何一部。对观者而言,仿生人大卫(David)至少看上去属于人格:我们见过他打篮球,见过他对镜梳妆时忧心自己的外表,还见过他表达对《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的喜爱。无疑,这似乎全都是货真价实的人格才会做的行为。然而,这部电影中的许多角色在对待大卫时,却好像认为他绝不可能属于人格。从低温睡眠(hypersleep)中醒来后,普罗米修斯号的船员观看了一段全息影像,其中,大卫的创造者彼得?维兰德(Peter Weyland)这样描述他的造物: 今天坐在各位身边的有一位先生,他的名字是大卫。他是我所能够拥有的最接近儿子的事物。不幸的是,他并非人类。他将永不衰老,永不死亡。然而,他也无法领会这两项非凡天赋的意义所在,因为做到这点所必需的是大卫永远不会有的一样东西:灵魂。 如果我们假设维兰德所言无误,假设大卫确实没有灵魂,那么,为什么灵魂的有无会影响到对大卫能否算作人的判断?如果“拥有灵魂”是成为人格的必要条件,并且,器械设备无论多么复杂,都不拥有灵魂,那么大卫绝对无法算作人格。此外,那些使我们认为大卫形似人格的重要特征,也许不必依附于灵魂的概念。既然如此,我们也许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说到底,大卫依然属于人格。 P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