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以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坚持、捍卫与发展为核心线索展开,研究列宁主义的创立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和俄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造性发展。 本卷着力体现两个特点:其一,注重全面性与重点性结合。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苏联的发展,重点论述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贡献,对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的贡献,以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其二,注重史论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以及俄国革命运动的历史发展,注重实际运动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列宁等人对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考察他们得出的理论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对列宁主义自身的丰富发展。在史论结合中,注重历史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既展示列宁主义发展的历史主线,又揭示列宁主义发展进程中对重大问题阐发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历史性线式叙述与专题性整体论述的有机统一。 目录 导论 一 本书的思想脉络和主要特点 二 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三 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态势 一 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特点 二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出现 三 第二国际在思想上政治上破产 第三节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俄国 一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 二 俄国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 三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迅速成熟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俄国的早期传播 二 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革命者的交往 三 劳动解放社的贡献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批判错误思潮 一 普列汉诺夫批判民粹主义 二 普列汉诺夫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第三节 列宁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传播 一 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二 列宁早期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第三章 列宁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 第一节 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考察 一 俄国思想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二 列宁考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列宁对自由民粹派的清算 一 揭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客观的历史过程 二 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三 论述俄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 指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第三节 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一 揭露“合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实质 二 剖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 三 阐明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 …… 第四章 列宁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第五章 列宁阐发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第六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与发展 第七章 列宁关于时代的思想与帝国主义理论 第八章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思想与殖民地民族解放思想 第九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第十章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十一章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与新经济政策思想 第十二章 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三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十四章 斯大林对党的建设等其他重大问题的阐发 列宁大事记 斯大林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